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義大利投降
2024-09-21 04:19:01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61章 義大利投降
對於義大利民眾來說,此時的義大利早已變成了他們陌生的樣子。
墨索里尼政府已經陷入最後的癲狂,他們鎮壓各種遊行的民眾,抓捕各種反對黨派,並且不惜一切代價的在羅馬展開了軍事戒嚴。
從5月22日到5月25日這4天的時間裡,至少有2000名民眾死在義大利的武裝鎮壓當中,還有上百名墨索里尼的反對黨成員被抓捕入獄,並且受盡了折磨。
墨索里尼的殘酷行徑引起了義大利的軒然大波,並且導致羅馬城內爆發了一波又一波的遊行浪潮。
不過此時對於墨索里尼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如果無法擊退英法澳聯軍對羅馬的進攻,下一個被掛在路燈上的可就是墨索里尼他自己了。
在5月15日、5月22日、5月25日和5月27日這四天時間裡,英法澳組織了大量的飛機轟炸羅馬,並且摧毀了羅馬城內大量的建築和設施。
雖然並不清楚羅馬城內義大利人的傷亡,但在這樣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城市進行大轟炸,起到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說。
為了更早的消滅義大利,英法澳三國聯合軍隊並不會將所有的軍隊都浪費在羅馬,而是派遣了幾支小規模的軍隊繼續進攻義大利的其他地區。
法國主要進攻撒丁島,英國人主要進攻西西里島,澳大拉西亞則從羅馬北部的安科納繞到南義大利的福賈和那波利等城市,進攻整個南義大利。
對於這樣的攻勢,義大利政府可以說是毫無辦法。
陸軍方面的劣勢就註定了義大利很難招架英法澳軍隊的進攻,再加上義大利的海軍完全不敢出海作戰,只能任由英法澳軍隊進攻義大利的國土。
這也是義大利作為一個地中海國家的悲哀,因為它根本無法抵抗強大的皇家艦隊。
但凡義大利海軍有點作用,至少也能保住撒丁島和西西里島。
雖然義大利在地中海還有另一個盟友西班牙,但此時的西班牙也算是自身難保。
西班牙必定是一個非列強國家,在人口和軍隊方面和列強國家有著較大的差距。
英法澳發動反攻之後,此時的西班牙突然傻眼了。西班牙政府驚愕的發現,他們的軍隊和英法澳軍隊的戰鬥力還有著一定的距離,而且軍隊規模也遠遠比不上英法澳的聯合軍隊。
更要命的是,西班牙拼盡了全國之力都沒能在短時間內攻破直布羅陀,反倒還讓英國人的支援及時趕到並且打退了西班牙的進攻。
雖然北面的庇里牛斯山脈能夠阻攔大部分法國軍隊進入西班牙,但西班牙的海軍已經無力阻攔敵人的海軍肆意馳騁。
如果不是英法澳的進攻重心放在義大利的身上,恐怕西班牙將成為第一個投降的協約國國家。
當然,現在西班牙的狀況也好不了太多。
佛朗哥通過內戰建立新的西班牙政權只有幾年的時間,對西班牙的統治並沒有那麼穩固。
此時的西班牙政府除了對付英法澳軍隊的進攻之外,他們還需要額外注意國內反對勢力的蹤影。
要不然,可能外部的敵人還沒有攻破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馬德里就已經被內部的敵人攻破。
不過,對於義大利和西班牙來說,他們的結局是要比德國好一些的。
因為這兩個國家本身的實力並不強大,在英法澳的心中,義大利和西班牙是沒有太大的威脅的。
正因為沒有太大的危險,義大利和西班牙還可以維持自己目前的大部分土地,不至於面臨被分割成幾個國家甚至被全面占領的風險。
但德國可就不一樣了。目前德國所展露出的威脅甚至已經超過了俄國,並且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對於英,法,澳三個國家來說,對德國的處理需要慎重再慎重,甚至需要適當的武斷一點。
經過三個國家的商討,最終決定全面占領德國,將德國首相和他的主意徹底從德國祛除,確保未來德國不太可能發動下一次世界大戰,以保證世界和平維持更長的時間。
隨著時間進入1938年的6月,義大利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了。
法國軍隊全力進攻撒丁島,最終用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接連攻破了薩丁島北部重鎮薩薩里和南部城市卡利亞里。
這兩座城市是撒丁島最大的兩座城市,也是薩丁島的港口和機場所在地。
