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4-10-03 22:07:04
作者: 何香久
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順天鄉試開科啟闈。
正是秋高氣爽,各路學子意氣風發,雲集京城。紀曉嵐和他三叔容雅的長子——從兄紀昭雙雙赴試。
清制,鄉試每三年一科,於子、卯、午、酉年舉行,所以鄉試又稱「大比之年」。例行的鄉試稱正科,遇登基、萬壽等慶典,特詔舉行的稱為恩科。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萬壽恩科舉人。因為一般在秋季舉行,故又稱秋闈。
順天鄉試,一般稱為「北闈」。闈中分編字號以辨省份。屬於生員者,直隸編號為「貝」字號。
清代鄉試分三場舉行,第一場例在八月初九,第二場在八月十二,第三場在八月十五。這一年鄉試,第一場試《四書》《五經》題的八股文,第二場試論一篇、表一通、判五條,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
頭場試題為《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論》,紀曉嵐數年潛心經史,這篇文章邏輯嚴密,揅肌析理,充滿哲思,略云:
天下有各見之端,而所以管攝之者則無二;天下有至變之勢,而所以綱維之者則有常。蓋其動而著也,皆一理之所分;故其散而殊也,皆一理之所貫。聖人之至德要道,其蘊於心而見於身者,雖不可以一事盡,而要必操其至一以圖之。誠以至一之中固不一者,所莫能外也。故周子特明其說曰:「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蓋嘗論之。……
則嘗就本之說而思之,一木之根,一草之荄,而草木之精英悉具焉。即草木之形質亦無不含焉。生而為柯,生而為葉,生而為華,生而為實,莫非其一本之中,元氣真精具於至足,而暢茂條皆其不自已者也。
又嘗就源之說而思之,河出崑崙不過一勺,江出岷山不過濫觴,而其既也,宛轉乎九折,曼衍乎千里,支分派別,綺交脈注,桑欽所不能記,而道元之所不能注也。亦其天一化生之氣有以醞釀蓄泄於其間,而流於既溢耳。……
此有得於中庸之旨乎:誠也者,中也;五常、百行,所謂和者也。抑有得於夫子之意乎:誠也者,一也;五常、百行,所謂貫者也。聖誠而已矣。非有得於聖道之深者,焉能為是言哉!朱子以為直接孔孟之傳,不虛也。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二場試卷為《擬乾隆十一年上特召宗室廷臣分日賜宴,瀛台賦詩,賞花釣魚,賜賚有差,眾臣謝表》。
這是一道以史實為背景的考題。乾隆十一年(1746)八月二十七、二十八日,乾隆皇帝分別召集宗室王公、大學士、九卿、翰林、科道大臣,在瀛台賜宴。瀛台在故宮西苑太液池,即今中南海。三面臨水,中有勤政、涵光、香扅三殿,是康、乾兩朝夏日聽政之所。那次盛會,眾臣工聯句賦詩,賞花釣魚,皇上賞賚有差。這道命題要求考生以當時與宴臣子的身份,寫一篇謝恩的表文。
紀曉嵐本來有極好的詞賦素養,這樣的考題正適合他馳騁文思,他文不加點,援筆立就,一篇堂皇瑰麗之文落在考卷上:
伏以皇慈霧洽,雅葉夫酒醴笙簧;聖渥天浮,道契夫賡歌颺拜。秋深桂宛,蓼蕭沾濃露之華;日麗繒峰,葵藿依太陽之照。集公姓公族以式燕,玉牒生光;合大臣小臣以分榮,冰銜動色;欞槎八月,真同海客之游;廣樂九成,似返鈞天之夢。屏藩有慶,簪組騰歡。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
此文頌揚盛美,雲霞滿紙。寫瀛台賦詩,氣魄恢宏,開篇將氛氳渲染得流光溢彩,使人如臨其境。寫上賜飲宴、賞花釣魚,則越發華彩斑斕,萬千氣象收於筆端。寫瀛台賦詩,氣勢恢宏,詞藻燦然,頗具匠心。畫龍點睛,堪稱精絕。收尾又能提綱挈領,落地生根,使這篇駢驪相間的文章渾然天成,終得全場之冠。
是科順天鄉試,正考官為刑部尚書阿克敦,副考官為左都御史劉統勛,房師為陳鍔。
