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從提比略到戴克里先即位
2024-10-08 17:52:16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14—284)
300.提比略的元首統治(14—37)
提比略(Tiberius)是奧古斯都的養子與繼承人。統治早期,儘管提比略的權力並不受約束,但他還是有所節制,表面上看,他希望增加龐大帝國內各個階層的利益;甚至直到最後,他對各行省的統治都是公正而仁慈的。
但不幸的是,提比略具有陰鬱、多疑和妒忌的天性。他與首都政治上和私人的敵人爭鬥時所遭遇的反對,讓他很快開始實行高壓暴政。提比略任命一個品質極為低劣、生活極為墮落的人塞揚努斯(Sejanus)為首席大臣和禁衛軍(22)統帥,然後退隱到那不勒斯灣的卡普里島(Capreae)上,把首都的一切事務都交給了這個人。塞揚努斯在羅馬一度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統治。他殺死了一些最優秀的公民,清除掉可能的皇位繼承人,以便提比略能讓他繼承皇位。他甚至膽大包天到計劃刺殺皇帝本人。然而,他的陰謀為提比略獲知,這位臭名昭著的奸臣受到逮捕並被處死。在餘下的時光里,提比略更加冷酷地統治著這個國家。很多人通過自殺來逃避他的專制統治。
正是提比略統治期間,在羅馬帝國的一個偏遠行省,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在一種無與倫比的傳教精神激勵下,他的信徒踏遍了帝國的每一寸土地,四處宣揚「福音」。人們對舊神祇的失望,影響日漸減弱的希臘文化,集權政府下文明世界的統一,被奴役階層的普遍苦難和無法言說的疲憊——所有這一切都為新的教義提供了土壤。不到300年,一個基督教的帝國就已實至名歸了。
301.尼祿的統治(54—68)
作為提比略之後的第三位皇帝,尼祿是幸運的,偉大的哲學家和道德家塞涅卡(Seneca)是他的老師(第344條);但有這樣的學生卻使塞涅卡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老師。在塞涅卡和禁衛軍統帥浦路斯(Burrhus)的影響下,即位後的前5年,尼祿公正而謹慎地治理著他的國家;然後他漸漸地與塞涅卡的教導背道而馳,走上了一條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窮凶極惡的道路。
在他統治的第10個年頭(64),一場大火把半個羅馬城燒成灰燼。整整6個晝夜,火海掠過谷地,掠過這個城市坐落的群山。據傳是尼祿自己下令放的火,為了清理地面,好讓他重建一座更加宏偉的城市。據說,他站在宮殿的最高處,欣賞著大火,心情愉快地哼唱著一首自己寫的詩,名叫「洗劫特洛伊」(Sack of Troy)。為了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尼祿指控是基督徒陰謀燒毀城市,以實現他們的預言。而當時新宗教的教義宣揚基督的復活以及世界毀於大火,這似乎給指控塗上了可信的色彩。隨之而來的迫害是教會有史記載以來最殘酷的。許多受害人的屍體被撒上瀝青,作為皇宮花園裡的火把在夜間焚燒。傳說保留了這次受迫害的犧牲者:使徒彼得和保羅。
皇帝窮奢極欲,錢總是不夠揮霍,謀殺和罰沒別人財產就成為他斂錢的手段。連他的老師塞涅卡也成為受害者。塞涅卡極其富有,尼祿指控他叛國,將他殺害,並沒收其財產。
最終,元老院宣布尼祿為全國公敵,判處他被鞭打至死。為了免於這一刑罰,尼祿在一位僕人的幫助下自行了斷。
302.韋帕薌(69—79)
弗拉維·韋帕薌的即位標誌著一個新王朝的開始,從他到接下來的三位君主的統治,被稱為弗拉維時代(Flavian Age)(69—96)。韋帕薌的統治中最令人難忘的事件就是耶路撒冷的陷落與毀滅。經歷了有史記載的最混亂的圍城之後,耶路撒冷被韋帕薌的兒子提圖斯(Titus)攻陷。因為正值逾越節,大量的猶太人在此之前進入了這座城市,也死於這場戰爭。與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一樣,提圖斯洗劫了神殿中的聖器並把它們當作戰利品帶走了。今天,我們在羅馬提圖斯的凱旋門上依舊可以找到七分枝黃金燭台的雕刻,那是戰爭的紀念。
