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宮檔案秘聞(全五冊)> 第七章 開財路執掌稅關

第七章 開財路執掌稅關

2024-09-19 19:00:23 作者: 呂志勇,高文文,鄒愛蓮,劉屹松,袁燦興

  安明一案後,乾隆對和珅信任依舊。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元旦,和珅進宮為乾隆賀歲:「臣和珅拜見皇上,祝皇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千秋萬代。」乾隆笑道:「愛卿不久前受安明案牽累,被朕連降二級,罰俸一年,對朕有怨氣嗎?」和珅說:「這都怨臣識人不明,保舉了奸猾之徒,有負皇上聖恩。臣對皇上的處罰心服口服。」乾隆略一沉吟,又說:「這次我給你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你可要好好表現表現。近日,江蘇學政劉墉上書一封,說江蘇東台縣 (今東台市)有人私藏禁書,朕想派你去協助劉墉辦案,不知你意下如何?」和珅忙道:「皇上差遣,臣願效死力。」乾隆不忘囑咐幾句:「劉墉是你的前輩,此去江蘇,多學著點,遇事不可專斷。」

  這個案子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江蘇東台縣有個書生名叫徐述夔,舉人出身,曾任泰州栟茶場大使。徐述夔自恃才高,加上讀了一些呂留良等明末遺民的著作,經常對清朝流露出不滿情緒,整日吟詩表達自己對過去的明朝生活的嚮往,詩中有 「市朝雖亂山林治,江北久無乾淨土」「舊日天心原夢夢,近來世事日非非」等句子。他在世之時,這些詩句流傳不廣,因而沒有給他招來殺身之禍,及至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徐懷祖為紀念亡父,把他的詩作集成 《一柱樓詩》刊印發行。

  不過,徐懷祖也於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徐食田、徐食書因與蔡家進行田地買賣時發生糾紛,被蔡家以揭發 《一柱樓詩》相要挾。徐食田、徐食書認為,與其被別人揭發出來,不如去官府自首,也許可以免罪。於是,他們把刊印發行的 《一柱樓詩》和祖父的手稿全部交到縣衙。東台縣令塗躍龍認為此事是他們自首,也就寬大處理,並沒有過多追究。但是,蔡家不願就此罷手,又將此事告到省里。當時劉墉正好出任江蘇學政,他看了詩集後,認為詩中確實有大逆不道之處,於是趕緊向乾隆奏報此事。

  話說和珅領旨後,立功心切,馬不停蹄、日夜兼程趕到江蘇,江蘇學政劉墉將他迎入官衙,將 《一柱樓詩》交給他翻閱。和珅廢寢忘食地查閱了兩天,終於糾察出兩句大逆不道的詩句,其中一句是:「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還有一句是:「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

  如獲至寶的和珅立即找來劉墉,將這兩句悖逆反詩指出來,並不無誇張地說:「『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中的 『壺兒』即『胡兒』,因為在漢人看來,滿族人就是胡人異族;『擱半邊』就是推翻清朝。『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這句反詩的意思更是昭然若揭,希望明朝復興。」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聽了和珅的解釋,劉墉笑道:「和大人所言甚是,現在罪證確鑿,可以上奏皇上了。」

  迫不及待的和珅立即寫好奏摺,並附 《一柱樓詩》一本上奏乾隆,請乾隆諭示如何懲處。乾隆看罷不禁喜怒交加,喜的是和珅終於立功贖罪,怒的是大清的禁書屢禁不絕——他御筆一揮,敕令和珅嚴辦此案有關人員。

  和珅接到乾隆的敕令後,很快做出了判決:徐述夔編造狂悖詩詞,妄肆詆譏,其子徐懷祖將逆書公然刊刻流傳,二人雖已身故,仍照大逆凌遲律,銼碎其屍,梟首示眾。徐懷祖的兩個兒子雖然攜書自首,但仍以收藏逆詩罪被處斬立決。官員中受到處分的也不少,揚州知府謝啟昆因辦理此案 「遲緩半月」被判 「發往軍台效力贖罪」;東台知縣塗躍龍因沒有立即查究此事,處以革職,「杖一百,徙三年」;江寧藩司衙門幕友陸琰被認為 「有心消弭重案」,處以斬立決。

