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 第818章反對鄭和封侯!

第818章反對鄭和封侯!

2024-10-03 08:13:53 作者: 豬兒夢蟲

  解縉帶著糧種以及培植方法走了,連夜趕回鋼鐵之城。

  他當然清楚這件事情對科學的重要意義!

  只要按照肅王李弘壁提供的資料,成功培育出了土豆糧種,那麼科學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在大明王朝站穩腳跟。

  李弘壁還沒走,他跟著皇帝陛下一起回了南京,準備做好收尾工作。

  朝會之上,鄭和封侯。

  相比於上一次晚宴,這一次就要正式多了。

  畢竟這可是封侯啊,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偏偏在這個時候,就是有人不怕死,一個叫做顧孟春的御史提出了不一樣的意見,反對鄭和封侯!

  原因很簡單,他覺得鄭和不配!

  鄭和一介閹人,憑什麼可以封侯啊?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就算他真的找到了神奇大陸,就算他真的帶來了一些高產糧食作物,可是那又如何呢?

  不過是些高產糧食作物罷了!

  上一個李弘壁,就憑藉甘薯這高產糧食作物,成功封王!

  現在又冒出來了一個鄭和,又想憑藉土豆、玉米這些高產糧食作物封侯!

  怎麼,真以為大明王朝的爵位是大白菜不成嗎?

  「陛下,臣反對鄭和封侯!」

  「太祖高皇帝有令,非軍功不得封爵,鄭和豈能封侯?!」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

  誰都沒有想到,還真有不怕死的人,竟然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鄭和封侯!

  李弘壁卻是冷眼看著這些官員,嘴角露出了不屑笑容。

  事實上,這些人不是反對鄭和封侯,而是反對鄭和下西洋,想要整死鄭和!

  大明水師啊,曾經無敵於世,可後來卻日益衰微,全都是拜文臣縉紳所賜!

  糧食重要嗎?

  當然重要!

  當年朱元璋為什麼參加義軍,起兵造反?

  還不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啊!

  元至正三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

  這是朱重八同志的幼年辛酸史。

  不到半個月,朱重八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被活活餓死,只剩下了太祖爺和他二哥。

  窮啊,餓啊!

  家裡不但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

  還是鄰居劉繼祖給了朱重八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父母和大哥的屍體,將屍體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然後為了活命,朱元璋不得不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然後朱元璋雲遊四方,這才加入義軍,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征戰生涯,最終鼎定天下,建立大明!

  這就是糧食的重要性!

  朱元璋勵精圖治了一輩子,就是喜歡能夠讓老百姓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不必再像他自己年幼時期那樣,經歷那些人間慘劇!

  就算是不為了自己的宏圖霸業,也必須把這土豆推廣至全天下!

  文臣縉紳為什麼反對廢除海禁?

  難道真是什麼他們遵守祖訓嗎?

  不過還是因為利益罷了。

  因為田地,因為糧食!

  他們美其名為耕讀傳家,讀書明理,以安天下,不過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有功名的讀書人就是士紳,不管他是否入仕為官,他都會想方設法地攫取田地留給自己的子孫,讓子孫不必為衣食而憂,只管安心讀書明理,繼續考取功名!

  一代獲得功名,開始攫取田地,二代在一代的鋪墊之下,條件資源更好,獲得功名也會更加容易,他們也會走一代的老路,不管是否為官先攫取田地再說,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如此一來,士紳代代攫取田地,這就是文人士大夫口中的「耕讀傳家,讀書明理,以安天下」!

  大明廟堂上的這些袞袞諸公,反對戰爭,反對鄭和出海,理由千奇百怪。

  有的說勞民傷財,有的說有傷天和,還有的說百姓受苦。

  其實李弘壁何嘗不知道,這些人反對的真正原因,不過是因為他們不能從戰爭中得到利益,甚至戰事爆發還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是的,大規模的戰爭,大規模的出海,不僅沒有給這袞袞諸公帶來絲毫的好處,恰恰相反的是,一旦大戰在即,朝廷便要徵召海量的民夫壯丁,這絕對會耽誤農時影響糧產。

  最大的受害者,正是高居廟堂的達官顯貴!

  這些高官老爺們,誰家沒有個萬頃良田、百畝莊園?

  你把人都拉去打仗了,田地都沒有人耕種了,哪裡還能產出糧食呢?

  而且你打下來的疆土,還都是些不能耕種的廢土,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誰特麼會願意損害自己的利益去支持你打仗啊!

  什麼「仁義道德」不過都是狗屁,文臣集團反對戰爭,不過是因為他們不能從中獲利,反而會損害自己的利益罷了。

  這些,李弘壁曾經告訴過皇帝陛下,朱棣一向英明神武,他早就看到了這一層,只是懶得跟他們計較罷了。

  但是現在,土豆可以把戰爭獲得的新疆土,變成一塊塊糧產地……

  恐怕最先坐不住的人,就是這些文官老爺們吧?

  誰會嫌棄自己家裡田地多呢?

  那可都是糧食啊!

  他們會像瘋狗餓狼一樣衝進草原,然後兼併田地,種植土豆,將其變成自己的利益!

  而大明王朝也需要他們這樣做!

  戰爭帶來田地,田地產出糧食,糧食催生人口,人口提供兵源,兵源反饋戰爭!

  這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

  以後啊,皇帝陛下想要打仗,哪還用看別人臉色?

  他想打誰就打誰,誰還有話說?

  甚至那些袞袞諸公,只怕都會嗷嗷叫著要打仗要開疆拓土了!

  因為皇帝陛下打下來的疆土越多,他們這些士紳縉紳就可以兼併更多的田地,獲得更多的利益!

  那些個文人士大夫,張口仁義道德,閉口道德仁義,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實誠,撈起錢財來某些商賈都要自愧不如。

  某些書香門第之家,表面上是高門世族,暗地裡卻掌控了當地所有的生意,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是習以為常!

  耕讀傳家,以安天下?

  狗屁!

  那再過個幾十年,老百姓手中還有幾畝地?朝廷又還剩下多少稅收?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真真確確正在發生的事情!

  至少李弘壁知道,位列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每一個都有不少田地!

  皇室,宗親,官員,士紳……一個個都想方設法地攫取田地,那老百姓最後還剩下什麼?

  程朱階級分明,一旦得了功名,那就成了士紳,不再是平民農戶!

  士紳越來越多,留在百姓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遲早都會有那麼一天,整個王朝轟然倒塌!

  窮了朝廷,富了官紳,苦了百姓!

  但是,開海卻不一樣!

  鄭和下西洋,對大明王朝有利,對百姓子民有利,卻對士紳縉紳不利!

  因為鄭和是個太監,副使王景弘也是個太監,這一批古所罕見的航海家們幾乎都是備受歧視的宦官,或者說他們是由宦官主導的一次偉大先驅壯舉,所以他們的成功只能加重文臣縉紳對航海的敵視。

  他們是出自宦官集團的!

  畢竟,宦官閹人是帝王的鷹犬,而不是他們文臣縉紳的鷹犬。

  宦官閹人取得的成就,獲得的利益,跟他們文臣縉紳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文臣縉紳現在跳出來反對,正是因為如此。

  他們不希望看到大明水師崛起!

  他們不希望看到鄭和就此封侯成為水師勛貴,龐然大物!

  事實上,他們巴不得鄭和去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