圖中展示了七分枝的燭台和其他來自耶路撒冷神殿的戰利品。
10年的繁榮過後,公元79年,韋帕薌去世,他是奧古斯都後第一位得以善終的皇帝。
303.提圖斯(79—81)
經過短短兩年的執政,提圖斯就贏得了「人類的朋友和快樂」的稱號。他不知疲倦地行善。提圖斯的統治儘管短暫,卻有兩次大的災難。第一次是羅馬大火,幾乎與尼祿時代的大火(Great Fire)一樣嚴重。第二次是維蘇威火山爆發,毀掉了龐貝和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城。城市被埋葬在火山灰和岩漿中。偉大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冒險進山去查探,結果一去不返。(23)
304.五賢帝
圖密善之後,元老院在帝國事務上恢復了一些以前的影響,它選舉了五位皇帝——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和兩位安敦尼。這些英明仁慈的統治者被稱為「五賢帝」,在他們的統治下,元首與元老院的共治幾乎成為事實。這一時期標誌著古代文明發展的高峰。
涅爾瓦是位年長的元老和前執政官,他的統治如慈父一般。然而,他卻在統治16個月後就去世了,權杖則被傳到了他曾經的副手、更有能力的統帥圖拉真手裡。
305.圖拉真(98—117)
圖拉真出生於西班牙,既是職業軍人,又是位天才的軍事家。他是第一個坐上愷撒寶座的外省人。從這一刻開始,外省人開始在國家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從奧古斯都開始到他大多數的繼任者,羅馬帝國都是以歐洲的多瑙河和亞洲的幼發拉底河為邊界的。但是,圖拉真卻決心把疆土擴展到這些河流以外的地方。統治早期,他忙於與盤踞多瑙河下游的達契亞人(Dacians)的戰爭。最後,麻煩的敵人被解決掉了,達契亞(Dacia)成為帝國的一個行省。達契亞現在被稱為羅馬尼亞,就是為了紀念羅馬人的征服和殖民跨越了多瑙河的。今天的羅馬尼亞語中有很多元素都來自拉丁語。(24)
在統治後期(114—116),圖拉真揮師東進,跨過幼發拉底河,攻陷了亞美尼亞,從帕提亞人(Parthians)手裡奪取了構成古代亞述帝國核心地帶的大部分地區。
圖拉真把帝國的疆界擴展到了羅馬的野心和實力所能允許的最大限度。
306.哈德良(117—138)
哈德良是圖拉真的宗親,繼承了他的帝位。哈德良雄才大略,為人沉穩,在處理國家事務中展示了良好的判斷力。他謹慎地放棄了幼發拉底河以東由圖拉真獲得的領土,讓這條河流再一次成為帝國的東部邊界。
哈德良耗時15餘年,巡視了帝國的各個行省。他來到不列顛,建了一座長城用來防禦皮克特人(Picts)和蘇格蘭人,以便鞏固羅馬的統治。該長城長約70英里,從泰恩河(Tyne)到索爾威灣(Solway Firth),橫穿不列顛島。它的位置比當年阿格里科拉的堡壘要靠南一些。在今天英國低矮的山丘上和大沼澤內還能找到哈德良長城的遺蹟,有些地方保存完好,古代的觀測站和崗哨則破敗了。(25) 再沒有哪個羅馬曾經的行省能有這樣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來證明她那廣闊的疆域了,300年來,帝國的哨兵站在牆頭觀察著野蠻的蘇格蘭侵略者,保衛著文明。
307.兩位安敦尼(138—180)
奧勒留·安敦尼(Aurelius Antoninus)(「庇護」為其姓氏)是哈德良的養子、繼承人,他仁慈地統治著羅馬。在他長達23年的統治中,帝國一直處於和平狀態。沒有什麼重大事件引起史學家的注意,這很好地詮釋了那句經常被提及的名言:「歷史記載簡潔的人們最幸福。」
在他統治的早期,安敦尼便與他的養子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聯合執政,在他死後(161),後者悄然繼承了他的位置。奧勒留勤奮好學的習慣為自己贏得了「哲學家」的稱號。他屬於斯多葛學派(School of the Stoics),是一位有思想的作家。他的《沉思錄》(Meditations)表達了奉獻、仁慈等最溫柔的情感,是所有古代非基督徒作家中最接近基督精神的。
