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球場上打造確定性
2024-09-26 10:38:34
作者: 羅振宇
你可能會說,球場上不確定性太大了,實力強的團隊也不見得就一定會贏,這怎麼交付確定性?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對,曼聯也不是總能贏。但是很奇怪,這支球隊就是能讓你相信,在一場比賽落後的情況下,它有可能絕地反擊。在當年歐洲媒體頭條上,總能看見類似這種標題,曼聯上半場0比2落後,下半場連入3球上演大逆轉。
這就等於在告訴球迷,放心,我能贏,就算現在落後,我早晚能贏回來。
可是總有單場比賽打輸了的情況。對,這才是弗格森真正神奇的地方。他總能讓球迷相信,曼聯總有一天會復仇,會替你們贏回來的。有輸有贏是常態,你怎麼就能讓球迷相信你不是「屢戰屢敗」而是「屢敗屢戰」?
更深一層,曼聯雖然也球星雲集,但它從來不依賴某個球星,即使當年C羅、貝克漢姆這樣的大腕離開,也仍然不影響它在賽場上的競爭力。
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境,發生什麼事,曼聯永遠是曼聯,它讓球迷相信它是一支有野心、有能力衝擊冠軍的隊伍。這就是曼聯向球迷交付的確定性。
《領導力》這本書,講的就是弗格森作為曼聯的領導者是怎麼打造出這種確定性的。
弗格森自己的總結出奇簡單,就四個字:始終如一。
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難,不就是保持不變嗎?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細節就會發現,在足球的世界裡,做到這一點有多難。
足球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每個球隊都在窮盡手段,尋找戰勝對手的方法,但凡跟足球有一丁點關係的技術創新它們都不會放過。其中最核心的是數據科學,球隊可以給球員佩戴心率監視器,觀察他們在比賽時的運動強度,還可以戴上GPS,測算他們在訓練中的跑動距離。
甚至還有一個足球行業的寄生產業,叫作錄像分析,由專業的分析師,反覆觀察比賽錄像,然後算出進球率、助攻、射門次數等一系列數據,再來對球員的素質做判斷。
好多人都覺得,數字總不會出錯吧,要想判斷一名球員,還有比這更可靠的方式嗎?要知道,弗格森執教曼聯整整26年,這26年就是這一系列技術迅速發展的26年,每年都花樣翻新、出現新的工具,那弗格森要不要相信?
現在看來,弗格森是不太相信數據的。他覺得,盯著運動員場上的數據就等於站在病房盯著監護儀上的數字,像心跳、血壓等,而病人最後卻因為吃三明治噎死了。換句話說,比賽充滿意外,數據只能用來衡量一個指標,在過去是否穩定,它根本代表不了未來,更代表不了全貌。
從一開始,弗格森就很少用這些數據來判斷球員,更多是憑一雙肉眼。他覺得足球是一個需要成員之間達成高度共識、全力以赴的項目,沒有任何一台機器能夠告訴你一名球員是否偷懶,態度是否端正。這些證據不在屏幕上,只在眼前,在球場上。
後來事實證明弗格森的判斷是對的,比如有的球員在訓練時懶洋洋,跑動數據一塌糊塗,可一到了賽場上就馬不停蹄。再比如,有的球員雖然醫學檢查不達標,但是比賽從不掉鏈子。
聽起來,這好像是一個反對使用新工具、保守的倔老頭。其實不是,拒絕技術和高效工具的誘惑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只要稍微切換一下場景,馬上就能夠理解弗格森的偉大之處了。
比如現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網際網路公司是最講究數據的,甚至有的公司做任何決策,都要做AB測試,就是遇到難以決策的事情,就乾脆做兩個版本,根據用戶反饋,然後選擇一個效果好的來推廣。從一個按鈕的顏色,到一篇文章的標題,都在用這個方法。
這當然很高效,但是有一個問題,人的價值判斷在哪裡?如果都依靠機器的話,那人的價值在哪?
就像一所大學,評定老師水平的好壞,為了公平,往往只能靠一些數位化的標準,論文數、專著數量、課題數量等。但是一個老師的好壞,真的需要這些標準嗎?一個水準不錯的學生,在課堂上聽他講一節課,水平高低立即就能判斷出來了。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學術界特別講究同行評議,這就是人的判斷標準,而不是只看客觀數據的原因。
為了避免誤解,我還要多解釋兩句。這裡並不是說,技術不可信,技術非常可信,但是技術可信的場景是有限的,一旦牽涉到更大的認知圖景,更強烈的價值觀色彩,更複雜的綜合判斷,人仍然是萬物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