這兩座城市被攻破之後,撒丁島其他的小城市和城鎮也根本不可能逃脫法國軍隊的進攻。
換句話來說,在法國宣布占領薩薩里和卡利亞里之後,義大利對撒丁島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壞消息。
可不要小看此時的英國人。雖然英國人的陸軍戰鬥力算不上好,但英國皇家艦隊的戰鬥力絕對是世界頂尖。
在皇家艦隊大量軍艦的轟炸之下,英國陸軍僅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攻克了西西里島和義大利本土隔海相望的墨西拿,並且趁機南下接連占領了卡塔尼亞和錫拉庫薩。
如此一來,西西里島也只剩下首府巴勒莫沒有被攻占,而這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如果有一幅地圖就能夠看出,此時的義大利已經有接近一半的國土被占領,剩下的土地也恰恰是義大利最不重要的南部地區。
南部地區確實有著不小的農業規模,但在英法澳空軍接連不斷的轟炸和視察下,義大利又能怎麼進行農業生產呢?
在接連的打擊之下,羅馬的防禦也顯得搖搖欲墜。
1938年6月17日,在經歷了接近一個月的圍攻之後,義大利首都羅馬宣布告破,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南逃那波利。
成功逃出羅馬的墨索里尼本來鬆了一口氣,但他看到那波利城市上懸掛的澳大拉西亞國旗之後,最終絕望的低下了頭顱。
1938年6月18日,義大利國王在羅馬城內通過廣播的方式宣告義大利無條件投降,並且表示首相墨索里尼是戰爭販子,也是全義大利和全人類的罪人。
6月19日,墨索里尼在那波利被逮捕,並且立即作為戰爭重犯被看管在那波利的監獄。
從6月18日開始,英法澳全面接管義大利的防務,並且接收了義大利自戰爭開始幾乎沒有怎麼出動過的海軍。
義大利的投降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種震盪,更震動的自然就是德國了。 德國和西班牙並不相鄰,完全靠著義大利作為中間角色將兩國聯繫在一起。
義大利無條件投降之後,德國和西班牙之間的聯繫就多了一道屏障,也讓德國從西班牙獲得物資的機會變得微乎其微。
而對於目前已經是孤軍奮戰的西班牙來說,他們又能堅持多長時間呢?
1938年6月24日,法國軍隊浩浩蕩蕩的開進巴塞隆納市內,宣告解放整個巴塞隆納地區。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源源不斷的從直布羅陀湧出,並且朝著西班牙南部的軍事重鎮塞維亞前進。
位於非洲地區的休達、得土安和梅利利亞也遭到了英法澳軍隊的全力進攻,並且因為幾乎很難從西班牙本土獲得物資補給的原因,很快就被攻破。
1938年6月27日,之前轟炸羅馬的飛機轉移到西班牙境內,開始大量轟炸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
在西班牙政府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遠在英國的倫敦,此時英國王室代表、澳大拉西亞皇室代表和西班牙王室正在進行一場會議。
會議的主體內容自然是關於戰後西班牙王室復辟的。西班牙王室的復辟對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君主制國家天然的會站在一起,各國君主彼此之間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和團結。
只有君主制國家越來越多,像阿瑟和喬治六世這樣的君主的地位才會越來越穩固。
不過對於西班牙王室的復辟,英國人還是提了一些額外的條件的。
首先是關於直布羅陀,西班牙作為戰敗的國家,想要收復直布羅陀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也是西班牙王室在復辟之前必須要答應英國的第一個條件,那就是承諾永遠不收回直布羅陀。
不過仔細想想,此時的西班牙也早已沒有了收復直布羅陀的實力。哪怕是後世的那個西班牙,仍然是歐洲存在感並不強的國家,甚至在歐洲的範圍內都算不上強國。
這是挺讓人震驚的事實。明明西班牙的土地面積位居歐洲前列,但就是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歐洲的強國。
自西班牙殖民帝國衰落之後,西班牙崛起的希望已經泯滅。
第二個條件就是西班牙必須割讓所有的殖民地,並且放棄巴利阿里群島。
