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史官要敬畏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求訂閱)
2024-05-04 02:55:00
作者: 天下第一白
「我感覺這期寫司馬遷的節目,要超過之前的李時珍。」
「我也覺得。」
「陳凡老師是史官,這一期講的也是史官,絕對不簡單。」
「歷史當中史官的地位並不高,但是,如果沒有他們,也沒有我們所知道的歷史。」
「是的,其實之前我對於史官也沒有太大感覺。可自從陳凡老師講了歷史之後,我才發現,一位優秀的史官對於傳承我們中華文化絕對有著巨大的貢獻。」
……
此時。
《典籍里的中國》第二期還沒有開始。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但媒體,觀眾,評論者……這時已經對於這一期無比的期待。
事實上。
這也反應到了收視上。
還在放GG的期間,央視1套的收視就已經在暴漲。
而陳凡以及一眾話劇演員都在準備。
當時間指到8點。
陳凡出現在了舞台。
舞台上擺放著一盞檯燈,打開檯燈,陳凡拿出一卷竹卷讀了起來:「《史記》,原名《太史公書》,為西漢司馬遷所著。開紀傳體先河,史紀由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構成,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約3000多年的歷史。史紀第一篇為五帝本紀……」
說完。
鏡頭一轉。
此時。
舞台上出現了一個原始部落族群,一位首領帶著他的族人站於巨石之上。
陳凡介紹說道:「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
一邊介紹。
舞台上的話劇演員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飾演黃帝的話劇演員昂首大聲,說道:「我,軒轅黃帝,諸侯尊奉我,我當為天下奔忙,撫萬民,度四方。天下諸侯相互侵伐,暴虐百姓,我前往征討,平定戰亂,一生奔忙,從未安居過。」
陳凡則再次介紹說道:「黃帝,集崇德尚武,勤政愛民於一身,統一上古中原諸部落,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族,司馬遷為後世描模和豎立了華夏民族的道德典範。」
「我去,這場面大。」
「五帝本紀,皇帝者,軒轅氏。」
「乖乖,這本史記了不得。」
不同於之前的李時珍傳。
陳凡只是一上場,直接開啟了高潮。
特別是黃帝的介紹。
雖然只是區區幾句,但卻讓眾人一下子感覺氣勢磅礴,無比的浩大。
……
「秦始皇本紀。」
五帝本紀稍稍介紹了一下,接下來則是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之子。」
鏡頭再一轉。
一位飾演秦始皇的演員出現:「我是贏政,戰國紛爭,我秦國一統天下。天下從此再無戰亂,從即日起,統一法度,衡石,丈尺,書同文,車同軌。」
站於一邊的陳凡則繼續說道:「司馬遷筆下的秦始皇,功過分明,皇帝始於贏政,謂之始皇帝。大一統利於民生,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也奠定了長期統一的基礎。但可惜,秦二世而亡。」
比之第一篇介紹五帝本紀,第二篇的秦始皇一出,高潮已經直接升到天際。
「秦始皇?」
「我靠,贏政是始皇帝?」
「啊啊啊,為什麼我現在才知道,為什麼我現在才知道。」
「還有那啥,車同軌,書同文……妹喲,這也太霸氣了吧。」
「我感覺好像之前對於贏政是不是有一些誤解?」
「還是之前我們讀的歷史書是假的?」
「那啥,能不能再介紹一下秦始皇?」
黃帝的介紹已經夠燃了。
沒想到,竟然還有不落絲毫下風的秦始皇。
聽著陳凡介紹著史記。
眾人只知道,這部史記就是一部歷史界的天書。
但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五帝本紀,也並不是介紹秦始皇。
隨即。
陳凡再次介紹,陳勝,張騫……等一眾歷史人物。
當然。
介紹他們只是拿來當一個引子。
這個引子。
為的就是引出司馬遷。
而為了增加《典籍里的中國》的看點。
第二期陳凡還將整個表演團隊也給介紹了出來。
「這場景,我感覺錢在燃燒。」
「這簡直相當於電影裡的場景。」
「不只是場景,看看他們的服裝,道具,完全還原西漢時的風格與文化。」
表演團隊一眾演員,導演,服裝設計師,場景師……等等不時述說他們的想法。
漫天的掌聲再一次湧來。
最為刺激他們的。
那則是楊君儒老爺子的上場。
楊君儒原本一直就是話劇界的傳奇,但他早就金盆洗手了。
可沒想到。
此時楊君儒竟然上場了。
當楊君儒來到化妝間的鏡子前,鏡子裡面出現的,竟然是一位2000多年的史官。
這個設定一下子便讓眾人大開眼界。
「好吧,看來央視還是1哥。」
「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對,也有一種前世今生的感覺。」
內心裏面早已經沸騰。
不少人明白。
這樣的設定不僅僅是新鮮。
更為牛逼的是,通過這樣的設定,人們下意識就真的覺得楊君儒就是司馬遷。
這也極大的提升了整個節目的真實感與代入感。
當然。
典籍里的中國從第一期開始,他就將這種穿越玩到底。
