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亞東魂> 03 「魚痴」做大了亞東鮭魚產業

03 「魚痴」做大了亞東鮭魚產業

2024-10-08 18:03:46 作者: 羅鳴

  凡是去過西藏亞東的人,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亞東鮭魚的。說到亞東鮭魚,當地老百姓都稱亞東鮭魚養殖場、亞東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林紹蘭先生為「魚痴。」

  林紹蘭先生大約40開外,中等個子。一張堅毅的國字臉膛,寫滿了吃苦能幹的文章。從精神短髮的平頭中,透露出精彩的創業人生經歷,那雙炯炯明亮的眼睛,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體態稍為發富,一看便識他是一個成功人士。

  2010年12月,林紹蘭的亞東鮭魚養殖場,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聯合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2016年,林紹蘭被亞東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養殖水產能手到西藏探秘亞東鮭魚

  林紹蘭同夫人袁利林,攜手在亞東打拼了20多年,不僅開創了人工繁殖亞東鮭魚的先河,創建了自己的亞東鮭魚養殖基地,形成了「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了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幫助群眾拓寬了一條致富門路;而且,他們還在亞東修建起一家高檔次的「雪山聖漁大酒店」,吸收當地人員就業。

  林紹蘭夫婦如今已站在亞東商人的前列,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家。

  那天,我們來到位於下司馬鎮的唐嘎布,走進林紹蘭的亞東鮭魚人工養殖基地。看見一排排整齊的魚池,一個個魚池裡養滿了不同規格的亞東鮭魚。林紹蘭介紹說,1998年自治區農牧廳修建了四個養殖池,2003年又在亞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80萬元,2014年增建4個暫養池,這裡是逐漸建設發展起來的。這個養殖基地占地面積大約十多畝,如今有魚池24個,大約3000平方米。

  魚池裡養殖有稚魚、一年齡、兩年齡、三年齡,最長的有7年齡的。最大的種魚有10來斤。於是,林老闆到種魚池裡,撈起兩條四五斤重的親魚,讓我們一飽眼福。

  

  當我親眼看到這兩條如似「水中大熊貓」的珍貴魚時,激動興奮不言而喻。亞東鮭魚體形扁胖,其身有彩色斑點。牙齒發達,細尖而短,舌寬大帶齒。背部綠褐色,從背至腹顏色漸淡,腹部幾乎呈白色,頭、背、鰭均有黑色斑點,鰭上另有紅色和綠色花點,色彩艷麗,楚楚動人。

  據林紹蘭先生介紹,亞東鮭魚,又名亞東魚。又稱「亞東鮭」「河鮭」「花點魚」「貓魚」等,是青藏高原僅有的珍稀魚類種群。

  野生亞東鮭魚,主要分布於亞東縣上亞東鄉嘎林崗以南、下亞東鄉麻曲之間約20公里的雪山融水之中。亞東鮭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生存環境相當特殊,對水的質量、環境要求極高,水質必須是無污染的山間清澈活水,水中不能多含沙土。水溫不得超過2℃—5℃。魚數量少,孵化周期長,生長年限長,個體不大,兩年才能生長0.2斤。它們以水生昆蟲和甲殼動物為食,生活在水流湍急,底質多石的洄水灣處。

  「那野生亞東鮭魚能捕來吃嗎?」

  「據說以前沒有人管,是可以吃的。」林紹蘭隨即解釋說,「1992年,亞東鮭魚被列入西藏自治區二級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野生保護動物當然不能吃。目前人們吃到的多是人工養殖的亞東鮭魚。」

  林紹蘭介紹說:「人工養殖的亞東鮭魚,生長期慢長,養足三年方可入食,一般四年才長到一斤。由於食物新鮮,亞東鮭魚長得肥滿肉細,含脂肪多,味道鮮美。

  最好的吃法是清燉、生魚片,味鮮色白,入口即化,香氣悠長綿厚,如果再輔以亞東的蘑菇,也許神仙嗅到香味,都會流口水。」

  他們養殖的亞東鮭魚,一般餵養三年能成為商品魚出售。一般一斤在市場上的價格200元左右。這個漁場,如今一年大約能生產商品魚3萬斤,銷售產值達500萬元。

  該漁場實行「公司+農戶」。公司有員工36人,農戶14戶50人。今年7月,公司近幾年兌現合作社回購款110多萬元,合作社的農戶分紅由參與群眾決定為平均分配。

  在林紹蘭人工養殖亞東鮭魚的帶動下,如今亞東鮭魚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亞東縣現有和在建的養殖基地共有5個(上亞東林瑪塘亞東鮭魚養殖場、下司馬鎮唐嘎布養殖場、老漁場、春丕塘亞東鮭魚養殖場、朗馬坡養殖場)。其中,有3個開始飼養,可以出售商品魚了。亞東鮭魚的人工養殖飼養,帶動了當的經濟發展,拓寬了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道路。

  林紹蘭從一個「魚痴」開始,走向成功的商人之路。他經歷了漫長的28年,創業艱辛、不斷摸索、研究發展,一路前行,歷經坎坷。真可謂磨難重重、遇險遭災、征途漫漫。仿佛就像亞東河水一樣,充滿急流險灘,跌宕起伏,但總是奔騰不息,滾滾向前。

  林紹蘭1968年,出生在四川省彭山縣錦江鄉人。1984年至1989年期間,林紹蘭參加了四川省科協在彭山縣舉辦的「水產養殖培訓班」。其間,他就在老家開始了從事水產養殖經營。在幾年間,他通過不斷努力、探索實踐,摸索出了在內地養殖水產的經驗和技術,把智慧灑在了鄉間,被譽為當地有名的年輕水產養殖能手。

  1989年3月的一天,林紹蘭的一個朋友老陳,當時在亞東當兵回家休假,來到了林紹蘭的水產養殖基地玩耍。

  招待朋友的好菜是自己養殖的魚。他們在吃魚時,朋友就向林紹蘭講:「我當兵的地方,有一種亞東魚,長得很好看,身上有斑點,個頭不大,皮厚肉嫩,味道鮮美,比我們這裡的魚好吃得很,在《十萬個為什麼》的書中都有記載。」

