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宮檔案秘聞(全五冊)> 第二十四章 斗新君機關算盡

第二十四章 斗新君機關算盡

2024-09-19 19:01:24 作者: 呂志勇,高文文,鄒愛蓮,劉屹松,袁燦興

  正所謂盛極而衰,家庭、事業雙得意的和珅,隨著乾隆退位當太上皇,也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了。

  乾隆一生可謂志得意滿、風光無限,他登基時曾立下一個誓言,宣稱他最多做60年皇帝,因為他自幼崇拜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乾隆想藉此表達對康熙的尊敬。其實,乾隆立下誓言時也沒想到自己能夠如此長壽,但天子理應一言九鼎,眼看自己馬上就要做滿60年皇帝,踐行諾言的時刻即將到來。

  乾隆共有17個兒子,年長的幾個兒子已經去世,所以只能從剩下的幾個小兒子中挑選繼承人:最小的兒子永璘頑劣不堪,不必考慮;十一皇子永瑆才華出眾,但他嗜酒縱慾,生活腐化,不堪為帝;八皇子永璇才能平庸,不堪大用;十二皇子永璂聰慧,但英年早逝;只有十五皇子永琰聰明仁孝、篤厚幹練,可以繼承大統。

  乾隆六十年 (1795年)九月一日,乾隆召和珅、阿桂等幾名朝廷重臣入宮,對他們說:「朕已在位60年,畢生之願足矣,今當昭告天下,冊立新君。卿等以為朕的皇子之中,誰可為君?」

  和珅忙奏道:「皇上萬壽無疆,何必急著退位,臣等願侍奉陛下到千秋萬歲。」

  乾隆搖搖頭說:「朕知道你的忠心,但朕退位這件事60年前就已經定下來了,朕貴為天子,豈能自食其言?」

  阿桂進言道:「如果皇上執意退位,臣以為十五皇子永琰睿智賢明,堪承大統。」

  和珅馬上表示反對: 「臣不同意阿桂大人的意見,所謂 『王者無情』,十五皇子永琰雖然精明幹練,但做事優柔寡斷,更重要的是,永琰過於老實敦厚,這樣的人不適合當皇帝。」

  阿桂針鋒相對地說:「和大人所言謬矣,正因為十五皇子永琰老實敦厚,所以才更適合做皇帝。時值太平盛世,做一個太平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老實敦厚,只有這樣的皇帝才會愛民如子,並得到天下百姓的愛戴。」

  乾隆點頭表示同意:「阿桂所言與朕之意暗合,和珅你就不要再說了,朕意已決,即日起,十五皇子永琰就是太子了。朕決定於十二月底舉行禪讓大典,將皇位正式傳給十五皇子永琰。」

  

  九月三日,乾隆發布上諭說:「朕寅紹丕基,撫綏方夏,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其時亦未計及壽登八旬有六也。自臨御以來,仰荷昊蒼垂佑,列聖貽庥,寰海昇平,重熙累洽,御宇之年,慶周甲子。……茲天恩申錫,竟獲周甲紀元,壽躋八旬開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屬國,實皆不願朕即歸政。但天聽維聰,朕志先定,難以勉順群情!……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用昭付託!」

  在這篇詳細、冗長的上諭中,乾隆回顧了自己當皇帝以來的成績,說明了自己禪位的來龍去脈,同時也表明了他當太上皇后,實權依舊得掌握在他手中的願望。

  乾隆退位是大勢所趨,和珅也知道不可阻擋,但他心裡還是覺得空落落的,20多年來,他一直陪伴乾隆左右,兩人的關係早已超出君臣之義。由於年齡上的差距,和珅很多時候是把乾隆當作父親來侍奉的,乾隆自然也能體會到和珅在自己身上傾注的情感。即使和珅貪贓枉法,乾隆也經常包庇縱容他。人心都是肉長的,王者也並非無情,自謂英明的乾隆早就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但無論如何和珅不能由自己處死,他們之間的感情太深厚了,所以乾隆始終對和珅網開一面。也許乾隆是有心將和珅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嘉慶,讓嘉慶借懲治和珅在朝中樹立威信。總之,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明君乾隆與大貪官和珅多年相安無事,不僅如此,乾隆還不停地給和珅升官。