阿克敦,滿州正藍旗人,章佳氏,字仲和,一字立恆,又字恆岩。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授編修、侍講學士,雍正中,歷任翰林院掌院學士,署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曾奉使準噶爾,勸使息兵。乾隆時官至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一生中多次主持鄉試、會試。卒諡文勤。紀曉嵐同阿克敦的兒子阿桂亦交最契。
劉統勛,字延清,號爾純。山東諸城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入直南書房。乾隆元年(1736),擢內閣學士,署刑部侍郎。十九年(1754)晉太子太傅,二十六年(1761)再典會試,拜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服官五十年,以剛直之名聞朝野。曾三主鄉試,五主會試。紀曉嵐與劉統勛師生之情極為篤厚。劉統勛的兒子劉墉,與紀曉嵐更是情同手足。
陳鍔,字養愚,號白崖,一號異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官至湖北襄陽知府。乾隆十二年(1747),以吏部員外郎任順天鄉試同考官。清李調元《淡墨錄》卷十三:「乾隆十二年丁卯,順天解元紀昀,獻縣人。時房考吏部員郎陳鍔,見前場三藝已呈薦元矣。閱至二場表,乃知古作,尤為冠場。」
乾隆十二年(1747)的順天鄉試,人才濟濟。主考阿克敦、副主考劉統勛初讀大興考生朱珪的文章,已嘆為觀止,擬定為首卷。這時陳鍔房中呈薦上紀曉嵐的試卷,二位主考先讀了第二場的《謝表》,為這篇駢驪巨製所展現出的才華擊節讚嘆,再看陳鍔在卷後的批語:「抽園客五色之絲,織天女七襄之錦。高文典冊、沉博絕麗,非此鴻筆,不足稱斯鉅典,殆和其聲,以鳴國家之盛者耶。固宜書以銀管,麗彼金泥[3]。」
如此之高的評價,在陳鍔房中呈薦的考卷中從未有過。阿克敦和劉統勛十分興奮,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引經據典,詞采瑰麗,如花團錦簇,才華橫溢,若高山懸瀑。兩位主考官難抑興奮之情,大聲吟哦,以為子云(揚雄)復生。
兩位主考當即決定,將河間考生紀昀薦為第一,大興朱珪定為第六。
紀曉嵐因此結識大興才子朱珪,並成為終生的朋友。
紀曉嵐以第一名解元奪魁,他的從兄紀昭亦得中舉,這件事在鄉里一時傳為奇聞。
據說那天報喜的人到了紀家,馬氏正在煮麵條,聽到紀曉嵐高中頭名解元的喜訊,喜得一時昏了頭。等報喜的人討了賞錢走出家門,才想起鍋里的麵條,可揭鍋一看,竟一根麵條也沒有。心下納罕,再一看,原來高興中失了手,一蓋簾麵條全下水缸里了。
二叔容雅更是喜不自勝,在鄉親面前發下大願,獨自捐出五百金,修葺獻王祠。
獻王祠在縣城之東十里的獻王陵西。河間西漢時是漢武帝弟弟劉德的封國,劉德死後,葬在此地,稱為獻王陵。因封土巨大,墓園遍植樹木,又稱萬春山。紀曉嵐小時候,二叔曾幾次帶他去拜謁獻王陵。獻王陵西的獻王祠,千百年風吹雨淋,已破敗得不成樣子了。數年前二叔就對紀曉嵐說過:「咱們紀家,你們弟兄幾個都是讀書種子,等你們金榜題名,二叔一定要重修獻王祠。」二叔認為,兩個侄子同時中舉,紀曉嵐還考了個頭名舉人,這全是獻王昌明文化的流風所被。
二叔容雅字儀南,一字儀庵,生性灑脫豪爽,宅心仁厚,是獻縣有名的士紳。紀曉嵐記得他小時候,有一次二叔帶他去趕集,路上看見一個名叫許學的屠夫牽著一頭老牛,這老牛看見二叔,突然就跪下不起來了,眼睛裡淌著混濁的淚水。二叔問了價,從許屠夫手裡把這頭老牛買了下來,然後給了佃戶張存,一直養了很多年。這件事給紀曉嵐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這一回,二叔說到做到,捐出五百金,將破敗的獻王祠修葺一新。這件事得到一方百姓的稱讚,縣令吳龍更是嘉賞有加,送了一塊鎦金大匾。紀曉嵐也對二叔充滿了崇敬。
這年九月,紀曉嵐次子汝傳出生。金榜題名又連生貴子,他命運之途鋪滿了花朵。
紀曉嵐沒有陶醉,他要把真正的陶醉留給明年的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