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則天城樓萬眾矚目生命巔峰造我大周
2024-09-29 12:04:54
作者: 暮淺安
前一陣子的河圖洛書事件,都在宣揚武太后稱帝是上天的旨意,她做皇帝是順應天命。革命尚未成功,忽悠仍需努力,怎麼證明太后以女主身份登基的合法性?
儒家那邊是不用想了,他們的理論是「女人靠邊站」,還好佛家「普渡眾生」。
也難為了和尚法明,他居然在《大雲經》里找到了女人可以當皇帝的根據。他和薛懷義等九名僧人遵照武太后的旨意,給《大雲經》作的註疏上明確說明武太后就是彌勒佛轉世,是當代天子。
武太后大喜,馬上將經書頒布天下。還正式下令在兩京和各州都修建一座大雲寺,專門講解《大雲經》,甚至連邊疆地區都沒有逃過修寺的命運。包括一代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碎業城(在吉爾吉斯境內)都建過大雲寺。
各種輿論都準備好了,現在只差最後一步棋,用什麼方式來提出?這也難不倒武太后。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三日,侍御史傅遊藝帶領關中百姓九百餘人風塵僕僕地趕到神都宮門前,上表請武太后稱帝,改國號為周!
武太后神色淡定,沒有答應——當然不能馬上答應,按照中國的傳統,要三次推讓。一面說我德行淺薄,不能接受天下神器,一面卻封傅遊藝為正五品給事中。
傅遊藝榜樣在前,很多人深受鼓舞,於是乎朝中的文武大臣、宗室外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包括道士、和尚等三教九流六萬餘人,集體請命,請太后稱帝。
睿宗在這種形勢下,趕緊上書請母后稱帝,賜自己姓武。
九月五日,第三次勸進,又上演了一出《孔雀東南飛》:眾臣上表說看到鳳凰飛入上陽宮,聚集在左台梧桐之上,久之,才向東南飛去。
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這年,她正好六十六歲。
載初元年(即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重陽節,舉行登基大典。
萬里無雲,秋高氣爽,則天門外,是洶湧的人的海洋。在萬眾歡騰中,六十六歲的武則天親登則天樓。鐘鼓長鳴萬眾歡呼!洛陽城四周百里之地都感受到了吉祥的氤氳紫氣,女皇武曌橫空出世,巍巍大唐忽成昨日頹垣,周朝之天重新庇護千里黃土和悠悠百姓。看著眼下的芸芸眾生,武則天眼裡溢滿了淚水,感激父母給予的生命,感激上蒼寬廣博大。
她用激昂的聲音向萬民宣告:大周帝國成立!她就是大周王朝的聖神皇帝!
至此,她終於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登基對於她來說是人生的巔峰。回首往事,一切緩緩地、循序漸進地浮現,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都讓她感慨萬千……
為了這一天,她奮鬥了整整五十年。從一個小小的才人到昭儀、皇后、天后、太后、聖母神皇、聖神皇帝,完成了前所未見的壯舉。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行為,也讓她成了爭議最多的女人。有誰知道,在這無限榮光的背後,她經歷了多少艱辛,多少血淚,多少痛苦。值得嗎?她不知道,她不去衡量。她只確定,這就是她想要的,屬於女人的尊嚴。
伸出手臂,呼喚蒼穹。
她的心靈感應著上蒼。
就在那個瞬間……
天授。
是的,在這個九月,改元天授。這便是武則天為自己的時代塗抹的第一道濃重色彩。
她離開則天門,氣宇軒昂地回到政務大殿,有些極度興奮之後的遲疑。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當著眾朝臣的面緩緩地、莊嚴地坐在那把雕刻著龍鳳的皇帝寶座上。
頭上沉重的帝王的冕冠,讓人頓生一種尊嚴以外的感覺——是一種屬於女人的魅力。她任憑皇冠上垂下的旒藻在她眼前輕輕晃動,碰出心曠神怡的響聲。
她沒有吩咐,沒有言語,只是默默地坐在那裡,看著朝官們是怎樣把那個充滿了象徵意味的珠簾緩緩移走。不再有任何屏障,她的眼前一覽無餘。她已經是皇帝,堂堂大周帝國的皇帝,無論她是不是個女人,大周王朝是她的。
新朝成立,萬象更新,酷吏被逐一拉下馬,領導班子也有了新的特徵。
那位上書請武則天正式登基的傅遊藝,升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成為宰相的一員。公元691年,也就是武則天登基的第二年,她將原為洛州司馬的狄仁傑一舉提拔為地官侍郎和鳳閣鸞台平章事,使這個原為六品官位的小小地方官,一躍躋身宰相之列,狄仁傑既不是女皇的親屬,也不是阿諛逢迎之徒。女皇看中他,是因為無論是在大理寺丞任上,還是在洛州司馬任上,他都曾留下值得百姓稱道的赫赫政績。
她的字典里不僅僅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作為一個最終能稱帝的女政治家,多年垂簾聽政的經驗告訴她,朝廷要想穩定,就要平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