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一月三贊普

2024-05-05 02:48:55 作者: 肥鳥先行

  其實唐軍進軍吐蕃的速度並不快。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唐軍分成兩路,一路從吐谷渾向南,走漢蕃古道,向邏些城而來。

  另一路則是尚結贊出兵征蘭州的反方向,唐軍從彌敢城發兵,從東路向邏些城而來。

  但是對於蔡邦王后和尚結贊而言,這個時間太尷尬了。

  剛剛弒殺了贊普,尚結贊雖然殺了整個贊普庭支持吐蕃的大臣,吐蕃的政治鬥爭一向是如此的殘酷,死亡對於失敗者都算是一條好的結果了。

  可是這樣的結果是,尚結贊在邏些城根本無法建立有權威的統治,邏些城附近的忠於吐蕃的領主們,紛紛擁兵自保,根本不理會邏些城的命令。

  而尚結贊為了收攏邏些城人心,也禁止手下士兵在邏些城劫掠,這讓長途行軍趕回邏些城的尚結贊部隊心懷不滿。

  蔡邦王后在贊普庭根本沒有權威的統治,而新贊普才五歲,尚結贊很快陷入到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他明明占領了邏些城,可是各方大論都保持了沉默了,他們沒有表示反對,但是也沒有表示支持。

  於是唐軍出現了奇怪的一幕,唐軍遇到地方實力派的貴族,這些貴族就會主動讓開道路,甚至送上物資給唐軍。

  而唐軍也默契的不攻打這些貴族,只是向邏些城進軍。

  所以唐軍的行軍速度雖然不快,但是行軍途中一點阻礙都沒有,直撲邏些城而來。

  尚結贊只能調集自己的部隊去攔截,可是在這次政變中,普通的士兵根本沒有得到好處,顯然還要他們為了守衛邏些城拼命,他們更加不樂意了。

  尚結贊沒有辦法,只好再次下令,讓自己的士兵劫掠邏些城三日,這座吐蕃王城最後還是難逃劫數,陷入到了地獄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整個吐蕃各地流行起一段預言。

  一些預言是從佛寺里傳出來的,一些預言是從苯教祭司嘴裡傳出來的,這些預言的內容都是一樣,說吐蕃的王命已經斷絕,臣服大唐才有生路。

  這些預言內容五花八門,但是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百姓之中迅速傳播開。

  此時的吐蕃贊普庭已經失去了權威,地方貴族對於這些預言也將信將疑。

  而一些從前線逃回去的武士,將大唐軍隊能夠使用「火雷法術」的消息傳回了吐蕃,這下子預言更甚囂塵上。

  唐軍兩路大軍沿途向邏些城前進,尚結贊的士兵劫掠完畢,終於拖拖拉拉的肯出征了。

  只不過大軍出動後,也沒有能如尚結贊所願,攔截住大唐的軍隊。

  十二月,兩路派去攔截唐軍接連遭遇大敗,大唐使用雷法的消息傳到邏些城,原本就因為被劫掠而憤怒的邏些城百姓,開始傳言尚結贊謀害了老贊普,唐軍手持雷霆是來給老贊普報仇的。

  大唐和吐蕃是婚姻之國,文成和金城兩位公主入藏,都給吐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攻打大唐是利益使然,如今攻打大唐沒有利益,反而會讓母親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兒子失去父親,吐蕃內部的反戰情緒一下子點燃了。

  而尚結贊攔截唐軍失利的消息傳來,邏些城內就發生了幾次暴動。

  雖然還是被尚結贊鎮壓了下去,但是他如今每天都縮在贊普庭,需要甲士貼身保護。

  半個月後,唐軍進逼邏些城,這下子尚結贊急忙求見蔡邦王后,請求將贊普庭遷往他的領地。

  不過蔡邦王后顯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如今在邏些城內,她和小贊普還有邏些城內武士的擁護,還能夠掌握一些權力。

  如果隨著尚結贊返回他的領地,那麼就徹底寄人籬下,什麼權力都沒有了。

  看到蔡邦王后猶猶豫豫,尚結贊心一橫闖進了後宮,將五歲的小贊普劫持,又搶走了贊普的印信,直接想放棄邏些城向自己的領地逃跑。

  接著唐軍抵達邏些城下,蔡邦王后一身素服,還抱著三歲的小兒子向大唐投降。

  大唐立刻詔令吐蕃,宣布尚結贊為逆賊,立蔡邦王后的小兒子為新贊普。

  等到消息傳到長安的時候,已經快要到正旦了,這些年來吐蕃謀奪西域,也經常入寇邊關,早就已經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了。

  如今吐蕃臣服,大唐百姓自然要慶祝。

  吐蕃都投降了,逃入南部群山的南詔王也放棄了抵抗,他的宰相鄭回在群山中的南詔舊都找到了狼狽的南詔王,君臣相擁痛哭,南詔王全盤接受了大唐的請求。

  南詔王改王為公,捆綁著荊條向忠勇軍兵馬使胡瑜投降。

  齊王在成都代表大唐皇帝接受了南詔公的投降,大唐朝廷在長安設安樂公府,請南詔公遷往長安享福。

  南詔公十七歲的長子異牟尋繼承南詔公的爵位,大唐朝廷讓鄭回擔任南詔國相,胡瑜擔任南詔國都尉,輔佐年輕的新任南詔公。

  鄭回堅決不肯擔任南詔國相,而是要和閣羅鳳去往長安,大唐朝廷接受了他的請辭,另外委派他人擔任南詔國相。

  吐蕃和南詔臣服的消息傳到了長安,也傳到了正在國子監讀書的新羅留學生的耳朵里。

  新羅長期以來實行的「骨品」制度,比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度還要嚴格,寒門根本沒有進入新羅朝廷的機會。

  龐舉在大行築城,又讓新羅北道臣服,要求新羅派遣讀書人前往大唐進修。

  但是新羅的真骨貴族害怕子弟被扣在大唐做人質,最後只是讓寒門弟子前往大唐學習。

  這些寒門子弟讀過書,但是在政治上也只是鄉紳,見識到了長安的繁華之後,更是對新羅內部的情況不滿。

  大唐唯才是舉,不以出身來論貴賤,新羅留學生分成了兩派。

  一派全心全意的讀書,學習漢語,就想要通過科舉留在大唐,以後就成為一名大唐人。

  另外一派則是學習大唐的制度和經驗,想要學成之後返回新羅,改變新羅的現狀。

  但是很快,另外一種思潮出現,那就是如果新羅直接併入大唐,成為大唐的一部分,那這兩派不就變成一派了嗎?

  其實在唐初的時候,大唐就在新羅設滄浪二州,也在新羅推行過郡縣,如今很多書院都是當時大唐設立的。

  而新羅被統治地區的寒門,其實原本也屬於高句麗,對新羅王室談不上忠誠。

  三派思潮合一,於是在國子監的新羅留學生集體上書,講述新羅王室內部荒淫僭越之事,又列舉新羅王室不臣之心,請求大唐征伐新羅,仿照南詔將新羅改為公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