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占城稻

2024-08-29 20:44:45 作者: 大海洗拖把

  吳王這是——瘋了嗎?

  長孫無忌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李恪此時的精神狀態。

  他呆愣了半刻,終於反應了過來。

  嫌棄地從李恪手中抽出了雙手,有些好奇道:「吳王殿下為何發笑?」

  「那是三和啊,蠻荒之地的三和。」

  李恪擺擺手,沒有向長孫無忌解釋什麼。

  他當然知道三和是個蠻荒之地,而且在後世三和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廣州灣!

  

  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沒錯,就是那個距離瓊省只有數十里的廣州灣。

  那地方對於這個時代地處關中的人來說,是蠻荒之地。

  但對於他這個後世的歷史系大學生來說,就是天選之地。

  無他,地理位置。

  廣州灣雖然地處偏遠,但屬於沿海地區,物產豐富。

  只要他依靠前世帶來的學識,好好發展,將廣州灣當作跳板,入主瓊島,依靠一省之地,大力發展人口,積蓄實力。

  進可守廣州灣,退可守瓊島

  到那時,就是國中之國,不論大唐是誰當皇帝,也奈何他不得。

  如此得天獨厚之地,他怎能不歡喜?

  不過這些他沒跟長孫無忌說。

  真要是讓這老陰貨知道了,他怕是得氣吐血。

  也不管長孫無忌怎麼想,只是隨意的擺擺手讓走人。

  接下來要準備搬家了。

  開心!

  吳王府,當吳王即將外放三和的消息傳到吳王府,府中一片愁雲慘霧。

  此時李恪還關在宗人府。

  長史劉清峰正對著薛仁貴一頓訓斥。

  「你說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吳王少不經事,你也不勸勸,反而還跟著胡鬧。」

  薛仁貴有些害怕這老學究,當下縮了縮脖子。

  「咱家皇子本就無罪,是那柳范欺人太甚,教訓他一頓怎麼了?」

  「你啊你。」

  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這話劉清峰氣不打一處來。

  「朝堂之爭本就如此,朝廷自有法度,若想整治他另有他法,怎可直接沖府,把人吊起來抽,這豈不是授人以柄?」

  「如今陛下龍顏大怒,下旨讓殿下外放三和,這一去山高林密,路途遙遠,殿下只怕是這一世都回不得長安了。」

  薛仁貴撇了撇嘴道:「我看外放三和挺好的,天高皇帝遠,也省得在朝中被那些別有用心之輩污衊。」

  「你懂什麼?」

  劉清峰瞪了薛仁貴一眼道:「三和之地疾苦,天下貴為天家貴胄,怎能受得了那貧苦。」

  「再說了,一但殿下前往三和,那無疑是斷了爭儲的路,我等乃殿下手下肱骨忠臣,焉能見殿下變成個失勢王爺!」

  「不行,老夫要面見聖上,求聖上收回成命!」

  薛仁貴道:「可是,如今聖上聖旨已下,如何才能讓聖上收回成命?」

  劉清峰道:「無妨,此事我心中自有計較,只要獻出那件寶物,聖上自然會轉怨為喜,就是犯下天大的過錯,也可保殿下無恙!」

  薛仁貴好奇道:「是什麼寶物竟有這般神奇?」

  劉清峰一臉智珠在握,卻是賣了個關子。

  …………

  太極宮中,李世民與房玄齡一乾重臣皆在此地,正商議著北方大旱的善後工作。

  當朝尚書左僕射房玄齡道:「戶部已經先行撥糧五十萬石,於作日出發,前往青州賑濟災民,不日到達。」

  「後續還將籌措五十萬石糧食,以供使用。按受災地區人口來算,約莫可供災民消耗三個月。」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如此便好,那現如今青州災情如何了?可有緩解?」

  房玄齡道:「尚未有緩解,現如今已至夏季,農戶田地里的莊稼都旱死了,若是持續乾旱下去,農戶一年到頭都無收成,只能依靠賑災糧食度日。」

  「到時候,恐怕戶部力有不逮。」

  李世民道:「若是如此,從其他地方調遣糧食過去,撐過今年災情,可否?」

  房玄齡道:「賑濟災民勞費頗多,只怕國庫中錢糧不足,難以為繼。」

  李世民道:「說來說去,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依愛卿之言,要朕不管下面百姓的死活嗎?」

  這時,下方的魏徵站了出來,說道:「聖人有雲,「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天降災邪,視為警醒。」

  「如此,陛下可下罪己詔。」

  李世民面色一沉,一股怒火衝上心頭。

  又來這套?

