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玄宮
2024-10-06 05:13:38
作者: 商成勇、岳南
就在紅衛兵洗劫法門、良卿法師焚身護寶之時,擔任法門公社團委書記的韓金科,正作為工作隊的一員在各村督促農民夏收,當聽到法門寺慘遭洗劫的噩耗時,已是翌日上午。他約上一個同伴匆匆來到法門寺,只見滿院殘牆斷壁,大殿內外彌散著被砸毀搗碎的各路神靈的肢體,真身寶塔下的空地上,殘留著一堆被油火燒焦的黑土,這是良卿法師靈魂歸天的起點。寶塔內外那被造反派和紅衛兵挖掘的洞窟,早已被父老鄉親填平,佛祖的靈魂得到了暫時的安息……
韓金科沒有想到,二十年後從泥土中發現的一枚毛主席像章,會重新勾起他漸已淡遠的記憶。他更沒有想到,這完全不同於二十年前的發掘,會成為轟動於世的壯舉。
發掘還在繼續,每一個人都密切注視著面前的一切,仔細辨析著每一絲可疑的痕跡。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原始的夯土開始出現,發掘者的注意力越發集中。正在這時,只聽「砰」的一聲,進入土中的钁頭觸動了硬物。大家沉著的心為之一震。
「像是石頭。」眾人幾乎同時喊出。韓金科的心隨之懸了起來:「是不是觸到了迷失千年的地宮?要真的是地宮,那可要加倍地小心行事。」他知道古墓、地宮傷人、殺人的傳說自古以來就流傳甚廣,尤其是關中百姓更是深信不疑。如周代的虢國夫人墓[1]、唐代的永泰公主墓[2]、清朝的兩廣總督曾國藩墓[3]等等,雖被與死人爭奪錢財的盜墓賊盜掘,但盜墓者本身也受到了前人設置的護墓機關的傷害。這些傳說雖不見得真實,但作為清理塔基的負責人之一,自然要儘量將一切事情考慮周全、穩妥,萬一出現一點紕漏,或有什麼閃失,其後果不堪設想,自己將無顏面對周原父老。
想到這裡,他向現場負責的扶風縣李宏禎副縣長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兩人目不轉睛地審視著操作者的每一個動作,同時反覆叮囑大家要穩住陣腳,爭取整個過程不出一點差錯。
發掘在高度的謹慎與小心中明顯加快了速度,那钁頭撞擊硬物的聲音空悶洪亮,像木槌敲擊在牛皮鼓上發出的富有彈性的音樂之聲。儘管大家尚不知這聲響給自己帶來的是福是禍、是吉是凶,但有一點似乎已是毋庸置疑了,埋藏了千年的秘密將由此揭開。
夯土越來越少,塔基中心那巨大的台墩上,一塊漢白玉[4]石板的層面顯露出來。就在這時,韓金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他找到李宏禎副縣長商量片刻之後,隨即將民工們集中起來帶到了另一個地方。這些民工分別來自長安縣[5]韋曲鎮和當地法門鎮寶塔村,他們跟隨著考古、建築隊員們在這裡已工作了幾十個日日夜夜,為寶塔的拆除和清理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現在,他們得馬上離開這裡,人多嘴雜,所以要儘量縮小知情者的範圍。
儘管民工們聽到韓金科的講述後,一時無法真正從感情上完全接受,但他們還是默默地走了,沒有留下一句怨言。多少年後,當韓金科回憶起這幕情景時,心中依然存留著對父老鄉親的歉意和感激。
事實上,韓金科這種看似不相信和不依靠群眾的做法,自有它不可取代的道理。或許,只有這樣做才是最恰當的。
現場只剩下十幾個人,李宏禎和韓金科坐鎮指揮,縣博物館館長淮建邦、縣修塔辦公室主任常鴻玉和縣級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傅升岐、郭建秦、白安禮、呂增福,以及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曹緯等人,具體實施發掘工作。
當大家小心翼翼地用手撥開石板上沾著的泥土時,只見一隻線雕雄獅出現在石板正中央。它身軀呈半蹲姿勢,雙目滿含著雄性動物的挑戰之光,微張的大口內銜著一枚大鐵環。雄獅左腳前方部位,石板已碎裂成兩塊,但仍完好地縫合著,似無人動過。幾秒鐘後,南北走向的長方體坑內,又裸露出幾塊形狀各異的石塊端部來。所有在現場的人,心情緊張得似要凝固,四周出奇地寂靜,幾乎都能聽到心中的律動。