  他們兩人邊吃邊聊,對酒當歌。朋友一時興起:「紹蘭,你有養魚的技術,如果你能去亞東,把那裡河裡的魚搞成人工繁殖飼養,也許能闖出一番事業?」

  林紹蘭聽了朋友的話,仿佛激發了他的創業靈感,突然來精神了:「好啊,那等你返回亞東時,我跟你一起去看看,如果可能的話,我就在哪裡養魚。」

  「行!」朋友端起酒杯說,「哪我們就說定了,到時你跟我一起去亞東。」

  此時的林紹蘭,雖然在家鄉養殖水產,小有名氣,但自己養殖的水產畢竟沒有特色,市場競爭很大,未來發展的道路,很難看見「艷陽天」。他也在思考今後的事業怎樣發展。朋友的一席話,觸動了他的心弦。於是,他就開始尋找有關亞東魚的資料。那時沒有網絡,更不能「百度」,只能查閱圖書資料。

  旋即,林紹蘭就去找到以前培訓的教師,教師對亞東魚的了解也是一片空白;隨即,他走進縣新華書店,買到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的書,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一讀:

  亞東魚在西藏只有亞東縣上亞東、下亞東間近20公里的河域才有分布。生長於雪山融水的河流湍急之中,底質多為石頭的洄水處,以水生昆蟲和甲殼動物為食。亞東魚個體形小,平均不足20厘米;魚體肥滿,脂肪厚多,味道鮮美,相當稀少,尤為珍奇……

  林紹蘭看到的資料相當有限。但他對亞東魚「相當稀少,尤為珍奇」這八個字,產生了濃厚興趣,決定跟朋友一起去亞東……

  1989年5月,林紹蘭和老陳一起來到西藏亞東。來到亞東後的一個星期天,朋友就帶著他到亞東河裡去捕撈亞東魚。

  那時,因為還沒有對亞東魚實施保護,平時一些當地老百姓也常常下河撈魚。可他們使了很多勁,好不容易才捕到幾條小魚。

  林紹蘭就仔細打量第一次見到的亞東魚。他看見這種魚既無甲也無鱗,雪白的肚子,泛青的脊背,身上有花點,形似鯽魚。

  這種魚尤其好動,最愛在奔涌不息的激流中穿梭暢遊、追波逐浪。亞東河裡的魚稀少,而且不好捕撈。因為它們生長在非常特別的急流河水中,因味道絕美,又有很多人想辦法捕食。

  亞東縣內的卓姆河水,發源於北部7000多米的綽莫拉利峰附近的雪山下,到了亞東縣城下司馬鎮,山峰逐漸減矮,氣溫變暖,上游的雪融水和林澗溪流匯合之後。

  這裡的河水湍急,雖寒涼但終年不結冰,河底石頭清澈可見,洄水處多。樹葉、草籽、羊糞沖入河內,隨水漂流。這些都給亞東魚奠定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那天,林紹蘭他們在亞東河裡,經過一翻打撈,終於捕到了幾條小小的亞東魚。朋友滿心帶著林紹蘭來捕魚,可讓他很失望。於是,他就用了幾十元,在老百姓那裡買了幾條大些的魚帶回。朋友又去森林中採集了一些野生菌,燉起一鍋湯。

  亞東魚沒有幾條,端上桌的湯一鍋。林紹蘭沒有去撈亞東魚吃,而是先盛了一碗像米湯一樣濃白的湯。他像品茶師那樣,把魚湯放在鼻子上一嗅,深深吸了一口氣,一股濃香的野生菌味,摻和著清香的魚味撲鼻……

  朋友給林紹蘭夾來半條亞東魚。林沒有把第一次吃的魚肉立即放進嘴裡,而且像欣賞一件藝術品那樣,夾在筷子上認真仔細、反覆觀看煮熟的魚肉。皮厚、肉白、脂肪多。然後,才慢慢放進嘴裡品嘗。滿口魚香、細嫩易化,回味悠長。

  林紹蘭在內地是搞水產養殖的專業戶,他特別對很多魚類都有相當的研究和鑑賞力,也吃過幾十種魚肉。而今天他第一次吃到的亞東魚,雖然只有半條,但總覺得這裡的魚與眾不同,沒有一般魚的腥味,總有一翻美美滋味在心頭翻滾,那是一種讓他一生刻骨銘心的味道。於是,他便開始下定決心,留在這裡研究亞東魚,等掌握了情況之後,再準備人工繁殖飼養。

  為了了解亞東魚,林紹蘭多次向當地藏族老百姓打聽,得知亞東魚的老家不是在亞東。有說是從印度洋洄游而來,在這裡繁衍生存。

  而更多的人告訴林紹蘭,亞東魚是從不丹引種而來的。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不丹國大臣晉美旺秋,在亞東迎娶了一個貴族世家的藏族美女次仁央宗。

  大晉美旺秋為了報答亞東這片美麗的山水,為他養育了美麗妻子。在他們再次來到亞東探親時,就從克什米爾地區帶來了一種絕美的魚苗,帶到亞東放入下司馬鎮東面山背後的吉那措湖中。

  這些魚苗為了不辜負大晉美旺秋的希望,在吉那措湖中大量繁殖,生兒育女。有的就順著湖水流出的小溪,慢慢地游到亞東河中。它們在亞東河裡安家落戶了。

  因此,當地老百姓就把這種魚稱為亞東魚。

  林紹蘭對於這些傳說,感到有故事但沒有科學依據。因此,他下定決心,留在這裡進行科學試驗,探索亞東魚的生存密碼。從此,他與亞東魚結下了近30年的不解之緣。

  當時到了亞東後,林紹蘭為了方便研究亞東魚,選擇了住在下司馬的鎮春坯村。他在這裡開始一邊打工,一邊利用休息時間,從事亞東魚的考察和研究。當時的亞東縣交通、電力、通信等條件非常落後,自然環境也很惡劣。

  亞東魚是野生魚種,在此之前聽說也有不少搞水產養殖的專家,嘗試在這裡進行亞東魚人工繁殖,都以失敗而告終。而林紹蘭立志打破這個歷史,下定決心繁殖亞東鮭魚。向朋友誇下海口:今生繁殖亞東鮭魚如不成功,絕不離開亞東!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要繁殖亞東魚,林紹蘭首先要了解鮭魚生長環境的水文資料(當時的亞東是沒有亞東水域的水文資料的),進行認真的科學研究。