  隨著禪讓大典的臨近,和珅心裡五味雜陳。他知道,新皇帝上台後,自己很可能失勢或倒台。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他啟奏乾隆說:「自從皇上準備退位以來,臣沒有一天不是寢食難安。臣捨不得皇上呀!皇上經常自比堯舜,據說堯在位70年,舜在位90年,如今皇上身強體健,再做幾十年皇帝也未嘗不可,何必拘泥於60年前的一句話呢?」

  乾隆見和珅說得至情至理、涕淚橫流,喟然嘆道:「堯舜到底享國多少年是不可考的事情,朕不敢奢望能活到百年。好了,朕退位這件事已然昭告天下,你以後就不要再規勸朕了。」

  和珅知道事情已無迴轉的餘地,只得退一步說:「太子永琰毫無執政經驗,臣建議皇上讓位不讓權。等太子具備君臨天下的能力後,皇上再將皇權徹底授予他。」

  這話正合乾隆心意,他點頭道:「愛卿說的有道理,太子登基後,朕當退居幕後訓政。」

  和珅不由心中暗喜:「誠如此,國家幸甚!社稷幸甚!」

  乾隆又安慰和珅說:「愛卿放心,只要朕還活著,誰也別想撼動你在朝中的地位。」

  儘管有了乾隆的口頭承諾,和珅心裡還是覺得不踏實,他思來想去,決定試探一下太子永琰對自己的態度。他從自家的藏寶閣中取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玉如意,準備送給永琰。他來到永琰的府邸後,恭喜道:「再過幾個月,太子您就要君臨天下了,微臣特來賀喜。」

  永琰一向厭惡和珅阿諛奉承的嘴臉,但他知道現在還不能得罪和珅,自己剛剛當上太子,廢與立都是父皇一句話的事,而和珅與父皇關係密切,還得防著他在父皇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因此,他強壓內心的怒火,笑著說:「我登基以後還要多多仰仗和大人輔佐呀。」

  和珅笑著取出玉如意說:「太子即將成為天子,臣無以為賀,今有玉如意獻給太子,不成敬意。」

  永琰推讓道:「這個玉如意,和大人還是自己留著吧!我對這玩意不感興趣。」

  和珅好心送禮卻吃了閉門羹,這使他感到太子永琰跟自己根本不可能成為一路人。所幸乾隆同意暫時讓位不讓權,只要乾隆健在,量永琰即位後也不敢隨便清洗舊臣。想到這裡,和珅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在中國古代的皇位禪讓中,很多禪讓者都是被逼無奈。三國時期,漢獻帝禪位於曹丕;宋朝時,趙匡胤逼迫周后主讓位;唐朝時,李世民發動宮廷政變殺死自己的兄弟,李淵被逼無奈做了太上皇……往事歷歷在目,但乾隆的禪讓與歷史上的其他禪讓不同,因為沒有人逼他禪讓,是他自己堅持要讓出皇位的。60年來,皇權一直牢牢地掌握在他手裡,只要他還活著,不管他是皇帝還是太上皇,大清的天下還是由他掌管。康熙開創了大清盛世,雍正進一步夯實了它,乾隆則將大清盛世推向了輝煌的頂點——盛極而衰,嘉慶執掌的大清王朝則無可避免地走向衰敗。

  禪讓大典當天,太子永琰緩緩登上受禪台,乾隆將玉璽交到永琰手裡。就在這時,難得一見的日食出現了,剎那間,太陽被陰雲吞噬,剛剛還是艷陽高照,轉眼之間就變得天昏地暗,參加受禪儀式的文武大臣皆大驚失色。和珅大呼道:「皇權至高無上,如今皇上大仁大義,將皇位讓給太子,就連上天也感動了。」

  幾分鐘後,陰雲退去,太陽慢慢露出了臉,驚慌失措的乾隆和太子永琰終於回過神來,受禪大典照常舉行。太子永琰接過玉璽後正式即位,文武百官山呼萬歲。乾隆坐在受禪台上神情肅穆,和珅帶頭高呼道:「太上皇萬歲!」文武百官不敢不從,也只好跟著高呼:「太上皇萬歲!」乾隆向台下揮手示意安靜,受禪台下頓時鴉雀無聲。乾隆隨即宣布:「朕今日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永琰,希望諸位大臣能好生輔佐他。朕雖然遜位,但鑑於太子尚無治國理政之經驗,所以朕決定從今日起實行太上皇訓政制度,朝中大事朕仍將繼續過問。」群臣聞言皆高呼:「太上皇英明,皇上睿智,大清必然綿延萬代。」

