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標誌的營銷傳播成本
2024-09-26 06:31:22
作者: 華杉,華楠
每個企業,每個品牌,都要設計一個標誌。市場上,70%以上的標誌設計都是錯的,都是給消費者添麻煩的。我們需要一個標誌來解決品牌識別、記憶、傳播的問題,而大多數的標誌設計都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變成問題,製造新問題。
為什麼?因為沒有人認識到標誌的本質——降低成本——降低品牌識別、記憶和傳播的成本。
標誌和命名一樣,是為了降低成本而生的。
是放牛娃發明了Brand這個詞,Brand就是指牛身上的那個烙印。你家的牛,我家的牛,分不清誰是誰的牛,就在牛身上烙一個符號,這就是標誌的起源,也是品牌的起源。
那標誌和名字又有什麼成本上的區別呢?
標誌成本更低,標誌是為了降低名字的成本。
本來那牛身上烙上「賈伯斯家的牛」「比爾?蓋茨家的牛」,就有了品牌,不會搞混了。但是成本高,一串字也看不清。再說,牛也不干,因為你拿一個燒紅的鐵棍在它身上寫那麼多字,多疼啊!於是,為了降低人的成本和牛的成本,就做一個方框的烙鐵,一個圓圈的烙鐵,烙一下就好了,也容易識別。
再說呢,以前識字的人少,你烙上賈伯斯、比爾?蓋茨,好多人不認識,對於不識字的人來說,成本更高了。但是方框圓圈大家都認識,所以圖形比文字成本低。
不過,那是以前。
現在,時代不同了。
現在的情況,需要辨識的東西太多了,圓圈、方框、三角、井字,簡單的符號根本不夠用了,圖形越來越複雜。另一方面,識字的人又從1%變成99%了。那現在是圖形成本低,還是文字成本低呢?
我們為什麼要給品牌設計一個標誌呢?一是為了降低識別記憶的成本,二是傳達品牌的精神氣質。但是我們看到,90%以上的標誌設計,都是提高了品牌識別記憶的成本。首先,是增加了品牌識別記憶的任務。
因為我們設計一個標誌,是為了突出我們的名字,而不是設計一個圖形,把名字退居二線變成了圖形的註解。現在的標誌的問題是圖形擠占了名字的空間,以至於名字無法得到展示。
那圖形帶著一大堆或抽象或複雜只有設計者自己才知道的所謂「深刻內涵」,內涵太深了,除了他自己,他的助理都不知道,更別說顧客了。然後他拼命地去推廣想讓大家都知道,徒勞地花費金錢、精力和時間。
消費者有一個任務,一個記憶任務:要記住我們的標誌對應的是這個名字。標誌的設計應該幫助他完成這個任務,而不是把他的一個記憶任務變成三個記憶任務:記住這個名字,記住這個標誌,記住這個標誌就是這個名字。那就把消費者的記憶成本提高了。
現在拿出你的名片,看看你公司的標誌,是不是這樣?
如果標誌的「內涵」還需要在公司內部進行培訓,甚至還要考試,我們能指望多少顧客了解?
在華與華的設計工作中,我歷來拒絕給客戶寫「標誌釋義」。
「標誌釋義」是一個很荒謬的詞,標誌就是來釋義的。為一個兩個字的品牌來設計了一個標誌,結果這個標誌還需要300字來釋義,世間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嗎?
華與華方法就是,不要解釋。
如果你提出一句口號,需要另一句話去解釋它的「內涵」,把那口號扔掉,直接用後面那句;如果你設計一個標誌,需要寫一個標誌釋義來解釋,趕緊把那標誌扔掉。因為它連自己都解釋不了,還能解釋什麼?
哲學家維根斯坦說:「若一個解釋不是最終解釋,如一個解釋沒有另一個解釋就懸在半空,它怎麼解釋?」
如何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標誌,讓標誌回歸本質,發揮價值,有一個標準,就是「一目了然」。
在前面超級符號、超級話語、超級詞語的章節里,我們提出了一個十二字方針:一目了然,一見如故,不脛而走。
這就是傳播的最低成本。標誌設計,本身是創造一個超級符號,所以它同樣是以一目了然為基礎,再追求一見如故,不脛而走。
瞭然,瞭然,你的標誌能不能讓人一目了然?
瞭然什麼呢?第一,是要瞭然你是誰。張三的標誌就要讓人一目了然是張三,李四的標誌就要讓人一目了然是李四。
記住,這一目了然的「一目」,是「看一眼」就瞭然,也是「第一眼」就瞭然。
強調這個很重要,因為對於經營思想問題的絕大多數誤區都是在一個地方產生的——就是以大家熟知的世界級企業為案例來思考,是在世界500強的語境來思考。大家離世界500強都還有一定差距,但整個商學院教學體系、思考語境全是世界500強的。所以我要強調「第一眼」,不是以那些已經存在並演變了五十年、一百年的品牌作研究對象,而是以新品牌的誕生為研究對象,就像後面的電視GG一章里,我們要研究的是如何用15秒鐘,讓一個消費者,願意買一個他「第一次聽說」的商品。
要他第一眼看見就瞭然是張三還是李四的最好辦法,就是寫上「張三」「李四」。這就是我們要談的標誌設計方法:儘量做「標字」,不要做標誌。一目了然見名字,以字體為中心進行設計。
這裡給大家看三個華與華設計的標誌案例,就是益佰製藥的標誌、東北製藥的標誌和三精藍瓶的標誌。這三個標誌,都是「標字」。益佰,是用阿拉伯數字「100」,組合一個膠囊形狀。東北製藥,是在一個膠囊里設計「東北」兩個大字。三精藍瓶,就是一個藍色的瓶子。
為什麼製藥企業都用膠囊?這又涉及第二個一目了然:一目了然見行業。
要讓人一目了然知道你是做什麼的,食品就要像食品,藥品就要像藥品,銀行就要像銀行,航空公司就要像航空公司。
很多人會認為,製藥企業都搞個膠囊,你不覺得太沒創意了嗎?