又過了幾秒鐘。
韓金科小心翼翼地上前,用手扒開中心部分的虛土,將線雕雄獅的石板中那斷為兩截的角石取掉。只見石板下露出一道小縫,縫內一股陰冷之氣直撲面頰,使他不禁打了個寒戰。
韓金科站在石板前怔怔地望著裂縫沉思片刻,而後慢慢俯下身子,左眼閉,右眼睜,小心謹慎地向縫內看去,裡邊漆黑一團,什麼也看不見。他向旁邊一揮手:「快拿手電筒來。」這一聲並不太大的喊聲,宛如一副清涼劑,將沉悶的氣氛攪動開來,大家同時望著他表情複雜的臉。有人遞來了手電筒,韓金科將電筒又遞給了曹緯,示意讓曹緯先看。曹緯整個身子幾乎是趴在了地上,臉頰緊貼石板,手電的光亮和驚奇的目光一齊向裂縫深處射去。
「哎呀,我的天!」曹緯幾乎是尖叫著從地上蹦了起來。
眾人望著他奇怪的叫喊和呆立的身子,齊聲發問:「你看見了什麼?」
「金碧輝煌,金碧輝煌!」曹緯由於過分激動,聲音有些顫抖,兩頰騰起淡淡的緋紅。有人一把奪過他手中的電筒,急不可待地向石板奔去,眾人跟著圍了上來。
從地宮裂縫中看到和拍攝的地宮珍寶情形
手電光穿過縫隙中縹緲的濃霧,照亮了一個碩大的空間。這時,幾雙眼睛同時看到,煙霧升騰中,一片難辨分明的物體散發著燦爛光芒,這光芒似雨後的彩虹,又如彌散西天的晚霞,奪人雙目,刺人心扉。整個現場,都為這撲朔迷離的地宮之寶而傾倒,而迷醉。
亢奮、狂喜、驚嘆之後的發掘者們,在經過反覆的辯論和推測之後,得出了一致的結論:裂縫下那個碩大的空間,一定是傳說中迷失了千年的地宮。但由於裡面瀰漫的煙霧和所窺視的有限空間,地宮到底是什麼形狀、什麼規模,是否真有釋迦牟尼佛骨匿藏其中,仍是一個待解之謎。
省考古研究所的曹緯、縣修塔建築考古隊的傅升岐以及呂增福、淮建邦,都是在聞名古今的青銅器之鄉、西秦腹地古周原上從事多年考古活動的專家。他們憑著多年的田野考古經驗,以及眼前這南北鋪蓋的石板式樣與子午線走向重合的實物事實,初步推測,這是皇家地宮的規模[6],其大小可能遠遠超過了眼見的面積,而地宮中珍藏的寶物,肯定會超出所有人的想像。現場的每個人都為這一重大發現心魂激盪。
時間接近正午12點。
韓金科與李宏禎商定,為了使發掘工作更加順利進行及確保地宮珍寶的萬無一失,兩人以發掘領導小組的名義,在現場緊急擬訂了七項措施,號令所有的人員都要嚴守機密,並將剛才發現的裂縫原土封存,派幾個人寸步不離地把守。然後他立即前往法門鎮政府,向縣委、縣政府做了電話匯報,請求速派保衛人員前往法門寺。隨後,又以同樣的內容和請求向寶雞市和陝西省有關部門匯報。由於電話久接不通,兩人決定乾脆直接派人前往西安,向省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詳細匯報。
曹緯在觀看地宮內珍寶
事不宜遲,韓金科決定由自己和曹緯同赴西安。臨走之前,又起草了一份發掘簡報,兩人登上縣人大常委會派來的轎車,向西安飛奔而去。
一個小時後,汽車在古城西安大雁塔附近的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大院停下,韓金科懷揣報告,急促地敲開了所長石興邦家的房門。
「石所長,我們在法門寺發現了地宮……」韓金科氣喘吁吁地說著,遞上了發掘簡報。
石興邦望著滿臉塵土、汗流浹背的韓金科和曹緯先是一驚,然後急忙盯住發掘簡報看起來。站在旁側的韓金科清晰地看到,這位年過花甲的長者,嘴唇在微微上下顫動,雙手不住地哆嗦,這顯然是由於極度激動而難以自控的緣故。這位新中國第一代考古學研究生、在國內外頗負盛名的考古學家,放下簡報,在屋裡踱了幾步,轉過身,猛拍了一把韓金科的肩頭,激情難平而又信心十足地說道:「等著看吧,這一偉大的發現,必將像秦始皇陵兵馬俑一樣震驚世界。」
石興邦當即決定由周原考古隊和鳳翔考古隊抽人參加法門寺發掘工作,又拿起電話,撥通了當時正在雍城遺址[7]發掘的考古學家韓偉,令他火速趕往法門寺現場。同時通知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保護專家馮宗游準備保護器材,通知攝影、繪圖的王保平、白金鎖……一道道指令發出,如同將軍在戰場上指揮作戰一樣迅速、幹練而有條不紊。隨後,一聲聲「法門寺出現珍寶」的消息通過電話傳往陝西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