  自他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開始,這些年他是勵精圖治,外擊匈奴,鞏固邊境,內休養生息,安撫子民。

  十數年來,未曾有一日懈怠。

  可他如此勤奮,這天下依舊暗流涌動,災禍不斷。

  自貞觀元年啟,霜災,蝗災,水災,旱災,年年不絕。

  於是民間便有了風言風語,說他李世民殺兄囚父,得位不正,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這才降下了災難。

  每一次,這幫言官都跳出來,說是他李世民的罪,害的百姓受苦,必須要下罪己詔。

  特別是這個魏徵,每次都反覆橫跳,瘋狂彈劾。

  天可憐見,淮北水災是他李世民的錯,劍南道霜災是他李世民的錯,現在就連青州旱災也是他李世民的錯。

  他李世民到底是造了孽?

  李世民怒火中燒,一雙虎目盯著魏徵,說道:「依魏卿所言,難道只要朕認了錯,那旱災便可解了麼?」

  魏徵怡然不懼道:「那是自然,只要陛下誠心悔過,那上天必將解了災情,如若不然,就是陛下誠心不夠而已。」

  一聽這話,李世民被氣得不輕,血壓都差點上來了。

  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

  真是豈有此理!

  他李世民怎能答應!

  就在二人僵持不下之時,門外小太監近來稟告,吳王府長史劉清峰覲見。

  雖然李世民現在並不待見吳王府中人,但好歹劉清峰這時前來,解了他的圍。

  於是下令讓劉清峰覲見。

  只見劉清峰手裡捧著一個箱子,快步走到李世民面前,跪地叩首道:「臣吳王府長史劉清峰,叩見皇上。」

  李世民面無表情,淡淡道:「劉長史此番前來,是要有何要事啊?」

  劉清峰朗聲道:「臣此番前來,是為解青州旱災而來!」

  「哦,愛卿莫非有何妙計?快速速獻上來。」

  劉清峰道:「臣有一物,畝產兩千斤,早熟,耐旱,一年可熟兩至三季!」

  「什麼?竟有此等神物?」

  「這絕無可能!」

  此話,朝堂中盡皆譁然一片,諸位重臣皆面色不信之色。

  畝產兩千斤,還一年可熟兩至三季?

  這怎麼可能!

  就連李世民也掩蓋不住滿臉失望神色,只當劉清峰在說瞎話。

  劉清峰看著一干人等的臉色,心中瞭然。

  就好像看到曾經的自己一樣,自以為飽讀詩書,才智過人,卻不知天外有天。

  要不是吳王殿下,此時他也是這麼無知吧。

  劉清峰將手裡的箱子打開,抓出一把稻米舉過頭頂。

  「臣所言未有半點虛假,有實物在此,陛下一看便知?」

  李世民接過太監遞過來的稻米一看,有些不以為然。

  「這不就是普通的稻米嗎,有何不同之處?」

  劉清峰道:「費也,此稻乃是占城稻,由林邑國引進而來,外形較之關中稻米細狹,非普通稻米。」

  「且此稻種一年前已經由青州引進,經過種植,可知此稻種一年兩熟,若是肥沃一些的土地,甚至可以三熟。」

  聽到這裡,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身來回踱步,仍舊有些難以置信。

  若是劉清峰所言不虛,那些稻種就是天賜神物啊,

  不僅青州旱災可解,大唐千秋萬代都會因此受益!

  這可是關係到大唐根基的大事啊!

  「劉卿家此言當真?」

  劉清峰斬釘截鐵道:「陛下若是不信,臣可立下軍令狀。」

  「此稻種在青州已種植一年,當地農戶皆知,陛下可派人前去查驗便知。」

  看到劉清峰不疑有他,李世民不由得已經信了七八成,但此事關係太大,他又不得不慎重。

  於是下令道:「來人,百騎司速速派人前往安州查探此事,不得有誤!」

  說完李世民上前把劉清峰攙扶起來,溫聲道:「非是不信劉卿,實在是此事事關重大,朕要真憑實據才放心。」

  「此事若是為真,那劉卿便是立下了不世之功,朕定當重重有賞!」

  聞言劉清峰卻道:「臣不敢居功,陛下明鑑。」

  「此稻種乃是吳王殿下引進,一手培育出來的,實非微臣之功勞。」

  「什麼?」

  李世民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稻種是那個整日裡惹是生非的老三弄出來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