  為了採集亞東河的水文資料,林紹蘭每天必須做到:每天早晨7點,中午12點,晚上6點,夜間11點,都要堅持採集水紋文料。用水溫計量取各時間段的水溫,並一一做好記錄。然後進行水質分析,測量亞東魚生長的各河段水質酸鹼度、對溶解氧的需求量等。

  在那時,哪怕是在夏天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冬天的暴風雪野里,林紹蘭都每天堅持不懈,連續做了整整一年。他掌握了亞東魚主要分布的水域範圍內。通過採集水文資料,觀察分析、研究各階段水溫,亞東魚的活動範圍規律,以及覓食情況。

  通過三年的堅持,林紹蘭收集和積累了亞東魚生長、生存的條件和生活規律,為後來亞東魚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春節前夕,林紹蘭回到四川老家,為在亞東人工繁殖飼養亞東魚做好準備。同時,他還另有所盼……

  同愛妻攜手艱辛共創事業

  24歲的林紹蘭,從西藏回到家鄉,走在彭山縣的故土路上,引起了一些好心人對他的關注。在當地像他這樣大的男人,好多都已成家立業了。自然,他也準備利用這次回家的機會,能找到一個心愛的姑娘。

  一天,林紹蘭的一位朋友給他介紹一位姓袁的姑娘,向林介紹說,這位姑娘名叫袁利林,在當地開了一家製作服裝的工作室,而且做得很好,引導了當地的時裝潮流。人長得漂亮,個子高高的,身材苗條,與他同歲。托信叫他到同鄉的半邊街上場來看看,是否對袁姑娘中意。

  聽了介紹人的介紹後,林紹蘭對袁姑娘動了心思,就按約而至,請介紹人帶他與袁姑娘見面。

  當時袁利林並不知曉此事。那天晚上,袁姑娘正在工作室里加班時,她的堂姐帶著林紹蘭來到袁的工作室時。袁姑娘正在加班做活。

  「利林,你真是一個勤快能幹的好姑娘,這麼晚了也沒有休息。」堂姐熱情地同袁利林聊天,「林紹蘭,過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姑娘是我的妹妹,她叫袁利林,你們認識一下吧。」

  「袁利林,認識你我很高興。」林紹蘭主動熱情地向袁姑娘打招呼,「我叫林紹蘭。」她抬眼看了這個男子,第一印象給人以忠實的感覺。

  「認識你我也高興。」袁利林風趣地問他,「林先生是來給女朋友做服裝的?」

  「我還沒有女朋友。」林紹蘭立即補充說,「我是來這邊散步,碰巧遇到你堂姐,她就帶我到你的工作室來參觀參觀。」

  「呵呵,我還以為堂姐給我帶來生意啦。你是來參觀的,好啊,歡迎歡迎。一個客戶明天要來取貨的,我就不陪你們聊啦,我還要趕緊幹活的。」

  由於袁利林趕活,她顧不上同他們聊天。於是,林紹蘭也不好意思打攪姑娘,便帶著心思離開了袁姑娘的服裝工作室。

  林紹蘭回家後,心裡覺得有些失落遺憾,沒有同袁利林交流幾句。儘管沒有同袁姑娘說上幾句說,但他一眼就看上她,相中了她。他把漂亮能幹、風趣可愛的姑娘裝進了胸懷。他發現了與她對話的心靈契機,覺得她心直口快,做事幹練。他想今生若能娶她做老婆,一定是個相夫教子的好女人,一定能幫助他今後的事業。他在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把她追到手。

  第二天中午,袁利林的堂姐又來到她的工作室。

  「利林,昨晚那個男生怎麼樣?有感覺沒有?」

  「我沒有注意,什麼感覺啊?」袁利林爽朗一笑,「難道堂姐是給我介紹對象嗎?」

  「對頭。那個男生條件不錯,他已經看上了你,等你回話的,你看咋樣?」

  「接觸太少,不了解對方。」

  「那我就給你介紹一下林紹蘭的情況吧。」堂姐開始繪聲繪色地描述,「他與你同歲,現在西藏亞東,準備去那裡發展人工養魚。他以前在家鄉就是一個養殖水產的專業戶。小伙子有事業心,敢闖敢幹,對人實誠,做事執著。我看這樣的年輕人,今後一定前程似錦。這次他回來過春節的,也想找對象。要不,你就試著與他接觸接觸?」

  「謝謝姐姐的關心,就按你說的辦吧,接觸接觸看看,是否與他有緣,那是後話。」袁利林沒有明確答應,但也沒有反對。

  得到袁利林的同意後,堂姐立即安排他們正式見面。第二天,她就帶著利林騎車回到家中。她們一進屋,就看見林紹蘭早已等候在家裡了。

  那天,林紹蘭以一個成熟男人的勇氣,開懷向袁利林表白了愛心。同時,他向她講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今後養殖亞東魚的奮鬥目標,具體的實施規劃……他講得頭頭是道,條理分明,自然讓她聽進了心,溫暖了情。

  當然,林紹蘭並不是讓袁利林一見就心動的男人。可在他們的交談中,他向她真誠的表白。她感覺他有人生理想的追求,這一點特別讓袁姑娘認可。

  同時,袁利林感覺他不像一些「輕飄飄」同齡人。他有擔當,腳踏實地,人品端正,他對人真誠,能吃苦耐勞,他有人生規劃。這些正式袁姑娘想要尋找和追求的目標。

  兩心相同,志向投機,令她暗暗心許。

  因此,從那天開始,袁姑娘就同林紹蘭正式開始交往。因為林紹蘭即將離開家鄉,要去西藏發展事業。於是,他就抓住在家的時間,天天來到袁姑娘的工作室,陪她聊天,交流思想,增加彼此的了解,並向心愛的姑娘發起勇猛的進攻,決心攻下那座「芳心」城堡。他才方可安心離家,去亞東開闢人生事業的一塊綠洲。

