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行伍到執掌一方的太守
2024-09-28 17:42:40
作者: 張大可等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岷縣)人。臨洮為隴西郡南部都尉治,在西漢時是一個防禦羌人的邊陲重鎮。這一帶地理形勢山高水險,本是羌中之地。這裡的漢族居民與羌人交接,騎馬彎弓,養成了勇武剽悍的習性。董卓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習俗中成長起來的一個雄略人物。
董卓出身於一個武官家庭。其父董君雅是潁川郡綸氏縣縣尉。縣尉領縣兵,維持地方治安。董卓生來力大體壯,有一副好身軀,粗猛有謀。史稱他「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後漢書·董卓傳》)。他青年時遊歷羌中,盡與羌豪結交,精通羌胡事,被羌胡人視為豪俠好漢。董卓成為大軍閥,他的基幹隊伍就是以羌胡人為主體的涼州兵。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東漢時西羌擾邊是一個嚴重的邊患。西羌就是遊牧在青海高原廣袤土地上的羌人,那時還是塞外民族,但和漢朝有密切的經濟聯繫,稱臣納貢,時叛時服。歸服漢朝的羌人被移居在涼州(今甘肅境內),稱東羌。由於受腐敗的東漢王朝官吏的壓迫,安帝永初元年(107),東羌暴動,反抗朝廷。隨後,東西羌聯合擾邊,直到靈帝建寧三年(170)才被涼州將段熲等人撫定。西羌擾邊,長達三十六年,東漢政府支出的直接戰費就達五銖錢320億錢。兵鋒禍及當今甘肅、山西、陝西及四川北部等廣大地區。甘肅首當其衝,境內羌人也最多,戰禍最烈。董卓盛壯之年,正是兵連禍結之時。他少年從軍,從一個行伍武夫,升為中郎將、前將軍,就是在羌漢戰爭中發跡的。
董卓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董擢早死,弟名董旻。董卓母池陽君公元192年卒,時九十歲。假定董卓母三十歲許生卓,可以大至推定董卓生於公元132年。董卓二十歲左右從軍,積資被涼州刺史成就闢為從事,職銜涼州兵馬掾。董卓巡守邊塞,擊破羌胡,斬獲千計,立下了軍功。公元162年,董卓三十歲,為并州刺史段熲推薦,入衛京師為羽林郎。公元167年,董卓升為中郎將張奐的軍司馬。這一年董卓與另一司馬尹端共同作戰,擊敗了侵擾關中的東羌、先零羌五六千騎。論功行賞,董卓拜郎中,遷廣武令,歷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戊己校尉督護西域,是二千石的高級武職。靈帝建寧二年(169),張奐坐黨獄被禁錮,董卓連坐免官。熹平元年(172),袁隗為司徒,段熲遷司隸校尉。董卓原是段熲故吏,得到段熲的幫助,被推薦給袁隗做了司徒掾。
公元184年,黃巾大起義,董卓被起用為東中郎將,與北中郎將盧植並擊河北、山東黃巾。董卓兵敗被免官。公元185年,西邊涼州戰事吃緊,又給董卓帶來了東山再起的機運。當時,涼州韓遂趁黃巾起義的機會割據金城(今甘肅蘭州),對抗朝廷。東漢政府派司空張溫西征,董卓又被起用為破虜將軍。漢軍分兵六路,五路都吃了敗仗,董卓獨全眾而還,屯駐在扶風,拜為前將軍。公元188年,韓遂與涼州司馬馬騰聯兵反漢,有眾十餘萬,東犯關中,圍陳倉(今陝西寶雞)。靈帝派左將軍皇甫嵩與董卓聯兵進討,擊退了韓遂、馬騰,董卓勢力進一步膨脹。董卓應受皇甫嵩節制,但他驕縱抗命,朝廷深以為憂。公元189年,靈帝征董卓為少府,要他交出兵權,卓抗旨不就。靈帝無奈,只好改派他為并州刺史,調離關中,但董卓仍不交出涼州兵,以前將軍頭銜擁眾駐河東觀變。靈帝再一次姑息,就地委董卓為河東太守,使他成為執掌一方的大吏。這時董卓五十九歲,是東漢第一個恃眾抗命的大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