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大基地」助力脫貧「摘帽」
2024-10-08 18:04:28
作者: 羅鳴
亞東縣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品牌,培育壯大「十大基地」(亞東崗巴羊育肥基地、帕里氂牛擴繁基地、亞東鮭魚養殖基地、草業基地、蔬菜生產基地、邊境旅遊基地、經濟林基地、邊境貿易基地、溫泉休閒療養基地、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勢頭。
2016年,亞東縣經濟建設速度又好又快,各項重要經濟指標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創造出歷史的新輝煌。全縣GDP達到6億多元,同比增長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200多萬元,同比增長3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億多元,同比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3億元,同比增長26%;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800元,同比增長46%。
這些數據看起來不顯眼。但亞東縣地處邊陲,是少數民族地區,人口數量還不及內地一個鄉鎮,在西藏的縣中已經名列前茅。
近年來,亞東縣按照「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先發展」的原則,整合國家資金、財政資金、援藏資金,推進了縣域經濟特色產業發展,培育壯大「十大基地」,促進了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正在向全面小康社會的大道上奮勇前進。
培育壯大亞東崗巴羊育肥基地
崗巴羊因生長在崗巴縣而得名。其羊肌肉顏色淺紅至深紅,脂肪和肌肉分層明顯,脂肪呈乳白色至淺黃色。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沒有膻味」三大特徵而聞名於世,歷史上曾是班禪指定的貢品。
崗巴羊生長在海拔4300以米,無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裡。亞東縣與崗巴縣接壤,地里環境、草場資源、氣候條件與之相似。長期以來,在緊鄰崗巴縣的吉汝鄉、堆納鄉的牧民,一直就有養殖崗巴羊的歷史傳統。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亞東縣的帕里鎮、吉汝鄉、堆納鄉等區域內,草原遼闊,植被多樣,牧草豐盛。有矮生蒿草和高山蒿草、矮火絨草、龍膽羊茅、紫花針茅、蒲公英、紫雲英、萎陵菜、蠟梅、固沙草、青藏苔草等等高山植物草系,還有蟲草、貝母、雪蓮花等珍貴藥用植物。
對於崗巴羊帶來的「大經濟」前景,亞東縣很是看好。他們大力培育崗巴羊基地,帶動發展全縣畜牧業,壯大養殖規模產量,擴大銷售網絡,提高農牧民的經濟收入。
因此,他們緊緊圍繞依託環境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崗巴羊基地,加大養殖規模。前兩年投入資金4900多萬元,在吉汝鄉、堆納鄉組建崗巴羊規模化養殖場基地,並成立了以行政村為單位的11個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經營崗巴羊育肥基地,年出欄近30000隻,大大地提高了當地農牧民的經濟收入。
走進亞東縣那些放牧區域裡,隨處可見一群群睜著一雙微突的大眼睛,鼻樑隆起,耳直下垂,埋頭吃草的崗巴羊,在藍天白雲下、茫茫草原中蔚為壯觀。
遠處而望,手裡舉著羊鞭的藏族牧民,趕著一群群「腿短肚大」的崗巴羊,像是一朵朵白雲在草原里遊動。而仔細一看,在羊的兩眼周圍或頰間又生長著褐色、黑色或棕色斑點的毛,擺動著下垂的長尾巴。
那些長著兩隻螺旋形、向外延伸角尖的公羊,嘴裡叫著「喕喕喕」的調情羊語,圍繞在無角或小角的母羊身旁左右,好似一對對浪漫的情侶,漫步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盡情地仰天歡笑。