  禪讓大典結束後,清王朝正式進入嘉慶時期。清朝的歷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這是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乾隆早在禪讓前一年就下令修繕寧壽宮,準備退位後搬出養心殿,遷入寧壽宮居住。可是,現在皇位已經禪讓,乾隆仍賴在養心殿不走,嘉慶對此敢怒而不敢言。乾隆可能也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於是語重心長地對嘉慶說:「朕在養心殿住了60年,對這裡有一種割捨不斷的情感。朕擔心貿然搬到寧壽宮去住會睡不著覺,朕的心情希望你能夠理解。」

  既然乾隆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嘉慶只好寬慰乾隆說:「兒臣知道父皇眷戀此處,父皇就一直住在這裡吧,反正兒臣住哪裡都一樣。」

  嘉慶繼位後,將自己之前的太子妃加封為皇后。按理皇后應該住在坤寧宮,可現在乾隆賴在養心殿不走,如果嘉慶的皇后搬入坤寧宮居住,豈不是鬧出了笑話?按照慣例,養心殿和坤寧宮分別是皇上和皇后居住的地方。文武百官對乾隆的行為頗為不滿,和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天,他鼓起勇氣對乾隆說:「太上皇,現在朝中大臣多有非議太上皇者,他們說太上皇既然已經退位,就應該搬出養心殿。特別是皇上冊封皇后之後,很多大臣都為皇上和皇后鳴不平。」

  乾隆聞言不禁勃然大怒:「天下乃是朕的天下,朕現在雖然退居太上皇,但朕想住在哪裡,就住在哪裡!愛卿,你幫朕想個辦法解決這件事。」

  和珅沉思片刻,出主意道:「臣建議太上皇以坤寧宮破舊需要修繕為名將坤寧宮拆除,然後命工匠慢慢修繕。此為緩兵之計,可絕天下人之謗。」

  乾隆大喜:「這個辦法好,就這麼辦吧。」

  就這樣,嘉慶的皇后由於乾隆的緣故遲遲未能搬入坤寧宮居住,如此等了一年後,她居然病死了。嘉慶為此非常傷心。乾隆此時已經80多歲,對於喪事非常敏感。和珅對乾隆的心思可謂了如指掌,他對乾隆說:「皇后去世是一件晦氣的事情,太上皇可下一道敕令,命令皇上不要把皇后的喪事辦得過於隆重。」乾隆便讓和珅去找嘉慶談一談,讓他喪事從簡。

  和珅奉了太上皇的旨意,找到嘉慶,對他說:「現在太上皇如一盞搖曳的孤燈,時日無多了,對喪事特別敏感。如今皇后不幸去世,太上皇希望皇上能夠考慮太上皇的感受。」嘉慶苦笑道:「朕明白,皇后的喪事,朕不會大操大辦的,一切從簡。」

  為了照顧乾隆的心情,嘉慶命令宮中人等一律不必穿喪服,所有的喪葬儀式都要避開乾隆居住的養心殿。乾隆對嘉慶的仁孝非常滿意,感覺自己選對了繼承人。

  為了慶祝新君即位,乾隆命令和珅籌辦千叟宴。這是因為中國自古有 「仁者壽」一說,試想一下,近千名白髮蒼蒼的老者齊聚一堂,同慶同樂,既可以看出乾隆歸政禪位、年高德劭,又可以表明在乾隆統治的60年中,四海昇平,百姓都得以長壽。

  乾隆七十大壽時,和珅曾經為乾隆籌備過一次千叟宴,這次乾隆再次下令籌備千叟宴,和珅已是駕輕就熟。上次舉辦千叟宴時,效果其實不是很好,因為當時數九寒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千個老人坐在大殿裡吃飯,乾冷難耐,多少有些受罪。

  和珅是個聰明人,他吸取上一次千叟宴的經驗教訓,制定了一個比較適應當時實際情況的計劃。

  正月時節,正是北京城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候,如何在皇宮中取暖無疑是一個大問題。和珅別出心裁,調來1500多個火鍋,決定舉行火鍋宴。這一設想實在是妙不可言,不但可以保證殿內的溫度,而且燃燒的煤炭、沸騰的濃湯都能很好地烘托喜慶氣氛。

  正月初四,在和珅的安排下,千叟宴如期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行,全國數千老人齊聚一堂。

