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醫緣
2024-10-02 03:54:09
作者: 范怨武
人這一生,總在那麼一些節點,突然熱鬧一下,然後慢慢歸於平靜。
我的某次經歷大概就是這般的一次潮起潮落。
2016年12月的時候,我的微信公眾號上一篇名為《產後發汗 自尋死路》的文章莫名其妙地在網上火了,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閱讀量已超40萬次,微信公眾號更是招來了數萬多人關注,這數量都趕上我在深圳幾年看過的患者人次了。
我想跟很多朋友說,其實,范大夫沒有三頭六臂,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這二十四個小時不僅要用來上班、睡覺、吃飯、看書,還要陪伴家人,寫文章的時間都是擠的,所以,幾乎沒有時間去為朋友們排憂解難,請原諒。
很多新來的看我文章的朋友,可能接受過一些不完全正確的治療,但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往後的人生,都要用心地去過,不要做一個盲目跟風的人。
網絡上的知識,都是被人篩選過的,包括我公眾號里所有的內容都是,想要獲得第一手的知識,一定要自己用心去學,沒有人可以偷這個懶,偷懶是對自己不負責。
如果你們真想去了解中醫,我希望,你們就真的去用點心。在我的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假如我當了中醫老師,就這麼虐學生》里,我羅列了一些入門的書籍。我也寫過幾篇關於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的文章,如《初時,我是這樣學中醫的》和《初時,我是這樣學方劑的》等,供大家參考。
所以,如果你們只是來看熱鬧的話,我還是勸你們都散了吧!
同時我也不希望你們衝動地來找我看病,那些要從美國來的、從英國來的、從南非來的、從長沙來的、從哈爾濱來的等,請打消你們的念頭。請外地患者不要因為衝動來找我,為此,我也曾經把我的出診時間和地址都刪掉了。
對於慢性病,我不可能一診就能看好病,速成的東西,很少有好貨。速效莫求,小利莫爭。
在我的文章《我這醫路》中,你們能看到,我的從醫之路有多煎熬,我所有知識的獲得的過程都不是容易的。所以,你們不可能罵幾句就能輕易地動搖我心中的信念,我十幾年所學的一些知識,也無法用幾千字的文章來展示完,中醫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窮盡我一生也不可能學完。
所以,我希望來詢問的朋友,在問之前,一定要用心去組織語言,或自己先行去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這是對你們自己的尊重,也是對我的尊重。
如果你們沒興趣學,試著看看你們的孩子願不願學,最好從培養興趣開始,當然,仍要以學業為重,中醫當愛好即可,若有緣,考上中醫藥大學再認真學不遲。
但說實話,中醫,真的不是那麼好學的,我是多麼希望有個師父帶著我走,可惜如今這年代,這種緣分太難得,我在《致中醫:遠去的師徒》的文章中也有過記錄。
十幾年來,我家裡也就存了那麼五六百本書,儘管很多看得都是非常吃力的。但這也得益於這些前輩們無私寫下來的經驗,我才能延伸出那麼一些大家喜歡的文章來,否則,我寫的都是無本之木。
茫茫人海,你我一場「點讚」之交,也算是一次不經意的緣分吧!可能過了兩天,看熱鬧的心思淡了,你們就會散去。
很多朋友,都是跟著我的公眾號,看了一兩年的文章了,很清楚我的脾氣,不喜歡別人問重複的問題,我也不願意說重複的話,你們多看看文章,就可以了解到多數問題的答案。我的文章幾乎沒有重複的,不敢說全是乾貨,但起碼九成是。所以,這些朋友們才會一直跟著我的公眾號,支持我寫,每天等我更新。感恩這些一路陪著我的人,讓我的人生路上不那麼寂寞!
我希望,熱愛中醫的朋友們,不要急功近利,多久得的病,要花多久的時間去調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身體也是。
關於身體的修復,各個臟器要協同著進行,同時需要相當的時間來康復,並且也不以你個人的意志而轉移,所以,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既然是慢性病了,那就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琢磨,把問題琢磨透了再治,否則沒想明白就動手是很容易出錯的。東西吃進去了容易,再排出來就難了。
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慢慢來,反而比較快。
在我的微信公眾號里,《我是如何變瘦的》文章中記錄了一位朋友的減肥過程,這絕對是耐心與堅持的例子,很值得大家學習。
所以,喜歡閱讀我文章的,你們不要急於提問,先去翻我的微信公眾號里的目錄,把一些基礎內容看一看,我講得已經很通俗了,也儘量寫得生動有趣。
我對醫療的看法,是相對比較現實的。我一直認為,醫療是具有局限性的,它是不能解決人類的全部疾病的,我們能做的十分有限。所以,在微信公眾號上來問病的人,需要你看一下我在微信公眾號上寫的《我的醫療觀》一文,這樣你才能更客觀一點地對待醫生和疾病。所以,不要一上來就拿醫德良心綁架醫生,把醫生架火上去烤,醫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啊!