  徐述夔一案處理完畢後,和珅回京述職,乾隆嘉獎他道:「愛卿偵辦 《一柱樓詩》案立了大功。今內務府總管請辭,朕欲任命你為新的內務府總管,替朕料理皇家財政,你意下如何?」和珅聞言大喜,跪謝道:「固臣所願也。」

  在清朝,皇室的財政與國家的財政是分開的,國家的財政由戶部管理,皇家的財政由內務府管理。換言之,乾隆是想任命和珅為皇室大管家,他對和珅的信任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乾隆特別好排場,繼位以來不是東巡就是南遊,內務府很快便捉襟見肘了。歷任內務府總管絞盡腦汁也無法滿足乾隆的欲求,連年虧空。和珅接手的完全是一個爛攤子,已經好幾個月沒給宮女和太監發工資了,後宮怨聲載道。不僅如此,由於乾隆沒錢的時候經常向戶部借錢,導致內務府債台高築。皇帝向戶部借錢,戶部當然不敢不借,但借來的錢早晚是要還的。

  和珅上任後,打開內務府的帳目一看,不禁大驚失色,問內務府副總管道: 「這天下都是皇上的,皇上怎麼還欠了這麼多債呢?不應該呀!」副總管無奈地說:「大人有所不知,後宮的開銷很大,宮女和太監們的工資倒是沒有多少,可嬪妃們個個都是愛花錢的主。另外,皇上經常會賞賜大臣,大家通常認為皇上賞賜大臣的錢是由戶部支出,其實是由皇上自掏腰包。」

  和珅聽罷愁眉緊鎖,對副總管說:「你在內務府幹了這麼多年,對於目前的困境有何良策?」副總管苦笑道:「小人愚鈍,哪來什麼良策呀!」和珅只得讓他退下,自己先理清一下思路。

  如何才能扭虧為盈呢?和珅日思夜想,想得頭髮都快白了,但還是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這天,和珅回到家中,管家劉全見他悶悶不樂,關切地問道:「老爺有何煩悶之事嗎?」和珅瞥了劉全一眼,隨口說道:「有口難言。」劉全開玩笑道:「老爺您現在是皇上的管家,而我又是老爺的管家,這繞來繞去,我倒是跟皇上攀上關係了。」

  和珅被逗樂了,隨口問道:「這兩天忙什麼呢?」劉全說:「別提了,我家親戚多,今天這家辦喪事,明天那家辦喜事,總有隨不完的禮。」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和珅聽到 「隨禮」二字,腦子裡頓時迸發出無限的靈感,他想:大清如同一個大家庭,皇上乃一家之主,皇上家裡有事,哪個大臣敢不隨禮,真乃妙計也。想到這裡,他頓時輕鬆了許多。

  次日,和珅入宮啟奏道:「皇上,臣昨晚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可解決內務府的資金問題。」

  乾隆暗忖,和珅莫不是想讓朕節流,歷任內務府總管都是這麼說的。於是,他冷淡地說:「有何妙計,說來聽聽。」

  和珅胸有成竹道:「皇上乃一國之君,這萬里江山都是皇上的。臣想過了,普通百姓家裡有個婚喪嫁娶或者賀壽的,親戚朋友都得上門隨禮,何況皇上呢?」

  乾隆不解地說:「愛卿這是什麼意思?朕的後宮裡大小妃嬪加起來,人數可不少,難不成每個妃嬪過生日都向百姓索禮不成,那朕豈不是成昏君了?」

  和珅笑道:「皇上仁德,愛民如子,當然不能打擾老百姓的生活,可朝廷官員就不同了,大清縣令以上的官員數以千計,個個養尊處優,家中頗有資財。後宮裡的娘娘們過生日,難道這些官員不該隨禮嗎?於公於私,他們都該表示一下。」

  乾隆見和珅振振有詞,句句在理,恍然大悟道:「愛卿的腦子就是好使,比以往那些內務府總管強多了。你說的有道理,大清的官員們個個錦衣玉食,沒有朕,就沒有他們今天的榮華富貴。不過,禮得送得名正言順,怎麼立這個規矩才好呢?」

  和珅不慌不忙,娓娓道來:「臣是這樣想的,以往官員們給皇上進貢送禮,都是在皇上、皇后或者太后的生日之時,現在可推而廣之,將妃嬪們也包含進來,每逢妃嬪們過生日,皇上便給官員們下帖,要求他們進貢送禮。其實,這也是官員們求之不得的事情,誰不想巴結皇上您呀?」

