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人許敬宗:高手過招,句句上道
2024-10-08 18:54:55
作者: 九皋寒叟
褚遂良,唐初與歐陽詢、虞世南齊名的書法家。
客觀地說,褚遂良的政治生涯並不順利,40 歲的時候,褚遂良還只是個記錄皇帝生活起居的起居郎(從六品級別)。不過,李世民是個酷愛書法的皇帝,貞觀十二年(638),書法大家虞世南去世後,李世民感嘆世上沒有人敢再自稱書家,魏徵這才向李世民推薦了筆力遒勁、擅長王羲之筆法的褚遂良。
從此時開始,褚遂良才得到李世民的青睞。
對褚遂良來說,李世民對他有知遇之恩,而李世民又鼓勵大臣犯顏直諫,因此褚遂良才甘願做進諫隊伍中的急先鋒,而且說話不知輕重。也許,在褚遂良的記憶里,李治的耳根子向來很軟,而且為人厚重本分,他實在想不通,李治怎麼會將他貶到天高地遠的愛州。
國境線上的日子很不好過,褚遂良開始思念長安了,於是給李治遞交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摺:「陛下,先前魏王李泰和廢太子李承乾相爭的時候,情勢是多麼兇險,然而臣一點也不畏懼,誠心歸附陛下。當時,岑文本、劉洎二人看到李承乾被囚禁在宮中,力主太宗皇帝立魏王李泰為太子,臣又極力抗辯,這些都是陛下親眼所見啊!先帝駕崩之前,只有臣和長孫無忌共同接受先帝的遺命。先帝居喪之際,內心哀痛,臣勸陛下以社稷為重,陛下手抱著臣以示感激。僅僅數天的時間,臣便和長孫無忌將朝中的局勢平定下來,臣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是職責重大,因此很容易犯錯,臣乃螻蟻之軀,殘暮之年,只求陛下憐憫。」
可憐褚遂良,直到此時還在向皇帝陳述自己的光輝歷史。
作為政治家,他應當明白武則天最忌憚的是這幫和她對著幹的老臣,應當明白政治鬥爭的殘酷。來濟、柳奭等人遭到貶斥之後,沒有絲毫的抗爭,至少體現了一個政治家該有的素養。褚遂良,做一個書法家便足夠了。
顯慶三年(658),褚遂良在愛州含恨而終。
褚遂良去世之後,武則天並沒有放過他,在接下來的政治鬥爭中,武則天捎帶著削掉褚遂良的官職和爵位,並將他的子孫悉數發配到邊遠地區,一直到神龍元年(705),唐中宗李顯才為褚遂良的家族翻案。
顯慶二年(657)九月,李治下詔:封許敬宗為侍中,杜正倫為中書令。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自此,武則天通過李義府控制了中書省,通過許敬宗控制了門下省,再加上一幫為她搖旗吶喊的朝臣,武氏一派在朝中的力量變得不可小覷。
不得不說,武則天處置關隴集團還是有章法的。
先把長孫無忌的黨羽剪除,再來對付最後的大老闆。如果直接拿長孫無忌開刀,一來沒有實質性的藉口,二來韓瑗、來濟掌握著門下省和中書省,勢必會組織一次不小的反攻,到時候動靜鬧得太大反而不好收拾。
有趣的是,武則天處置來濟、韓瑗的時候,長孫無忌並沒有為他們說話,甚至都沒有組織一次像樣的反擊。然而,老虎不發威,他依舊是老虎,長孫無忌越是平靜,武則天內心越懼怕,於是乎,一道密函被送往了許敬宗的府中。
是的,武則天明確下達了對付長孫無忌的號令。
對許敬宗來說,武則天的命令就是聖旨。
想當初,許敬宗屢次前往長孫無忌府求情,希望他可以網開一面,然而換來的不是妥協和仁慈,而是極端的羞辱。想到此事,許敬宗就倍感屈辱和憤怒。
顯慶四年(659)四月,洛陽人李奉節上奏皇帝: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暗中結為朋黨,有不利於朝廷之事。
李治對朋黨最敏感了,接到奏摺之後便下了詔書:令中書令許敬宗、門下侍中辛茂將共同審理此案。
一個是只會讀聖賢書的近臣,一個是不掌實權的監察御史,實在和朋黨扯不上任何關係,李治卻動用了兩個宰相一起查案,背後的水非常深啊!
許敬宗得到皇帝的命令,如同打了雞血一樣,整日埋頭查案,一時間,緊張而又恐怖的氣氛籠罩在洛陽城的上空。許敬宗沒有給敵人喘息的機會,在輪番的拷問和調查之下,韋季方選擇了自殺,卻未遂。
許敬宗也挺鬱悶的,調查半天,敵人就是不開口,沒法交差啊。
等等,你不心虛為何要自殺?
許敬宗急忙入宮,向李治和武則天匯報了此事,聲稱韋季方和李巢的朋黨案毫無冤情,韋季方感到事情敗露,所以想到了自殺。
許敬宗:「陛下,臣有句話當講不當講。」
李治:「你說吧。」
許敬宗:「國舅長孫無忌也牽涉其中。」
李治大為震驚:「究竟是怎麼回事?國舅為何要暗結朋黨?」
許敬宗:「據韋季方交代,長孫無忌和他們一道收買了不少大臣,準備暗中陷害朝廷的忠臣,以便讓長孫無忌再一次掌權,之後再找機會謀反,如今事情敗露,因此韋季方才選擇自殺!」
再度掌權!多麼敏感的字眼!李治實在不願意相信國舅會造他的反,如果他真有這種心思,為何不在他剛剛登基的時候下手?