巴利阿里群島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在中世紀鼎鼎大名的馬略卡群島。
雖然馬略卡群島的地理位置對西班牙來說也十分重要,非洲的殖民地對西班牙的國力也是很強的補充。
但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家,西班牙能夠保住自己伊比利亞的本土就已經很不錯了,自然也不可能和英法澳這些國家來談條件。
這兩項條件同意之後,西班牙王室的復辟就變得順水推舟。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不會拒絕,法國人也不可能蹦出來給英澳添亂子。
現在只需要等待西班牙政府投降之後在對西班牙的處理會議上由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提出並且同意西班牙王室的復辟即可。
甚至都不需要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提出這樣的提議,自然會有忠誠的小弟提出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建議,並且最終由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拍板決定。
義大利的投降對德國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也讓原本就十分瘋狂的德國首相變得更加瘋癲。
對德國來說,此時收縮戰線或許還能夠拖延更長的時間。
但德國首相明顯不接受這麼做。在德國最高統帥部新的一次會議上,德國首相多次強調東線進攻的重要性,並且表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克蘇達林格勒。
要知道,目前德國和俄國在蘇達林格勒囤積的士兵數量已經超過600萬,其中德國軍隊接近230萬,俄國軍隊更是超過370萬。
德國首相盲目開啟的蘇達林格勒已經成為東歐戰場開闢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人員傷亡的慘烈程度更是遠超莫斯科保衛戰。
這樣的場景在二戰前期根本沒有出現過,很難想像德國人會在蘇達林格勒開啟如此規模的戰役。
不過對此時已經陷入瘋狂的德國首相和德國政府來說,他們做出怎樣的決定都不奇怪了。
而且蘇達林格勒這個名字本來對俄國就有一定的意義,哪怕它只是一座小城市,就憑它叫了這個名字,也值得德國軍隊不惜一切代價去占領。
畢竟誰讓此時俄國的最高統治者的名字就叫蘇達林呢,有著這樣命名的城市本身戰略地位就很重要,再加上名字本身所帶來的價值,這也是德國首相殺紅了眼的原因之一。
對德國來說有個好消息,那就是德國全國範圍內的新兵訓練已經進入尾聲,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兵完成自己的訓練奔赴戰場。
雖然目前法國戰場的德國軍隊數量處於劣勢,但目前已經有超過百萬的後備兵員向法國戰場調動,基本上能夠維持法國戰場的平衡。
而剩下的上百萬甚至數百萬德國軍隊,除了保留一支足夠人數的預備集團軍群有備無患之外,剩下的軍隊德國首相都打算投入到蘇達林格勒戰役,爭取一次性將俄國人徹底擊潰。
此時也不得不佩服德國首相那驚人的說服力和演講天賦。只需要在柏林進行幾次演講,又能夠煽動大量的德國人爭先恐後的加入軍隊。
要知道,真正核心的德國人只有8000萬左右,但截止目前德國累計動員的軍隊數量已經接近千萬。
這是一個相當誇張又恐怖的數字,這不僅代表每八個德國人就有一個參加戰爭,更代表幾乎每兩個德國家庭中就有一個德國人走向戰場。
要是算上軍工廠和其他為戰爭服務的企業的工人的話,目前的德國可以說每一個家庭都在為戰爭服務,每一個家庭都有進入戰場或者進入軍工廠的人。
能夠鼓舞人心到這種程度,不管德國首相在外界的名聲怎麼樣,至少在現在的德國,在現在的德國人心中,德國首相仍然是德國的救世主,是帶領德國走向黎明的引路人。
不管是歷史上的德國還是這個世界的德國,德國人的行動都代表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二戰的爆發並不只是德國的過錯。
德國人發動戰爭固然有錯,但背後強迫德國不得不發動戰爭的因素,同樣也是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罪魁禍首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