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
2024-10-08 19:11:41
作者: 烽武野
公元前312年,楚懷王開始了維權行動。既然秦國不願意割讓商於六百里土地,那麼楚國就用武力來奪取。
豪橫的楚懷王對勝利有著強烈的自負,自從他老爹楚威王征戰四方開始,楚軍未嘗敗績!
楚軍以屈匄為主帥,率領大軍沿漢水、丹水直撲商於道。
秦軍以魏章、樗里疾為主副帥,率領秦軍出武關迎敵。
秦楚兩國,從公元前627年崤之戰共同對抗晉國後,結下了兄弟般的友誼。當年吳國滅楚戰爭中,要不是秦國仗義相救,楚國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有意思的是,當年救楚的是秦國,現在亡楚的也是秦國。
這一仗,終結了秦楚315年的友好歷史,雙方攜手邁入一片鮮紅的血海。
兩支大軍最終在丹陽(今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附近)相遇,大戰一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沒想到,楚軍有多大臉,就現多大眼。楚軍敗得有多慘呢?
我們可以參看秦軍的統計數據,由於秦國的二十級軍功制,每次大戰結束後,就要認真仔細地核算斬殺敵軍的人頭數,好給將士晉升爵位。
據史料記載,秦軍斬殺甲士的人頭達八萬顆之多,俘虜主將屈匄及列侯、執珪(高級爵位)七十多人。
魏章、樗里疾挾大勝之餘威,率領大軍奪取了楚國在漢中的領土。讓關中、漢中、蜀地連成了一片。
收到楚軍大敗的消息後,楚懷王陷入歇斯底里的瘋狂。他就像賭桌上賭紅了眼的賭徒,還要繼續瘋狂下注,不惜把全部身家性命擺在賭桌上。
「我一支軍隊輸了,那麼我把所有軍隊全部押上,看我能不能贏!」
一場決定楚國國運的大戰——藍田之戰即將爆發!
楚懷王把楚國能動的男人全部徵召入伍,湊集了數十萬大軍,殺向商於道。
此時一位詩人站在郢都的城頭上,望著眼前一直覆蓋到天際的大軍。出征的大軍里有他的親人、朋友,他衷心祝福這些將士們,希望他們平安歸來。這位詩人就是屈原,官拜三閭大夫。
「等你們凱旋,我會寫一篇詩文歌頌你們!」
此時,屈原還處於文學創作的構思階段,而秦惠文王已經搞完了文學創作,還向全國公開發表,這就是《詛楚文》。
雖然秦國擁有令山東六國畏懼的虎狼之師,但是楚國好歹是與自己實力不相上下的超級大國。當秦惠文王聽說楚國動用全部軍事力量,直撲商於道而來,內心也十分忐忑。
秦惠文王收到前線戰報後,心跳加速。
「楚軍攻破武關,直撲關中而來!」
秦國上下全都慌了,楚國擺出了玩命的架勢。武關被攻破,商於六百里已經落入楚人手裡,更要命的是秦國大門洞開,楚人將殺入無險可守的秦國心臟——關中。一百年後,楚人劉邦就是走了相同的路線,攻下武關,滅了秦朝。
好在楚懷王的大軍攻下武關時,秦軍主力都雲集在關中。不像劉邦攻下武關時,秦國主力大軍都在巨鹿與項羽大戰,關中空虛。
可是秦惠文王心裡還是沒有底,畢竟秦楚從未進行過主力決戰,兩個擎天巨人交鋒,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多的秦惠文王,一邊進行全國軍事總動員,一邊向神仙祈禱,希望神仙給秦軍加持。這心態就像學生在考試前,去廟裡面祈禱,希望逢考必過一樣。
古代,普通人詛咒自己的敵人,會扎個小人。可是君王都不屑於這種低俗的詛咒方法,他們要搞個隆重儀式,方能顯出自己的身份與國家的尊嚴。
為了讓神仙顯靈,秦惠文王專門出了一趟差,回到秦國舊都——雍都。咸陽雖然是秦國首都,可是雍都仍然保留著秦國的宗廟。所以秦國的大型祭祀及慶典活動還得在雍都舉行。
秦惠文王到了雍都的宗廟後,不光拜一個神仙,而是拜了秦國人氣旺的三位大神祈禱。這三位大神分別是巫咸、大沈厥湫、亞駝。巫咸是巫師里的名人,大沈厥湫是管下雨的神,亞駝是河裡的神。
在《詛楚文》里,秦惠文王顛倒黑白,歪曲事實,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光明無私的君王,楚懷王則被描繪成卑鄙無恥的小人,而自己誆騙楚懷王的事隻字未提。