我不覺得沒創意。因為創意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創意」。
默克的標誌是膠囊,你也可以用苯環,羅氏用的就是苯環。你也可以用藥瓶、燒瓶、試管等有製藥業屬性的符號。
品牌標誌是為了跟其他行業區隔。比如,我設計一個益佰製藥的標誌,是為了跟誰區隔?是為了跟東北製藥區隔嗎?是,但首先是為了跟中國銀行區隔。是要讓消費者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知道是藥廠,不是銀行。百事可樂的標誌設計,是為了跟可口可樂競爭嗎?是,但首先是為了跟多樂士乳膠漆競爭,是要讓消費者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知道是飲料,不是乳膠漆。
很多人在做設計的時候,總是想跳出行業屬性來設計,因為他覺得跟同行太像沒創意。那為什麼不把公司名字里的製藥公司、航空公司、銀行這樣的字刪掉呢?那不是跟同行更不一樣更過癮嗎?他知道這樣是不可以的,那他為什麼又認為標誌隨意發揮是可以的呢?那只不過是因為標誌的設計對經營的傷害不易察覺罷了。
一個銀行的標誌設計,目的首先不是和其他銀行區隔,而是為了和餐廳區隔,當一個消費者走在大街上的時候,遠遠地看見就知道這裡有一家銀行。有人嘲笑中國的絕大多數銀行標誌設計里都有一枚銅錢,太俗氣太沒創意,他不知道真正應該被嘲笑的是他自己。
一些品牌營銷上落後的行業,往往有正確的設計觀念,因為他們不懂「專業」,他們做的事都是憑「常識」在做。而有一點點「專業」,又學藝不精的大多數,就往往掉入偽創意的陷阱。
第一個一目了然,是一目了然見名字;第二個一目了然,是一目了然見行業。還有第三個一目了然,是在使用圖形設計時,要儘量使用具象的圖形。
孔雀城,你就讓他一眼見到孔雀的具象圖形,或是孔雀或是孔雀頭或是孔雀羽毛的花紋,總之要讓人一目了然地明白這是孔雀。你不要把那圖形抽象化、藝術化到要仔細研究才知道是孔雀的地步,因為消費者沒時間仔細研究。
我們設計的所有商業形象,都是用在大街上、商場裡的,讓人在眼花繚亂的環境中一目了然。它們不是掛在博物館裡的,占了一整面牆,還有聚光燈照著,全世界的人專程飛來頂禮膜拜。但很多時候,人們都假想自己的標誌是在博物館展覽的,那樣來做設計就南轅北轍了。
再來舉一個「一目了然」的例子——海底撈的標誌設計。
標誌的一目了然,要儘量使用具象的圖形。
海底撈現在已經在多個國家開有分店,並且發展迅速。由於海底撈的國際化發展需要,我們的標誌也要能夠幫助海底撈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迅速降低它的營銷傳播成本。
所以我們在改造標誌的時候,發掘出了海底撈品牌名字的戲劇性,最終選擇用「Hi」這個一目了然的符號作為標誌。
海底撈的第一個字是「海」,並且「Hi」,既是互相問候的「Hi」,也是吃得很嗨的「Hi」,又是一個全球人都熟悉的符號,一目了然。
並且海底撈作為四川火鍋起家,我們也把「Hi」的字母「i」設計成了一顆辣椒,也表明了它的行業屬性。
▲?新品牌形象也全面用於海底撈火鍋底料快銷品業務,為海底撈統合了新的品牌資產。
▲?2017年華與華為海底撈策劃推出年度產品——「海底撈啤酒」,始終貫徹華與華「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協助完成從產品研發、產品命名、包裝設計,再到傳播推廣、門店落地執行的全過程。
一目了然,不僅要迅速被發現,更要迅速被理解。
牛小灶是以「牛雜煲」為拳頭產品的廣州新興餐飲品牌,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降低牛小灶牛雜煲在街道上被發現的成本和被理解的成本,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我們發揮「牛小灶」品牌名與生俱來的戲劇性,將牛最顯著的特徵「牛角」抽象出來,與品牌名組合成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標誌——紅色大牛角。
▲?標準版
▲?加長版
作為餐飲品牌,標誌最重要的應用媒介就是門頭。
紅色大牛角的優勢在於,既能夠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看到「牛小灶」三個字,又能在招牌上放得足夠大,降低門店被發現的成本,幫助牛小灶從整條街上脫穎而出,讓消費者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迅速理解這是一家跟牛有關的餐廳。
▲ 牛小灶logo在門頭的應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