石興邦與他田野考古歲月中發掘出土的器物
下午4點,駐西安的考古工作者全部到達法門寺。
在石興邦的具體組織下,由省、地、縣三級考古工作者組成的最高層次的考古隊迅速成立。其人員具體分工為:
發掘者:石興邦 韓 偉
任周芳 韓金科
淮建邦 傅升岐
馮宗游 曹 緯
王占奎 王保平
攝影、繪圖:王保平 趙賦康 白金鎖 朱歲明
記 錄:韓 偉 王占奎 金憲鏞 曹 緯
任周芳 淮建邦 傅升岐
省文物局副局長張廷皓參加指導
三級考古隊成立後,在石興邦的統領下,連夜投入了工作。經過對現場認真、細緻的觀察,專家們肯定了扶風縣考古修塔建築隊的推測,一致認為,塔基下就是一處南北走向的橫臥式地宮。但目前首要的問題是,要儘快找到地宮宮門。
地宮的大門到底在哪裡呢?
注釋:
[1]虢國夫人墓: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國貴族墓,其埋藏年代下限為公元前655年晉假道滅虢之時。據史載,虢國是隨周平王東遷的封國之一,又稱北虢。墓地位於今河南三門峽市上村領,1956~1957年進行發掘。墓中隨葬有銅列鼎三件、四件等,另有特別豐富的玉石裝飾品,死者頸部、胸部的兩件串飾尤其精美。墓中還出土蘇國、虢國銅器,墓主人可能是蘇國嫁到虢國的貴族女子。
[2]永泰公主墓:乾陵的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為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女,名仙蕙,字穠輝,於大足元年(701年)與駙馬都尉武延基(武則天侄武承嗣之子)同被武則天杖殺,時齡十七歲。中宗復位後,於神龍二年(706年)將其夫婦合葬於乾縣之北。此墓早年曾經被盜,出土石墓誌一合,殘存隨葬品1300多件,尤其墓室壁畫更是豐富,形象生動,線條流暢。
[3]曾國藩墓:位於今湖南長沙市望城區坪塘鎮桐溪村伏龍山。碑文曰「皇清太傅大學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歐陽夫人之墓」。此墓在20世紀80年代初被盜,部分隨葬品遺失。現未正式發掘。
[4]漢白玉:顏色潔白似玉、質地細密堅硬、透光性好的大理石岩,適於雕琢磨光,是上等的建築材料。
[5]因本書寫作時間較早,部分行政區劃如今已發生改變,為尊重作者原意,書中部分地名以作者寫作時的行政區劃為准。——編者注
[6]唐陵地宮的構築情形,不見文獻記載,至今也尚未進行過正式發掘。但自乾陵開始,唐代陵園的平面布局,乃是模仿長安城的建制——包含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其中軸線呈南北走向——而設計,以三對門闕加以區分為三部分,其陵園的門與墓門皆朝南。同時,地宮往往是皇帝生前殿堂的縮影,三殿制在高宗時已成定製,因此乾陵以下諸陵的玄宮也應建有前、中、後三室。法門寺塔基中心的這塊漢白玉石板呈南北走向,在其正南方找到地宮大門,經發掘證實內有前、中、後三室。由此可見,當時人是將佛塔視同帝陵,其地宮仿照皇家墓葬形式。
[7]雍城遺址:東周時期秦國都城遺址,位於今陝西鳳翔縣城南雍水北岸。自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國在此建都近三百年。1973年開始發掘,城平面近方形,東西約3300米,南北約3200米。城牆為夯築,已找到城門五座。北部是市場和平民住宅區,中部有宗廟等大型建築基址。中部偏西有宮殿和「凌陰」(冰窖)遺址。制陶、冶銅等手工業作坊散布於城區,四郊高地上也有當時的宮殿遺址。城南郊為秦公墓園,西、南兩面有國人墓葬區。遺址中出土銅建築構件、金器、銅器、鐵器、玉器、磚瓦、陶器等。該城的發掘對了解秦國早期歷史及都城規劃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