  千叟宴舉辦當天,乾隆和嘉慶接見了前來慶祝的老人們。這次舉辦千叟宴的目的是為了慶祝嘉慶繼位,按說主角應該是嘉慶才對。但和珅卻不這樣認為,他在千叟宴上對乾隆說:「這次來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老人,皇上尚且年輕,怎麼能讓一個年輕人充當老人宴會的主角呢?」乾隆認為和珅說得在理,於是臨時決定 「越俎代庖」。嘉慶作為皇上,不得不跟在乾隆後面打轉,心裡很不是滋味。

  由於處處受到乾隆的掣肘,嘉慶深感自己這個皇帝做得名不副實。宮外雖然是嘉慶元年,但在宮裡卻是乾隆六十一年,乾隆仍然死死抓住皇權不肯放手。對和珅來說,他依然和以往一樣,凡是他經手的朝廷事務一律先稟告乾隆,然後再報告嘉慶。嘉慶深知其中況味,一直韜光養晦,隱忍不發。

  當時,不管是在軍機處還是其他事務上,福長安都是和珅的忠實追隨者。乾隆禪位後,和珅依然唯太上皇之命是從,這不免讓福長安感到憂心忡忡。一天,福長安將和珅請到自己府上,意味深長地說:「現在太上皇已經將皇位禪讓給皇上了,我們以後辦事應該更多地向皇上這邊傾斜,否則,一旦太上皇駕崩,我們在朝中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和珅說:「我並非不想討好當今皇上,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我就給他送過玉如意,可他堅決拒絕了我的好意。由此可以看出,我們與他難以成為一路人。」

  福長安聞言驚恐萬狀:「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大事不妙了。太上皇一旦駕崩,你我前途堪憂。」

  和珅不以為然地笑道:「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悲觀,太上皇雖然年邁,但身體依然健康。我們應該抓住太上皇在世的時間把朝廷各個部門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屆時,即便太上皇駕鶴西去,皇上也已經被我們架空,又能奈我何?」

  福長安不確定地說:「難道你想學鰲拜不成?」

  和珅面露兇狠之色: 「現實所迫,不得不如此,我們必須想辦法自保。」

  福長安沮喪地說:「話雖如此,要想架空皇帝,談何容易啊!」

  和珅對此倒頗有信心:「自古以來,權臣執柄,皇帝成為傀儡的例子並不少,我們索性也博一回,總比坐以待斃要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福長安也下了決心,說:「好吧,我願追隨你一條道走到黑。」

  就在這時,和珅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白蓮教起義,使他得以在軍中大量安插親信,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力。

  乾隆後期,官員貪污腐化,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很多小地主破產,大量的土地集中到了官僚手中。與此同時,人口卻迅速增長,數以萬計的無地農民流離失所,只能外出謀生。川楚地區有大量的荒地和原始森林,自古以來就是流民的聚集之所。嘉慶元年 (1796年),四川、陝西、湖北、河南四省交界地區聚集了上百萬無家可歸的流民,在這裡艱難謀生。

  與朝廷無視流民的冷漠態度不同,白蓮教的領導人敏銳地覺察到了機會。白蓮教在當時是一個秘密宗教組織,向教民宣傳普世思想,倡導教民之間 「有患相救,有難相死」。所有教民一律平等,教中所獲錢財悉以均分。白蓮教了解到川楚一帶流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情況後,決定不遺餘力地向那裡的流民宣傳白蓮教教義,並伺機鼓動流民團結起來反抗清廷。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就在清朝官員們紙醉金迷的時候,川楚地區的流民在白蓮教的蠱惑下揭竿而起,聲勢越來越大。消息傳到北京,乾隆和嘉慶大驚,立即下令調集全國的軍隊進行鎮壓。

  這時,和珅推薦蘇凌阿做了大學士,又奏請太上皇、皇上免去宜綿的軍機章京職位,封為大將軍,奔赴前線。這樣一來,一幫統兵剿匪的大員,轉眼間都成了和珅的黨羽。這樣的軍隊當然沒什麼戰鬥力,所以,當乾隆要撤去幾個前方戰將時,和珅也不反對,因為換來換去都是自己人,誰上都一樣;況且他還可藉此機會向乾隆表忠心,何樂而不為呢?不過,白蓮教是一定要鎮壓的,否則朝廷都要被他們一鍋端了。所以,和珅根據前線發回來的情報,雖然對上報喜不報憂,對下卻要求他們窮心竭力,全力對付白蓮教。