一隻公羊率先發情,追逐母羊尋歡,打亂了羊群的秩序。羊兒們拉開了架勢,相互親熱,忘了吃草長膘的本性。放牧的男子見狀心起妒意。叭——羊鞭一甩,像戰鼓催征,滿地的羊群像被高原風一吹,那些白色雲朵流動在遼闊的草原上……
帕里氂牛擴繁基地
帕里氂牛,有稱「吃的是蟲草,喝的是天然礦泉水」。其品質不言而喻。歷史上帕里氂牛也是西藏進貢品。如今作為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名錄的優良品種,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更是亞東縣牧業生產的主打品牌。
帕里氂牛長期生長在卓木拉日雪山下,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其肉的脂肪含量特別低,提供的熱量卻特別高,營養價值豐富,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作用。而它以其獨特的口感,倍受市場和消費者的喜愛。
據史料記載,自從公元221年,我國高原牧民就把氂牛作為主要家畜進行繁殖餵育了,氂牛肉就已經遠銷到中原地區。
《呂氏春秋》載「肉之美者,氂象之肉」。如今在港澳和西歐市場上,氂牛肉被譽為「肉牛之冠」。
「世界海拔最高鎮」的帕里,有著「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說法。傳統的文化信仰為這裡的一切增添了諸多神秘色彩。在這海拔4700多米的高寒牧場,那些被稱為「雪域精靈」的帕里氂牛,以黑色為主,深灰、黃褐、花斑也常見,還有少數為純白個體。頭寬額平,角間距大,有的達50厘米。頸粗短,前胸深,背平腰直,四肢強健較短,最大的一頭氂牛可達數百公斤。
2016年,亞東縣依託帕里氂牛原種場為中心,投資3000萬元,在帕里鎮、康布鄉打造帕里氂牛擴繁基地,以行政村為單位組建起6個合作社。
帕里氂牛擴繁合作社成立後,投資500萬元在三居委新建的基地。2016年8月,他們還隆重召開亞東縣第一屆帕里氂牛「種畜賽畜」比賽。
參加比賽的20頭優質種牛,經過比賽評出6頭氂牛,作為首屆「種畜賽畜」的前三名,其餘為參賽鼓勵獎,共發放獎金10000餘元。賽後,由縣畜牧科研所出資10餘萬元,當場購買10頭優勝種牛,發放到帕里氂牛原種場,增加新的種畜儲備量。
亞東縣通過此次「種畜賽畜」比賽活動,讓當地農牧民對帕里氂牛種業發展,有了耳聞目睹的新認識,堅定了帕里氂牛種質資源保護和良種推廣繁育的信心,掀開了帕里氂牛種業發展的新篇章,為下一步建設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奠定了基礎。
來到帕里草原,我們見到一位曾參加過「種畜賽畜」比賽獲得第三名的牧民多布吉。他在帕里草原上放牧已經是第13個年頭了。現在他家餵養23頭氂牛,加上給別人家代管的一共120多頭。
多布吉大約40開外,一家4口人。大女兒現在內地上大學,小兒子在日喀則市上高中。他和愛人尼瑪兩個人在離帕里鎮20多公里的草場放牧。
我們來到他們的放牧點時,看見多布吉兩腿蹲著,兩雙胳膊伸直,雙手正在擠牛奶。
「一天一頭牛可以產多少奶?」我好奇地問。
「一斤左右,但是好的母牛也可以產2斤左右。」多布吉一邊擠奶一邊回答說。
「看來帕里氂牛奶產量不高。」我在心中自語。
據了解,這裡的氂牛奶它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同普通牛奶相比,這裡的氂牛奶胺基酸和鈣含量高出普通牛奶15%以上。維生素A含量、鐵鋅含量分別比一般牛奶高出很多,營養價值相當豐富。
多布吉雖然是個牧民,但他在亞東中學上過初中,在他這個年齡中的農牧民,算是有文化的人,漢語表達也算清楚。他講:
「前些年我也到外地打過工,結婚後就不想外出了。我家在帕里鎮,2014年花了50多萬元,修起了一樓一頂的樓房。到了放牧季節,我們兩人就出來放牧了,現在家裡的房子就空著無人住。」
我們看見在多布吉的帳篷外,停著一輛越野型轎車,就問他:「你能開車?」
「會的,已經學會幾年了。在放牧季節里,我們經常要回家取物質。當然,有時到亞東、日喀則市去辦事,有車就方便多了,想什麼時間走都可以。再說我們牧民已經富裕起來了,如今能買輛車的人多得很。」
多布吉擠完了一頭牛的奶後,站起來邀請我們到他的帳篷里坐坐。客隨主便,我們走進了他們的帳篷里。
尼瑪立即端上一碗香噴噴的酥油茶。我試著喝了一口,一股濃濃的奶油味很香。
在他的帳篷里堆著一堆酥油。我就同多布吉拉開了家常。問他一年能做多少斤酥油,能賣多少錢?