  1992年3月的一天早晨,林紹蘭滿懷喜悅地來到袁利林的工作室對她說:「利林,我已經在老家辦完了事情,做好了到亞東去養魚的準備。在我走之前,我就是要你給個話,同不同意與我耍朋友,讓我心底有數。」

  「那我們就交往吧。」袁利林紅著臉對林紹蘭說,「你的真誠打動了我。」

  得到了姑娘的口信後,林紹蘭的心裡像春天那樣萬物生機,各種花草含苞欲放,樂開了花。他心裡揣著採擷的愛情花朵,滿懷喜悅地離開了她,踏踏實實地去西藏了。

  那時,還沒有電話手機,聯絡只能靠信件和電報。林紹蘭回到亞東後,一面積極投入養殖亞東魚的工作之中,一面經常給袁利林寫來熱情洋溢的情書,放飛進她的芳心裡,讓愛情滋潤的心田,慢慢發芽生長……

  1992年的中秋,林紹蘭突然現身在袁利林的面前。再次見面後,他更加主動,直接向她提出求婚:「林利,請你嫁給我吧。雖然現在我一無所有,但我有一顆奮鬥的心,有人生明確的奮鬥目標。只要你同我結婚後,跟我一起去亞東養魚,今後我保證對你好。我們的麵包一定會有的,汽車會有的,幸福更會有的!」

  面對林紹蘭的一通表白,著實打開了袁利林的心門,她讓他駐進了心房。於是,袁利林就回家向父母徵求意見,卻遭遇家人的強烈反對。但是,這次小袁被他的善良愛心,膽識智慧、理想追求打動了,顧不了家人反對,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做主,毅然同林紹蘭牽手走進了民政部門的大門,領取了大紅色喜慶的結婚證。

  他們結婚時,沒有舉辦婚禮,是真正的裸婚。結婚時,他們更沒房、沒車、沒存款。但她有的是丈夫對她的愛心,對她的呵護。她得到的是精神的富有,這比任何物質富有都讓她快樂幸福。她心甘情願地跟他一起打拼。

  結婚後,袁利林的爸爸媽媽和家人,目睹林紹蘭的好,也就接受了這個女婿,並祝福他們百年好合,幸福快樂。

  為了養殖亞東魚,1995年10月,林紹蘭終於說動了愛妻,他們帶著僅兩歲的大兒子,同他一到去亞東開始養殖亞東魚。

  林紹蘭帶著妻兒到亞東安頓安後,做好了養殖亞東魚的一切準備工作,又把父母請到了亞東,聘請了有關捕魚養魚的工人,共同開始了養殖亞東魚的生涯。

  林紹蘭之前已向西藏亞東有關水產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保護與開發亞東鮭魚的請示,並獲得了批准,依法取得「亞東鮭魚人工馴養繁殖許可證」「亞東鮭魚經營許可證」,做到合法經營。

  在亞東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亞東鮭魚養殖場」,投資30萬元在下亞東鄉政府離河邊近的地方,修建了600平方米左右的馴養池。正式投入了亞東鮭魚的人工馴養、繁殖和飼養生產。要開展這項工作,首先要採集亞東鮭魚種源。在亞東河採集亞東鮭魚的種源,是一件非常艱難困苦的事,並且只能在夏季6、7、8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去捕撈採集。天氣好每隔兩天才可去捕魚一次,天氣不好就往後推移時間。

  繁殖需要的種魚越大越多越好。在採集魚種時,每次都要去亞東河流域的下游。因為那裡的亞東成魚,要比上游的大,並且多些,也好捕撈。

  為了安全起見,每次去捕撈採集魚種時,七十來歲的老父親留在家裡,照看剛滿三歲的孫子。

  林紹蘭就帶上妻子,親自開車把捕魚的工人拉到亞東河下游可進行捕魚的河段。採集種魚時,由於剛從四川請過來的捕魚工人,不了解亞東河水的特性,存在的風險很大。

  每當林紹蘭把車開到下游停好車後,他就組織人員背上各自的工具,一起沿河道穿過茂密的原始叢林,步步小心地摸索前進。他們每次都要攀爬無人走過的、有五六公里的崎嶇河道,翻越無數個坡坎懸崖,才能找到可以開網的河床。往往到了捕魚的地方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左右了。

  他們稍息片刻,各自換上笨重的水褲和雨衣,就開始了當天的艱辛捕撈工作。林紹蘭總是帶頭幹活,雙手提著撒網,弓著背小心翼翼踩著亂石,摸到靠洄水灘的邊緣,熟練地用力一拋,漁網在空中撒開,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弧狀。漁網落入水中,剛好與那灘水面積差不多。準確地撒下漁網,然後是慢慢收網繩。一下、兩下,網收攏了,懷著急迫的心情,兩眼放進網中央。

  「掃興。」林紹蘭搖搖頭,漁網裡除了幾砣鵝卵石躺在網兜里,「唉,又沒有捕到魚。」

  林紹蘭絕不甘心空手而歸。他往前移動了幾十米,再次拋撒手中的漁網,又重複拉網的動作。

  「有魚啦!捕到了魚!」林紹蘭像一個孩子驚喜般地叫了起來。只見他神情專注,小心翼翼地把網慢慢收攏。

  站在岸邊的袁利林,激動得手舞足蹈,像是丈夫為她買了最珍貴的定情物一樣,提著裝有半桶水的桶,迅速地向丈夫身邊靠近,去接收那份珍貴的禮物。

  林紹蘭張開著勝利的笑臉,把網起的一條亞東魚,慢慢地小心地倒入妻子端著的桶里。

  魚一入桶,調皮地擺動著身子。嘩——水聲盪起,一條白光在袁利林的眼前一閃,桶里的魚飛往了河中。

  林紹蘭一個健步撲過去,腳咚地踢到亂石上,伸手去河面一撈,魚卻逃入了水中。

  這時,他才發現剛才動作用力過猛,自己的膝蓋碰在了尖硬的石頭上,疼痛得好久才能起身。

  見狀,袁利林伸出溫柔的手,心疼著丈夫,為他揉揉碰痛的關節。

  「沒有關係,跑脫了和尚跑不脫廟。我繼續捕魚。」林紹蘭安慰妻子說。於是,他又繼續操起了捕魚的網……

  一個半小時過去了,袁利林提著的桶里,終於裝有一條大、一條小的亞東魚。

  兩條魚在狹小的桶里,不能適應這個空間,一直上跳下躥。而她有了前車之鑑,就用衣物把桶口包好,使魚再也跳不出桶了。

  袁利林把裝著兩條魚的水桶,生怕它們傷了逃了,就小心地抱在胸前。提到岸邊後,她不時往桶里換新鮮水,用心用情愛護著他們撈起的美好希望。

  他們又繼續往前面的河段里去捕撈種魚,走了一段路後,一個大石頭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河水又深又急,淌水過去是不可能的,只能翻越石頭了。

