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干是膽量而非膽識
2024-10-08 14:44:38
作者: 稀敏
雖然我們鼓勵人們要有做事的膽量,可是需要的是巧幹,而不是蠻幹。毫無目的地瞎干,只會費力不太討好。
在我國歷史上,楚霸王項羽非常有名,他驍勇善戰,具備以一敵十的勇氣。可是,最後勇猛的項羽只能孤身一人在烏江邊自刎,著實可悲可嘆。項羽確實是一個有膽識的人,有一身好力氣,可是他不善於研究兵法,不接受謀臣的勸阻,只知道一味拼殺,毫無綱法。他的悲劇大部分是因為,只會蠻幹,不懂用智,結果只能敗給劉邦。
劉邦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能瞎干,而應學會巧幹。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就像是用鑰匙開鎖一般,只要搞清楚鎖的內部構造,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能輕易打開。方法錯了,不管使用多大的力氣,都無法打開,甚至還會將鎖毀掉。
在我國歷史上,發生過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當屬「火燒赤壁」。
在這一戰役中,曹操來勢洶洶,而諸葛亮和周瑜卻認真分析了曹操不善水戰的情況,採用連環計、苦肉計等,巧借東風,最終取得勝利。
做事情之前要多思多想,不了解情況時,絕不能輕易下結論。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就是善於動腦筋,用智慧解決問題;固然要有膽,但不能瞎干。
一個知名企業的老總經常對員工說:「我們的工作不需要耗費體力和浪費時間,而是要帶著大腦去工作,要巧幹,而不是蠻幹。」也就是說,要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找出巧妙的解決辦法,不能一味出蠻力;不論工作多繁忙,都要騰出時間來思考,找出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和方式。
周勇畢業於一所普通高校,應聘到一家公司,看起來才智平平,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每到一個新單位,他的發展總比其他人順利一些。
周勇清楚地知道,勇氣和耐心會比埋頭苦幹更有效。從參加會議的第一天開始,他就積極發言,給領導留下了良好的初步印象。當其他新員工埋頭苦幹、分不清辦公室里誰是誰時,周勇已經掌握了很多老員工的大致情況。結果,進公司不到一年,他就當上了辦公室副主任。
通過這個事例不難發現,埋頭苦幹不如巧幹,要想取得成績不能瞎干。即使沒有特殊的專業技能,也可以做個像周勇一樣的有心人;即使自己沒有掌握超群的能力,只要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也能迅速攀登上職業高峰。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對不同的境遇和問題,就要因時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決策。按科學規律辦事,用理智戰勝衝動,才能用巧幹代替蠻幹。這也是成功的捷徑,不能深刻理解這一點,只能事倍功半!
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里有這樣一個情節:黃蓉不小心被一個大海蚌夾住了腳,做了很多努力,都沒有掰開。最後,她抓起一把細沙放到蚌殼裡,蚌殼居然自己打開了。原因何在?因為蚌最怕的就是細沙。
巧幹是一種分析判斷、解決問題和發明創造的能力,會巧幹的人一般都敏銳機智、靈活精明,更會充滿活力、隨機應變。所謂的巧幹就是,抓住事情的關鍵,找到有針對性的方法。如此,既可以減少工作量,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識經濟時代就是巧幹升值的時代,僅有膽量是不夠的。
一天,一個年輕人來到一家伐木廠,應聘伐木工。老闆看他身強體壯,覺得他適合這份工作,就答應了。
第二天,年輕人很早就起床,來到工廠。當天,他一共砍伐了20棵樹。老闆看到他的成績,誇獎他說:「不錯,今天你伐的木材最多!」
第三天,年輕人起得更早,當天一共砍伐了17棵樹,老闆說:「17棵,也是今天所有工人中最多的。」
第四天,年輕人起得更早,結果最後只伐了15棵樹,老闆說:「15棵,仍然是最多的。」
年輕人感到很疑惑:我每天都比前一天早起,為什麼數量會逐漸下降呢?
老闆問:「你有沒有磨過自己的斧頭?」
年輕人明白了,原來是因為斧子鈍了,才導致每天伐木數量越來越少。
故事中的年輕人長得人高馬大,確實適合伐木,可是要想提高伐木質量,僅靠體力是不行的,還需要藉助巧力。既然敢於應聘,說明年輕人的膽子確實不小,可是他卻忽視了一點:不管你再有勁,斧頭鈍了,也是無法伐木的。這裡的斧頭,就是「巧」之所處。
巧幹,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具備了其他條件的基礎上,瞎干、蠻幹,只能讓自己陷入被動。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巧幹的能力呢?首先就要轉變思維方式,比如:
愛崗敬業。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以職業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成樂趣而不是負擔。一旦對工作充滿了喜愛,就會在不斷的思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善於收集資料。要想提高做事效率,就要不斷收集與所做事相關的信息資料,需要用時,信手取來,很是方便。
多做逆向思考。遇到問題,一時找不到解決方法時,要做些逆向思考,拓寬眼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出問題的關鍵,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在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時,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有利於徹底地解決問題,也更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
善於總結。巧幹,就要不斷地對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找出事物之間的規律並運用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