多布吉回答:「家裡的酥油多,肯定是吃不完的。去年我家就賣了400斤左右酥油,收入20000多元。」在他的黝黑臉上,像一朵草原上開放的野菊花。
帕里氂牛作為高原優良的氂牛類群之一,每年可胎產1仔的繁殖速度。但是,他們往往在秋後都要進行屠宰,屠宰一頭氂牛的產肉量在150—200公斤左右,一般一斤能賣四五十元。除了他們自己食用以外,更多的是拿到市場上去賣,這無疑成為農牧民一項可觀的收入來源。
一頭氂牛全身都是寶。除了氂牛肉,產奶可做酥油。氂牛的皮用途很多,價值不菲;氂牛的毛、牛角,甚至糞便等,都同牧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頭氂牛一般價值上萬元。
按照多布吉的說法,他家有20多頭氂牛,還代管別人家的。我保守估算,他家餵養的氂牛,一年至少收入不會低於20萬元。
據亞東縣農牧部門講,若帕里氂牛擴繁基地,全部建成投運以後,亞東縣的氂牛一年可存欄10000頭以上,產值超過億元。
亞東經濟林基地
亞東縣森林總面積50多萬公頃,到處都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冷杉是亞東特有的樹種,分布在海拔2800米~3000米地帶,形成小面積純林,或與其他樹種混生,如與樺樹、柏樹、杜鵑樹等混生。還有國家一、二級珍稀樹種;樺木及青岡、杜鵑等灌木林在當地最有名。
亞東縣邊防線以內的森林總積蓄量近200萬立方米,平均每公頃128立方米,其中針葉松180萬立方米。這些樹林具有很高的經濟林價值。
他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確保亞東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他們著力構建綠色屏障,加強天然生態林保護,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工作,充分調動農牧民群眾造林的熱情。真正讓亞東的生態林「保起來」、城市林「綠起來」、景觀林「美起來」、經濟林「富起來」。
他們還著力加大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工作。如在上亞東鄉,就建成了10多公里的生態廊道。種植了蘋果、桃花、櫻花、月季、丁香等苗種達20多種類。新引栽種葡萄、核桃、梨樹、杏樹、棗樹等果樹。共種植各類樹苗13萬株。上亞東鄉如今正在積極打造日喀則市第一個西藏自治區「綠色生態示範鄉鎮」。
上亞東鄉按照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著力打造高原特色美麗家園。他們完成重點區域造林657畝,防護林5000多畝,荒山荒地造林2000畝,封山育林10000畝,打造了沿道沿河綠色生態廊道。
亞東的林下資源相當豐富,特色林下產品有木耳、蘑菇、竹筍等;更有名貴藥材冬蟲夏草、黃連、天麻等。
亞東的黑木耳,在歷史上作為班禪貢品,也是上層貴族喜愛的食品之一。野生黑木耳相當名貴,一斤在市場上可買2000元以上。
傳說,在很久以前,亞東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映紅了天宮。一位仙女被這世間的美麗景色所誘惑,翩翩起舞來到亞東。仙女不僅看見奼紫嫣紅的杜鵑花色彩誘心,而且發現這裡大片大片的森林,空氣清新,氣候怡人。
於是,仙女就忘記了返回天宮的時間,獨自在這裡瀏覽觀賞漫山遍野的美景。
在她的脖子上,戴著心愛情郎送給她的一顆價值連城的黑珍珠,卻被杜鵑花枝掛掉,落在了這片原始森林。
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那顆黑珍珠被樹枝摘掉了,她卻毫無察覺。當天空打起雷聲時,才知道家人召喚她回天廷了。旋即,她才騰雲駕霧,飛回了天宮。