  林紹蘭抬頭看看地勢,想到了一個辦法,把網繩的一頭綁上一個長形的小石頭,用力拋向大石頭頂部的樹杆。他一下、兩下……終於把帶著繩子的小石頭,拋過樹幹又繞回到他們跟前。他們一個個抓著繩子爬到了大石頭頂部,再放下繩子把裝魚的桶也拉了上去。

  袁利林也拉著繩子上了大石頭狹窄的頂部。她往下一看,全身直打哆嗦,頭上直冒虛汗。然後,她拉著繩子下到了大石頭的另一邊,才安全著地。裝魚的桶也同樣的方法往下放,到了離地面約兩米高的位置,桶被樹枝掛了一下,裝了水和魚的桶眼看就要翻倒了。情急之下,她什麼也沒想,奮力往上一跳,手扶住了水桶,保住了魚沒有損失。可她卻因此而重重地摔了一個跟頭。

  見狀,林紹蘭一個健步撲到妻子身邊,把袁利林手中緊緊抱著的水桶接過來:「老婆傷著哪兒沒有?」他抬頭看妻子,發現她的下鄂被尖硬的石頭啃了一個口子。

  「痛嗎?」林紹蘭關切地問。

  「痛!真痛,是心痛的痛。」袁利林伸手往下顎一摸,黏糊糊的,一看全是血。瞬間,一陣鑽心的痛。水桶里灑出的水,同淚水一起流進她的嘴裡。她終於控制不住了,抱著丈夫的肩膀,「嗚嗚嗚」地放聲大哭起來了。

  林紹蘭立即從身上的衣服上,撕下一幅布條,把妻子的傷口纏著。然後,他們就收拾網具,帶上那兩條活魚返回停車的地方。

  林紹蘭立即把妻子送到部隊衛生隊處理傷口。醫生告訴她說:「你的傷口近3厘米,如果縫針的話,可能留下疤痕,影響美觀。乾脆就包紮上藥,讓傷口慢慢恢復,回去後注意傷口不要感染了。」

  袁利林的傷口經過醫生的即時處理,連續治療,傷口倒是沒有感染,可一道疤痕照樣留下,伴隨著她跟丈夫一起創業,見證了那段他們夫妻攜手打拼的過往。

  捕撈種魚的艱辛不言而喻,而馴養種魚的活並不輕鬆,付出的辛苦更多。

  林紹蘭開始在馴養池裡養魚。他根據亞東魚的生活習性修建好馴養池,把亞東河水引進池裡,與自然河道的環境水質接近。儘管這樣,捕撈回來放入池裡的亞東鮭魚,由於本身性野,自然游放,就拒食人工餌料。

  看著辛辛苦苦捕撈回來的亞東鮭魚,由於絕食一天天地消瘦,別說搞人工繁殖困難,就連保它們的性命都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為了找到敲開亞東鮭魚的嘴,讓它們進食餌料。林紹蘭真是想了不少的法子。他們先從其他地方買回活體小魚,按時投放入魚池裡,後來又混上手工絞粹的新鮮豬肝,投餵種魚吃,精心呵護他們的心肝寶貝。

  在投食時不能太快,快了食料就會沉入池底,魚吃不著。而且,餌料在池底還會污染水質,使魚的生長環境被破壞,帶來生存障礙。

  兩個月後,他們捕撈的魚種也多了起來了。林紹蘭看見池裡的魚一天天多起來了,以不再投餵其他活小魚了。它們慢慢適應了食用絞粹的豬肝。漸漸地魚群數量多了起來,後入池的看見其他夥伴都在吃食,也就影響它們跟著吃,總算解決了亞東鮭魚的進食難題,算是攻下馴養魚中的一個難關。

  但接著問題又出現了,豬肝不但價格高而且量少,遠遠不能滿足入池裡的亞東鮭魚的生活需求了。一次林紹蘭開車去拉薩辦事回來,路經堆納鄉時,看見多慶村的老百姓在賣「堆納魚」。於是,他靈感來了,把老百姓的「堆納魚」全部買下帶回,試餵效果很好。

  之後,林紹蘭就同賣「堆納魚」的老百姓協商,叫他們按時送來魚,他保證收購。從此,他們就用「堆納魚」代替豬肝,餵養魚池裡的種魚。

  有了餵魚的料源,林紹蘭又從拉薩購買了一台粹肉的電動機器,餌料的成本一下降低了很多,著實令他欣慰。

  轉眼冬天來了,沒有新鮮的魚可買了,賣魚的老百姓那裡只剩下風乾的「堆納魚塊」。亞東鮭魚又要斷糧了。好在它們每年在冬天,就會「冬眠」,可以不再進食,只消耗自身的脂肪來維持生命。

  冬天沒有捕魚也不再餵魚,林紹蘭顯得輕鬆一些,偶爾查查魚的發育情況,由於親魚(產卵的魚)少而小,第一年只採集了幾千粒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由於氣溫急劇下降到零下20來度,繁殖箱內的魚卵被全部凍死。第一年孵化魚卵宣告失敗。

  這是一個非常單調而漫長的冬天。林紹蘭認真總結經驗,把這些年來觀察亞東鮭魚的特性,反覆進行研究,從中尋找出路,以利來年開春「從頭再來」。

  1998年春節,林紹蘭回了一趟老家,湊集一些資金,在成都購回來一套軟顆粒魚餌料機組,買回了風乾的「堆納魚塊」,脫脂後製成了軟顆粒投喂,暫時解決了餌料的問題。

  但後來時間長了,自製的餌料不能滿足亞東鮭魚生長的營養需求,慢慢地出現了種魚消化不良等病症,結果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最後,他不得不改成國際品牌的進口鮭魚料,來餵養種魚。

