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世界文化常識(套裝共3冊)> 第十章 羅馬歷史與歷史學家

第十章 羅馬歷史與歷史學家

2024-10-08 20:53:51 作者: 約翰·梅西

  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

  ——尤利烏斯·愷撒

  寫文字的人不一定不是做事情的人。記錄歷史的人、述說生活的人,往往很羞澀,無法帶領團隊或者在辯論中與一群政治家對抗。可是,文學如同人生,並沒有絕對的規則。有時候,做事情的人也能寫文字。在這種擁有雙重天賦的人當中,拿破崙和尤利烏斯·愷撒就是佼佼者。愷撒創造歷史,也記錄歷史。他的《高盧戰記》和《內戰記》(愷撒和龐培之戰)敘事清楚、簡潔而真實。

  由於簡單,《高盧戰記》被用來作為拉丁語學習的初級教材,所以讀過它的人(如果學校教室里的苦學也算是閱讀的話)可能比讀過其他拉丁語書籍的人更多。很多人在年輕時就討厭它了,就像我們討厭那些被學校要求進行分析、解讀的英語名著一樣。但是,成熟的讀者接觸到愷撒的作品(不論是原版還是優秀的譯文)後,會發現它們是趣味十足、爽快活潑的故事。我們對羅馬北方行省的了解有一半來自《高盧戰記》,那些地方後來發展成現代國家。而我們對羅馬內部事務的理解則依靠《內戰記》這份不可或缺的文獻。

  愷撒做記錄,是為了替自己辯駁。但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和政治家,深知節制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描述沒有空話和誇耀,也沒有對事實過度的扭曲。他的姓氏被當成皇帝的通用稱號,不僅在羅馬,連德國和俄羅斯都使用,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名聲多麼顯赫。他死於布魯圖和其他自由主義者,或者說心懷忌恨的愛國主義者的手中,這件事成為歷史上一個諷刺人類唯我獨尊的極端例子(甚至比拿破崙的一生更具有戲劇性)。對於英語讀者來說,他的人生悲劇與人格魅力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表現得最為精彩。愷撒令現代歷史學家著迷,而後者的作品又迷住了外行的讀者。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德國人特奧多爾·蒙森的《羅馬史》,以及後來的義大利人古列爾莫·費雷羅的《羅馬的興衰》。兩部作品都是用英語寫的。

  愷撒的作品是個人回憶錄,是他本人在比他自身更雄偉但由他部分決定的一系列事件當中的冒險。現代有一個與之類似的例子:格蘭特將軍的《回憶錄》。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參與過1914—1918年那場世界大戰的將軍、司令、外交官們寫下的各種自傳、回憶錄,數也數不清。

  第一位不帶個人觀點,或者說客觀的羅馬歷史學家是與愷撒同時代的支持者撒路斯提烏斯。他本來是活動家,後來成為努米底亞——羅馬位於非洲的行省——的總督,富甲一方。公元前44年愷撒死後,撒路斯提烏斯退休,回到自己的豪華莊園裡,過上了紳士與學者的生活。他是一位優秀的歷史學家,雇用秘書為他研究和比較文獻資料。他也是一位藝術家,有品位,有戲劇敘事的天分。他有兩部完整的作品流傳下來,一部是《喀提林陰謀》(這也是西塞羅的著名演說的主題),另一部是記述羅馬人和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之間的戰爭的《朱古達戰爭》。愷撒和撒路斯提烏斯的著作僅僅是羅馬帝國漫長歷史中的數個插曲,而羅馬帝國僅僅是人類漫長故事中的一個章節。不過,這兩位歷史學家斷斷續續的記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羅馬版圖的鮮明畫像,愷撒描繪的是北方,撒路斯提烏斯描繪的是跨越地中海的南方。

  尤利烏斯·愷撒、西塞羅和撒路斯提烏斯之後的下一代人跨過公元的界限,進入基督紀元[53]。當時的羅馬帝國就是世界,一個事實上和形式上的帝國,由尊貴的愷撒們統治。第一位「愷撒」名叫奧古斯都。在他統治下的文學時期被稱為奧古斯都時代,如同包括莎士比亞在內的一段英國文學時期被稱為伊莉莎白時代一樣。奧古斯都時代最著名、最傑出的拉丁散文巨匠是李維。他嘗試完整地講述羅馬歷史,從最初一直講到他自己生活的時代。他的作品名字類似於《羅馬史》,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差一點兒就完成了。如今留存下來的篇幅雖然只有其中的四分之一,但足夠獲得現代歷史學家近乎一致的推崇。他被奉為最偉大的編年史作家之一。他創造了羅馬的散文史詩,就像維吉爾創造了韻文史詩一樣。而且,李維的文字充滿了詩意。