  此外,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和珅還與其黨羽上下勾連,藉機牟取私利。

  當時,透過川楚起義的戰火,和珅看到了無限的商機。他對管家劉全說:「現在四川、陝西、河南、湖北一帶都在打仗,那裡的很多地主紛紛低價賣地,你多帶些人去那裡低價收購土地。將來流民叛亂被鎮壓下去後,這些土地就值錢了,利潤將非常可觀。」劉全聽了佩服不已,贊道:「老爺真是高明啊!」很快,劉全親赴起義地區收購土地,那裡的地主看見白蓮教起義聲勢浩大,都嚇破了膽,紛紛低價出售土地。劉全按照和珅的吩咐,在川楚地區收購了大量土地,只等將來起義平息後倒賣出去大賺一筆。

  白蓮教起義的戰火在湖北燃燒起來以後,湖廣地區官員督軍鎮壓,不料連吃敗仗。湖北地區高官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派兵增援。奏章到了軍機處後,和珅先看了一遍,發現這位官員在奏章中把嘉慶放在前面,太上皇放在後面,便藉機彈劾:「如今在朝廷上雖然嘉慶是皇帝,但朝廷明文規定由太上皇乾隆訓政,此人本末倒置,竟然把皇上放在太上皇的前面,實屬對太上皇的大不敬。朝廷應該嚴懲,以儆效尤。」

  和珅這番話戳到了乾隆的痛處,於是下旨將這位官員免職下獄。嘉慶認為太上皇這是小題大做,和珅則屬於吹毛求疵。他暗暗發誓,將來太上皇駕崩後一定要好好跟和珅算帳。

  白蓮教掀起的戰火越燒越旺,前線的奏摺不斷傳至北京,乾隆事必躬親,堅持親自批閱奏章。和珅與嘉慶在乾隆左右侍奉,嘉慶勸道:「兒臣也不是小孩子了,父皇何必如此辛勞,不如讓兒臣替父皇分擔一下吧。」乾隆執意不肯:「川楚剿匪非同小可,全部交給你處理,朕放心不下。」說著說著,乾隆手中的筆竟有些不聽使喚,無意間寫錯了好幾個字。乾隆嘆道:「不服老不行呀!朕現在連筆都拿不穩了。」和珅趕緊說:「既然寫錯了,不如撕掉重寫。」隨即很自然地將乾隆寫錯的詔書撕掉。

  乾隆對和珅的這種隨意舉動早就習慣了,但侍立一旁的嘉慶卻有些怒不可遏,在他看來,和珅的做法屬於大逆不道,太上皇寫的東西怎麼可以隨便撕掉呢?和珅見嘉慶面帶慍色,遂開玩笑道:「我看皇上不太開心,是不是為白蓮教造反的事情憂心?」嘉慶見和珅得了便宜還賣乖,遂沉默不語。

  本欲退位後適當放權、頤養天年的乾隆,萬萬沒想到半路會殺出個程咬金,白蓮教起義令他心煩不已。某日,和珅見駕,只見乾隆坐在地上,雙目緊閉,嘉慶侍立一側。和珅向乾隆請安,乾隆也不回答,只是口中念念有詞。良久,乾隆突然大叫道:「那人叫什麼名字?」嘉慶不知乾隆是何意,和珅反應靈敏,順口答道:「徐天德,苟文明。」乾隆聽了,不再言語。

  和珅與嘉慶退出後,嘉慶很好奇和珅剛才的舉動,問道:「徐天德和苟文明是白蓮教叛軍首領,你剛才在太上皇面前說出他們的名字是什麼意思啊?」和珅笑道:「皇上有所不知,太上皇剛才正在念一種喇嘛教咒語,這種咒語非常靈驗,據說凡被詛咒之人,三年之內必然會死於非命。太上皇日日為白蓮教的事情擔心,他剛才肯定是想給白蓮教的首領下咒語,所以我就趁勢說出了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嘉慶恍然大悟,說:「原來如此,難道你也會念那種喇嘛教咒語?」和珅笑而不語。

  為了及時掌握嘉慶的一舉一動,和珅準備在嘉慶身邊安插一個自己信得過的眼線,他向乾隆建議說:「內閣學士吳省蘭才學兼優,可讓他隨侍皇上左右,幫助皇上處理公務。」乾隆準奏。