  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終於在1998年取得了人工繁殖、養殖成功,開創了亞東鮭魚人工繁殖飼養的先例。

  歷經災難終將「亞東魚宴」奉獻社會

  西藏自治區境內現有野生魚類70多種,其中20多個種類數量多,分布較廣,具有重要的漁業經濟價值。但由於區內多為冷水性資源,水溫較低,野生魚類及引入的魚類生長速度極為緩慢,繁殖率低,一般魚類長到0.5kg體重需8-10年時間。

  而亞東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高山峽谷之中,是全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由於地理環境特殊,冬天基本沒有冰凍期,夏季則氣候濕爽,沒有高溫酷暑天氣,常年水溫在0-17℃之間,加之高山密林雨霧,環境無污染,水質清澈,水量充沛,最適合亞東鮭魚的生長和繁殖。

  從水生態環境看,亞東光能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光輻射強,又處森林地帶,豐富的水生物生長繁殖快,為亞東鮭魚補充了更多的天然活餌料,有利於亞東鮭魚生長。且白天水溫高,魚類攝取食物多,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多,夜晚水溫下降,魚類的代謝強度降低,耗能下降,消耗減少,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使生長量增加。

  林紹蘭人工養殖的亞東鮭魚,一般三年就能長到500克左右,即可上市場銷售。四年就能長到4斤左右。大魚能做最好的生魚片美食,「三文魚」與之相比,都口感見拙。

  由於亞東鮭魚稀有、綠色、純天然沒有污染,肉質鮮美細嫩,具有重要的商業開發和食品消費價值。在開發的同時,由於人工繁殖和飼養,對亞東河流域亞東鮭魚的保護是非常有益的。

  自然繁衍的亞東鮭魚,要比野生的長得快,一般3年能長到1-2斤,方可成為商品魚出售。而人工養殖的亞東魚最大可達4-5斤,比野魚要大得多,魚產品的附加值更高。

  那時,人工養殖的亞東鮭魚在本地的市場價,每斤可賣100-150元,而在拉薩的市場上每斤賣價高達200元左右。

  亞東鮭魚的運輸成本很高,在路上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需不斷充氧,且保持水溫適當。水溫不能高於攝氏5度,不能低於攝氏2度。只能保持這樣的水溫條件,亞東鮭魚才能生存。

  林紹蘭飼養的亞東鮭魚,因為水性、生長環境都與亞東河相近。所以,魚的質量與野生魚基本相同:肉質細嫩、味極鮮美、無肌間刺、營養價值高。

  經中科院檢測,亞東鮭魚膽固醇含量極低,蛋白質含量遠高於其他肉、奶、禽、蛋,且易於消化吸收,利用率高達85%-90%。同時,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被稱作腦黃金的DHA;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EPA(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含量高於其他魚類數倍,對降低膽固醇和血液稠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林紹蘭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從2000年開始,林紹蘭人工養殖生產的亞東鮭魚,進入了西藏市場,走上百姓的餐桌,深受區內外廣大消費者青睞。

  2000年夏天,林紹蘭人工繁殖的第一批亞東魚,經過與在拉薩市開飯店的代銷商廣東人阿陳,簽好了銷售合作協議。於是,亞東鮭魚就在拉薩市場上成功上市,買價200元一斤。

  算算成本,林紹蘭夫婦滿心歡喜,心裡天天都美滋滋的,他們的臉像亞東滿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一樣燦爛。他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美好憧憬。

  第一車兩百多斤的亞東鮭魚,運到拉薩後很快銷售一空,林紹蘭這車魚就獲得了40000多元的收益。歷經八年的艱苦卓絕,他終於看見了養殖亞東鮭魚的收穫回報,喜出望外地拿著掙到的「第一桶金」。

  當林紹蘭收到賣魚款的那一夜時,他情不自禁地拉著妻子的手,跑到亞東河邊,像一個出征將士打了一場大勝仗,凱旋迴家那樣的驕傲自豪,歡慶勝利。他站在亞東河邊,伸展雙臂,做了一個飛翔姿勢,嘴裡發出大聲地呼喊:我們要在亞東大幹一場,我要把亞東鮭魚的產業做大!

  那一夜,林紹蘭夫婦流下的豐收之淚,也像嘩啦啦的亞東河水一樣。讓他們這些年來的執著追求,艱辛付出、汗水淚水……統統轉換成了笑聲。

  然後,他們臉上綻放出的笑容,還沒有保持多久,就被一個意外的消息凍僵出一張難看的臉。

  當第二車亞東鮭魚送出後,林紹蘭夫婦又憧憬著回報的喜悅。那時沒有手機,為了賣魚聯繫客戶方便,林紹蘭不惜花了幾千元,在下亞東漁場安裝了一部座機電話。當第二車亞東魚送走後,袁利林就開始計算著第三車該什麼時間發出……

  可是,第二車魚送出一天、二天、三天……袁利林天天盼著電話鈴聲響起,等待送魚去拉薩。可她就是沒有接到阿陳的電話。她一會兒又看看座機有沒有未接電話,生怕需要送魚的電話被落下了。沒有。於是,她只能按捺急迫的心情,等待拉薩的來電。

  一個星期過去了。「滴滴滴——」電話鈴終於響了。袁利林一把抓起電話,貼在耳朵上。

  「喂,找林老闆。」聽聲音是代銷商阿陳打來的。袁利林心裡一陣竊喜:「陳老闆,又叫我們送魚啊?」

  「請林紹蘭接電話。」阿陳說。袁利林把電話遞給了丈夫。她見他神采飛揚地接過電話,興奮地與阿陳打著招呼。袁利林站在丈夫的身旁,一直美美地專心地盯著他們通話。

  幾句話後,林紹蘭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只有「哦哦哦」的聲音。袁利林看見丈夫剛才陽光明媚的臉色,突然變成了陰雨密布,雨滴就要從他的眼眶裡掉下來了。

