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廉頗:其實是少年得志
2024-10-08 16:57:52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說到老兵遲暮,很多人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句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在我們的印象中,廉頗始終是一個鬚髮花白的老將形象,難道這是因為廉頗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任何出色的作為,只是大器晚成嗎?
廉頗之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會是一個老年的形象,主要還是拜長平之戰與辛棄疾的詞所賜,它們都給廉頗貼上了「年老」的標籤。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梳理廉頗的生平,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將相和」故事發生的時候,廉頗實際頂多算個中年人,而他因戰功被封上卿並以勇氣聞名諸侯時,可能只有二十多歲,可謂名副其實的少年得志!因此,「將相和」故事前後廉頗的情緒變化,也就不難理解了:作為一個年輕人,覺得對方並沒有什麼作為,地位卻能超過自己,自然會覺得不公平;同樣,作為一個年輕人,發現自己犯了錯,那麼主動向自己的對頭認錯,也不算什麼太丟臉的事;願意不計前嫌地結交曾經的對頭,也正是因為這個對頭在年齡上比自己成熟很多,還充滿了年長者的智慧,可以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導師。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十分生動地記載了「將相和」的故事,但是其中缺少了最為關鍵的因素,即明確的時間線索,這就使讀者產生了一定的誤會。由於故事先介紹了廉頗以戰功聞名於諸侯的事跡,之後才是藺相如出場,這使人們自然而然地以為廉頗比藺相如年齡要大很多。但我們要注意到,根據《史記》的記載,藺相如要早於廉頗很多年去世,這一點就隱晦地暗示了我們,兩人實際的年齡可能與我們的普遍印象完全相反。
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廉頗的生卒年份,不過其生平的一些大事件所發生的年月都留下了清晰的記載。這裡,筆者根據《戰國策·趙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趙世家》《史記·六國年表》的相關內容列出其大事記(1)。
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直至藺相如去世大概30年之後,廉頗才在歷史的舞台上謝幕。就算廉頗身為武將,比身為文官的藺相如身體素質要好,但假如兩人年齡相當的話,離世的時間不可能會相差這麼久。這也間接地證明了「將相和」故事發生之時廉頗不可能已經是一個老年人,畢竟在此之後廉頗還要在戰場上再馳騁三十餘年。相反,藺相如的實際年齡可能要比廉頗大一輩。
同時,我們還可以在年表中明確地看到,在「以勇氣聞名於諸侯」後,到長平之戰之前,廉頗多次領軍出征,且屢立戰功,不但在與齊國、魏國戰鬥中獲得勝利,與秦軍對戰也曾取勝過。因此,作為長平之戰前趙國戰功最為卓著的將軍,廉頗成為領兵支援上黨抵禦秦軍的最佳人選。
廉頗流亡魏國數年之後不得重用,思歸趙國而不得,此時楚國國君仰慕廉頗的勇氣與威名,私下邀請其到楚國出仕,以常理推測此時廉頗為70歲左右。戰國時男子年滿四十可算老年,以「超長待機」著稱的秦昭王也不過活了74歲。若此時廉頗已超過70歲,楚國不太可能會再邀請其為將,其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再上戰場了。
廉頗在魏國旅居2至10年,此處取居中的5年計。史書中稱此時趙國被秦軍接連擊敗。趙王偃四年(前241年)發生了五國聯軍以趙將龐煖為統帥攻秦的蕞之戰。是役聯軍戰敗,趙王打算重新啟用廉頗的時間點應該也與此相近,因此推測廉頗旅居魏國5年,再依此倒推,廉頗離開趙國時大概為65歲,那麼廉頗官居上卿之時不過才24歲,屬於絕對的青年才俊。
就算廉頗離開趙國時已有70歲高齡,也是在不到30歲時便已聞名於諸侯了,澠池會與「將相和」那年才不過35歲,長平之戰時為54歲。我們可以想像一個60多歲的老人,在聽說祖國還需要自己的時候立刻穿戴好盔甲縱馬騎射以示自己還能為國獻身時的激動,也能像躺在病榻上的廉頗這樣回顧自己一生:20來歲以勇氣聞名於世的年少得志,與藺相如結為刎頸之交時的意氣風發,因自己為祖國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信平君的風光,最後不得重用只能客死他鄉時的無奈。廉頗最後留下遺言:「我思用趙人」——我多想為自己的祖國再效勞一次啊。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一代名將就這樣懷著遺憾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