開頭說了一些客套話,然後轉入正題,回顧了秦楚兩國的傳統友誼。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實勠力同心,兩邦若壹,絆以婚姻,袗以齋盟。(從前,我們秦國先君秦穆公與楚成王那是好哥們,兩國相互幫扶,好得就像一家人,相互通婚,一直結盟。)」
接著話鋒一轉,開始向神仙控訴楚懷王不是個東西,反正什麼髒水都往他身上潑。
「今楚王熊相,康回無道,淫佚耽亂,宣侈競從,變輸盟制。內之則暴虐不姑,刑戮孕婦,幽刺親戚,拘圉其叔父,置諸冥室櫝棺之中;外之則冒改厥心,不畏皇天上帝,及丕顯大神巫咸之光烈威神,而兼倍十八世之詛盟。(現在,楚懷王荒淫無道,窮奢極欲,破壞秦楚同盟。對內殘害無辜百姓,對孕婦動刑,暗殺自己的親人,拘禁自己的叔叔,把他關在小黑屋的櫝棺中;對外冒險擴張,不敬畏神靈,從而違背了歷經秦楚十八代的盟約。)」
罵完楚懷王后,秦惠文王向大神闡述秦人將會同仇敵愾,迎擊楚軍。最後秦惠文王向神仙表達了自己最關鍵的訴求:
「賜克劑楚師,且復略我邊城。(請神仙保佑我們打敗楚軍,收服我們被侵略的邊城。)」
秦惠文王搞完詛咒活動後,內心稍許平靜了些。回到咸陽後,秦惠文王站在城樓上,望著從全國徵集的數十萬大軍,源源不斷地奔往前線。
秦國大軍在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駐紮,準備以逸待勞與楚軍決戰。
藍田位於商於道的出口,只要楚軍一走出商於道,迎頭就會途徑藍田。如果藍田失手,距離藍田七十公里的咸陽,將會無險可守。
所以,藍田之戰對秦國來說,是生死存亡之戰!
各地徵調的秦軍陸續進駐藍田,有的來自蜀地,有的來自隴西,有的來自河西,有的來自漢中,還有的來自當地關中。來自各地的無數秦軍匯集在藍田,在統一指揮下,每天都勤加操練做好備戰工作。
一天早上,洗漱完的秦軍將士們發現自己腳下的石子開始震動,大地開始慢慢晃動起來,接著從不遠處商於道狹窄的山谷里傳來海嘯般的聲浪。秦軍明白,是楚國大軍來了。
於是緊急集合的牛角聲吹響了,數十萬秦軍將列陣以待。但數十萬大軍拉開陣勢需要花不少時間,好在藍田地處關中平原,土地平坦,極其適合軍隊布陣。
當秦軍布陣完畢,楚軍也完成了布陣。秦楚雙方列好的軍陣,就像兩支蜿蜒的巨龍。
楚軍挾大破武關之餘威,全軍士氣旺盛,他們望著眼前富庶的關中平原,想到這裡將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沃土,眼睛放光。整個戰國時期,還沒有哪支諸侯軍隊殺入關中,唯獨楚人做到了。
興頭上的楚軍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聲,這聲浪如同鼓點一樣震撼著對面的秦軍。
秦軍雖然巋然不動,但是參與這樣一場史詩級大決戰,內心還是很緊張的。然而在國家生死存亡面前,這些都已經無所謂了。
「來吧,楚人,藍田將是你們的葬身之地,你們的人頭就是我們的軍功!」
只聽楚軍敲起了轟隆隆的進軍鼓聲,數十萬楚軍向壓路機一樣碾向秦軍。
秦軍毫不示弱,中軍為主的步兵待在本陣不動,兩翼的車兵與騎兵向楚軍反向包抄。
秦楚兩翼的車騎兵率先接觸交戰,楚軍戰車上的戰士披著犀甲,手裡拿著吳戈(吳地生產精良的戈)與秦軍戰車錯車格鬥。
接著,楚國中軍沖向了秦國中軍,只見秦國中軍陣朝楚軍舉起了無數把強弩。只聽「嗖」的一聲,無數弩箭向烏雲般壓向楚軍。瞬間衝鋒在前的無數楚軍被撂倒一大片。後面的楚軍踩著同伴的屍體,繼續衝鋒。終於楚國中軍與秦國中軍交鋒,兩軍主力進行了慘烈廝殺,戰旗遮天蔽日。
秦楚兩軍你來我往,從早上一直鏖戰到下午。秦楚中軍反覆對沖了多次,客場作戰的楚軍開始出現頹勢,中軍開始堅守本陣,不再做消耗體能的衝鋒。而秦楚兩翼交鋒中,由於秦人來自大西北,擁有優良的戰馬,因而秦車騎兵具有了壓倒性優勢。很快,楚軍兩翼力戰不支,出現崩潰跡象。
瞅準時機的秦軍開始收攏隊形,準備對楚軍發起致命一擊。很快,訓練有素的秦軍向楚軍發起排山倒海般的總攻,已經疲憊不堪的楚軍瞬間被衝垮。
楚軍陣型已亂,楚人毫無還手之力,就連楚軍主帥戰車的戰馬都有兩匹負傷,戰車陷入泥里動彈不得。楚軍主帥為挽救瀕於崩潰的局勢,不停地進軍。在戰鼓的召喚下,楚軍將士雖明知回天無力,仍奮勇廝殺。
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楚國七百多年的榮耀,楚軍全部戰死在藍田,身體倒在不屬於自己故鄉的關中平原。
秦軍趁勢收復了商於六百里土地。