…………
中醫這條路是很寂寞的,我希望我們成為路上的朋友。真的,一路走來,還在堅持中醫的同班同學,已經沒有幾個了,在做著中醫被稱為大夫的人,也不知道還有幾個在用中醫思維。連我自己,中途都萌生過是不是入錯行的念頭。
這條路,什麼時候才是個盡頭啊?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人的尊重啊?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地養家餬口啊?我只是想做一個單純的中醫而已。
希望大家好好愛護那些還在堅守的、為數不多的中醫們。
在權威部門發布的《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下數據:
2015年年末,全國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58萬人,比上年增加3.5萬人(增長6.4%)。其中: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45.2萬人,中藥師(士)11.4萬人。兩類人員較上年有所增加。
截至2015年年底,執業醫師(含助理)中醫類別人員總數才45.2萬人,散落在14億人口裡,你能碰到幾個真中醫?真的少得可憐!
這一路,真的走得好寂寞!身邊沒有幾個真正在搞中醫的人,獨學而無友,寂寞如雪啊!慢慢地,我學會了上網。茫茫人海,終於碰到了一些有共鳴的人。一個、兩個、三個……五個、八個、十個……
每當我們討論完一個難題後,激情退下。當被子蒙頭時,卻又有一股難以言喻的熱血在涌動!
這一路,竟還是有一些人跟你並肩作戰和相互砥礪的,這感覺,真好!這樣一群同齡的中醫,聚在一起,天天討論,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我希望我的這些朋友們,在這一路上,不忘初心!大家一起堅守下去,守住我們自己心中的那份信仰——心如赤子,意似鋼鐵。一輩子,就以鑽研中醫為己任,不為外物所撼動。珍惜一場醫生與醫生之間的緣分,以及醫生與信任你的患者之間的緣分。茫茫人海,短短人生,所有的東西,都是鏡花水月!但是當下,珍惜我們內心的那份堅守,一路走下去吧!最後大家的路都會越走越寬,認識的人都會越來越多。
妻子有一天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你嗎?」
我說:「那是因為我厲害唄!」
她搖了搖頭說:「你不要得意忘形,大前年我牙痛,你治了多久,忘了?永遠不要驕傲,學無止境。」
我又問:「那你說,為什麼相信我?」
她說:「應該是因為你實誠吧,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好在你長進,遇到難題,會去鑽研,會去請教同行。」
我後來一想,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有些朋友好像就這麼跟我講過。
2016年年初的時候,我碰到這麼一群人——那時我開了個中醫育兒班(暫時不會再開了,責任太大),一次專門講發熱,一次專門講咳嗽,和他們結下了一場師生緣,他們也是非常信任我的。
在中醫育兒班上,我就有啥講啥,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她們竟然沒嫌棄我。很感謝這群年齡跟我差不多大的學生們,每次講課,都幫我整理資料,讓我體會到了什麼叫作教學相長。隨著時間慢慢地推移,現在也成了朋友一樣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是十分奇妙。有聚就有散!隨著時間的推移,緣散時,如朝露不可留!就如同還有一堆我沒有看好的患者,也已經離我而去了。
想想,主要原因,可能還是我的水平有限,沒有把他們的病看好。
記得我最難過的一次經歷。有一位乾嘔的患者,在我這裡看了兩三個多月沒有好,針灸、湯藥都用了,盡我所能了,也沒有效果。最後,我說就先停一停吧,容我再想想辦法。所以,有時我的水平也稀鬆平常。
隔了半年多,自我感覺有了一些進步,對於這個問題,也有了一些想法,想聯繫她來商量要不要再治一下;或者問問有沒有其他醫生治好她,分享一下心得也行,等消息發過去時才發現,她早就把我拉黑了。
或許,這就是緣分吧!
人這一生,你可能和很多人都只是擦肩而過而已!
所以,剛看我文章的朋友們,現在,你我都只是一場「點讚」之交的緣分而已!
可能明天你就忘了我是誰,我也記不住你是誰。
咱們要好好對話,可能需要再沉澱一段時間。不要成為互相浪費時間的對象,皆因時間太寶貴了。
本書名字為《做自己的中醫》,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本書,更好地了解中醫的基礎知識、治療的原理和方法,獲得中醫思維,能夠更好地用中醫知識保護自己,預防疾病。如果患病,能夠更好地配合中醫醫生的治療。當然,如果您能夠因為這本書而更加地熱愛中醫,慢慢成為一名中醫的醫生,那更是我的榮幸。不過,在您沒有成為一名中醫醫生之前,患有任何疾病,一定找專業的中醫醫生開處方,千萬不要胡亂給自己開方。
另一層含義也是給我自己的勉勵,堅持做自己,不為他人所干擾,堅定的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去為患者排憂解難。
最後,祝大家都身體健康!
范怨武
2021年8月20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