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策略地忠告,莫強加於人
2024-10-08 13:44:47
作者: 盧江
有時候對家人和朋友,你會有這樣的感受,有些話不得不說,但說了就會傷害感情,把事情弄糟。因此,你就順理成章地用一句中國古話來替自己開脫:「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良藥未必要苦口,忠言也未必要逆耳。過去,良藥會苦口,主要是因為醫學不發達,而忠言會逆耳,主要是因為說話者口才不好,研究不夠。研究不夠,也是因為對對方了解不夠。
當我們遇到某些事情的時候,希望有人來提醒自己一下:當我們做了某件事,說了某句話,寫了某篇文章,卻感到不太放心、不敢妄下判斷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希望有一個人能給出客觀、公正的評論的。當我們遇到了一些能中肯地、大膽地指出我們的錯誤的人時,我們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對他們感激涕零、敬佩不已。
當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證明自己是對的時,就會不喜歡聽到批評。這時的批評,會讓我們感到氣憤,會覺得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大受打擊,會覺得受到了極大的委屈、侮辱和傷害。但是面對堅持,批評我們的人會指責我們經受不住批評,並列舉出他們的證據。
隨著年紀不斷增長、經驗不斷增加,人們看事情更加透徹,就會明白:無論對方的批評中不中肯,我們樂不樂意接受,都應該自我反省。
於是,我們開始分析被批評的具體情況:什麼人,在什麼情形下批評我們,甚至嚴厲地批評我們,我們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並且會感謝他給我們改正錯誤的機會。而又是什麼人,在什麼情形下,哪怕只是對我們有一絲不滿,我們也會暴跳如雷、立馬反擊。
經過分析和對比之後,我們發現了二者之間在某種程度上的區別。這種程度上的區別,是由別人對我們的了解程度決定的。我們對那些願意了解並欣賞我們的人充滿好感,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批評不僅非常中肯,還能讓人覺得溫暖。
苦口的良藥和不苦口的良藥同時出現的話,所有的人都會毫無懸念地選擇不苦口的良藥。逆耳的忠言和悅耳的忠言相比,後者永遠都更加受歡迎。現在,醫學越來越發達,苦口的良藥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外面被裹上了一層「糖衣」的良藥。同樣的道理,我們的逆耳忠言也需要穿上一件「糖衣」,而了解和欣賞、溫暖和熱情就是「糖衣」的最好原料。
事實上,把了解和欣賞比作糖衣並不太恰當。因為糖衣雖然很甜,但其包裹的仍是苦藥。如果把苦藥放在嘴裡嚼一會兒,糖衣融化後就會露出廬山真面目——堪比黃連的良藥。
對人的了解、欣賞與忠言之間的關係,和糖衣與苦藥之間的關係截然不同。糖衣與苦藥的關係體現在表里的層面,而了解、欣賞與忠言的關係,卻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了解和欣賞是忠言最核心的內容。
我們的忠言,換言之,就是我們的口才,是建立在對人的同情和了解的基礎之上的,而且以對人的了解和欣賞為結束。我們的忠言,能讓人接受,並銘記於心。越思考、越回味,別人就越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了解,越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欣賞。
所以,要批評別人而又讓別人願意接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地了解別人並真誠地欣賞。這應該上升為一種品德,而不是被膚淺地視為一種技巧。
當然,批評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在批評別人之後讓其心悅誠服地接受,需要一定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
——請教型批評
也就是說,用請教的語氣暗含批評,給人台階下,這樣也不至於尷尬。
一天,有一個人正在他人的魚池裡釣魚,魚池的主人突然來了。他有點心虛,心想:「這下糟了,不但要挨罵,沒準魚竿也會被扔掉。」沒想到,魚池的主人過來後只是指了指池邊「禁止釣魚」的牌子,客氣地問:「先生,你在這兒釣魚,是不是太浪費了?」
那人頓時面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忙不迭道歉,慚愧地離開了。魚池主人變批評為請教的做法一舉兩得,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不至於傷害對方的自尊,讓對方心服口服。
——暗示型批評
也就是說,不正面批評,而是在談話中暗含批評,讓被批評者自己去思考、接受。古人云:「言有盡而意無窮,余意盡在不言中。」在話語中,把重要的、該說的部分故意隱藏起來,或說得不明顯。
暗示,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特別的方式。暗示者為了公正起見,用隱藏、含蓄的方法,巧妙地給對方某種暗號,並藉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促使他做出改變。