考慮到奧勒留的性格,人們會對基督教最嚴厲的迫害發生於他的統治期間而感到奇怪。但我們需要注意,當時對基督徒的迫害是出於政治和社會原因,而不是出於宗教動機,這就是為什麼在迫害者的名單上既有好皇帝也有壞皇帝。國家利益總是與它的宗教與信仰崇拜聯繫在一起,所以,即使羅馬的統治者通常比較包容,允許臣民用不同的方式來崇拜,但他們依舊要求人們承認羅馬諸神,要在神像前,尤其是皇帝像前焚香(第299條);而基督徒則堅決拒絕這樣做。人們相信是他們對神殿的不敬惹怒了眾神,危及國家安全,招致了乾旱、鼠疫,以及所有的災難。這是異教徒皇帝迫害他們的重要原因。
在奧勒留統治晚期,北部邊境傳來警報。野蠻人正在進攻羅馬的前哨,並且還以大軍壓境。奧勒留身先士卒,匆匆翻過阿爾卑斯山,他制止了蠻族的侵襲,卻無法制服他們。鼠疫的肆虐已經使帝國疲憊不堪,國庫耗盡。最終,奧勒留虛弱的身體倒在了繁重的國事下,在他執政的第19個年頭(180)死在了文多波納(Vindobona)(今天的維也納)的軍營里。
從沒有哪一個君主如安敦尼·庇護和馬可·奧勒留一樣英明。基於他們的美德,梅里維爾公正地評價道:「這些傑出君主無可指摘的統治,為後世的君主制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308.行省的狀況
在偉大的安敦尼時代接近尾聲時,我們來看一下帝國人口的大致狀況。就像我們已經知道的,帝國崛起的偉大革命是符合地方各行省利益的。就算是在最糟糕的皇帝治下,各行省的管理事務也是謹慎的、人性化、公正的。或許,在羅馬帝國內各個地區,基督之後的第2個世紀是教會史上基督徒最幸福的時代。
東方諸國的城鎮,還有西班牙、高盧、不列顛及其他西方各地的成千上百個相似的地區,都享受著羅馬人發明的一種優良的市政體制,這是類似於今天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自治市一樣的自我管理制度。這種高明的體制保存或發展了地方情感和公民的自豪感。各城市之間互相較勁,爭相修建更好的劇院、露天劇場、澡堂、神殿、凱旋門,還有溝渠、橋樑等實用的建築。這些不僅得到了皇帝國庫的大力扶持,還得到了公民個人的慷慨解囊。私人饋贈是這一時代的顯著特徵,就像今天個人對教育和慈善機構的捐獻一樣。
這是古羅馬建築現存的最精美、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紀念碑之一。下面一排拱門承載著一條現代化的道路。
無數宏偉的建築遺蹟如今散落在曾經的羅馬帝國各行省的大地上,這些遺址不僅體現了當時稠密的人口、繁榮的文化以及興盛的城市,也佐證了帝國早期開明仁慈的統治和休養生息的政策。
309.百年混亂;帝國的拍賣(193)
兩位施行仁政的安敦尼皇帝之後的100年間(192—284),帝國的皇帝都由軍隊擁立,因此這一時期的統治者也被稱為「軍營皇帝」。25位登上帝位的皇帝有21位死於暴力謀殺,這很好地說明了這個時代的特點。除了內部的混亂,國家還面臨著蠻族的入侵。野蠻的遊牧民族從四面進攻帝國,大肆燒殺劫掠。
混亂時代由禁衛軍的一系列醜聞開始。這些士兵殺死了康茂德的繼承人,昭告天下說,要拍賣這個國家,價高者得。他們真的這樣做了。一個叫狄第烏斯·尤利安努斯(Didius Julianus)的富有元老許諾給禁衛軍的12000名士兵每人25000塞斯特斯的銅幣,所以這時的帝國就值3億塞斯特斯(大約1200萬美元)。
關於這樁可恥交易的消息一傳到邊境軍團,立刻引起了憤怒的反抗。每個軍隊都提議並擁護自己的指揮官為皇帝。多瑙河軍團擁護的人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這位精力無窮、極富人格魅力的人知道帝位不乏競爭者,動作快才是關鍵。他馬上帶領軍隊開始行動,迅速占領了羅馬。禁衛軍根本不是這些訓練有素的邊境軍團的對手,他們甚至沒有試著保護自己的皇帝。於是,皇帝遭囚禁,只統治65天就被處死了。作為懲罰,使國家蒙羞的禁衛軍團被解散並遭到驅逐,一支新的5萬人的軍隊取代了他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