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宋王侯> 第十四章 大宋軍制

第十四章 大宋軍制

2024-05-04 17:29:25 作者: 九孔

  但葉塵卻不這樣認為,甚至感覺理所當然。他在學會操弓射箭之後,便發現弓箭之術和他的強項狙擊手,根本就是殊途同歸,大同小異。瞄準發射之間,三點一線的道理都一樣,且不論是狙擊手的眼力,雙手穩定,還是強大的心理素質,以及更為精細的計算風向和風力大向等方法技巧,在射箭時同樣有用,而且好像比狙擊手更為有用。

  相對弓箭術進步神速來說,葉塵戰刀術進步就相差太遠了。當然,與正常人相比,他的戰刀術已經進步很快。

  另外,葉塵還發現一個問題,或者說一個身體變化,準確的說一個身體的良好變化。

  

  他發現自己好像有著用不完的力氣,體力極為綿長,不間斷的訓練一天,都才微微見汗,有些氣喘而已。此外,他的力氣也有所提升,且好像每天都有所增強。這主要體現在他拉弓時輕易度和揮刀時所用力氣便能夠感受到。

  出現這種變化,葉塵隱隱感覺與懷中天星玉佩有關,準確的說與二十多天前在永樂邊城那荒廟中,自己當時所經歷的那一場生不如死的痛苦有關。

  但以葉塵如今見識和所掌握的信息資料,做出的判斷和推測也僅限於此。具體的原因和身體最終的變化會達到什麼程度,就不是他所能夠知道的。

  ………

  ………

  葉塵在這些日子中,已經從王超、李虎等曹彬的親兵口中,了解到不少大宋以及大宋軍中情況。

  再結合他本身對北宋歷史的了解,在腦海中已經大體清楚了北宋軍中情況。

  據葉塵所知,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統一的封建政權後,吸取晚唐、五代軍閥割據的教訓,先是杯酒從容間,解除了禁軍將領的兵權,但是趙匡胤感到這種禁軍軍事制度仍然是一塊能夠滋生野心家的土壤。所以他緊接著加強集權,削弱大將兵權,以文臣御武事;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軍事制度發生巨大變化。

  由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其下軍權由三個機構分任。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掌軍權及軍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廂軍。率臣為禁軍出征或鎮戍是臨時委任的將帥,統領地分屬三衙的禁軍,事畢皆撤銷。這比過去一人統領大軍,或兼領馬步軍那種手握重兵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變。

  而且規定兵符出於樞密,且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樞密院有調兵之權,卻不掌管軍隊;三衙掌管軍隊,卻無調兵之權;遇有戰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領兵出征,從而實現了「發兵之權」與「握兵之重」的分離。這種體制對於消除中唐以來綿延兩百多年藩鎮割據的局面,確實起到了重大作用。

  而在兵力的配置上,北宋軍制遵循「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禁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駐守在京城,侍衛親軍駐紮在各地。京城的人馬最為精強,各方鎮知道兵力不敵,不敢造反。這就是「強幹弱枝」。如果京城有變,在各地駐紮的禁軍聯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夠對付變亂。這樣就「內外相制,無輕重之患」,這就是「內外相維」。

  並且,武臣俸祿之厚也是北宋俸祿制度的特點,葉塵記得歷史上曾經有個名叫張演的便說過:「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祿而薄其禮。」

  而這也是如劉南這樣家中窮苦,又急需銀錢給老娘治病,又要贍養妻女的漢子,願意參加拼命的原因。

  此外,武將達到一定級別,還可恩蔭妻子。

  恩蔭,又稱「任子」、「門蔭」、「世賞」,是指朝廷根據官員職、階高低而授給其子孫或親屬以官銜或差遣的制度。

  對於軍中編制,北宋軍隊由禁兵、廂兵、鄉兵和蕃兵組成,以禁兵為主體構成一種中央軍和地方軍、正規軍和非正規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其中,如曹彬所率領的禁軍,編制為廂、軍、營(指揮)、都四級。廂轄十軍,軍轄五營,營轄五都。每都一百人。各級統兵官分別為: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馬軍稱軍使)、副部頭(馬軍稱副兵馬使)。指揮(營)是禁軍基本的建制單位,調動、屯戍和作戰,常以此計算兵力。