某公司總經理助理歐貝和女友決定旅行結婚,去風光旖旎的瑞士度蜜月。當他忙於為這個計劃做準備的時候,總經理卻問他:「你們已經決定好要旅行結婚了嗎?」
歐貝說:「是的。」
總經理又問:「我衷心地為你們感到高興。那你們什麼時候出發?」
歐貝高興地回答道:「大概就最近幾天。」
誰知,總經理無奈地說:「啊?公司正在準備與一個客戶談判並簽訂一份重要的合約,你是最合適的談判人選,你走了這次談判可能會很不順利,我們有的忙了。」
通過這段對話,能看出來雙方都有充分的理由:歐貝已經決定和女友旅行結婚;總經理有合約要簽,不能失去最合適的談判人選。總經理不能直接批評歐貝,但在強調歐貝的談判地位時其實已經暗含批評之意,當然還有期望。歐貝當然聽出來了,最後只得將旅行改期。
——安慰型批評
也就是說,在指出對方錯誤的同時,對其表示肯定,讓犯錯者更容易接受。
莫泊桑年輕時,有一次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樓拜請教詩歌創作方面的問題。兩位大師一邊聽莫泊桑朗誦詩作,一邊喝香檳。聽完後,布耶說:「你的詩歌中,句子的意象太多了,雖然理解起來並不難,卻像嚼一塊牛蹄筋一樣。不過,我還讀過更差的詩。這首詩就像這杯香檳一樣,勉強還是能咽下去的。」這個批評雖然很直白、很嚴厲,但留有餘地,給了莫泊桑些許安慰。
安慰的形式中暗含批評,是批評的訣竅之一。
——模糊型批評
也就是說,用模糊的言辭替換直白的批評,即使沒有點名道姓,也能讓被批評者心知肚明。
某公司職員工作一直很懶散,經理便召開職員大會「敲警鐘」。他是這樣說的:「最近一段時間,大部分員工的工作態度都很端正,但個別人表現得不太好,比如遲到、早退、上班聊天……」
雖然經理並沒有指名道姓,只是用了模糊的語言,但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重要的是,這種模糊的語言既保住了員工的面子,又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效果比直接點名批評更好。
——旁敲側擊型批評
「旁敲側擊」的本義是人們在指責別人時,不正面說明,而是從側面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修養差、素質不高的人常常會把它當成泄憤的工具。事實上,「旁敲側擊」作為一種間接的表達方式,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好處。如果是從交際的角度來看,它同樣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如果發現苗頭不對,卻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正面指出,就可以運用一下這種「對事不對人」的說話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起到提醒的作用,又能維護對方的臉面,給他們改錯的機會。
某機關的工作情況非常糟糕,甚至有人在上班時間打撲克、侃大山,部門主管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一次開會時,局長對此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說:「有些部門上班時打撲克,不務正業。這種渾水摸魚的現象,必須馬上制止……」雖然沒有明說,但在場的幾位科長都坐立不安,散會後就立刻進行了「整頓」。
——幽默型批評
一般來說,被批評者往往會覺得很緊張,尤其是主管批評下屬、長輩批評晚輩時。他們要麼覺得焦慮、恐懼,要麼覺得沮喪、灰心,產生對立、抗拒的心理。這些心理狀態都會阻礙雙方情感的交流,極大地削弱批評的本意。如果批評者能用幽默的語言,面露微笑地講道理,被批評者則能在笑聲中受到心靈的觸動而非在打擊、不愉快中接受批評,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嗎?
三國時代,有一年天下大旱,蜀國雖然是天府之國,卻也出現了糧食告罄的現象。於是,劉備下令,禁止百姓私自釀酒。當時,有個官吏在一個百姓家搜到釀酒的器具,就斷定其私自釀酒,準備問罪責罰。有一天,簡雍和劉備一道出遊,看見一男一女在路上,簡雍便對劉備說:「主公,他們有通姦的嫌疑,應該把他們抓起來。」
劉備笑著說:「一派胡言,你是怎麼斷定的?」
簡雍答道:「男女授受不親,他們如此親密,通姦證據確鑿,和那個釀酒人的情況不是正好一樣嗎?」
劉備聽了哈哈大笑,便釋放了因為收藏釀酒器具而被捕的人。
簡雍用幽默的語言向劉備進言,不僅達到了目的,還不會讓劉備覺得不舒服。
巧妙地運用幽默型批評,多數表現為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方式,先打破僵局,再切入正題。即便對方一時難以接受,也不至於傷了和氣,更不會讓對方覺得難堪、丟臉。所以,善意的幽默型批評和尖酸刻薄的嘲諷不同,這取決於批評者的出發點和態度。並且,幽默型批評應該做到不低級庸俗,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社交活動中的幽默批評,和說相聲、講笑話不同,雖然也很幽默,但基調應該是嚴肅而認真的,氣氛可以略微輕鬆、活潑,但不要油腔滑調,否則就會破壞了批評應有的嚴肅氣氛,從而影響批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