  乾隆拍案叫絕道:「妙計,妙計也!這件事就由你全權負責,朕馬上讓人把後宮妃嬪的生日列個單子出來,你放手去干吧。」

  和珅的計策得到乾隆批准後,接下來就該執行了。和珅把這件事交給副總管去落實,此人雖然不甚聰慧,但執行起命令從來都不打折扣,內務府的命令很快便傳到了全國各地:今後皇帝的後宮妃嬪們過生日,官員們也得進貢送禮。

  官員們得到消息後個個歡欣鼓舞,以前想送禮,一年也就那麼幾次機會,畢竟皇后和太后一年只過一次生日,現在不同了,皇上的嬪妃那麼多,三天兩頭就可以給皇上進貢送禮。於是,全國颳起了一陣爭相給皇帝送禮的旋風。坐在紫禁城裡的乾隆見八方財源滾滾而來如黃河之水,興奮不已。僅僅一個月時間,內務府的財政問題就解決了,乾隆心想,和珅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過,和珅與乾隆還真是只見其利,未見其害,官員們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地給皇上送禮,這銀子從哪裡來?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官員們都拼命巴結上面,使勁敲詐下面,就算大清的老百姓是搖錢樹,也受不了這三天兩頭的折騰。

  年邁的乾隆走了一步錯棋,在和珅的引導下將大清一步步由盛世拖入衰敗——老百姓終於不堪忍受官員們敲骨吸髓般的壓榨,紛紛揭竿而起。這也好辦,誰反就殺誰,哪裡有起義就剿哪裡。然而,起義軍越剿越多,乾隆坐不住了,將和珅召來說:「愛卿啊,大事不妙,天下百姓不堪重負,紛紛起來反抗,很多朝廷命官被起義軍殺死。事實證明,你叫朕走的這步棋是臭棋,再不改弦易轍,朕離亡國就不遠了。」

  和珅惶恐道:「臣一片好心,沒想到卻幫了倒忙。皇上,該收手時就收手,別讓官員們再進貢送禮了,臣再想想別的方法。」

  乾隆說:「好吧,無論如何,大清的基業不能毀在朕的手裡,為了保證大清的江山萬世永存,朕願意做個窮皇帝。」

  和珅說:「皇上不必悲觀,容臣再想想辦法。」

  一天,和珅出京辦事,路過崇文門,見南來北往的客商很多,偶爾也能遇到幾個從外地到京城來的官員,心想:何不把崇文門稅關的收稅權力控制在內務府手中?他思來想去,覺得此事可行,於是便縱馬回京。見到乾隆後,他說:「皇上,上次臣給皇上獻計,不料後來弄巧成拙,如今臣又思得一計,可解內務府之困。」乾隆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和珅接著說道:「臣出入京城,見崇文門外從早到晚人聲鼎沸,往來客商頗多,從南方進京的外地官員也必經此地,如果將這裡的收稅權限劃歸內務府,不愁沒有銀子入帳。」

  崇文門號稱天下第一稅關。早在明朝時,北京城的內城九道城門便設有關卡,向來往進出的百姓、官員收稅;清朝時才去掉了其他各門的收稅關卡,統一在崇文門登記徵稅。

  崇文門稅關設正、副監督各一人,一般由內務府包衣出身的官員擔任。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肥差。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常常把這一進財的肥缺委任給自己的親信大臣和皇親國戚。

  按照規定,凡小商販攜帶的箕筐、笤帚、鞋襪、米麵、布匹、菜蔬、瓜果、食物等物均可以免稅進城,但實際上還是難以完全免稅。據說當時京畿一帶的商人、百姓入城時,人人都在帽檐邊上插上兩文制錢,走到城門由稅吏自行拿取,彼此用不著說話,這幾乎成了慣例。如果小商小販不交錢,稅關的稅吏、巡丁就會扣下貨物,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敢怒不敢言。當時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稅榷九門全,權歸閹寺專。村氓挑負 (伏)至,任取鬢邊錢。」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稅收情況。