那顆黑珍珠還是一個有生命的活物,灑在地里不久破土而生。慢慢地,在亞東的森林中長出了一種像黑珍珠一樣的木耳。
那些上山打獵的獵人,看見森林中那些閃閃光亮黑木耳,竟然忘卻打獵的營生,彎腰採擷地上的黑木耳,帶回家放進鍋里,同打的獵物一起煮食。誰想竟然成了人間美味。
於後,當地人就開始進山採擷黑木耳食用。後來,有人這把這種神仙賜物,取名為「黑珍珠木耳」。由此,在當地廣為流傳。
亞東「黑珍珠木耳」形狀如珍珠,色彩自然是黑的。它濕耳直徑僅為3至5厘米,盤子均勻呈圓形,單耳、耳體小,色澤光亮,肉質肥厚、口感細膩、彈性好、嫩滑潤。
營養豐富,富含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相當高。
當地群眾自古就有採食黑木耳的習慣,有把黑木耳作為滋補品,送病人調養身體的習俗。如今在國內外市場上,亞東黑木耳被專家譽為「植物肉品、素中之葷」,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亞東縣對野生黑木耳,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人工培育種植試驗成功,並註冊了「藏林源」商標,成功申報為國家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亞東黑木耳」產業範圍,主要地帶生長區域在亞東縣所轄的康布鄉、上亞東鄉、下司馬鎮、下亞東鄉的林區。
為全面提升以黑木耳為主的林下資源開發,擴大生產加工規模。截至2016年,他們修建了11座培育種植黑木耳的溫室大棚基地,成立了黑木耳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基地+農戶」的模式,推動亞東黑木耳規模化發展。
亞東縣還邀請上海食用菌專家,前來指導亞東黑木耳及松茸、帕里黃菇等其他食用菌類的開發。經過指導實驗,野生菌種植場已成功將羊肚菌、松茸、帕里黃菇等菌種提活,組織推廣食用菌人工種植技術。
初夏時分,我來到青山綠水環繞的上亞東鄉,高原野生菌種植示範基地。看見幾位藏族婦女正在大棚里,採摘黑木耳等食用菌類。她們在這裡工作,一月可以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對於以往賦閒在家的藏族婦女來說,野生菌種植場的產業化生產,能為她們提供不少的就業機會,也是當地老百姓創收致富的一個項目。
亞東蔬菜生產基地
亞東溝因為海拔低,氣候宜人,蔬菜是當地廣泛種植的經濟作物。主要有土豆蘿蔔、藏蔥大蒜、白菜韭菜、黃瓜豇豆、苦瓜茄子。若是在大棚溫室里,那種植的蔬菜就跟內地基本一樣,什麼蔬菜都可以種出來了。
為了滿足亞東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增加農牧民的經濟收入。亞東縣乘邊境貿易市場開放之機,在10年前就投資近20萬元,在上亞東鄉林馬塘村建起蔬菜溫室22幢,作為亞東縣出口蔬菜生產示範基地,使他們的蔬菜打入了「國外市場」。
隨後,他們每年加大投資力度,逐年擴大了蔬菜種植範圍,已經打造出春丕蔬菜生產基地。
亞東縣的蔬菜基地,有一種當地常見的特產——土豆。亞東土豆個頭不大、口感醇香,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6月,正是土豆開花的季節。一天清晨,在下司馬鎮珠居村駐村隊員亢卓琳,去田野間漫步的時候,被眼前一片土豆開花的景色深深吸引。她就駐足停留,並非為了觀賞盛開的土豆花艷。而是在想:土豆花不摘,會影響產量。
亢卓琳立馬想起在上大學時,教授講過一門《植物生理》的課程。當時教授就講到土豆在開花時,一定要把它的花摘掉,才有利於土豆的生長,才能增加產量。
