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絳失寵,宦官崛起
2024-10-08 18:49:07
作者: 九皋寒叟
時隔數十年,魏博重新回歸到朝廷的懷抱,李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讓人振奮的是,朝廷竟然沒有使用一兵一卒,而是用和平手段制服魏博,威懾河北、河南等地的藩鎮,這樣的功績,足以讓唐憲宗李純傲視群帝。
表面上看,這是李純運籌帷幄的結果,是他指揮有方。可細細品來,能有今天的局面,多虧了李絳的眼光和胸懷。相反,在對魏博的態度上,李純一直搖擺不定,是李絳強項上奏,最後才促成了美事。
想到此處,李純是個什麼心情?
如果所料不錯,李純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李絳是個有本事的員工,可他的鋒芒太盛,已經壓住了李純的光芒。
拿此次收復魏博來說,李絳的光芒太耀眼,同為宰相的李吉甫被李絳壓得抬不起頭來,其他朝臣在李絳面前顯得黯淡無光,毫無存在感,就連李純本人也在魏博的判斷上出現了好幾次失誤,要不是李絳極力勸阻,恐怕也得丟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說白了,因為李絳恃才傲物,不懂得收斂。
皇帝喜歡你的時候,你的優點都是優點;皇帝不喜歡你的時候,你的優點就是你的缺點。一個很違背語言邏輯,卻又很現實的規則。
李純覺得李絳是出頭鳥,自然要想辦法打壓。
有一次,李純在大明宮延英殿和宰相聊天,席間說道:「你們這些身處高位的宰相,應該好好珍惜手中的權力,替朕好好選拔人才,萬不可偏私。」
李吉甫、權德輿等人點頭稱諾,表示沒有膽量去徇私舞弊。
悲劇的是,李絳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陛下,如果官員既不是親屬,也不是故交,宰相怎麼能知道他的品德!對自己了解的人尚且不能授予官職,對不了解的人又怎麼敢授給官職呢?倘若規避親戚故舊的嫌疑,使本朝缺欠人才,這便是苟求自安的臣下,並不符合大公無私的原則。更何況,如果任用的人不合適,朝廷自然有辦法對其考核,又有誰能逃得過呢?」
李絳還沒說完,李純的臉色就如同千年冰窖一樣寒冷。客觀地說,李純說的就是正確的廢話,群臣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也就罷了。唯獨李絳不會來事,想要駁斥李純的意見,這不是當面打臉,讓李純下不來台嗎?
李絳咳嗽了幾聲,說道:「你說的有一定道理。」原本和諧的聊天氛圍被李絳一鬧,頓時煙消雲散,李純說了幾句話之後便退入後宮。
還有一次,李純召集宰相商議事情,其中一個議題便是吐蕃屢次入侵涇州,節度使和禁衛軍因為調度問題抵抗不力,導致邊境損失慘重。
李純:「你們覺得朝廷該如何處置?」
李吉甫經過幾次打擊,學聰明了,不再作死進言。反倒是李絳,因為有李純的包容,顯得肆無忌憚,信口開河。
李絳:「陛下,京城西面、北面都有神策軍駐守。起初,朝廷將神策軍安置到各軍鎮,是打算讓神策軍與節度使的兵馬互相呼應。如今神策軍的待遇最高,可每當有敵寇到來時,節度使邀請神策軍共同進軍,他們卻說要申報上去,等待神策中尉的處理,然而等中尉做出決定,吐蕃人早就逃之夭夭。究其原因,禁衛軍將領自視甚高,不把節度使放在眼裡。請陛下將神策軍戰士、馬匹、衣服、口糧、器械分給本道節度使管轄,使得號令統一,吐蕃就不敢前來侵犯了。」
李純沉默了,他無話可說。
如果採納李絳的建議,就意味著削弱神策軍的權力,並讓藩鎮節度使凌駕在禁衛軍的頭上。問題是,朝廷打了幾場勝仗,迫使地方軍鎮低頭,可這改變不了藩鎮節度使包藏野心的事實,李純有膽量冒這個險?更何況,從唐肅宗李亨開始,皇室安危全部寄托在神策軍身上,削弱神策軍,豈不是拿皇帝性命開玩笑?