  另外,崇文門稅關還承擔著其他一些任務,比如代宮廷變賣被抄沒的王公大臣的家奴和財產,僅這一項事務的收益,就遠遠超過了每年的稅務定額。

  乾隆已經見識過和珅的理財能力,且要依仗和珅為自己管理皇家財政,於是就頒旨任命和珅為崇文門稅務監督。

  要想增加稅收,必須增加進項。和珅在這上面著實動了不少腦筋。很快,他便制定了新規:所有往來的商人、官員,甚至連進京應試的士子,一律都要交稅。外地進京的官員,職位越高,收取的稅金也越高。

  和珅將新規上奏乾隆後,乾隆擔心官員們不買帳,對此,和珅分析道:「外地官員一年也進不了幾次京,況且他們不缺那幾個銀子;至於考生,能夠進京應試的,盤纏也不會少那幾個銀子。」乾隆覺得言之有理,便同意下來。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為了在新規實施時少出紕漏,和珅親自坐鎮稅關。

  商人們帶著貨物出入京城是做買賣,一買一賣中間有利潤,朝廷收點稅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很多外地進京的官員都表示不理解,尤其是外地官員進京,大多是給皇上述職來了,憑什麼要交稅!但和珅可不管那麼多,準備官員、商人一刀切。

  時有山東巡撫諾穆新進京述職,經過崇文門稅關時,稅吏將他攔下,要求他繳納30兩銀子方可通過。諾穆新急了,他說:「我幾個月往返京城一趟,上次來還沒有這個規矩,難道你們讓我交我就交?」稅吏見諾穆新不配合,便說:「此事由皇上欽定,和珅監督,從外地入京的官員必須按照官品大小繳納數量不等的銀子方可過關。有敢違抗者,嚴懲不貸。」

  諾穆新倔脾氣上來了,怒道: 「我今天偏不交此稅,看你們能奈我何?」

  稅吏知道諾穆新是山東巡撫,得罪不起,忙飛報和珅。和珅縱馬疾馳趕到關前,見諾穆新正與稅吏對峙,忙喝住自己的手下,將諾穆新拉到僻靜處,好言撫慰道:「諾大人若實在不想交這個稅,和某願意替諾大人墊付。諾大人進京述職,時間緊迫,請即刻入城吧。」

  諾穆新被和珅的激將法給激怒了,大聲叫道:「我堂堂一省巡撫豈會交不起幾十兩銀子,無須你來墊付。」就這樣,諾穆新被和珅輕而易舉地擺平了。

  諾穆新進京向乾隆述職完畢後,斗膽進言道:「臣在進京時路過崇文門,發現外地進京的官員都要交稅才能入關。」乾隆不動聲色地說:「有什麼問題嗎?」諾穆新說:「皇上英明,不該出此下策,從外地進京來述職的官員又不是到京城來做生意,交什麼稅?」乾隆覺得諾穆新所言極為刺耳,怒道:「大清雖是朕的,但朕從來不花戶部的錢,朕後宮養著那麼多人,內務府不想辦法開源,讓朕喝西北風去呀!你們好不容易來京城一趟,連幾十兩銀子都捨不得掏嗎?」諾穆新一時語塞,不知所措,只得稱罪告退。

  和珅不僅向進京述職的外地官員收稅,連押解戰利品回京的官員也不放過。

  有一年,緬甸國發兵攻打雲南,雲貴總督李侍堯率兵迎戰,大敗緬甸軍隊,緬甸軍隊退回國內。李侍堯趁勢反攻,緬甸軍隊抵擋不住,遣使往李侍堯軍中求和。李侍堯不敢擅自做主,以八百里加急飛報乾隆,乾隆做出指示:「緬甸軍隊必須無條件投降,緬甸必須年年進貢,並向大清稱臣。」

  李侍堯接到乾隆的指示後,向緬甸發出最後通牒,緬甸國王深知自己兵微將寡且國力衰弱,難以和大清抗衡,只得答應下來。乾隆聞報大喜,命令李侍堯將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解送北京。李侍堯領命後,一面留兵警戒邊界,一面親自解送戰利品進京邀功。

  一路風餐露宿,李侍堯一行數百人最終帶著50車戰利品來到北京郊外,時值黃昏,李侍堯本欲快馬加鞭入城,不料在崇文門稅關被截住,稅吏說:「若要進城,請先交稅。」李侍堯久居邊關,不知其中奧秘,怒斥稅吏道:「我乃雲貴總督李侍堯,押送戰利品進京,憑什麼交稅!」稅吏平日裡達官顯貴見多了,滿不在乎地說:「此關由內務府和珅和大人監管,就算是皇親國戚進城,也必須交稅。這是皇上的旨意!」

