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先驅
2024-10-08 19:12:48
作者: 烽武野
最先被子夏推薦來的人叫李悝,法家開山老祖,史書上又稱李克,他是魏國人,比魏文侯小17歲。商鞅在李悝面前只有給他拎包的份兒。
李悝拜在子夏門下後,認真學習,能把儒家六本教科書《詩》《書》《禮》《樂》《易》《春秋》背得滾瓜爛熟。更讓子夏驚訝的是,李悝不但學習好,還有創新求變的精神,經常把所學知識與當時實際情況相結合,並提出驚人的見解。
這樣的創新型學生不正是魏國需要的嗎?
於是子夏提前給李悝頒發畢業證,把他定為「選調生」,送給了魏文侯。
李悝雖然是選調生,但是面試這關還是要過的,魏文侯要親自面試小學弟,看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魏文侯坐在殿上,李悝向國君兼學長恭敬地行了禮。
魏文侯雖為國君,但是具有禮賢下士的精神,他對李悝說:「請您說說,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李悝侃侃而談:「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天下,每個人為了自己的欲望去爭奪自己想要的東西,欲望也是天下動亂的根源。
「孔子說過,『克己復禮』,通過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制。其實欲望並沒有什麼壞處。我們身處亂世之中,人如果不爭,就會被時代大潮淘汰;國家如果不爭,就會被他國消滅。無數國破家亡的例子擺在我們面前。
「人的欲望在正確引導下,也會有好的一面。國家要獎勵那些勤勉耕作的百姓,給那些有才之人上升的渠道,讓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樑。然而光靠人的自覺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刑罰,來維護禮制。只要每個人的奮鬥合乎於禮制,國家就會太平強盛。
「時代大潮瞬息變幻,我們不能來守著書本知識,要根據情況來做人做事。變則生,不變則死!」
魏文侯聽完後,被徹底震撼了。面前這位年輕的學弟,竟把儒家禮派的思想闡述得如此精妙,實在讓人佩服!作為大師兄,魏文侯也聽出了李悝的弦外之音:在這個變幻多端的世界,必須通過強而有力的手段,讓國家與人快速轉變順應時代潮流,而最靠譜的手段就是「刑罰」。
此時的魏文侯,內心十分佩服李悝的好勝進取之心,完全接受了李悝,真正把他當作了自己的二師弟。在此次的交談中,這倆人已站到了大時代的風口浪尖上。這個風口就是「變法」。
春秋末期,各國封建制開始解體,各國大夫都在自己的領地上進行政治試驗,晉國與齊國大夫們的試驗最為激烈。每個大夫領地上也會出現這種有趣的情況:
大夫:「土地啊!土地啊!沒開墾的處女地啊!」
老百姓:「大夫,我想分土地。」
大夫:「給,給大塊地,這麼一大塊地,夠你耕種嗎?」
老百姓:「夠了,謝謝領主,大夫真好!」
對於分給老百姓土地的大夫來說,不怕你不耕,就不怕你耕不動!
大夫把自家的田授予給老百姓耕種,這就叫「授田制」。
作為大夫手下的中層幹部——士,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過去大夫都把土地和百姓分給士,土地和百姓就像股份一樣,有了資本的士就會有造反的可能。大夫們才不傻,自己就是因為手裡有地有人,才把國君取而代之,這樣的成功經驗可不能傳播,更不能複製。只要搞成股份制,就有被人做空、被奪取股權的風險。於是,大夫與士出現了這樣有趣的情況:
士:「大夫,年底了,該分紅了,我這一年幹得不錯,替你從別的大夫手裡搶了不少土地,還幫你趕走了國君。」
大夫:「那你想要什麼獎勵?」
士:「當然是土地和百姓啦!」
大夫:「和我談土地和百姓多庸俗啦,如果把土地和百姓給你了,你還要自己去管理,那多麻煩呀!」
士:「不麻煩!」
大夫:「我嫌麻煩!從今往後,你只拿工資和獎金,當好一個職業經理人。咱們是私人獨資企業,搞股份制企業的有幾個能活下去的?我們家要是倒閉了,你不也失業了嗎?我是為你好!」
士:……
搞成私人獨資企業的大夫,那企業效益可好啦!
大夫不光效益好,還繼續深化改革,把原來分封給家臣的地變成了郡,郡下面再設縣。郡、縣都由職業經理人負責管理,自家地盤上所有權力匯集到大夫一個人手中。
經過深化改革後,很多大夫把原來的「董事長」國君給架空了或者趕跑了,自己變成了國君。
最成功的就是「三家分晉」,趙、魏、韓三家通過自己領地上的改革,瓜分了晉國。而齊國整個國家則被大夫田氏操縱了。
戰國初期,具有強烈進取心的魏文侯並不因此滿足,他深知魏國處在四戰之地的不利位置。為了能玩好君王版權力的遊戲,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充錢當一個「氪金」玩家,給自己加屬性、加光環、加裝備,這樣才能碾壓周邊的遊戲高手。
只有充了錢才能「氪金」,可是錢從哪裡來?