亢卓琳走在路上遇到幾位村民。她就問他們為何不把土豆花摘了。村民回答說:「我們種植土豆,從來就沒有聽說過要把花摘了。土豆開花,如同果樹一樣,沒有花就不會結果。」面對村民的回答,亢卓琳感到驚異,心中著急。她就把見到的現象,告訴了駐村工作隊隊長。隊長隨手在網上也查了相關種植的信息,肯定了「摘花提高產量」的定理。於是,隊長支持她的觀點。
他們在一起,立即研究商榷解決摘花辦法。決定把土豆為什麼要摘花的科學道理,翻譯成藏語,做成宣傳單。然後,請村民群眾開會,先給他們講種植土豆的科學方法,講解土豆為什麼要開花、為什麼要摘花?同時,把宣傳單發放給村民自己學習。
經過宣傳學習,村裡的黨員幹部就帶頭下地,摘掉了土豆苗上的花。村民在他們的帶動之下,也紛紛仿效起來,把那些土豆花全部摘除了。
對此,有的村民說:「把地里土豆苗上美麗的花摘了,心裡很是不舍,如果真的能增產,那也就心安理得了。」
亞東鮭魚養殖基地
亞東鮭魚為亞東特產魚,是西藏自治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是亞東縣「10大產業」之一。亞東鮭魚魚體肥滿,含脂肪多,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營養價值豐富。
亞東鮭魚在中國,僅分布於海拔3000米左右的亞東河20公里的範圍內。它對生長環境水質要求非常特別。因此,它非常稀少、非常珍貴。
20多年前,亞東就開始了人工繁殖亞東鮭魚,特別是一位叫林紹蘭的先生,他在亞東堅持探索繁殖亞東鮭魚10多年,終於在2000年獲得成功,將商品魚投放市場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2013年,亞東縣申報的「亞東鮭魚」,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組織專家評審,批准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亞東鮭魚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是亞東縣發展特色產業的重點項目。他們從2014年起,打造以下司馬鎮春丕溝亞東鮭魚繁育基地為中心,以下亞東鄉朗瑪布、切瑪溝,下司馬鎮一道班、唐嘎布,上亞東鄉林瑪塘等五大養殖基地。
隨著下亞東鄉朗瑪布亞東鮭魚養殖基地的啟動,全縣五大鮭魚養殖基地建設拉開了序幕。亞東鮭魚特色產業基地的打造,對於發展壯大亞東鮭魚產業,提高全縣經濟收入,助力當地老百姓致富,有著巨大的潛力。
亞東鮭魚繁殖基地場長拉巴羅布,原是亞東縣農牧局職工,2015年6月,他從上海學習各種魚的繁殖培育後,來到這裡工作,帶領6名員工,其中有3位是大學生。
據拉巴羅布介紹,亞東鮭魚繁殖基地,是投資760萬元建起來的。2016年又投資320萬元,修建繁殖孵化基地,養魚池10個,餵養9000尾種魚,最大的達5公分。
在上海海洋大學王成輝專家、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已孵化出亞東鮭魚30餘萬魚苗,成活率達70%,現在能放養了。
上海海洋大學的王成輝,原是養螃蟹的專家,卻跨界研究亞東鮭魚繁育,這是因為2015年亞東縣的負責人走訪上海海洋大學,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解決亞東鮭魚的規模化人工繁育問題。
這一任務上海海洋大學交給了王成輝。要解決這個難題,對王教授來說不僅是一個頗具挑戰的課題,也是一個可以為當地精準扶貧項目出力。因此,他就來到亞東投身工作。
亞東鮭魚與常見冷水魚有顯著的不同點:發情期短,一年僅有7天—10天;懷卵量少,一條2000克重的母魚,平均僅有3800粒左右的卵子。另外,它孵化期長達100天—110天,是一般冷水魚的三倍以上。亞東鮭魚卵出膜以後,還要等上30天後才能遊動。