  李侍堯見稅吏把皇上抬了出來,也不敢過於放肆,於是說:「繳稅就繳稅,多少錢?」稅吏盤查一番後,對李侍堯說:「你們這幾百號人再加上大車50輛,最少也得交3000兩銀子。」李侍堯怒道: 「什麼,3000兩?你們到底是在這收稅還是蓄意敲詐,豈有此理!」稅吏一本正經地說:「我等只是奉命執行公務,該收多少稅也是照章辦事,請大人不要見怪。」李侍堯說:「此關既是由和珅監管,你們將和珅叫來,我要親自與他理論。」

  稅吏無奈,只得派人去請和珅。和珅對李侍堯之名早有耳聞,知道他是個不好惹的角色。

  李侍堯,原為漢軍鑲黃旗人,他的祖上李永芳是清朝功臣,父親李元亮也官至戶部尚書。李侍堯精明幹練,頗有才略。乾隆第一次召見李侍堯就對他印象頗深,認為他是 「天下奇才」,並破格提升他為副都統。當時有人以違例諫勸,乾隆卻說:「李永芳的玄孫,怎麼能與其他的漢軍相提並論呢?」此後,李侍堯又歷任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兩廣總督、戶部尚書、湖廣總督、工部尚書等,後來調任雲貴總督。

  深受乾隆器重的李侍堯,也很會討好乾隆,在同僚中以進貢方物最得乾隆歡心。乾隆曾誇他與山東巡撫國泰的貢品最好,遠超他人。

  對於這樣一個重要人物,和珅自然不敢怠慢,連忙趕往崇文門稅關。等他趕到崇文門稅關,李侍堯已經在關外等候許久,憋了一肚子氣。見到和珅後,李侍堯劈頭蓋臉地大罵道:「這是誰給皇上出的這麼個餿主意,堂堂天子腳下,設什麼關稅,你就是和珅?」

  和珅驅馬近前說: 「在下是和某人,你是雲貴總督李侍堯李大人吧?」李侍堯沒有正面回答,只以馬鞭指著和珅說:「我奉皇上敕令押送從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50車進京,速開城門。」和珅說:「既然是需要入國庫的東西,那就免稅了,但李大人乃朝廷一品大員,從外地進京須交50兩銀子的稅金。」李侍堯大怒道: 「這是誰規定的?」和珅說:「內務府規定,皇上批准的,一品官員入城50兩銀子,二品官員入城30兩銀子,三品官員入城20兩銀子。」李侍堯見和珅不依不饒,態度強硬,只得交了50兩銀子,這才得以入城。經崇文門稅關這麼一折騰,李侍堯在館驛中住下已是半夜,又餓又凍的他十分生氣。

  次日,乾隆召見李侍堯,一見面就嘉獎他道:「你在雲南督軍與緬甸作戰,連戰告捷,打得入侵者求和乞降,真是勞苦功高,朕得你捷報,不勝欣慰。」

  李侍堯昨晚在崇文門折騰到半夜方才入城,沒睡幾個時辰就趕入宮中,顯得有些睏乏,他強打精神回道:「臣蒙皇上厚恩,督師於雲南邊陲之地,教訓入侵者是臣的本分,不敢妄自貪功。」

  乾隆見李侍堯精力不濟,關切地問道:「朕怎麼看你有些沒精神,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李侍堯據實回奏道:「臣接到皇上詔命後,日夜兼程往京城趕,路上不敢有半點懈怠,沒想到卻被崇文門稅關拖到半夜才入城,所以今日頗感睏乏,請皇上恕罪!」

  乾隆搖頭道:「這是怎麼回事?」

  李侍堯一五一十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乾隆。乾隆聽後解釋說:「原來如此,你有所不知,向外地進京官員收稅的規定也是近期才開始實行的,和珅也是替朕辦事。」

