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會不會以頭撞棺材板?
2024-10-04 06:16:06
作者: 祖慰
我旅居法國生活得越久,對「懂得越多的人活得越難受」這句話越有認同感。
就說說2009年歐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爭議吧。
在宣布歐巴馬獲獎之後,多元世界沸騰了,批評的、擁戴的、諷刺的、讚美的,都找到了最雄辯的理由,讓旁觀者一頭霧水。
其中最有意思的,還是被稱為網際網路上最大的UGC(用戶提供內容)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網站——發表了一名歐巴馬支持者所寫的困惑文章。作者寫道:「當我今天凌晨打開CNN看到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我陷入懷疑。現在頒給什麼還沒做的歐巴馬和平獎,就像將奧斯卡獎項送給一名年輕導演,只是因為這個導演計劃要拍的電影;就像把普立茲獎頒給一名第一次出書的作家,只是因為這名作家可能要寫出一部好書。諾貝爾委員會的這個決定是一種冒犯,無疑諾貝爾在棺材中也會以頭撞棺的!」
我們就接著他的話來一番猜想:若諾貝爾真的在九泉下有知,他會不會因為歐巴馬獲和平獎難受得要用頭來撞棺材板?
我們想像,諾貝爾在索拉納教堂墓地突然被多元世界的喧囂吵醒了。當他知道是因為2009年和平獎人選引起爭論時,馬上翻看了他立下的遺囑:「和平獎應該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貢獻的人。」諾貝爾叫來了挪威評委們,問他們有沒有違背遺囑操作。評委會主席亞格蘭斬釘截鐵地回答是根據遺囑評選的:「歐巴馬獲獎的理由是,他為增強國際外交及各國人民間的合作做出非同尋常的努力,尤其是他提出的無核世界理念及其為此所做的工作。」
諾貝爾點頭。但他馬上聽到鬧哄哄的批評聲音。諾貝爾問:「既然是按遺囑評的,為什麼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媒體,譬如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西班牙《世界報》等都異口同聲在說『令人吃驚』『為時過早』呢?法國的法新社還報導波蘭198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萊赫·華勒沙說:『誰?歐巴馬?這麼快?太快了——他還沒有時間做出任何事情。』你們是不是發獎發早了?」
評委會立即申辯說:「不早。與其說把獎頒給歐巴馬是對他成績的肯定,不如說是我們對歐巴馬政府未來的『信任投票』。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信任投票』是正確的:在歐巴馬主導下,成功地與俄羅斯簽訂了《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於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為歐巴馬提出來的『無核世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諾貝爾對「信任投票」的說法還是有疑惑,可馬上就聽到了當時的世界各國首腦在為歐巴馬祝賀。法國總統薩科齊說「歐巴馬總統獲獎,他再一次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心」。他還誇讚「歐巴馬在人權、公正和和平方面,與諾貝爾本人一樣有著堅定的決心」!諾貝爾聽了很欣慰,歐巴馬原來是與他一樣的人。接著是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表示他和內閣成員對歐巴馬獲獎「擊掌祝賀」,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則說歐巴馬獲獎「當之無愧」,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祝賀歐巴馬獲獎,認為其將「激發人們對建立一個更安全的世界的期望」……
諾貝爾在這一片高端人物的讚美聲中樹立起了對歐巴馬的好感。然而馬上又聽到一片怒斥聲:「諾貝爾先生你可知道,在宣布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時,這個總統在指揮打著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當他要前往奧斯陸領獎前的9天,他又決定向阿富汗增兵2.1萬以擴大戰爭,這是什麼和平獎?應該是『諾貝爾暴力獎』!」怒斥的是阿富汗塔利班的發言人,還有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也在附和,說歐巴馬是「戰爭總統」。
諾貝爾惴惴不安地急問:「有這等事嗎?」
歐巴馬用在頒獎典禮上的演講作了崇高而莊嚴的解答:「我是一個正打著兩場戰爭的國家的三軍統帥。」歐巴馬一點兒也不迴避,坦然應承。可是他雄辯:「一場非暴力運動不可能阻止希特勒的軍隊。談判不能說服基地組織的頭目放下武器。」他又說:「我認為,基於人道理由的武力是正當的,例如在巴爾幹地區或飽經戰亂的其他地區。不採取行動不僅折磨我們的良心,還會導致未來以更高的代價進行干預。」歐巴馬在列舉了美國60多年來對維護世界和平與保護人類人權所付出的犧牲後得出結論說:「戰爭的手段確實在保衛和平中具有作用。」
由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導演、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獲得金獅獎的哲理影片《羅生門》,講的是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謊言,令審判者真假難辨;而諾貝爾遇到的問題更頭痛,每個陳述人講的不是謊言,但就是得不出「該不該給歐巴馬發和平獎」的起碼讓自己信服的判斷。諾貝爾的神情恍兮惚兮焦慮失語,還真說不準他會不會用頭撞擊棺材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