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進入聯合國
2024-10-04 12:16:00
作者: 師永剛
1949年,毛澤東取得了勝利。他在北京發表了著名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宣言後不久,他的一位關係密切的助手便坐下來起草了一份致紐約聯合國的電報稿。電報要求聯合國驅逐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府代表,其在聯合國的席位應由新生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團取代。
22年之後,1971年,聯合國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投票同意這個政府進入聯合國。幾乎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就在最後投票的這一天,中國和北韓的官員聚集在平壤和北京舉行了一個規模不大但氣氛活躍的慶祝活動。21年前,人民解放軍完全出乎麥克阿瑟將軍在計劃中的判斷,大舉跨過鴨綠江,發動了百萬大軍入朝,捲入韓戰。
關於中國進入聯合國的投票的確具有全球的影響。吸收一個代表著近1/4世界人口的政府進入聯合國,使聯合國第一次真正具有世界範圍的代表意義,儘管這一事件再次在聯大引起了一些小國或半獨立國家的懷疑,好像它們都是負責任的政策制定者。投票不僅對北京的老對手台北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同更加強大的對手莫斯科進行鬥爭的角斗場。可以據此肯定,美國和蘇聯的日子將更加難過,雖然中國現在(或者說在可預見的將來)還不能宣稱與戰後世界兩個龐然大物分享超級大國的地位。
當然,投票並不代表美國的失敗,但幾乎是致命的打擊;美國失去了大部分的票數,因為它試圖干成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美國政府從一開始就一清二楚。美國一位經驗豐富,長期從事亞洲工作的外交官預言:「中國進入聯合國最主要的成果將是加快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增加對該地區其他國家的壓力,使之擴大與北京的貿易、外交和文化關係。」
對北京來說,投票是其在4個月之後取得的第二次重大勝利。第一次是尼克森宣布的紫禁城之行,紫禁城是令「中國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諾感到驚奇的景致。他說:「在過去,各諸侯國王向北京朝貢,但還從來沒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首腦向北京進貢的先例。」對北京來說,聯合國的投票似乎無異於上等的貢品。
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中國總理周恩來的一次徹底的勝利。他就是1949年那封著名的電報稿的起草者之一,中國面向世界的外交政策的設計者,最終這一政策使中國進入了聯合國。對於73歲的周恩來來說,投票是其輝煌生涯的巔峰。當紐約關於驅逐國民黨的辯論接近尾聲的時候,周正在北京款待美國總統私人的秘密使者(亨利·基辛格在登上總統的專機5分鐘之後才得知這一消息,此時他正在飛返美國的途中)。周恩來認為此舉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在北京一次外交招待會上,滿面笑容的周從一個桌子走到另一個桌子,頻頻舉起裝有烈性茅台酒的杯子,接受人們的道賀。這一有利的投票結果「真沒有想到」,周說,「但是我很高興,當然很高興。」
中國進入聯合國將會怎樣?一位西方記者向北京的一位官員提出這個問題時,這個官員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們將奉行『松柳政策』,在原則問題上,像松樹一樣堅定;在細節問題上像柳樹那樣柔順。」而到目前為止,中國人顯示出的則完全是松樹。
投票剛一結束,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立即打電報,將聯合國大會的行動及結果通知了北京。4天之後,聯合國通過海底電纜,收到了由北京代理外交部長姬鵬飛簽發的簡短復電:中國代表團「不久」將抵達聯合國。人們猜測,但不能確定中國代表團本周能否到來。毫無疑問,姬想要表明,北京不僅想把國民黨從聯合國趕走,也想把它從13個特別機構中趕出去,如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電信聯盟。姬說:「我相信,驅逐行動一定會是迅速,並且是完全徹底的。」這話真讓他給說著了。雖然各機構的行動是自主的,但通常會唯聯大的馬首是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立即採取了行動,在5個成員國棄權的情況下,以25票對兩票「解僱」了台北。只有美國和巴西逆潮流而動。
北京會派誰前往聯合國呢?據信,周恩來可能會親自出席盛大的進入聯合國儀式。北京駐渥太華大使、中國最著名的美國問題專家黃華也可能會作為代表團成員赴紐約,但不會是率團人物。溫文爾雅而又言語溫柔的章文晉也可能在代表團之列,他在北京的外交部負責西歐和美國事務。但是在周末,率領代表團的可能性似乎落在了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的頭上,他曾做過記者,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喬最近一直負責與俄國人進行中蘇邊界糾紛的談判。
在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及其有實力的盟友日本宣稱,中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成員的席位問題。美國人說北京應該被接納,但是驅逐台北政府是不公平的。兩個政府都聲稱自己是中國的唯一合法的代表。親北京的勢力則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承認國家地位的問題。如果毛澤東和蔣介石都聲稱統治著大部分的中國,那麼只能有一個會是正確的。顯然北京控制著中國的絕大部分。據此,他們堅持北京應該獲得這個席位,而作為國內戰爭的輸家,國民黨應被驅逐出去。美國反對驅逐聯合國的成員,它警告說,此舉將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
雙方都已做好捲入大國政治交易的準備。日本因受到壓力,極不情願地與美國共同提出議案,並加入親國民黨的院外集團的活動。那些猶豫不決的國家,如巴拿馬,因涉及微妙的「運河條約」的談判,在其當事人強烈的「暗示」下,而被迫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然而,美國國務卿威廉·羅傑斯私下曾失言道,如果關於中國的投票失敗,可能會影響到華盛頓每年向聯合國提供的20億美元的會費。這樣,華盛頓犯了一個大錯誤。強迫是聯合國,或者每一個議會機構遊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應該做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
雖然需要從北京加入這場遠距離的遊戲,但中國人也試圖顯示出一些實力。由於幾乎無其他的願望可許,北京承諾將擴大對外貿易和援助,並改善對外關係。伊拉克得到了北京對其反莫斯科和華盛頓的政治支持。英國在其承認北京20年後,可能已獲准提升其駐京代表機構至大使級水平。坦尚尼亞和尚比亞自然而然地站在中國一邊,它們正在中國的援助下,修建一條造價為4億美元的連接兩國的鐵路。拉丁美洲各代表團則受到了貿易以及擴大其領水至200海里的誘惑。一位代表說:「我們所得到的信息是『如果你不投我們的票,我們可能無法擴大與你們的貿易』。」
美國戰略的核心部分是任何關於驅逐國民黨的提案都應被視為「重要問題」,需要經過2/3的成員國投票同意,此後方能交給聯合國大會討論。雖然幾乎每一個成員國都贊成北京今年應該獲得一個席位,但許多代表團(或者說美國是這麼推斷的)將極力反對同時將國民黨拋到一邊。問題是:美國能首先搜集到簡單多數所需要的票數,通過「重要問題」的提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