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寺
2024-09-14 22:57:21
作者: 擊雲腰
護國寺
第二章: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早餐用過一碗百蟹面加半個胡餅,在侍女們的簇擁下,鄭泠去到蘭心堂,和大伯母崔氏打了招呼。
崔氏將將好用完餐,正準備晾涼了治風寒的藥,等著喝掉。
聽見她要去護國寺,崔氏二話不說,連忙端起,吹了兩口便開始灌這碗熱騰騰的藥湯。
鄭泠光是聞著味,就覺得異常苦口。
她見崔氏如同喝水一股腦灌入口中,沒過多久,大半碗藥立刻見底。她連忙在桌上擺著的蜜餞盤裡,拿了幾個金絲蜜棗,候在一旁。
等崔氏喝完,鄭泠就立刻將蜜棗餵在她嘴裡,「大伯母真乃女中豪傑,一口氣喝藥都不帶皺眉。」
崔氏吃了蜜棗,甘甜化開口中的苦澀,她細嚼吞咽,將瓷碗輕輕一放,快言快語地笑道:「伯母又不是你,這麼大個人了,還怕苦。等著,伯母收拾一下,披件厚袍就陪你一塊兒去。」
崔氏出身五姓七望的博陵崔姓,乃當今四大柱國之一的華國公家的嫡女,上柱國崔摯之妹。
將門虎女,素來生性豪爽不拘,她嫁給滎陽鄭家的鄭鄴之後,二十年間,依然保持著少時的性子。
她與鄭鄴膝下無閨女,只有一個一脈單傳的兒郎,名喚鄭淙。
男孩子長大了,也就不如小時候乖巧,總圍著母親轉。
況且鄭淙自國子監讀完書後,就被當今聖人委以金吾衛中郎將一職,司職長安城內街道繳巡事宜。平日忙得很,只有一月一次的休沐,才能見得到他人影。
為此,崔氏膝下寂寞,越發與鄭泠這個由自己半手帶大的侄女親厚,早已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閨女。
兩人相處十分親切融洽,一如尋常母女。
再加上今年中秋,鄭泠得聖人賜婚與崔氏的親外甥。彼此之間,更是親上加親,愈加令崔氏重視鄭泠的任何事情。
如今快到年底,她的婚期將近,崔氏更是怕她磕著碰著,恨不得將她拴在身上,時時刻刻都能看顧著。
*
鄭泠自幼父母雙亡,她從小到大的成長軌跡,一半時間是在宮中,承歡姑母兼舅母膝下,得舅父親授丹青筆墨,與皇子公主為伴嬉戲;另一半時間是在良國公府,在大伯父和大伯母的關愛下,長大成人。
大伯母對自己的素來關愛,平日裡哪裡有什麼宴會賞玩熱鬧的事,也都會帶上她。她想去哪裡,大伯母也都像一個慈母一樣,親力親為陪著她。
但考慮到大伯母如今風寒未愈,還在喝藥,鄭泠就委婉謝絕了崔氏的陪同,讓她安心在家中好生養病。
外邊天寒地凍,崔氏不大放心。鄭泠便佯作生氣,才勸住了半隻腳跨出門外的崔氏。
後者好笑地颳了刮鄭泠的鼻子,寵溺道:「我們文殊婢脾氣這樣大,也好,以後不至於被忱驦壓著。不過那孩子品性都好,是萬萬不會也不敢欺負你的。」
冷不丁聽到這話,鄭泠白皙的臉上起了一層薄薄的紅暈。
大伯母口中的忱驦,是上柱國崔摯之子。
其人青年才俊,文治武功,出類拔萃。
崔忱驦昔日為當今聖人的伴讀,兩年前與其父崔摯,一同出征抗擊突厥。
十八歲就被提拔為右武衛將軍,得聖人御筆欽提『崔門雙璧』,做成金牌匾賜予崔家,光耀門楣,成為一樁時人津津樂道的美談。
人道是:博陵崔氏子,少年英雄色。
想到那個冠絕京華的未婚夫,鄭泠羞地無地自容,她支支吾吾:「伯母別取笑我了,怎麼就說到那裡去了……」
崔氏見她羞地滿臉通紅,便不再打趣,慈愛地叮囑:「那你早些去吧,山上雪厚難行,切勿小心,要實在趕不及宵禁,你就寺中住一晚上,明早我讓你阿兄去接你回來。」
鄭泠乖巧向她行禮:「是,泠娘這就動身,伯母在家好生休養,萬萬別凍著了。」
*
出了國公府,鄭泠登上金釧早已備好的馬車,一路出了翊善坊向南行,經過重重坊門,行至朱雀街,過了十幾坐城坊之後,終於抵達晉昌坊的護國寺。
護國寺建在半山腰上,算不得多高的距離,但前幾日的凍雪,還是給這條修繕過的寬闊山道,增加了一些阻力。
路上的積雪厚如棉絮,兩匹駿馬艱難地拉車前行,重壓上去,立刻現出兩行深深的轍痕。
再往前半里,路旁就滿是被風雪折斷的翠竹,凌亂地交錯在道路上,完全阻礙了通行。
鄭泠在馬車中等了好一會兒,待家僕清理完這些路障,才緩緩前行。
以至於到達寺中的時候,已然過了正午。
隱匿在一片皚皚白雪之下的護國寺,飛檐重樓,巍峨壯觀。
他們的馬車一停下來,在廣場清理積雪的沙彌,就認出了良國公府徽識,他們連忙上前接引。
進入大殿,金釧問她是否先去齋堂,吃點熱乎東西墊墊肚子。
鄭泠搖頭:「不必,先去給耶娘上柱香。」
她的母親,是安陽鎮國公主,當今聖人的姑母,太上皇的胞妹。
當初生下她後,安陽公主氣血虧損,元氣大傷,身體不好,纏綿病榻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