李治:「許敬宗,你可調查清楚了?國舅和朕之間的矛盾和猜忌是有的,但是怎麼會造朕的反呢?」
面對李治的責問,許敬宗也很心虛,畢竟拿不出實錘證據啊。不過,他很快就平靜下來了,於是回答道:「臣對反叛的經過並沒有推究,但既然反叛的意圖已經敗露,陛下卻還在懷疑,這恐怕不是社稷之福啊。」
自從登基稱帝,李治就很沒有底氣,他覺得有人造反,一定是自己的皇帝沒做好,於是情不自禁地哭訴道:「哎,真是家門不幸,朕的親戚總是有反叛的心思。前幾年,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圖謀造反,如今舅舅也要反我,朕真的是無言面對天下百姓了!如果這件事查明屬實的話,該如何處理?」
李治終於鬆口了!
許敬宗:「陛下,房遺愛只不過是乳臭未乾的小孩,而長孫無忌輔佐先帝奪取天下,天下人無不敬重他的才智,他又做了三十年宰相,門生故吏無數,如果他想造反,陛下該找誰去平亂?如今,連老天爺都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竟然借查辦小事的機會發現了罪惡滔天的奸人,實在是朝廷的洪福啊!」
李治:「可是,國舅真的會反朕嗎?朕實在是不敢相信啊!」
許敬宗:「陛下,長孫無忌如果真的有牽連,只要他登高一呼,勢必會帶來宗廟滅亡的憂患啊!想當年,隋煬帝寵信宇文化及和宇文述,又和宇文家結為姻親,將朝廷政事悉數託付給他們,後來宇文化及掌管禁軍,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將江都的大臣屠殺殆盡,臣的父親也牽連其中,這件事並不久遠,希望陛下能夠引以為戒啊!」
李治:「許敬宗,此事極為重大,朕命你仔細查辦,查明了再向朕稟報!」
這還怎麼查?
按照正常的邏輯,一個是國舅爺,手握朝廷大權,再加上門生故吏無數,怎麼會和區區太子洗馬韋季方合夥造反?此事要麼是許敬宗等人暗中讓韋季方誣告長孫無忌,要麼是捏造事實隨意誣陷。
第二天,許敬宗帶來了新的消息。
許敬宗:「陛下,臣昨晚突擊審訊了韋季方,他已經親口承認,長孫無忌確實準備和他一同謀反。」
李治:「那他有沒有說國舅爺為何會造反?」
許敬宗:「韋季方聲稱,韓瑗、柳奭、褚遂良等人和長孫無忌一同擁立李忠為太子,後來梁王被廢,長孫無忌的表弟高履行外放為益州刺史,長孫無忌擔驚受怕,就開始為自己準備後路。後來,長孫無忌的族侄,工部尚書長孫祥又被外放為荊州長史,韓瑗等人相繼被貶,長孫無忌便和韋季方等人密謀造反了!臣所說供詞句句屬實,希望陛下明察!」
李治哭泣道:「即便舅舅真的謀反,朕也不忍心殺他。如果殺了他,天下人會說朕是怎樣的君主,後世人又該如何評價朕?」
許敬宗:「陛下,漢文帝的舅舅薄昭有擁立大功,後來不過殺了個人,文帝便讓百官穿著喪服到他府門前痛苦,最後逼他自殺,可天下人還是認為文帝是賢明聖君。
國舅身受兩朝的深厚恩典,卻圖謀改變社稷,他的罪和薄昭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如今長孫無忌陰謀敗露,陛下還在猶豫什麼?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國舅乃是當今的奸雄,和王莽、司馬懿乃同一類人,陛下如果稍微遲疑,臣擔心大亂即將發生啊!」
在這場對話中,唐高宗李治的態度非常可疑。
不管怎麼說,謀反都是國之大案,皇帝一般需要親自參與,更何況長孫無忌的謀反,李治本來就心存疑問。然而,李治自始至終都沒有親自審訊長孫無忌的意思,這樣的操作思路和當年房遺愛謀反案一模一樣。
房遺愛一案,長孫無忌是打手。
長孫無忌一案,許敬宗是打手。
不僅如此,李治的話也十分引人深思。
第一句:國舅為什麼要暗結朋黨?
七個重臣,至少有五個是長孫無忌的人,李治難道不知道?長安縣令裴行儉向長孫無忌投誠,李治親自處理此案,他難道不知道?
李治的話像是質疑許敬宗,更像是引導他的回答。
第二句:國舅和朕是有矛盾的!
言外之意,有矛盾的人,幹啥事兒都是有可能的。
第三句:朕的家人都想反朕,朕真的很可憐啊。
言外之意,李治已經默認了長孫無忌的謀反意圖。不過,李治覺得自己失態了,因為許敬宗並沒有給出實錘證據。於是,第一天結束,李治扔下了一句話:你再去查查吧,查清楚了再給朕回話!
第四句:舅舅的謀反動機查清楚了?
許敬宗:嗯,查清楚了。
第五句:朕想殺他,可不能背負誅殺舅舅的罪名啊。
許敬宗:嗯,殺了他,您還是和漢文帝一樣的君主啊。
好了,到目前為止,李治的疑慮全部被解除。
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李治不想保這個舅舅,如果能打倒舅舅,而他自己還能贏得仁慈的君主形象,那就是最完美的結果!
直到此時,還有人覺得唐高宗李治是個政治小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