開篇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幾位人物之後,接著,很快就引到了歷史人物司馬遷的身上。
巨大的屏風從下而上,緩緩的打開。
一個2000多年的世界,出現在眾人眼裡。
映入大家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藏書閣。
藏書閣里,有著數百號人物忙來忙去,似乎正在檢驗著書卷。
接著楊君儒飾演的司馬遷出現在鏡頭當中。
掌聲再次來襲。
……
家族子弟:「報,《太史公書》本紀十二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表十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書八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世家三十篇,勘驗完畢。」
家族子弟:「列傳七十篇,勘驗完畢。」
司馬遷點點頭,說道:「今日,《太史公書》要入閣。先父與我兩代人,竭盡畢生精力,著成此書,現已校驗無誤,送書入閣。」
司馬遷:「《太史公書》入閣,足以告慰先父之靈。」
一場規模盛大的送書入閣儀式,就此呈現在大家眼前。
台下一眾看客發出陣陣驚呼。
但這只是剛剛開始。
送書入閣結束。
陳凡便穿越來到這個世界。
「外祖,我回來了」。
說話的是司馬遷的外孫楊惲。
司馬遷摸了摸楊惲的頭,問道「五帝本紀,背得怎麼樣了?」
楊惲:「外祖,我只會背一部分,但這位哥哥卻會背更多。」
司馬遷轉頭看向了陳凡:「你也會背?」
陳凡點點頭:「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以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司馬遷:「我這《太史公書》還沒有公諸於世,你怎麼能背出來?」
陳凡:「晚輩陳凡,是2000年後一位讀書人。」
司馬遷有一些不敢相信:「2000多年後?」
陳凡點頭:「正是……2000多年之後,您的這本《太史公書》被稱之為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經典。學生此翻前來,是想知道先生您是如何能夠完成這樣的一部巨作。」
司馬遷看著楊惲,說道:「像他這樣大的時候,我的父親告訴我,修史是我們司馬家的使命。」
咚的一聲鐘響。
鏡頭轉到了另一邊,在另一個舞台,出現了一對父子。
父親叫做司馬談,兒子叫做司馬遷。
司馬談拍了拍桌子,說道:「背。」
幼時司馬遷跪坐朗朗背出:「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司馬談:「此為何意」。
幼時司馬遷:「我司馬氏,始祖為黃帝之孫顓頊時的重黎氏。」
司馬談:「始祖們都是做什麼的?」
幼時司馬遷:「重是天官,觀星象,定曆法,黎是地官,執掌農事,重黎氏分司天地。」
司馬談:「我司馬一族,歷經堯舜夏商至周,世代為天官,掌管歷史。」
幼時司馬遷:「我長大後也要當史官。」
司馬談笑著說:「是嗎?」
陳凡也在旁邊笑著看向了司馬遷,也就是楊君儒老爺子。
司馬談繼續說道:「史官不僅要記述先賢,還要實錄當下。」
幼時司馬遷:「那我先記一件事。」
司馬談:「何事?」
幼時司馬遷:「從今天起,司馬遷要做史官。」
司馬談:「你要做史官!!!」
司馬談看著兒子司馬遷堅定的態度,一時哈哈大笑,無比的欣慰。
司馬談:「好孩子,今天,為父要贈你一支筆。就作為,你的史官之筆。」
拿出筆,司馬談看著幼時司馬遷叮囑說道:「要記住,史官要敬畏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
這是一個比較短的情景劇。
但這個小情景劇看完之後,全場一片叫好。
「好。」
「史官要敬畏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說得太好了。」
如果要說代入感,大家可能無法帶入到自己就是史官這個程度。
但如果說共鳴,司馬遷父親司馬談的那句話,卻是讓眾人激動萬分。
史官如此。
任何行業都一樣。
這不僅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如此敬業的史官。
這也激勵著他們,在對待自己工作的時候,也應該如司馬談所說的一樣,史官要敬畏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字。
「我就說,第二期絕對不凡。」
「史官,原來,這才是史官。」
眾人眼睛一眨也不眨。
第二期《司馬遷》里的每一句,每一個場景,都是一次又一次震撼著大家的內心。
接著。
楊君儒飾演的司馬遷繼續回憶。
時間線則從幼時所說的我要做一個史官,拉到了青年時間的遊歷天下。
「父親讓我從小在家裡耕讀,直到我20歲,才受父命離家壯遊山河。」
鏡頭再一轉。
幼時的司馬遷已然長大。
年輕的司馬遷帶著司馬談送給他的那支筆,週遊世界,並用這支筆記下了所有看到的事物。
……
另一個舞台,巨大的屏風徐徐拉開。
一座巍峨的高山出現在眾人眼裡。
年輕的司馬遷帶著僕人來到了九嶷(yi)山。
朴人:「先生,此地就是九嶷山了,我們為什麼要來這呢?」
年輕司馬遷回道:「追懷舜帝的美德。」
說完。
只看到前面一陣人聲傳來:「大舜,大舜,等等我們。」
