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自我的利他能力:學會有效地善良
2024-09-26 12:22:18
作者: 賽茜
前文提到,做公益的過程是我們不斷挖掘自身優勢,向內探求的過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發現,做公益可以很直接地提升我們的利他能力。利他能力的提升,不僅能讓我們更有效地去做善事,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認識自我、認識事物的能力。
比如,當我想要利用自己的優勢更好地做慈善時,需要清楚地認識兩件事。
第一,自己有什麼優勢。
第二,能否利用好自己的優勢。
這就需要不斷地向內探求。在第一步,我分析出了自己可以利用的優勢主要有三種:信息傳播、平均資源和女性力量。那麼,下一步我就需要分析自己性格中的哪一部分,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做利他的事情。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自己性格中有三個特點有助於利他:
·我是一個有自信且野心外露的女孩,這個特質可以啟發我身邊的人與網際網路上的朋友。
·我是一個追求實操和理性的人,這個特質可以幫助朋友走出難關和困惑。
·我是一個踩過很多坑又非常願意分享的人,這個特質可以提醒身邊的人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在分析的過程中,我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的性格特質,也意識到我可以努力「發揚」這些特質,進而幫助別人。在利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這可以讓我們更加自信,也更加勇敢。很多20歲出頭的年輕人總擔心自己過於「自信」,覺得謙遜、低調是好品質,但我認為,只有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價值,我們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賽道,並堅定地努力前行。
我的第一次「利他」是在19歲,當時我接觸了一家普升機構(Project Access),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弱勢群體的孩子考進名校,而我的身份是首席研究員,負責對威爾斯地區的學生進行調研分析,並幫助他們。在兩個月的研究分析結束後,我發現,在高考成績水平同等的情況下,相比於英格蘭的學生,威爾斯的學生更容易放棄名校。背後的原因除了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外,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心理上的「恐懼」。這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擔心自己被排斥、恐懼於自己的能力不足,進而神化了牛津、劍橋的學生,並認為自己「不配」上名校。
在我組織的多次線上和線下的分享中,越來越多的當地學生了解到牛津學生的現狀,了解到原來大家都是懷抱著不安和自我懷疑的態度進入名校的,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同。在與牛津學生的接觸中,他們逐漸樹立了自信心,也彌補了信息差。
對於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打破信息差所帶來的迷茫和怯懦,認識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這段經歷也幫助我樹立了「要自信邁出那一步」的心態。
我相信,在做慈善的路上,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我更相信,任何人都有利他的能力。當我們努力地去利他的時候,我們開始懂得如何有效地「善良」,也開始懂得善良不是一句「雞湯」,而是需要切實的行動、積極的努力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