把楚國忽悠瘸的張儀,受到秦惠文王的重賞,封張儀五座城邑,號曰「武信君」。
韓、魏兩國作為秦國新收的小弟,為了報復楚懷王五國伐秦時放的鴿子,兩國趁楚國主力在藍田與秦國決戰之機,偷襲楚國,掠奪了不少土地。韓宣惠王在偷襲中表現最積極,誰讓楚懷王不地道,不光五國伐秦坑了韓國,還在岸門之戰中陷韓國於不義。
當楚國郢都收到藍田之戰大敗的消息後,舉國震動,最難過的莫過於屈原。
楚懷王一朝沒有幾個明白人,一個昏君,下面必然有一群奸臣,屈原是楚國朝堂上為數不多的健康勢力,可惜他只是一個詩人,極其不善於做政治鬥爭。聽聞自己的親朋好友都死在了藍田,內心無比地悲憤。
詩人拿起筆,寫下祭奠楚國將士的輓詩——《國殤》。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詩人可以用寫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悲傷。面對藍田之戰的慘敗,作為一國之君的楚懷王不光是悲傷那麼簡單,而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好在藍田之戰,秦國雖獲全勝,但也是慘勝,奪回商於之地後,已無力再次發動對楚戰爭。楚國只割讓兩座城池了事。
由於戰國史料的缺乏,對藍田之戰的秦楚雙方主將是誰,投入兵力確切數字是多少,這些都不得而知。因此藍田之戰的重要性往往被後世低估,反而有人認為丹陽之戰才是大決戰。筆者認為,藍田之戰才是大決戰。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丹陽之戰楚國並沒有攻占武關,從而拿下商於道。反而是藍田之戰,楚軍不但拿下武關,打通商於道,甚至一口氣攻入關中,與秦軍決戰於藍田。而秦國關中第二次被攻入,乃是百年後的秦末農民起義。
說明藍田之戰,楚國是舉全國之兵。面對來勢洶洶的楚軍,秦國也應該是全國動員,秦楚都是帶甲百萬的超級大國,雙方投入的兵力,僅次於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長平之戰。
還有一點,很多人認為詩人屈原所著的《國殤》是對丹陽之戰陣亡將士的輓歌。可仔細推敲的話,其實寫的是藍田之戰。
我們可以從詩里找出三條線索。
線索一
「國殤」是指為國捐軀的人,其中「殤」字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未成年就死的孩子,另一種是戰死在外的人。
丹陽之戰是位於商於道靠近楚國一側發生的戰爭,楚軍雖然大敗,被斬殺八萬多人,但是在靠近丹陽之戰發生地附近的丹江水庫出現大規模的吉崗楚墓,墓里都是陣亡將士的遺骸,埋葬時間與丹陽之戰相吻合。
由於楚懷王在丹陽之戰後,舉全國之兵攻下武關,拿下商於之地。吉崗楚墓所在位置也算是楚國領土。這些陣亡的將士就不算死在國外,更談不上「殤」。而藍田之戰,楚軍全部戰死在秦國關中,符合「殤」的本意。
線索二
《國殤》中有一句「嚴殺盡兮棄原野(戰士們全部戰死被棄原野)」。這句話說明戰場在一平坦的原野中,而丹陽之戰的爆發地商於道,周邊都是險峻的秦嶺。
線索三
詩中另一句,「平原忽兮路超遠(平原瀰漫路途遙遠)」,表明這片平原路途遙遠,而丹陽之戰爆發地就在楚國大門口,符合條件的只有遠離楚國的秦國關中大平原。
藍田之戰是楚國歷史的分水嶺,絕大部分青壯年都拋屍關中,楚國的實力斷崖式下跌,詩人屈原也不得不寫首詩來悼念。受到重創的楚國從此無力再與大國對抗。
其實楚國介於秦、齊之間,是雙方爭取的對象,完全可以左右逢源,長袖善舞,為自己謀劃最大的利益。而經過楚懷王這一搞,秦、齊都成了自己的敵人,齊宣王可不是善茬兒,他在積蓄力量,當初楚懷王是怎麼派人罵他的,他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藍田之戰對楚懷王來說,只是把人賠沒了。十年後,齊宣王將會對楚國掀起另一場浩劫,讓楚懷王差點把家業賠光了。
智商一直不在線的楚懷王,從不檢討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做夢都想把詐騙犯張儀碎屍萬段。
萬萬沒想到的是,夢想成真了,張儀會主動送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