  林紹蘭放下話筒,咚——癱軟地坐在一根長凳上,自言自語地說:「完了,完了……」

  「什麼完了?」袁利林問丈夫,「是我們送去的魚又買完了嗎?」

  「不是。剛才陳老闆在電話里說,我們的亞東魚賣不出去了,這幾天都沒有人點的。」

  「到底怎麼了?你快說啊,急死我了。」袁利林本是一直盼著陳老闆的電話,可丈夫接到電話後,當頭給他們潑了一瓢冰水,讓他們從頭涼到了腳,通體拔涼拔涼的。

  原來是亞東鮭魚本身名氣大。在此之前沒有人在亞東縣以外的地方,嘗到鮮活的亞東鮭魚。當時他們的魚在拉薩一上市出現,客人一聽說有鮮活的亞東鮭魚,都爭先恐後地點來品嘗。因此,他們的第一車魚在拉薩很快銷售一空。

  第二車亞東鮭魚送去後,點魚的客人明顯少了很多,因此,賣得相當緩慢。

  代理銷售商阿陳,通過飯店的吃客,了解他們對「亞東鮭魚好不好吃」的信息。

  一些吃客就明確地告訴阿陳:「亞東鮭魚沒有什麼好吃的,給一般魚差不多。」當這一信息返回到林紹蘭的耳朵時,他感受到了亞東鮭魚對他的再次打擊。因為,阿陳是廣東人,他們館子做的魚,像廣東人做海魚做法,而拉薩大多數吃客都喜歡「川味」,自然廣味不受歡迎,而且亞東鮭魚的價格買得不菲,當然點的客人就少了。

  從馴養——繁殖——孵化——育苗——飼養——商品魚,林紹蘭夫唱婦隨歷經了多少艱辛,一直沒有收益的投入,但也不言放棄。眼看開始回收了,卻出了如此的狀況。

  怎麼辦?商品魚賣不出去,飼料、人工等成本不斷增加。林紹蘭夫婦頓感壓力山大啊!連續幾晚他們徹夜難眠,思考亞東鮭魚的路該怎麼走?

  也許是賭氣吧,平時捨不得吃一條亞東鮭魚,那幾天袁利林天天殺來吃。有員工就對她說:「袁姐,你做的亞東鮭魚真好吃,我在內地河裡捕了二十多年魚了,都沒有吃到過這樣好吃的魚肉。亞東鮭魚自身帶一種香味,很有韌勁,太饞嘴了。」這也許是員工為了寬她心的,故意討她高興。

  「林紹蘭,你的人緣好,朋友多。這幾天,就去把你的朋友、哥們請來,我們招待他們吃亞東魚。」

  「老婆,你怎麼想通了,平時自己都捨不得撈一條來吃,現在卻叫我請人來吃,為啥子?」

  「拉薩人不是說我們的魚不好吃嗎?我們就請當地人來吃,看他們覺得好吃不?我們也摸索一下,亞東鮭魚的做法。」

  「還是老婆有眼光,我看這招可行!」

  於是,那段時日,林紹蘭家客人不斷,都是來「白吃」亞東鮭魚的。主廚自然是由袁利林來擔當。當時她能做的亞東魚菜只有兩種:一是川味的紅燒魚,二是清燉。每次在桌上聽到的都是說亞東鮭魚肉好,味道不錯等誇讚的話。她自當是一種禮節上的話,沒有太在意。這樣,天天有朋友來說說話,也就少了前段時間的煩惱,心情自然好多了。

  有一天,林紹蘭的一位哥們,帶著幾個人到林家吃亞東鮭魚。吃了之後,那位朋友找到袁利林講:「我的朋友都誇你做的魚好吃,這是飯錢,請你一定收下,你們也不容易啊。」

  袁利林謙讓幾下,但那位朋友執意要付錢。於是,她也就接下了第一次來家吃魚客人付的錢。

  之後,林家就續陸陸續續有人來點亞東鮭魚吃了。自然,他家就門客興旺起來了。

  於是,林紹蘭就給阿陳商量,請他們改進亞東鮭魚的做法。阿陳吸取了林紹蘭的意見,他就另請了川菜廚師,果然見效。在拉薩的亞東鮭魚也漸漸打開了銷路,來點魚的食客逐漸多了起來……

  袁利林看著自己做的亞東鮭魚菜,在一片讚美聲中,被「光碟」之後,又有了收入,她的心裡總是美美地。於是,她就開始琢磨開發亞東魚宴,在不斷摸索、創新改進中,竟然慢慢地成了名副其實的廚師了,逐漸創出了一系列的「亞東魚宴」品牌。

  有了「亞東魚宴」後,林老闆的銷量就上去了,再也不愁成品魚賣不出去了。

  亞東鮭魚作為當地的一大特色,林紹蘭在掌握了生產養殖技術後,做到了對該物種的保護和利用。同時,他一直期望能做大做強,造福當地百姓。

  林紹蘭的想法,得到了亞東縣政府的大力支持。1998年由農牧廳在下司馬鎮的唐嘎布投資修建了4座養殖池,於2003年,亞東縣投資80萬元,在原址修建了16座養殖池,由參與群眾使用。繼後,由政府和公司各投入部分進行了擴建,又增加了4座暫養池。經過多年的建設,如今建好了一個正規的亞東鮭魚養殖場,魚池24個。

  同時,在當地的支持幫助下,林紹蘭組建了亞東第一家「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當地14戶農牧群眾,參與亞東鮭魚的生產養殖,並成立了亞東鮭魚養殖合作社。由公司免費提供育苗、餌料和技術,合作社選出一名責任心強、能吃苦耐勞的群眾,在養殖場參與養殖生產管理。

  一排排整齊的養魚池裡,養滿了不同規格的亞東鮭魚。各階段的魚長勢良好,甚是喜人,一切都在向著美好的目標前行。

  然而,難以預測的天災,又給林紹蘭的漁場,幾乎是帶來一場毀滅性的打擊。

  2009年5月下旬,亞東連續三天下著暴雨不停。公司和合作社全體成員,輪流在養殖場抗洪,保障水流暢通,防止魚因為窒息而造成損失。

  26日早晨,抗洪繼續進行著,夾雜著沙石的洪峰一次比一次更猛地沖向養殖場。

  林紹蘭一見情況不妙,下令全體人員迅速撤離到高處的安全地帶,自己最後一個撤離時漁場時,已經沒路可尋了,只能迎著泥石流用洪荒之力,向距山最近約30米的側面衝刺。他終於抱著了一棵大樹,與身後的又一輪洪峰擦肩而過,在驚險中險象環生。