  吳省蘭是和珅的老師,也是和珅的心腹,和珅將他安插到嘉慶身邊,目的不言而喻。乾隆並非不知和珅的用意,只是他此時攬權之心甚重,反正和珅忠於自己,讓和珅監視嘉慶對自己也是有利的。而嘉慶在朝中本來就較為孤立,現在身邊又多了個太上皇與和珅的耳目,心中憂憤不已。

  由於在朝中總是孤掌難鳴,時間一長,嘉慶有些耐不住寂寞了,他一時衝動,下旨給軍機處,要求軍機處代為傳旨,將兩廣總督朱珪召回北京任內閣大學士。

  福長安在軍機處值班,得知這一消息後迅速稟告和珅。和珅說:「朱珪原來做過皇上的老師,皇上這是想明目張胆地奪權呀!」

  福長安充滿疑慮地說:「和大人的意思是?」和珅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康熙朝時,諸皇子爭寵,多有私自結交外臣者。康熙皇帝曾為此數度廢立太子,如今太上皇雖然老邁,但依然雄心不死,他最怕的就是自己的權力被架空。我意已決,此事大有可為。」

  隨後,和珅跑到乾隆那裡說:「皇上下旨召他的老師朱珪回京任內閣大學士,不知太上皇可知道此事?」乾隆說:「沒聽永琰說過這件事啊!」和珅挑撥道:「朱珪曾是皇上的老師,他們兩人關係密切。如今皇上宣召朱珪回京任職,朱珪早年在朝中黨羽眾多,他回京後,太上皇有被架空的危險。更重要的是,如此重大的人事調動,皇上事前竟然沒有跟太上皇提過,太上皇不可不察啊!」

  乾隆被和珅的話給激怒了,遂宣嘉慶問罪。嘉慶來到乾隆面前後,乾隆質問道:「律例規定,皇子不准私交外臣,你難道不知道嗎?朕聽說你私自下旨召朱珪回京,是何居心啊?」嘉慶惶恐地說:「兒臣知罪,朱珪是兒臣的老師,兒臣將其從南方調回北京,是想讓他回來替父皇分憂,別無他意。」

  乾隆說:「朕認為朱珪暫時就不用回來了,你收回成命吧。」嘉慶順從地說:「既然父皇不悅,兒臣遵旨!」乾隆繼續訓斥道:「你現在雖然是皇帝,但朕還活著,朕一天不死,就要訓政一天。你只應在朕的訓政之下施政。朝廷大事,特別是重大的官員調任,朕不點頭,你不可擅自做主。」嘉慶悻悻而退。

  這次未能徹底扳倒嘉慶,和珅感到很遺憾。從此,嘉慶對和珅更加恨之入骨。

  嘉慶二年 (1797年),首席軍機大臣阿桂病篤,乾隆親臨探視,阿桂說:「臣今年81歲了,一生南征北戰,東討西伐,頗不負大丈夫平生之志也!」乾隆說:「朕這裡有一條活佛念過經的陀羅經被,據說可以讓人起死回生,你把它蓋上,希望你能早日痊癒。西南地區白蓮教造反,朕還等你病好了為朕剿除逆賊呢。」說罷,將陀羅經被蓋在阿桂身上。阿桂感動不已,說:「太上皇對臣有知遇之恩,臣雖死不能報萬一也。」乾隆安慰道:「朕比你還大幾歲呢,朕都不言死,你著什麼急呀,朕相信你一定會好起來的。」阿桂說:「古有廉頗、黃忠、趙雲、張郃,此四人皆不服老。今臣雖有古人之志,但終究難逃一死。若有餘恩未報太上皇,願俟之來世。」

  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乾隆與阿桂的關係比乾隆與和珅的關係更為密切——他們兩人年齡差不多,乾隆做了60年皇帝,阿桂做了60年乾隆朝的大臣,二人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如今阿桂病重,旦夕難保,乾隆不禁感慨萬千!

