首頁> 其他類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明朝史(套裝共3冊)> 3.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3.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2024-10-08 23:48:21 作者: 時拾史事

  彼時,有一雙眼睛在望著這條蛔蟲的行徑,仿佛眼睜睜看著它啃噬著自己的五臟六腑。這雙眼睛的主人,就是大明天子,朱由檢。崇禎皇帝並不是一直盯著李自成走進來無動於衷,在此之前沒有人比他更著急更發愁,他幾乎每分鐘都在召集群臣商量對策,然而臨頭一刻,只有庸庸草包還留在朝堂,能幹的都因為崇禎這小子的疑心送進了監獄,或者天堂。

  此刻,絕望的一國之君在龍椅上淚流滿面,憤恨至極,在李自成進城之前,他曾試著最後一次鳴響陳鍾,意為君王要召集群臣入內,然而沒有任何回應,不久前還伏在地上高呼聖上的人,瞬時便都坦然地離他而去了,原來事到臨頭竟能看出人心如此涼薄,原來泱泱一個大明王朝真的要全劇終了。

  當然,就到了這個時候,崇禎也並沒有打算反思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他腦海里只是再次委屈地閃過了他執政十七年來,十七年如一日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辛苦,不想最後等待他的結局,竟然是眼前這一片蒼白的亡國之慟,和一幫各自打算、分道揚鑣的大臣,他終於喊出了內心積攢了好久的怨憤:

  「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將何面目於地下?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他的意思就是,我明明一直辛辛苦苦治理國家,怎麼說都不該亡國的,現在走到這個地步,都是你們這幫廢物朝臣給害的!但是罵得再狠又有什麼用呢。已經沒有人能力挽狂瀾了,所有人都在盤算自己家的後路怎麼辦,根本沒空搭理紫禁城上那個光杆司令。只有崇禎,他從前有著天下最高貴的家,可現在,唯獨他要沒有家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親眼看看到底外面怎麼樣,當他誰都不願意相信了的時候。

  

  然後,他就看到了那條蛔蟲。一切都結束了。

  崇禎鎮定地回到乾清宮,開始處理善後事宜,我想他應該預料過這番畫面,也思考過自己要做出什麼選擇。曾有許多大臣勸他放棄北京,遷都南方,畢竟北京不過就是個符號,陷落了也不會徹底改變什麼,南遷,還有很大的機會,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就連周皇后都隱晦地暗示過他,我們家南方還有一處房子呢。但是,這個一根筋的年輕人相當倔強,他咬定了不會南遷的決心,南遷意味著什麼?像宋高宗那樣灰頭土臉地跑回先祖起家的地方嗎?那是多麼屈辱的一件事啊,崇禎必是不願,因為他朱氏祖訓里曾明確提出,君王當與社稷同生死,到最後一刻,朱由檢依然堅定不移地走向了他「君王死社稷」的結局。

  在自己殉國前,他先要求家眷通通自盡,免得落入賊手遭盡侮辱,上一章節我們講了他的後宮妃嬪們貞烈的表現,就是那般決絕淡定。而皇室後代,皇子被換裝送出宮外,到外戚家中躲避一時,算是為朱家留了一脈香火,而女兒則一樣要自盡了斷。當崇禎走進已故周皇后的寢殿時,看到長女長平公主,這個少女正是花季,又貴為皇女,若被掠走定會受到難以想像的凌辱。崇禎長嘆一聲:汝奈何生於我家!便舉劍向女兒刺去。常有人批駁崇禎此時多麼殘忍,我卻覺得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其實沒有人比他更心痛,沒有人比他更苦,然而他此時肩上有比丈夫、父親更重的責任,他是一個國家的君王,一個亡了國的君王,一個充滿愧疚和絕望的敗軍之將。

  當夜,春寒料峭的北京,怎一番淒悽慘慘戚戚!大明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年僅三十四歲的崇禎帝朱由檢,背負著朱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塵埃,慢慢爬上皇宮後面的煤山。據說當時是午夜一點左右,萬籟俱寂,陪在他身邊的是司禮監太監王承恩,這個曾經響赫一時的宦官,而今也只是伴著他的主子,悄悄走上殉節之路。二人在山上的樹上上吊自盡,走得安靜而神秘,悄無聲息,沒有人知道崇禎是怎樣與他的天下告別的,也沒有人知道他到底都想了些什麼,曾落淚否,只有一封衣上以指血寫就的遺書,和滿頭用來掩面的凌亂長發,風乾了他最後的溫度——

  「朕無顏見先皇於地下,將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可將文官盡殺,勿壞陵寢,勿傷我百姓一人。」

  也實在是字字泣血,句句蒼涼。孰忍責過耶?孰忍譏諷耶?

  祖宗給他留下了一個如此多嬌的如畫江山,他卻沒有能守得住。他真的想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個天下負責——哪怕依然是這種貫穿他一生的蠢得沒用的方式——這是他骨子裡埋藏的屬於這個王朝的剛烈,這是他選擇履行責任的權利。

  一個勇敢又懦弱得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劇。

  可惜歷史從來都不同情悲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