  林紹蘭又用力往山上攀爬,當他爬到一個可以立足的平地,暫時安全的地方時。

  回頭一看,整個養殖場只剩下屋頂和斷殘的圍牆,孤零零在泥石流洪峰的中央,隨流晃蕩……

  在這次特大洪災中,亞東鮭魚養殖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00多萬元。

  洪災過後,養殖場沖毀了,魚跑光了,剩下的是滿目瘡痍,一片淒涼。然而,林紹蘭這位鐵骨錚錚的硬漢子,從悲傷的心情中勇敢地站立起來,帶領組織公司員工、合作社全體成員開展自救。

  「林老闆,亞東鮭魚回來了!」一位合作社的藏簇群眾,跑過來急切地報告林紹蘭說。大家跟著他翻過亂石堆,來到漁場外流水的地方,水已經變為清水了,凡有水流的低洼地帶,都有一條條大魚在遊動。

  「有種魚了!我們有救了!」林紹蘭撈起一條大魚,淚水掛滿兩腮,激動地高喊著。

  在場的藏簇群眾雙手合十跪地祈禱:「老天爺也保佑我們啊!」於是,他們一齊開始捕撈河中的魚。

  大災面前,亞東縣委、縣政府出面搶救。組織了大型機械將填埋場地的沙石轉運出場,還組織幹部職工參與清池工作,在養殖場上游修建了堅固的防洪堤。

  當地駐軍除在生活上給予養殖場救助外,並在精神上給予林紹蘭他們更多的關心鼓勵。還有不遠千里自費過來搶險救災的朋友們,也向他們獻出了一顆顆愛心。

  所有的這一切,都令他們收穫了不少感動,溫暖了他們的心。有了他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使亞東鮭漁場很快進入了恢復生產……

  人工養殖亞東鮭魚漸漸獲得成功了,林紹蘭並不滿足。因為,那時,內地做生意的人,來西藏亞東旅遊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特別是2006年乃堆拉重新開關後,來亞東的客商就更多了,可他們找不到條件好的館住宿。於是,林紹蘭發現這是一個偉大的商機,他又打算投資賓館飯店。

  林紹蘭的想法,正好與妻子一拍即合。夫妻倆心相印,無疑是事業人生的最大幸事。

  從2008年開始,林紹蘭投入資金500萬元,開始建設「雪山聖漁大酒店」。但在建設過程中,正好遇上2009年「5.26泥石流」災害,漁場損失慘重,致使資金鍊斷裂,工程也就被迫擱置下來。

  2013年,在亞東有關部門的幫助支持下,林紹蘭獲得了銀行貸款,又將「雪山聖漁賓館」工程繼續上馬,終於在2015年6月建成,正式張開營業。

  「雪山聖漁大酒店」位於亞東縣城的前沿,交通便利。停車場地寬敞,酒店裝修由名家設計,布置完善細緻,設施齊備高檔,環境舒適悅情。各房型設計合理,配套設施完善,有免費早餐、免費國內長途電話,無線WiFi全覆蓋。酒店還實行了天然泉水飲用,24小時供給熱水,帶給客商舒適溫馨的感受。

  大酒店裡還設有餐廳、茶園、會議室,可迎合不同客人的需求和選擇,提供的「亞東鮭魚宴」特色菜餚,深受客商的青睞和讚賞。

  在採訪袁利林時,她對筆者說,為了丈夫的養魚事業,我們只能把才6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上學。我們一家人每年聚少離多,不能陪伴雙方的父母、這是我們的遺憾。

  當然,還有一個遺憾就是今生他還欠了我一個婚禮。不過,他給我的更多,他實現了當初對我的承諾,我們累並幸福著,並且小有成績: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漁場、有了賓館、有了汽車和麵包。不過烘焙麵包的過程來得太長了些,是我們共同耕耘——播種——收穫——磨麵——烘烤——麵包有了!「麵包」的擁有,對我們倆有著獨特的含義。

  近年來,不少媒體前來亞東採訪亞東鮭魚產業發展,自然要採訪林紹蘭夫婦的創業故事。其中,中央電視台7、9、10套節目組,輪番採訪報導有關亞東鮭魚的發展故事,為他們的一切努力付出,得到了首肯讚揚。

  特別是中央電視台4頻道《遠方的家》,在2016年8月來到林紹蘭的亞東鮭魚養殖場,拍攝的專題片播放後,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如今慕名而來「雪山聖漁大酒店」的商客絡繹不絕。再加上「亞東魚宴」做到今天,近兩百道菜品,把亞東鮭魚這道美食,盡情地展示給廣大的消費者,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

  自從「公司+農戶」建立起來,每年除帶動合作社成員致富以外。2017年7月,公司向合作社兌現回購金,合作社舉行了分紅儀式,每戶分得近3萬元,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

  林紹蘭自己在亞東創業致富之後,他不忘這方山水的厚愛,感恩於社會。他經常捐款捐物於貧困家庭,開展助學活動;每年主動放生一部分亞東鮭苗在亞東河流域,回饋大自然,為保護亞東的美麗生態平衡,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7年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這天,林紹蘭舉行了亞東鮭魚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8公分以上的魚苗1.5萬尾,總價值為30萬元。確保亞東鮭魚的永續利用。

  如今亞東縣,把亞東鮭魚作為該縣培育壯大的「十大特色產業」之一,寫進了《2016—2025亞東縣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中。他們在亞東河支流的下亞東鄉、上亞東鄉建成了西藏最大的亞東鮭魚池塘養殖基地,支持漁業龍頭企業與合作社聯合,將把亞東建成現代漁業示範園區。

  他們在亞東鮭魚「特產」上,已經走出了一條集生態保護、人工培育、走向市場的良性循環發展道路,成為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