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思想
2024-10-13 05:34:43
作者: 朱燕 王曉琪 吳婉絢 劉小健 彭嬌妍
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份不平等條約讓日本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也刺激了帝國列強對中國的興趣,隨後便掀起了帝國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亡國危機常常會促使一些人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救國。這些人的代表有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洋務運動的失敗,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只學習西方技術是不夠的,應該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可他們並不想推翻清朝的統治,只希望在清朝皇帝的統治下,模仿資本主義國家制度進行政治改革,實行變法,實現中國富強的目標。
公元1895年,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聽說清政府要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他十分憤怒,因為這是赤裸裸地出賣國家主權。於是他聯合當時正在北京參加考試的一千多名舉人,寫了萬言書呈給光緒皇帝,這次上書史稱為「公車上書」。雖然這次上書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卻讓康有為更堅定了變法維新的決心。
從公元1897年底到公元1898年初,康有為三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維新,挽救正處於危機中的國家。光緒帝被他說動,便讓他把如何變法的方法寫出來。光緒帝看了康有為寫的變法意見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就召見他。康有為則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光緒帝詳細解釋了如何變法維新。
他對光緒帝說,在各國的分割下,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如果不改變舊法,就沒辦法強大。難道您打算做亡國之君嗎?
光緒帝大受觸動,表示自己不想做亡國之君,決心變法。
但是,清王朝的實權並沒有握在光緒帝手中。洋務運動開展的時候,慈禧太后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洋務派,是因為洋務派只向西方學習技術,不改變政治制度。而康有為、梁啓超所倡導的維新變法,是要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要任用維新人士、辦新式學堂,還要開放言論、廢除八股文、允許私人開辦工礦企業。每一條都直接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必然會招來頑固派的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