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正面管教的100招> 第39招 用肢體語言和孩子交流

第39招 用肢體語言和孩子交流

2024-10-08 14:55:48 作者: 陳瓊

  陋習點評

  說到教育,我們更多地認為,不停地說,才能讓孩子加深印象,說得多了、說得久了,孩子也就自然能聽進去了。但我們也明白,一味地說教有時候並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適當地用肢體語言與孩子交流,往往會更具說服力。

  另外,我們在判斷孩子的某種行為時,只憑藉孩子怎麼說,是難以知道真相的。不過他們下意識的動作,卻可以直觀且真實地把事情的真相呈現出來。因此,一味地靠說教並不是最佳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教法隨想

  

  喬·納瓦羅說:「一個人在溝通中的每一個動作(或是靜止狀態)都代表著某些含義。而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系統還不完善,所以更多的時候會用肢體動作來表達訴求。」因此,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

  等孩子慢慢長大一些,語言系統慢慢完善,也許他們更習慣用語言而非肢體動作來表達想法了。此時,家長不應忘記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因為它或許比純粹的語言更加真實。而且,用肢體語言回應孩子,會更大程度上讓孩子與父母建立信任感和親密感。

  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可以多採用如下方法:多與孩子進行眼神交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缺乏眼神交流的交流並不完整,過程也將變得不愉快和困難;要注意及時點頭。在正確的時間點點頭,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行為,點頭的頻率可以表明家長在認真傾聽,也可以側面證明父母的耐心,切忌雙臂交叉放在胸前。如果你在談話時雙臂交叉放在胸前,就好像在你和孩子之間砌了一道屏障,把他擋在另一邊,下意識地與他保持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麼做到平等和諧地溝通呢?因此,要避免在溝通過程中出現類似的行為。恰當的時候,給予孩子正確的撫摸或擁抱動作,往往會比十句話更有效果。

  事例解讀

  暑假時,王姐的兒子不小心把桌子上的一個玻璃杯打碎了,他很害怕被媽媽罵,就撒謊說不是他打碎的。王姐從廚房走到客廳,看著一地的玻璃碎片,先讓兒子站在安全的地方,然後看了看他漲紅的小臉,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王姐看著兒子笑了笑,慢慢地蹲在兒子面前,用手撫摸著他的頭,滿眼溫柔地看著目光閃爍的兒子說:「小寶,玻璃杯打碎了就不要了,我們可以再買一個新的,不過,可千萬不能做一個撒謊的孩子啊。」

  兒子見被識破了,卻仍然矢口否認,堅持說不是他摔碎的,但他的聲音明顯變小了。

  王姐知道兒子的心理防備慢慢卸下了,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手撫摸著兒子的小臉,滿臉笑容地繼續說:「小寶,媽媽很相信你說的話,希望小寶做一個誠實、勇敢的孩子。」說完,給了兒子一個堅定的眼神,還一把抱住兒子。

  「媽媽,對不起,我錯了……」小寶承認了錯誤。

  可以看出,王姐在詢問兒子的過程中,展示出非常到位的肢體語言,裡面飽含著媽媽對兒子的愛。

  我們提倡使用肢體語言,但並不代表只用動作而不說話,畢竟誰也不是讀心專家,通過別人的動作就能判斷出他人的意圖,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我們只要在平日裡與孩子溝通時,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這樣更容易與孩子深度交流,並拉近彼此的關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