在「高海拔、超低溫、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長、馴食成活率偏低」等情況,都是王成輝未曾碰到的技術難題。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王教授的面前,就是這裡缺人,技術人員十分匱乏。
當地很多人都是農牧民,從來沒有養過魚。王教授他們就手把手地教農牧民養魚。從如何抓魚開始,到如何給魚授精、孵卵、培苗,再到巡塘管理等。
2017年,亞東縣向王教授提出,最好能繁育出亞東鮭魚魚苗1000萬尾。這就意味著他們要在10天內獲得1500千克的受精卵。王教授他們要達到這個目標,每天就要擠出500條—600條母魚的卵子,加上有的親魚成熟度較差,每天要篩選的母魚均在800尾以上,公魚300尾以上。
2017年春節之後,王教授帶領專家組回到亞東,他們一起上陣擠魚卵,同時指導當地技術人員和養殖戶跟著干。經歷一段時間的艱苦勞作,他們完成6000多尾母魚、2000多尾公魚的擠卵授精。在10天中,他們完成了1600多千克受精卵。
在王成輝領銜的專家組的指導下,亞東當地養殖戶已初步掌握了亞東鮭魚的親魚培育、催熟促產、人工授精、控溫孵化等關鍵技術。
據了解,依照第一個繁育場的模式。目前,亞東又先後投資建設了三個商品漁場,為亞東鮭魚的產業化發展拉開了序幕。
做好亞東鮭魚產業化推進工作,亞東縣以春丕溝亞東鮭魚繁育基地為中心,輻射帶動下司馬鎮,下亞東鄉,上亞東鄉等林區三鄉鎮,擬投入資金6755萬元,組建亞東鮭魚養殖基地建設項目。目前已建設魚池19座,繁育車間1座,育苗車間1座。
2017年5月,他們把魚苗分給五個合作社的人家養殖。魚苗分配給他們養殖,兩年不收任何費用,商品魚的收入歸合作社統一進行分配。
2017年6月,在亞東鮭魚繁育基地的專家、技術人員、縣農牧局相關負責人員的共同參與下,在亞東縣老漁場進行了親魚選種,並對親魚進行解剖,觀測親魚性腺的成熟度和精卵的數量、質量等相關指標。本次共選育親魚5500尾,其中雌雄比例為4:1。
此次親魚選育時間,是根據親魚的生活習性,產精卵所需的外界條件,以及受精卵成活率等綜合考慮而確定的。親魚選育是實現亞東鮭魚人工養殖集中化,規模化至關重要的一步,對發展亞東鮭魚產業,打造亞東鮭魚品牌具有重大意義。
亞東特色產業的「十大基地」,恕不再一一敘述。
亞東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扎西次仁在2017年4月召開的縣「人代會」上講,按照「南北融合、協調發展」的理念,堅持「基礎好、前景好、帶動強、輻射廣」的發展原則,整合各個行業的項目資金,各方面的共同力量,集中打造「10個」縣級產業基地。立足於牛羊魚、蔬菜、邊貿、旅遊等優勢資源,按照「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先發展」的原則,堅持「建立基地、培植龍頭、壯大規模、帶動農戶」的產業發展思路,整合力量集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的「十大基地」。
他們在「十大基地」建設中,實施「基地+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提升亞東品牌帶動效應,利用「網際網路+」,進一步拓展區內外市場。從而,形成「突出一個特色、打造一個基地、壯大一個龍頭、帶動一片發展、富裕一方群眾」的產業發展格局。
亞東縣通過培育壯大「十大基地」,大力實施「十個一批」的精準扶貧措施,給力了全縣農牧民脫貧工作。
當今中國農村,正在實施如火如荼的「精準扶貧」戰略,還有許多地方正在為脫貧發力時。而亞東縣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率達111%,全縣達到了脫貧「摘帽」標準。
在祖國的亞東邊陲少數民族地區,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