  李侍堯說:「恕臣直言,皇上不該聽信小人之言,這樣做無異於巧取豪奪,臣斗膽請皇上收回成命,撤銷這一稅種。」

  乾隆聞言很不高興地說:「怎麼?就因為崇文門稅關征了你50兩銀子的入城稅,你便如此心中不平。」

  李侍堯說:「微臣並不是在意這50兩銀子。」

  乾隆更加惱怒了:「你們不在乎錢,可朕缺錢,你退下吧。」

  李侍堯見乾隆動怒,不敢多言,悵然而退。

  兵部尚書阿桂與李侍堯是老相識,李侍堯早年曾跟隨阿桂南征北戰,二人交情頗深。李侍堯到了京城,自然要去拜訪阿桂。二人見面後,閒聊了幾句,阿桂說:「侍堯啊,你在雲南打敗緬甸大軍,居功至偉。今日見到皇上,少不了一番嘉獎吧。」李侍堯一臉無奈地說:「皇上糊塗啊!」阿桂驚奇地問道:「你何出此言?」李侍堯說:「我昨日進京被和珅擋在崇文門外,強行徵收了50兩銀子的稅金。今日我據實稟明皇上,沒想到皇上卻龍顏大怒,讓人心寒。」阿桂說:「和珅現在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在崇文門稅關向外地進京官員徵稅就是他獻的計策,目的是要給內務府增加收入。」李侍堯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皇上不該如此。正所謂父有諍子,君有諍臣,請大人力勸皇上將崇文門稅關的官稅廢除,只收取商稅。」阿桂也覺得此事事關大清江山社稷及人心向背,自己作為朝中老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理應向皇上進諫,於是滿口答應下來。

  某日退朝後,群臣皆散去,只有阿桂一人站在原地不動,乾隆見狀,問他:「你不退朝,還有事要奏嗎?」阿桂說:「臣斗膽請皇上停收崇文門稅關的官稅,只收取商稅。自皇上在崇文門稅關開徵官稅以來,外地進京的官員多有怨言,長此下去,君臣生隙,社稷難保。」

  阿桂說完,心中忐忑,沒想到乾隆十分平靜,沉默良久才說:「朕最近也收到了一些類似的奏章,建議朕取消官稅。百官敢於犯顏直諫,說明我朝言路暢通,朕理應從諫如流,即便你今日不上奏,朕也準備和內務府商量一下,取消崇文門官稅。」

  翌日,乾隆召見和珅,表示要取消崇文門官稅。和珅見乾隆已經拿定主意,也不再堅持,說:「眾怒不可犯,那就將官稅取消吧,畢竟商稅才是崇文門稅關的主要進項。」乾隆安慰他道:「自從愛卿擔任內務府總管以來,朕手頭寬裕多了,倒是你因此受了不少委屈,難為你了。」和珅說:「皇上心裡舒坦,臣心裡才能踏實,至於個中酸甜苦辣,任由世人去評說吧,臣無所謂。」乾隆調侃道:「愛卿心裡只有朕,可謂有君無民。」和珅笑道: 「君民本為一體,兩者休戚與共,何謂有君無民?」乾隆聞言大笑道:「知朕者,和珅也。」

  可以看出,和珅一心想著為乾隆斂財,以至於不顧自己的名聲,不管身後的罵名,心甘情願地替乾隆背上奢侈的 「黑鍋」。也正是因為和珅的 「計策」,內務府的府庫才日漸充盈。

  在擔任崇文門稅務監督期間,和珅可以說是盡職盡責,沒有絲毫懈怠,運用各種手段來增加稅關的稅收。在他的努力下,崇文門以每年1732萬兩的收入位居全國30個稅關第四位 (嘉慶四年的數據),遠遠高於其他關口。

  另外,和珅的理財能力還體現在內務府的管理上。內務府是皇室的財政機構,主管包括皇室的日常用度在內的一切開銷。由於乾隆生活奢侈,內務府負債纍纍,難以為繼。和珅接管之後,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他不但能用內務府的銀兩為乾隆操辦壽宴,而且自己還能從中獲利。史書曾記載乾隆辦八十大壽壽宴時的情景。乾隆本人表面上宣稱要力行節儉,但臣下卻大操大辦,所有擺件都煥然一新。和珅 「勞民傷財」沒有直接表現在徵收老百姓稅收上,所用的主要是三品以上大員進獻的銀兩以及其他官員捐俸,其中尤以兩淮鹽院所納400萬金資助為甚。所有這些,都不能不歸功於和珅。

  和珅在迎合乾隆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理財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憑藉這一點,他在乾隆心目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使他在朝廷中牢牢站穩了腳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