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紹興 1881.9—1898.5 鑑湖越台名士鄉
2024-10-03 19:29:30
作者: 李文儒著
地以人名。
人傑地靈。
魯迅的故鄉紹興,也稱會稽。會稽最早的名氣,應與大禹有關。《史記》有載:「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從治水的大禹到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從書聖王羲之到大詩人陸游,從青藤書屋主人徐文長「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的狂狷孤傲到鑑湖女俠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歌絕唱……悠久的人文歷史,使風景如畫的水鄉紹興充滿了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化魅力。
「鑑湖越台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這句毛澤東紀念魯迅八十誕辰的詩句,是對紹興人文精神核心的高度概括。一個民族的精神,一方地域文化的靈魂,肯定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志存高遠者所自覺承繼。而繼往開來,譜寫歷史新篇章的歷史使命亦非他們莫屬。
魯迅,正是歷史文化傳統悠久的稽山鏡水所孕育的,屹立在古老的中華民族土地上的,在這個古老民族走向現代社會的歷史轉型期承擔起繼往開來使命的文化偉人。
不論紹興的歷史名人為紹興贏得了多大的榮譽,然而,在現代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心目中,紹興的聞名大半與魯迅連在一起。
紹興全景
生為紹興人,魯迅向來為家鄉具有的「憂忡為國」的人文傳統而自豪。從少年時代起,他就下了很大的功夫,搜求會稽故書,輯錄會稽先賢事跡、地理名勝,整理校勘成集。在《〈會稽郡故書雜集〉序》中,魯迅寫道:「會稽古稱沃衍,珍寶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異。」並說明輯錄家鄉古代逸書的目的,在於將「賢俊之名,言行之跡,風土之美」,「用遺邦人」,「供其景行,不忘於故」。在《〈越鐸〉出世辭》中,魯迅盛讚「大禹卓苦勤勞之風」「勾踐堅確慷慨之志」。他欣賞並多次引用明末極富民族氣節的文學家王思任的名言:「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污之地。」他在日本留學時,在從仙台往東京的途中,於夜半三更時在水戶下車,專程拜謁明末思想家愛國志士朱舜水流寓日本的遺蹟。辛亥革命前夕,魯迅致信許壽裳說:「近讀史數冊,見會稽往往出奇士,今何不然?甚可悼嘆!」自省自責的悼嘆,顯示著追慕先賢,薪火承傳的高度自覺。
人類的歷史,民族的歷史,是由個體生命歷程的連續組成的。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個體生命在歷史長河中由此岸到彼岸的過渡,如波光,如橋影,如水,如橋,如路。在延續的歷史與歷史的延續中,在歷史的創造與創造的歷史中,個人的價值最終定位於他在人類與民族的承前啟後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他的人格、思想、精神對後來者的影響程度。有的人生風平浪靜,水波不興;有的人生波瀾起伏,大起大落;有的人生稍縱即逝,如過眼煙雲;有的人生是一條路,一座橋——留給後世,與後人共存的希望之路,希望之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魯迅的出現與存在就是足以給稽山鏡水增光添彩,足以讓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這麼一座橋,一條路。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魯迅之路的意義,就在於他本人的名言之中,在於他本人的求索開創和後人的承繼實踐之中。
紹興柯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