答案就是變法。
只有變法才能打通魏國的任督二脈,刺激魏國GDP快速增長。
好在魏文侯作為魏國私人獨資企業老闆,在魏國說一不二,沒有人敢挑戰他,國內已經具備了中央集權的雛形,早已開始給老百姓分土地,小農經濟搞得紅紅火火。
「變法」已經萬事俱備,只需臨門一腳。但在踢這一腳時,魏文侯猶豫了,他也知道,任何一場政治改革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處置不好便會玉石俱焚。更讓他害怕的是,之前沒有諸侯國搞過變法,這臨門一腳怎麼踢,誰都不知道。
當魏文侯與李悝談完話後,他覺得這位學弟可以作為變法的先驅,讓他去踢這臨門一腳。
由於李悝沒有一線工作經驗,就怕他是個只會說不會幹的人。為了保險起見,魏文侯把他派到地方鍛鍊了一下工作經驗,讓李悝把自己的所轄地區當作試驗田。
魏文侯很會挑地方,他安排李悝去上地郡擔任太守一職。
換作一般人去上地郡上任,肯定要哭天喊地,抱怨上天為何對他不公,甭提什麼升官發財了,說不定一不留神就要為國捐軀、戰死沙場了。
上地郡說是一個郡,倒不如說是戰爭前線。因為上地郡位於黃河以西,就是歷史上常說的河西地區。河西地區位於秦魏兩國的交界處,由於土地肥沃,是兩國嘴前的大肥肉。
秦國對著河西地區,一直流口水。秦魏兩國沒少為河西地區爆發邊境衝突。秦國作為一個大國玩家,在春秋時代人家就練滿級了。萬一哪天,秦國徹底翻臉,率大軍殺過來,魏國作為一個新玩家,憑一己之力去對抗一個滿級玩家,這難度相當於史詩級的。
再難的問題,也有解決辦法。
李悝在擔任上地郡太守期間,經常下基層,他發現上地郡的民風太彪悍了。
由於上地郡緊挨著秦國,經常會遭到秦人騷擾,當地老百姓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簡直拼了老命。只要秦人一來,田間耕種的農民拿起鋤頭,家裡做飯的婦女拿起菜刀,直接就上戰場了。在李悝眼中,這是多好的兵源呀!
為了提升老百姓的戰鬥力,作為日後的儲備兵源,李悝想出了一個主意。
於是一個故事誕生了,叫作「射箭斷訟」。
故事是這麼說的,李悝當任上地郡太守後,下令以射箭來斷訴訟案的勝負!法庭上,原告與被告兩人比賽射箭,誰贏了,誰就勝訴。於是上地郡百姓開始勤學箭術,為魏國提供了優質兵源。
這故事聽聽就可以了,別當真,如果讓死去的李悝知道的話,他一定從墓里爬出來掐死那個編故事的人。
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公平正義。李悝在他後來的《法經》里把罪名與刑名統一了起來,也就是現在法律上說的「罪刑法定」,說直白一點,這人犯沒犯罪,法律說了算。
「射箭斷訟」的故事中,誰勝訴不是法律說了算,而是看誰射得准。如果這是真的話,那李悝無異於砸法家招牌。
「射箭斷訟」這個故事編得很拙劣,不過編故事的人是想告訴我們,李悝在當任上地郡太守時把百姓當作預備役士兵來培養。
李悝在上地郡幹了一段時間,成績斐然,當地不光GDP上去了,百姓也被李悝打造成上得了戰場、下得了農田的準軍事化部隊。
魏文侯看到李悝不光是個理論家也是實幹家,在上地郡這塊試驗田上幹得很好,趕緊把他上調高層,委以重任。
戰國時期很多法家的風雲人物,他們的悲劇之路是從進入權力核心開始的。因為他們能力強、手段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得罪了一批人,最後不得善終,最慘的就是被五馬分屍的商鞅。
然而作為法家第一人的李悝卻是一個異類,不但沒有血光之災,最後還平安著陸,這和李悝超高的情商是分不開的。他為人處世八面玲瓏,在領導與同事眼中,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有一次魏文侯要選相國,論資排輩有兩個人排在他面前,一位是魏成子,另一位是翟璜。