母親離世得早,她才半歲,是以沒什麼映像。
僅從父親和旁人的口中知曉,母親是個極其美麗聰慧,紅顏無雙的巾幗英雄。
在嫁給她父親之前,安陽公主曾為朝廷使者,帶兵遠赴冀州,與當時的節度使李叡共同抗敵,保大豫王朝邊境安穩。
故去之後,母親的神位,被舅父立在護國寺,享受天下萬民香火。
從留傳下來的安陽公主的畫像來看,鄭泠也認為,母親確實是個難得一見的,極其美麗的女子;像洛陽城中的牡丹,雍容華貴,大氣典雅。
可惜她長得不像母親,沒有繼承她那雍容明艷的絕世容貌;可她也不像父親,亦沒有父親那樣英氣的輪廓和武勇的體魄。
甚至她小時候說話走路認字,都比旁人慢上一拍。
小時候她覺得自己異常蠢頓,深受打擊,還為此黯然傷神、哭鬧過。
父親便將她架在肩上轉圈圈,轉移她的傷懷,安慰她:「你就是你,不必與誰一樣,也不必像誰一樣。我們文殊婢,就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不需要多麼精明能幹,也不需要肩負什麼重任,你只要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無災無難地活著、長大就好了。」
隨後父親告訴她,她的到來殊為不易,「你是你母親花了很多心思,很不容易才留下來的禮物,不論你是何模樣,你都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
父親跟她說,她的母親從前戰後受傷,懷著她在腹中時險些滑胎,用了很多坐胎藥,才堪堪保住了她。
生下之後,鄭泠體弱多病,靠著湯藥不斷,才活了下來。
為此,滿月之後,安陽公主帶著她到護國寺,求菩薩拜佛。算了一卦,將她認在文殊菩薩座下求獲庇護,才有了文殊婢這個乳名。
從那之後,鄭泠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再也不會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不如誰人。
母親給予的她生命,她當珍而重之。
父親也給足了她這世上最好的父愛,一直陪著她到七歲。
她的父親,諱鄭隨,原為十六衛之神策軍統帥。
十年前,涼州生變。
河西節度使勾結突厥勢力,開關放敵進入大豫境地,企圖攻克長安。
鄭隨領兵戍守,歷時兩載,驅除反賊外敵,但也損失慘重,留下一身傷痛。不到一年,他就舊疾復發,也駕鶴西去。
當時舅父感念父親為帝國的付出,追贈他為安北候,也將他的神位立在護國寺,與母親一道,享萬民香火。
此番前來,算是鄭泠在出嫁前,提前拜謝父母之恩,已做大婚之日的拜別。
他們沒能看見她長大成人,如今也見不到她嫁人,她心裡多少還是有些遺憾和難過。
鄭泠跪在靈位前,持香默念:「今日女兒特來敬香,告慰父母在天之靈,願你們安心,女兒一切安好。以後嫁入崔家,定與崔六郎舉案齊眉,白頭偕老,會一生幸福。」
*
上完香後,鄭泠拜過各處菩薩,最後去了後山新建的那座『鬼子母神殿』,參見太上皇。
鬼子母神殿,顧名思義供奉著十二諸天之中的鬼子母神。
進去之後,只見主殿中央,林立著一座丈高的坐姿女神像,其左手持書,右手懷抱稚童,紅唇微張,面容溫和,眼神慈悲地望著臂間憨態可掬的幼兒,儼然是一幅慈母教子像。
殿內的山崖牆壁之上,也都分別彩繪著鬼母與鬼子,造型迥異的其他溫馨互動日常。
一共九副,從崖壁的頂部到底部的巨幅壁畫,以工筆描繪,磅礴細膩,栩栩如生,人性的慈和與神性的悲憫,結合的恰到好處。
進來參拜的人,若有昔日見過盧妃者,便會發現,這座神像及其壁畫中的人,與曾經寵冠後宮的盧貴妃母子,一模一樣。
但這不是什麼秘辛,天下皆知,護國寺的鬼子母神像,供奉的其實就是盧妃母子像。
昔日雄才大略的太上皇,自從三年前,先後痛失愛子和寵妃盧貴妃後,就消磨了一腔雄心壯志。退位隱居護國寺,剃度修行,日日閉關,與青燈古佛為伴。
兩年不問政事的太上皇,於去忽然年出關,給聖人下了一道旨意:敕令護國寺依山崖開鑿,新建一座『鬼子母神』神殿。殿中神像以盧妃母子肖像為原型雕刻,用以紀念他們母子。
同年,舉國上下皆大興土木,凡是大寺都新修了一座鬼子母神廟;修不下廟宇的小寺,也都想辦法新增加了一尊抱子的鬼子母神像。
鄭泠自幼學畫,是太上皇親自教出來的天子門生。
因此,她便被太上皇委以重任,專門負責這座殿宇中壁畫的起草設計,與落地繪製。
才有了她親自招募選拔天下畫師,遇到畫技精湛的傅丹青,與他相識共事一事。
殿內這些壁畫,都是她和傅丹青,一筆一畫,耗時七七四十九天,共同繪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