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天地之中> 二 難能可貴的奉獻

二 難能可貴的奉獻

2024-10-03 21:02:30 作者: 楊東明

  登封市委市政府和嵩山管理委員會把全市退休的老幹部老職工組織起來,在旅遊區開展文化宣傳活動,既讓這些老人發揮了餘熱,又展示出了登封人民的美好形象,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首創。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身為宣傳隊員的老人們不但在口頭上積極宣傳申遺這項重要工作,而且在實際行動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當申遺工作進行到環境整治階段時,他們帶頭拆遷自家的房子,真正做到了識大體顧大局,舍小我顧大我。

  65歲的觀星台中隊宣傳隊員劉滿倉是1966年入黨的老黨員,退休前是一家礦務局的機電隊長。身為宣傳隊員,整天講解觀星台宣傳觀星台,他深深懂得觀星台在申遺工作中的重要性。這座創建於元代初期的天文台是我們國家現存年代最古老的天象建築物,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在此觀星測影,制定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在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申報項目里,觀星台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觀星台周圍環境整治能否達標,直接關係到此次申遺工作的成敗。

  劉滿倉的家就在觀星台的正前方,那是一個舒適的獨家小院,差不多有三分地的面積。劉滿倉是個很會理家的人,他用積蓄的錢新蓋了廚房和兩間偏房,還新打了一眼深井。臨街的那一面,新修了門院,汽車從街上就可以直接開進自家的院子裡。

  

  新蓋的房子很敞亮,劉滿倉和老伴兒喜歡在裡邊轉來轉去,看一看潔淨的白牆,嗅一嗅新漆和新家具的味道。

  新打的深井是劉滿倉最得意的成績,有事沒事,劉滿倉都要到井邊探探腦袋,那情形就像漂亮姑娘老愛照鏡子。當初打井的時候,打一次不見水,再打一次還不見水。鄰居們都說這個鬼地方怕是見不到水了,劉滿倉不信邪,他堅持要打。這井一直打到16米深,清亮亮的水終於汩汩地冒了出來。

  新修的門院很氣派,劉滿倉常常搬個凳子坐在那兒,看街上車來車去,和過往的熟人們搭搭話兒,嘮嘮嗑兒。

  ……

  這樣的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陰曆四月剛剛把自家的獨院整好,7月就說要搬遷,老伴兒一聽就蒙了。

  告成鎮政府召開群眾大會,舉行觀星台申遺環境整治啟動儀式。市委副書記常繼紅在會上親自做動員。聽著聽著,好多人都走了。劉滿倉沒有走,一直堅持到大會結束。

  他是宣傳隊員哩,整天宣傳申遺,自己宣傳到就要做得到。

  鎮政府的動員大會開完不久,劉滿倉所在的第八生產隊也開會,動員大家都不搬!串聯不要搬遷的人前腳接後腳地到劉滿倉家裡來,拉他入伙。劉滿倉沒接這些人的腔。生產隊的那個會,劉滿倉也沒去參加。

  在那些人心躁動不安的日子裡,劉滿倉總是關起大門兒,在自家屋裡對著老伴兒做宣講:申遺是「國字號」的項目,不是鄭州市的,不是登封市的,是國家的呀!申遺成功了,對國家人民有利,對鄭州市人民有利,對登封市人民有利,說到底對咱的小家也有利!……

  劉滿倉反覆念叨著這些詞兒,他在說服老伴兒,其實也是在說服他自己。他很快就在搬遷協議書上簽了字。

  搬遷那天,一大早他就爬了起來。他在新蓋的偏房裡轉了轉,他在新打的深井邊上轉了轉,他在新修的門院跟前轉了轉,然後他使勁兒一跺腳,揮揮手喊了聲:「搬!——」

  他是響應政府號召,帶頭第一個拆遷自家房子的人。

  做先進分子也需要勇氣,需要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觀星台前面的大街上豎起了一個宣傳欄,欄上貼出了劉滿倉和老伴兒的照片,表揚他們一家舍小我為大我的犧牲精神。劉滿倉再出門的時候,發現有些人會斜著眼兒看他,會在背後指指點點地說他。

  兒媳婦特意捎話說,爹,好多人在罵你哩。

  劉滿倉仍舊昂著頭走路。他知道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問心無愧。

  雖然經過了許多艱難許多曲折,人們還是先先後後的,像劉滿倉一樣搬走了。觀星台的環境整治工作終告完成。

  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河南省副省長孔玉芳來登封視察申遺工作時,特意到劉滿倉搬遷後的新家看望了他。劉滿倉住的是政府為搬遷戶提供的一套面積為125平方米的公寓房,房子的格局為三室兩廳兩衛,樓下還有一間21平方米的儲藏室。孔部長詳細詢問了劉滿倉搬遷前後的生活情況,讚揚他為申遺勇做尖兵,在配合政府進行環境整治工作中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在觀星台中隊,同樣是宣傳隊員,同樣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在搬遷工作中起到模範作用的還有69歲的李文超老人。

  李文超退休前是登封市農業局的幹部,他家裡兩處宅院的位置都在觀星台的前面,屬於這次搬遷的範圍之內。其中一處宅院是3年多以前蓋成的,而另一處宅院僅僅建成一年多。在鎮政府召開的老幹部座談會上,李文超又一次宣傳了申遺的重要性和好處,並且當場表態,自己要「舍小家,顧大家」。事後,他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2008年9月13日,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終於進入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專家考察評估階段,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派出的專家茱麗葉.拉姆齊女士抵達登封。

  在對古建築群現場考察的過程中,拉姆齊女士驚奇地發現,在風格古樸的中嶽廟裡,在奇奧深沉的漢三闕前,在滄桑歷盡的觀星台上,在林壑幽寂的嵩岳寺塔下……到處都能看到那些身著紅色唐裝,為遊客講疑解惑的老者。

  「請問,他們是什麼人?」拉姆齊女士禁不住發問。

  「他們是登封市老幹部志願者嵩山文化宣傳隊的義務導遊,義務宣講員。」

  「請問,什麼是『老幹部』?」

  拉姆齊女士身邊的陪同人員們笑了,大家七嘴八舌地作著解釋。翻譯費了一番工夫,才讓拉姆齊女士明白:幹部,就是公務員。

  「哦,公務員,退休了,盡義務,為社會。無報酬,為申遺——」拉姆齊女士頓時肅然起敬。她轉過頭,向那些銀髮老人頻頻地招手致意。

  2008年9月15日下午,登封市召開了世界文化遺產專家考察評估座談會。老幹部志願者嵩山文化宣傳隊的3名代表應邀參加了會議,並且在會上作了專題發言,向考察專家匯報了他們的工作情況和心得體會。

  拉姆齊女士聽完之後,即席發表感言。她對登封這支宣傳嵩山文化、保護文物古蹟的老人志願者的隊伍表示由衷的敬佩,並且作出了高度的評價。

  隨後,她又關切地詢問:「老人們的年紀會越來越大,這支隊伍還會存在嗎?」

  代表們回答:「當然會存在下去。這一批人下去了,新的一批退休幹部又將接續上來。保護文物,傳承文明,老人們的這項公益活動永遠不會中斷。」

  拉姆齊女士又一次感動了。她特意與宣傳隊的3位代表合影留念,然後她揚揚手說:「創舉,中國,登封。老公務員,申遺,義務——應該讓全世界都知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