  而廂軍屬地方軍。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於侍衛馬罕司、侍衛步車司。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有步軍和馬軍兩個兵種,編制分軍、指揮、都三級,統兵官與禁軍同。

  鄉兵也稱民兵。是按戶籍丁壯比例抽選或募集土人組成的地方民眾武裝。平時不脫離生產,農閒集結訓練。擔負修城、運糧、捕 盜或協同禁軍守邊等任務。各地鄉兵名目很多,編制亦不統一,或按指揮、都,或按甲、隊,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編成,單從人數來說,是各軍種中人數最多的。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邊防軍。由關中、河東與如今党項諸部接壤地區的羌人熟戶部族軍組成。諸部族首領被封軍職。率部族軍戍守邊境。其編制因族而異,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標、隊。此次大宋伐漢,其中便有一支部隊乃是當世較大的一股蕃兵府州折家蕃兵,由那頗為勇武的蕃將陳世雄統領。

  後勤供應歸三司(宋朝最高財政機構),「三衙」、「樞密院」、「三司」又形成一個三足鼎力,三股力量互相牽制的局面。這樣互相牽制的結果,實際上把軍權都集中在了皇帝手裡,這是趙匡胤對軍事機構的最大改革。這樣一來就基本消除了武將發動兵變的可能性。皇帝則高居其上,利用三股力量互相之間的矛盾,操縱自如。

  而對兵員的來源,趙匡胤採取的是募兵法,除了平時補充兵員外,遇有荒年災歲,更是大量募兵,以便把破產脫離土地的農民招募到軍隊中來,這樣既起到了救災目的,又防止發生叛亂。葉塵記得對此趙匡胤曾經給大文武大臣說過:「吾家之事,唯養兵可為百代之利,蓋凶年荒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變生,有叛兵而無叛民。」

  葉塵是在後世是帶過兵的人,更是經歷了後世軍校科班的教育培訓,深知要想在軍中出人頭地,立下軍功,便首先要清楚軍中情況,然後在此基礎上,才能成事。這也是兵法中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的『知己』。

  所以,對於了解大宋軍中各方面情況,葉塵極為重視,打聽起來也是不遺餘力。

  ………

  ………

  二十多日前,葉塵在永樂邊城外的荒廟中發生異變,然後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急沖而去之後,郭無為和司洛意聯手與玉道香大戰一場,因兩人之前中了毒,又有傷在身,最後不敵玉道香,拼死逃離,藏起來療傷驅毒。

  在十多天後,二人傷勢恢復,再次聯手,共同激發各自手中玉佩,發現葉塵竟然身在大宋軍中,知道短時間內難以將天星玉佩弄到手。二人之間當場翻臉,展開廝殺,因兩人實力相當,又擔憂玉道香潛伏在附近,最後無果,各自離去,尋找進入大宋軍中的對策。

  郭無為來到晉陽附近,無意中發現宋軍在汾河中大修水壩,以飛鳥傳書,請示過師傅張無夢之後,他想到了一個可自由進入大宋軍中找人的辦法。

  他先是利用自己超絕身手,以及城內心腹的接應,於夜晚潛回到了晉陽城,對北漢國主謊稱自己親自出城打探消息,並將宋軍於汾河中搶修水壩,準備水淹晉陽城的事情告訴了北漢國主劉繼元,從而打消了無故失蹤,擅離職守之罪,又輕易做回了首輔宰相。

  就在北漢朝堂、軍民上下大驚之後,開始準備抗洪之事時,郭無為開始了他的計劃。那就是當個內賊,幫助大宋攻下晉陽,從而在大宋謀取高官立足,然後想法找到葉塵。

  實事上,太平教願意放棄北漢,除了是為了天星玉佩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太平教掌教張無夢和郭無為詳細分析對比了兩國實力,感到北漢前途暗淡,已經難以成事,亡國只是遲早之事,便想乘機在如日中天的大宋發展勢力,而郭無為若是能夠勸說劉繼元投降在宋,以宋帝趙匡胤以往做事習慣,郭無為便可在大宋謀得高位。

  這些天,郭無為帶領自己黨羽一心鼓動北漢國主劉繼元向大宋投降,不料劉繼元深信契丹一定會發兵來救,堅決不降,朝中以劉繼業為守的武將也都主張堅守待救,郭無為無奈,只得慢慢再等機會,尋找對策。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