魏成子是魏文侯的弟弟,不但是親人,而且工作能力強。翟璜能力也很強,尤其善於發現人才。號稱兵家「亞聖」的吳起,把巫婆扔河裡的西門豹,都是翟璜發掘的。更重要的是,翟璜與李悝關係也很不錯。
魏文侯不知道該怎麼選時,他把李悝找來,想徵詢這位二師弟的意見。
魏文侯:「魏成子與翟璜,哪個適合擔任相國呀?」
李悝聽完後,內心咯噔了一下,心想,原來國君喊自己來,是把這個選人的大皮球踢給了自己,如果自己踢不好,又得罪人,還替領導背黑鍋。
李悝:「我的資歷比魏成子、翟璜低,不敢替尊貴的人出謀劃策。」
魏文侯有點不高興了,說道:「你就不用推辭了,但說無妨!」
李悝不敢得罪老闆,選相國,就是在選總經理。人選的不好,出了紕漏,最後魏文侯還是要怪罪自己。為了國家,也為了自己,李悝說了一段滴水不漏的話,像打太極一樣,把皮球輕柔地踢回了魏文侯那兒:
「作為一個國家的相國,首先他應該是一名賢人。如何判斷他是賢人呢?只要滿足五項條件,就可以了。首先要看他平時和哪些人親近,富有的時候喜歡結交哪些人,當他顯貴時舉薦哪些人,他在人生失落時做哪些事,他在貧苦時會拋棄哪些東西。只要考慮好這五點,就可以擔任相國。」
魏文侯聽完後,他明白了李悝雖然又把皮球踢給了自己,但是卻給了自己選人的標準,一個國家的相國必須是一位賢人。魏文侯想來想去,只有魏成子符合這五個條件,於是把翟璜排除了。
魏文侯:「舉賢不避親,就選自己的弟弟當相國吧!」
李悝聽完後,立刻離開王宮。換作一般人,會跑去魏成子家裡報喜,然後說,「國君選相國,是我推薦的你,你欠我一個大人情!」然而,李悝沒有直奔魏成子家裡,而是去了翟璜家裡。
翟璜一看,是好朋友李悝來了,立馬熱情地招待了他。李悝趕緊把宮裡的消息告訴自己的好哥們。
「我給你帶來了一個重磅消息,國君剛才召我進宮,在你和魏成子之間確定新的相國人選!」
「老鐵!啥都不說了,有你在,肯定是我當相國!哥哥我一定要重重地感謝你啊!」
「國君按照我的五條選人標準,選了魏成子當相國!」
翟璜臉唰地變綠了,一口老血沒噴李悝臉上。
「你給我滾,我從來沒見過你這樣厚顏無恥的人。虧我把你兄弟,結果你背後捅我一刀。捅完就算了,還過來噁心我!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了?我為國君推薦了西門豹、吳起、樂羊三位人才,雖然他們資歷淺,只要給他們歷練的時間,肯定能成就一番成績。」
李悝不好意思地說:「您別生氣,我也是為了國家。眾所周知,魏成子也是一名賢人,他的工資有一千鍾糧食,但把十分之九分給了他人,自己只留十分之一。這一點您能做到嗎?」
翟璜聽完後自愧不如,他與李悝接著做好朋友了。
先秦時人與人之間的私德就是簡單純淨,很多是君子之交。朋友之間毫無保留,沒有什麼藏著掖著,你對我好,我加倍對你好;你對我有恩,我為你兩肋插刀。更重要的是,魏國上下充滿了儒家的尚賢風氣,個人利益服從大局,沒有殘酷的政治鬥爭,君臣和睦,讓魏文侯的國君位子坐得很舒服。
魏成子在相國位子上去世了,終於輪到了翟璜,翟璜擔任相國三十多年。翟璜是一個很好的人力資源管理者,他在相位期間,把李悝提升到國家三把手,竭盡全力地支持李悝變法。
當年在魏國朝堂上的李悝,只是一名初出茅廬的小伙子,現在已儼然是一位成熟老練的政治家。作為魏國三把手的李悝,他所面臨的政治環境異常得好,國君器重自己,國家二把手提攜自己,各部門一把手都是自己的同學,只要他登高一呼,眾山響應,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換作一般人,會被表象所迷惑,做一個迷戀權力不放手的權臣;而李悝深受儒家思想的洗禮,他要將自己的理想變成現實,通過強而有力的手段,維護禮制,捍衛國君的王權,將魏國推上歷史的頂峰。
李悝要把自己腦海中多年的所思所想變成法律條文,他要建立儒家理想中秩序井然的社會,國家安定富強,百姓衣食無憂。
一場開天闢地的變法,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