  歷史記載中,公元前的羅馬大部分都是由李維創造的,或者根據先輩歷史學家的作品再創造出來的。他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抱悲觀的態度——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多數會如此——因此他以遺憾的心情回顧過去,表達自己的一腔愛國之情。我們在最近的一些作家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態度。舉個例子,他們覺得文藝復興以來,或者從制定美國憲法至今,人類沒有做過什麼好事。這不是一種批評的態度,但有利於辯論和戲劇的發展;一個不能讚賞自己種族或者祖國的過去的人,不是天生的歷史學家。而李維正是一位天生的歷史學家,視野廣闊,學識淵博,學習並超越了先前的拉丁歷史學家,為後來的羅馬歷史學家們奠定了基礎。他的作品譯本簡單易懂,就連史學的外行讀者也讀得津津有味。

  塔西佗生活在1世紀的後半期至2世紀初,是第三位偉大的拉丁歷史學家。他的《日耳曼尼亞志》是對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日耳曼人祖先的最早記錄。塔西佗和愷撒一樣,非常尊重那些與開化的羅馬相比較原始的野蠻民族。確實,羅馬能夠統治世界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儘管是無情的掠奪者,但整體上對其他民族與國家有一種慷慨的、賢明的理解。不僅如此,塔西佗盛讚日耳曼部落簡樸與誠實的優點,希望它們能成為揮霍無度、奢侈放縱的羅馬社會的道德標準。對於英語讀者來說,他給岳父——羅馬派駐不列顛的總督——寫的傳記體悼詞尤其有趣。他還寫了自己所處時代的歷史,這部作品大部分流傳至今,是我們了解早期帝王們的基本知識來源。那些帝王多數很壞。塔西佗擅長描述人物性格,措辭中散發著簡潔的活力。他是一位嚴厲的道德家,對帝王們的罪行毫不寬恕。但是他也和當時大部分羅馬貴族一樣,相信帝國,相信羅馬民族的優秀本質。「我相信,」他說道,「歷史最大的用途在於毫無遺漏地記錄有價值的東西。」塔西佗和大部分古代歷史學家一樣,講究道德、愛國、追求藝術,這種精神仍然或多或少地留存在現代歷史學家們的著作中,即使是那些堅持公正地研究文獻資料、追求真相和批判性判斷的人也不例外。

  

  對於現代讀者來說,了解羅馬的歷史不需要去看原始的拉丁文編年史,看這個時代里我們民族歷史學家的著作就可以了。他們研究過拉丁語的原稿,萃取其中的精華,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我們的語言講給我們聽。英國有一位偉大的羅馬歷史學家叫愛德華·吉本,他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是一部英語文學傑作。吉本的著作在18世紀末期出版後,後來的研究者們又新發現了許多資料,於是他們對吉本的著作進行了很多修正。但吉本在他的時代確實已經掌握了所有能了解到的羅馬知識,並且將它們嚴密地組織在一起,所以有一位近代批評學者稱他為「有史以來最成功地處理羅馬財富的歷史學家」。作為現代學者,吉本儘可能逼真地還原羅馬的精神,而且由於他接受的早期教育是英法雙語教育,他的寫作方法顯得更為貼切。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用法語寫的,據說他的英語文字中也帶有種種受到法語影響的痕跡。無論如何,他都是一位英語散文巨匠。他是異教徒,是隱居在圖書館裡的隱士,也是一位世界公民。他的視野已越出英國,蔑視像牛津大學那樣的英語聖殿。他對待基督教的那種非基督徒的、異教的、羅馬式的態度引起了巨大爭議,因為很多人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認為羅馬皇帝的主要娛樂是製造基督教殉難者。即使吉本懷有偏見與成見(每一個人都會有),後世最淵博、最理智的歷史學家之一,劍橋大學的J. B. 伯里,也已經在編輯《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過程中,通過注釋和簡介文字將它們糾正或者抵消掉了。吉本的羅馬史從2世紀開始。如果你希望閱讀連貫、完整的羅馬史,那麼,再沒有比美國學者騰尼·弗蘭克的《羅馬史》更合適的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