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正面聊天2> 話題5 不做不該做的事

話題5 不做不該做的事

2024-10-04 15:38:20 作者: 【澳】麥可·帕克著;玉冰譯

  討論

  ·總有人常常會告誡你說:「不做不該做的事。」你怎麼能弄明白哪些事是不該做的呢?

  · 下面這些,對幫助你弄明白哪些事是不該做的,各能起到多大作用?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A.你的父母 B. 你的宗教

  C. 你的國家 D. 書本

  E.跟人談論有關道德的話題,然後自己琢磨

  F. 你的「本能」直覺

  G. 你還能想出什麼來嗎

  · 什麼事是「該做」的呢?還是說,只要你認為「該」,就是「該做」的了?

  A.假如說你們班人人都認為從別人的鉛筆盒裡偷支筆是可以的,這能不能算是「該做」的事情?

  B. 假如說你們國家幾乎人人都覺得把人殺掉沒什麼關係,這能不能算是「該做」的事情了?

  · 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論別人怎麼看你都認為是「不該做」的事情呢?

  背景介紹

  康德是一位「義務論者」[59]。他認為,有些行為(比如撒謊),不論能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好結果,都是「不該做」的事情。他覺得道德須以律法為準繩,遵守道德是每一個人對他人的義務。他最為著名的一句話,是他在講述「絕對命令」時所寫下的一句話:「任何時候都須按照能成為世間行為準則的格言去行事。」這意味著每當你要做什麼的時候,須先想一想,假如每一個人都能合法地那麼去做,這世界該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人人都那麼做會令這世界成為一個美好的地方,你就可以去那麼做了。

  傑里米·邊沁和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60]則反過來是「功利主義者」[61]。他倆認為,要鑑別你的行為是該做的還是不該做的,需以該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為基準。也就是說,你需想一想,如果那麼做(比如撒謊)了,你會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是更多快樂還是更多痛苦。如果帶來的快樂要更多些,那麼從道德角度來說就是該做的;如果帶來的痛苦更多,那就不該做。

  更多討論

  · 你奶奶過聖誕節的時候給了你一件她親手織的毛衣,你半點兒也不喜歡。可奶奶偏來問你喜歡不喜歡。你需要決定是對奶奶撒謊還是對她說實話。

  A.康德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為什麼?

  B. 穆勒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為什麼?

  C. 父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為什麼?

  D. 你打算怎麼做?為什麼?

  · 假如說,你找到了一個很安全的辦法,可以用你的手提電腦通過網絡從銀行偷出1000萬元來。然後,你只需要按下「執行」鍵,就能把這些錢全送到非洲的一個濟貧院的帳上(註明:因為某種離奇的原因,你要麼把錢還給銀行,要麼送去非洲,唯獨不能據為己有)。你要不要做?為什麼?

  · 你是駐紮在急診待診室里的道德醫生。某癌症研究中心發生了一起爆炸事故,4位傑出科學家受了重傷,被送來你這裡急救。他們都需要器官移植才有可能活下來,繼續他們的癌症研究。這時,又有一個人踉踉蹌蹌地進了你的待診室。這是一個剛剛挨了槍子兒的毒品販子,傷勢並沒有危及性命,可碰巧的是他的器官跟那4位科學家匹配得天衣無縫。你意識到,如果趕緊弄死這毒品販子,就很有可能救活那4位研究癌症的科學家。

  A.你要弄死他嗎?

  B. 你要讓另一個人來弄死他嗎?

  C. 假如那4位科學家中有一個是你爸爸或者媽媽,你的決定會因此而不同嗎?應該因此做出不同決定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