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大唐:我可沒想當皇帝> 第一章 「逆子」李恪

第一章 「逆子」李恪

2024-08-29 20:44:33 作者: 大海洗拖把

  大唐貞觀十一年,長安。

  太極宮中。

  「混帳,這逆子整日不干人事。」

  「莫非真是要氣死朕嗎?」

  李世民正高坐於皇位之上,大發雷霆。

  

  下方一列文臣武將看見威嚴的陛下動了真火,無不縮了縮腦袋,噤若寒蟬。

  就在剛剛,北地官員發來了急報,青州一帶發生了旱災,赤地千里,百姓都在忍飢挨餓。

  於是李世民便召集了諸位重臣商議本次的救災工作,如何調集糧食分發災民,如何處理善後工作。

  就在眾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語。商量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御史柳范走了出來,彈劾李世民第三子吳王李恪。

  在大殿上,柳范侃侃而談,歷數了李恪十條大罪,包括毆打平民百姓,遊獵過度,侵占農田等等的罪項。

  本來呢,身為皇室子弟,李恪身上犯的事,要在平日也並不算什麼大事,最多挨幾句訓斥。

  可是在如今北地旱災的情形下,出現了皇子侵占農田,導致百姓顆粒無收的惡劣事件。

  這無疑是在李世民的臉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

  李世民面色威嚴,怒道:

  「來人,即刻派人前去安州宣旨。」

  「吳王李恪,為人輕狂,肆意妄為,視百姓為魚肉,實乃悖逆之徒,懲免去安州都督之位,削封戶五百戶,命其即刻返回長安請罪,不得有誤!」

  這話一出,眾大臣不由得心頭一凜,剛剛陛下的旨意中,有一條對吳王李恪的評價,肆意妄為,視百姓為魚肉。

  要知道李世民平日裡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皇帝更要看重百姓才行。

  而現在這麼說吳王李恪,顯然李世民已經對吳王李恪非常失望了。

  一時間,眾位大臣皆神色各異,心中各有千秋。

  ……

  三天後,長安城在數十里的官道上。

  一行大約數百人的車隊正緩緩行來,正是吳王李恪的車駕。

  在馬車上,李恪正抱著一個大號痰盂,正吐得七葷八素,不能自理。

  已經是兩世為人了,還是改不了暈車的毛病,一坐上車,除了兩個輪子的,李恪都受不了。

  沒錯,李恪是穿越者。

  前世作為一名歷史系大學生,就在畢業的前夕,準備實習的關口,居然發生了一場車禍。

  再醒來已經是到了唐朝,成為了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

  可能因為同名同姓的原因吧,李恪沒有太過抗拒,便坦然接受了這個新身份。

  雖然他不太喜歡這個皇子的身份。

  這可不是凡爾賽,他是真不太喜歡當這個皇子。

  原因是李恪這個人的身份背景太複雜了。

  李恪雖然不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嫡子。

  但他的母親乃是隋煬帝楊廣的嫡女,李恪身兼楊隋,李唐,兩個大一統皇朝且血緣親近,淵源深厚的帝族血脈。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之中,都沒有幾個人有這種身份。

  哪怕是當朝太子李承乾,真要論起來,也未必有他的身份尊貴。

  不要忘了,當今朝廷中不少人都是前隋的舊臣,心中念念不忘前隋的榮光。

  時常有大臣與李恪接觸,表示願意在李恪爭儲中出一份力。

  可李恪自己心裡清楚,這些都只是一時幻象,李世民眾多兒子中,就自己最不可能當上太子。

  為何?

  就是因為自己身上有前隋楊氏的血脈,所以才不可能當得上皇帝。

  李唐朝廷那些文臣武將,包括李世民自己,都是靠著推翻暴隋的名義起家,建立了這李唐皇朝。

  大義是什麼?

  就是推翻暴隋!

  若真要是讓自己這楊氏血脈當上了皇帝,到時候前隋大臣一鬧騰,那這天下是姓李還是姓楊?他們這些功臣又該如何自處?

  所以李恪一出生,就處在了風口浪尖上,每個人都在盯著他。

  而李恪也一向低調,從來不敢出風頭,只希望能夠安穩度日。

  所以在三年前他被封藩安州時,那是開心得不得了,心中還很是慶幸離開了長安。

  可惜天不遂人願,哪怕他在安州,朝廷里也依然有人看不得他好過,經常有人向李世民進獻讒言。

  這次更離譜,居然歷數了他十大罪,這是要往死里整他啊!

  「唉,馬上要回到長安了,不知道接下來又是怎樣的明槍暗箭在等著我。」

  想到這裡,李恪不由得嘆了口氣,心裡很是鬱悶。

  身旁,吳王府的長史劉清峰憤憤不平道:「那些人簡直是不可理喻,殿下明明是用錢買下了那些農田,種下了占城稻。」

  「這占城稻可是殿下花了無數心血才從林邑引進而來的,通過這一年的實驗,稻種一年可熟兩到三季,且不損失土地肥力,若是推廣開來,我大唐百姓豈不是能人人吃上一口飽飯?」

  「明明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在那些人嚴重,卻成了遊獵過度,侵占農田的大罪,簡直是其心可誅!」

  「我看啊,他們就是害怕殿下做出了功績,為陛下重視,才會如此污衊殿下!」

  李恪聽完劉清峰的話,只是勉強笑了笑,倒沒有生氣的樣子。

  他本來也沒想過要當皇帝,無所謂李世民怎麼想他。

  把占城稻弄出來,只是因為他想積蓄實力而已。

  他是不想當皇帝,可是他也並不想把選擇的權力都交到別人手裡。

  前世看過的歷史書還赫赫在目,李世民一死,長孫無忌便在李治的授意下,開啟冤獄,殺害了李恪。

  所以無論誰當皇帝,李恪的日子都不會好過的,下場不是流放就是砍頭。

  可惜安州的地理位置太差了,如若不然,等他的占城稻推廣開來,積蓄了足夠的人力,再開啟火器的裝備。

  到那時,他就可以真正成為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藩王了。

  「罷了,命該如此,只希望這次父皇能將我外放得遠一點,莫要再污了朝中諸公的眼。」

  李恪淡淡說道,他的本意是想能夠外放的遠遠的,才能好好發展。

  可這這副模樣落在劉清峰的眼中,卻成了心灰意冷,無意爭儲的表現。

  劉清峰祖上是隋朝舊臣,降唐後心中還是念念不忘前隋的榮光,所以他是一心擁護李恪爭儲的。

  劉清峰痛心疾首道:「殿下何故如此心灰意冷,此事不過是鼠輩污衊殿下而已。」

  「只要向陛下澄清事實,陛下定會明察秋毫,還殿下一個公道的。」

  李恪撇了撇嘴。

  澄清事實?

  開什麼玩笑!

  李恪巴不得李世民嫌棄他,把他扔得遠遠的,最好是扔到天涯海角去,永不再相見。

  怎麼可能還會去討他歡心呢?

  李恪連連搖頭:「劉長史不必再勸,本王心意已決,這次回長安只希望儘快就藩,遠離是非!」

  李恪油鹽不進的樣子看的劉清峰是恨鐵不成鋼,連連跺腳。

  這時,馬車已然停下,原來是已經到了長安城了。

  城門口,一個太監早已經等候多時。

  太監一看到李恪下來,便說道:「陛下有口諭,吳王李恪德行有虧,嬌縱妄為。懲於府中閉門思過,不得外出,望爾今後誠心悔過,欽此。」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