事實證明,李絳有點天真無邪了,他不僅沒有考慮李純的利益,也沒有考慮宦官集團以及神策軍既得利益者的想法。
對於宦官集團來說,神策軍是他們的護身符,讓他們交出指揮權,豈不是讓他們以後毫無性命保障?對禁衛軍來說,身為天子衛率,身份尊貴,還能享受到最高級別的待遇,讓他們去做節度使的手下,他們能夠答應?在這個問題上,李純、宦官集團、禁衛軍的利益永遠是保持一致的。
李純只是淡淡地說了句:你去辦吧。
李絳啞火了,沒有皇帝的支持,他能辦誰?
元和八年(813)正月,李純突然下詔,擼掉了權德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保留其禮部尚書的官職。《資治通鑑》的解釋是,李吉甫和李絳爭論時,權德輿不發表任何意見,就像個透明人,李純覺得他沒有價值,因此罷免了他。
問題是,權德輿的沉默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為何會在此時被罷免?如果所料不錯,李純已經動了罷免李絳的心思,而李吉甫不是李絳的對手,權德輿是個隱形宰相,二人沒有能力牽制李絳,李純必須提拔一位能幹的朝臣上位。元和八年(813)五月,李純調西川節度使武元衡入朝,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和八年(813)七月,振武節度使李光進給朝廷上奏,請求修築受降城,同時治理黃河的堤防。唐朝的受降城共有三個:西受降城,簡稱西城,位於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內,隸屬於天德軍;中受降城,簡稱中城,位於今內蒙古包頭市內,隸屬于振武軍;東受降城,簡稱東城,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內,隸屬于振武軍。
李光進說的東受降城,位於黃河邊上,由於黃河發大水,倒灌了受降城,李光進才要求朝廷撥款築城。軍國大事,照例由宰相班子各抒己見。
這一次,李吉甫表現得非常積極:「修建城池是巨大的工程,臣建議,將東受降城的守軍全部遷入到天德軍的舊城。」
言外之意,放棄東受降城。
李絳:「東受降城地處少數民族入關的交通要道,水草豐富,是最好的防守地點。現在為了避免黃河的肆虐,只需要後退三里即可,不必為了小錢而放棄大唐萬世安定的基業。更何況,天德軍舊城處於荒遠之地,土質瘠薄多石,距離黃河極遠,烽火台示警告急時,不能相互呼應,如果異族入侵,根本無法得知。」
就事論事,李絳的說法並沒有錯,部分朝臣,以及東受降城的將領都認為,朝廷不能輕易放棄軍事重鎮。出人意料的是,李純卻堅定地支持李吉甫,將東受降城的騎兵劃歸到天德軍。
歷史證明,李純也不想這樣做,可他想打擊李絳,削弱李絳在朝中的威信,只能拿各種事情立威。事實上,李絳倒台之後,李純又撥付了一筆錢財修復東受降城,一直到寶曆元年(825),東受降城才因為經不起黃河大水的折騰被迫搬走。
在李絳的眼裡,李純一直是英明神武、善於納諫的皇帝,可東受降城一事,讓李絳的信心動搖了。李絳似乎明白,皇帝不是反對修建東受降城,而是在抗議他的權威啊。接下來的幾個月,李絳失去了寵愛,李吉甫等人開始崛起,種種跡象表明,李絳已經失去了價值,繼續霸占宰相的位置又有什麼意思呢?
辭職吧!
元和九年(814)二月二十五日,李絳以自己有足疾行動不便為由,向李純遞交辭呈。李純當即便批准了他的請求,為了照顧他的面子,仍然保留禮部尚書的頭銜。
元和九年(814)二月二十六日,一個熟悉的面孔出現在金殿之內——吐突承璀。就在當天,李純任命吐突承璀為弓箭庫使、左神策護軍中尉。
朝臣面面相覷,吐突承璀不是在淮南嗎?淮南離長安城有千里之地,難道李純早就想好了接下來的安排?朝臣們有些顫抖了,他們原以為武元衡會接替李絳的位置,可沒想到最後上位的卻是宦官頭子。吐突承璀的回歸意味著宦官集團重新崛起,文官集團在夾縫中求生存,而這一切都是唐憲宗李純的安排。
文官集團可能讓大唐王朝中興,宦官集團可能讓大唐王朝萬劫不復,可李純偏偏選擇了宦官集團。也許,李純覺得宦官就是家奴,翻不起浪來;也許,李純想利用宦官,玩權力制衡的遊戲。歷史背後的奧妙,又有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