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禮」走遍天下
2024-10-08 23:23:45
作者: 曹習華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態度不能粗暴傲慢,更不能出言不遜。因此,禮貌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禮貌是禮儀的基本體現。正如歌德所說:「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有一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繫在一起的,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所以說,畢恭畢敬的態度、得體的禮儀是贏得別人信賴的重要條件之一。「禮」並不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而是溝通人們相互之間友好感情的一道橋樑。如果人們能自覺地做到禮貌待人,不僅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純潔和美好,還可以無限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使自己更有魅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受到尊重、尊敬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願望。人們都渴望自立,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平等地同他人進行溝通。因此,如果你能以禮貌的態度與人溝通,對方會覺得受到了尊重,從而對你產生好感;相反,如果你自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地與人溝通,對方會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而拒絕與你交往。
一天,一位婦女,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著名企業「巨象」集團的花園。他們坐在一張椅子上,女人隨手將一團用過的濕巾丟在了旁邊的灌木叢上,然後開始大聲呵斥男孩。這一幕恰巧落在一位站在灌木叢邊、正在修剪灌木的老人眼裡,老人看了看女人默默地把紙團撿起來扔到了附近的垃圾箱裡。沒想到,幾分鐘之後,那個婦女又拿出一張紙巾,擦了擦臉,再次隨手丟掉。老人依舊一言不發,走過去把紙巾撿起來扔到了垃圾箱裡。
看到這一幕,婦女非但沒有悔意,還指著老人大聲地對男孩說:「你看,如果你再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會和這老頭一樣,一輩子做這些卑賤的工作。」老人聽了,放下手裡的剪刀,來到女士的面前,態度謙遜地問道:「夫人,請問您是這家公司的員工嗎?這裡是公司的私人花園,按理說只有員工才能進來。」女人一聽老花匠竟然質疑自己的身份,立刻拿出證件在老人面前晃了晃,傲慢地說:「我可是下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我就在這裡工作!」老人沉默了一會兒,打了一個電話後回到灌木叢繼續自己的修剪工作。
一會兒,一名男子匆匆趕來,畢恭畢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說:「我這就按您的吩咐免去這位女士的職務。」老人沒有回答來人的話,只是走到小男孩的面前,說:「孩子,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學會一身本領,而是要學會去尊重每一個人。」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中年婦女愣在那裡不知所措,不明白自己的上司怎會如此尊敬一位老花匠。趕來的男子對婦女說:「這位老人是我們集團的總裁。而現在,你被開除了。」女人頓時僵在原地,難以置信地看著老人離開的方向,喃喃地說:「他竟然是總裁詹姆斯先生。」
無數的事實證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真正學會有禮貌地對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社會中的人際關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人際交往變成了一個深邃而又敏感的話題。但是「萬事禮為先」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只有講禮儀的人才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同。
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父親問他:「為什麼留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的行為使父親很欣慰。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詩經》有云:「謙謙君子,賜我百朋。」禮多人不怪,禮儀已被作為衡量人的社會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檢驗標準。多禮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素質,很多事情的成功往往在於你尊重對方。當禮已經成為你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它將會幫助你打開人際交往的局面,帶著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