大舜:「舜何德何能,值得各位舍家追隨。」
百姓:「因您有忠孝的美德。」
百姓:「因您有禮讓的美德。」
百姓:「所以追隨您。」
這是情景劇中的情景劇。
司馬遷在一邊解釋說道:「舜帝二十歲時就因孝順而聞名,他走到哪裡,美德就在哪裡流傳。相傳,一年的時間,舜帝居住的地方,就會成為一個村落。兩年,就會成為一個小城,三年,變成一個大都城。」
情景劇再度展開。
百姓:「追隨有美德的人,我們會過上好日子。」
舜帝:「我一定努力讓大家過上好日子。我會對待你們的親人,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我們把每個小家,聚合成一個大家,咱們就是一家人了。」
年輕的司馬遷也是暗暗點頭:「以忠效傳善天下,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
畫面再回到楊老爺子飾演的司馬遷身上:「五帝本紀,我寫舜帝的文字最多。就是想把舜帝的忠效,傳至千秋萬世。」
情景繼續。
這一次,從舜帝轉到了另一位傳說中的人物身上。
年輕司馬遷:「我在會稽山探禹穴,遙想大禹會盟諸侯盛況。」
轉頭。
大禹就從舞台中出來:「諸位都是一方諸侯。今日,召集大家會盟,共同祭祀天地,是為了合為一體,安定家園。」
司馬遷評價:「我記大禹,很多出自《書》中的禹貢一篇,會稽山不僅是大禹會盟諸侯的地方,也是他的後世子孫越王勾踐被困之地。」
鏡頭裡面出現了勾踐,他帶著一眾越國子民來到了會稽山:「後世子孫勾踐,攜族人前來祭拜先祖大禹,」
勾踐之子問道:「祖先為什麼葬於會稽山?」
勾踐:「他治國有方,天下安定,在此會盟諸侯,功成而崩,就此安葬於會稽山。」
勾踐之子:「先祖崇高。」
勾踐感嘆說道:「我曾被吳王夫差困於會稽山,從一國之君,淪為奴僕。我那時,時常感慨,吾終於此乎。」
勾踐之子:「父王臥薪嘗膽,終一雪前恥。」
勾踐:「先祖,越國還在,家國無恙。後世子孫勾踐,拜先祖。」
如果說第一期的《典籍》里的中國,只是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文化類綜藝節目。
那麼。
第二期當司馬遷一出來,典籍里的中國則成為了神作。
正如現在。
這裡面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台詞,每一個情景……都是讓人看後,拍案叫絕。
他的介紹,他的設定,他的背景……他將所有人物連結在了一起。
眾人雙手抓著拳頭,說不出的全身充滿了力量。
同時一個聲音在他們耳邊響起。
這便是我們的先祖。
這便是我們中華。
……
但年輕司馬遷的遊歷還沒結束。
年輕司馬遷所見到的,還有更多。
此時。
司馬遷來到了楚地。
僕人:「先生,此地就是屈原投江之地。」
年輕司馬遷:「屈原眷顧家國,滿懷憂憤,理想和志向化作千秋雄文,萬古詩章。」
這時。
一位攜劍的老者走了過來,他高歌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屈子」。
台下有觀眾驚叫了一句。
他實在是太激動了。
沒想到,屈子也在今天的舞台上出現了。
只是。
叫完之後,看著眾人,這位觀眾連忙閉上了嘴巴:「抱歉,抱歉,剛才忍不住太激動了。」
一邊的觀眾衝著他點點頭,表示理解。
事實上。
不只是這位觀眾,他們不同樣差點想尖叫嗎?
隨即只聽到戰鼓聲響起,一位大將被大軍包圍。
但哪怕如此,他仍是大笑,沒有一絲懼色。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一首詩,從這位大將口中說出。
不需要猜,無數人已經喊出了項羽的名字。
「項羽。」
「這是楚霸王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我草……」
身在現場的嘉賓不敢大聲的叫出。
但那一些在家裡看電視,那一些在看直播的朋友,這會兒那就不管其他了。
項羽的故事之前陳凡就說過。
人們早就對項羽無比的崇拜。
雖然項羽輸了。
但是。
輸了又如何?
看看他的這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
這句話,可謂是將項羽一生的英勇表現無疑。
但可惜。
項羽的最後結局,卻是拔劍自刎。
這一件件,這一幕幕……
陳凡感慨的說道:「千秋功過,皆在青史。每一個歷史人物,都如同鏡鑒。」
就像現在。
這一些歷史人物,不就像鏡子對著自己一樣,讓我們從他們身上得到啟發,警戒。
當然。
這對於年輕的司馬遷來說,他領悟的還要更多。
年輕司馬遷:「壯遊山河,青年立志。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在越王勾踐身上,學到隱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賢。有汨羅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國情懷。在烏江之畔,記取項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敗亡。山河是一部史書,壯遊如同讀史……」
這便是年輕司馬遷壯遊山河的感悟。
而這一些感悟,這一些經歷,這一些對於先賢的追尋……
才有了司馬遷在《史記》中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