  聽說阿桂病重,軍機大臣王傑和董誥也前來探病。阿桂對他們說:「我眼看就要死了,我死之後,你們好生把持軍機處,切莫讓和珅一手遮天。」王傑擔憂地說:「大人一走,未來首席軍機大臣的位置必然是和珅的,我等恐怕難以與其相抗衡。」董誥也說:「和珅深得太上皇信任,滿朝之中唯有大人可與其抗衡,一旦大人有個不測,和珅在朝中就再沒有讓他忌憚的對手了,未來的前景黯淡無光呀!」阿桂倒沒有這麼灰心喪氣,他說:「我料皇上離親政的日子不會太遠了,你二人務必要等待時機。」王傑與董誥滿口答應下來,與阿桂灑淚而別。數日後,阿桂病逝,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阿桂去世後,乾隆果然任命和珅為首席軍機大臣。福長安與和珅一起掌控軍機處。王傑因厭惡和珅,不想在和珅手下工作,遂辭職回鄉去了;董誥則奉行隱忍政策,對和珅陽奉陰違。和珅與福長安密謀要把董誥驅逐出軍機處,恰巧董誥的母親去世,董誥不得不回老家居喪守孝,軍機處從此成為和珅的天下。此後,和珅利用軍機處對全國進行政治布局,很多地方官員紛紛投入他的麾下。對於白蓮教起義,和珅對乾隆報喜不報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起義軍的氣焰。董誥和王傑離開軍機處後,嘉慶不放心和珅,經常親自去軍機處查看奏摺。

  由於繼位以來一直飽受乾隆與和珅的壓制,幾年兒皇帝做下來,嘉慶自己也覺得窩囊,為了進一步凸顯自己大清皇帝的地位,樹立自己在軍中的威信,他下旨舉行秋季閱兵。和珅知道嘉慶準備舉行閱兵儀式後,非常氣憤,再次上表乾隆。乾隆將嘉慶叫到養心殿訓斥道:「如今西南地區叛亂不斷,值此國家危難之際,你閱哪門子兵?」嘉慶無言而退。

  和珅的做法激起了不少朝臣的憤怒,兩廣總督朱珪上表彈劾和珅貪污腐敗。嘉慶出乎意料地下旨為和珅辯白:「首席軍機大臣和珅乃國之忠臣,朱珪不明所以便含沙射影誹謗朝廷忠臣,朕決定將朱珪貶為安徽巡撫。」

  福長安迷惑不解地問和珅: 「皇上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啊?」和珅笑道:「這是朱珪和嘉慶唱的一曲雙簧,為的是讓朱珪離北京近一些,萬一朝中有變,也好策應。」福長安著急地說:「看來皇上已經在密謀對付我們了,怎麼辦呢?」和珅說:「當務之急是要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特別是京城衛戍部隊的指揮權。」

  次日,和珅便上表乾隆,請求將九門提督的職位授予自己,乾隆答應了和珅的請求。和珅兼任九門提督後,基本上掌握了京城的軍權,嘉慶對此愈加不安。

  控制軍權之後,和珅又與嘉慶爭奪選官權,他說:「太上皇、皇上,值此皇上親政之際,正應肅整吏治,以彰太上皇、皇上的恩威,張國法,明綱紀,故考察文武官吏之事甚為重要。臣以為,此等重大事宜應悉歸內閣與軍機處署理,吏部輔助參考,以杜絕徇私舞弊。」

  真若如此,和珅就能完全控制官吏的任命與選擇,嘉慶怎會不明白和珅的心思?他說:「依祖法,考察官吏由吏部考功司主持,大學士同察,朕以為吏部熟悉各級官吏,吏部尚書劉墉清正廉明,天下共知,且有大學士同察,太上皇鑑察,朕以為此等大事依祖法仍交吏部、都察院處理為好。」

  這番話說得在情在理,和珅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可是嘉慶卻忘了乾隆,他觸動了乾隆最敏感的神經,乾隆最怕的就是嘉慶自作主張。因此,乾隆不慍不火地說道:「此事交王公大臣、內閣、軍機處再議。」

  和珅馬上明白了乾隆的意思,待嘉慶悻悻而走後,和珅說:「太上皇,皇上是要掌握選調天下重官之權,示恩於劉墉。如此,天下的官吏盡入皇上案前了。」乾隆受此刺激,遂頒旨調劉墉為工部尚書,福長安為吏部尚書。和珅趁機推薦紀曉嵐為禮部尚書,正好在乾隆面前顯示自己的正直無私。

  就這樣,考核官吏的權力由祖法所定的吏部轉到了內閣和軍機處,吏部僅僅提供考選材料,官員考選的權力被和珅牢牢抓住,乾隆也絲毫沒有感到大權旁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