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 迷路老伯
2024-08-18 09:03:39
作者: 悠閒小神
自覺助人為樂的秦瑤,深藏功與名。
出了寬正坊,往正街逛去。
最近天冷,秦瑤還以為街上會比較冷清。
沒想到出了寬正坊來到主街道,人流量比平日裡還要多。
特別是哪些客棧酒樓茶肆里,全都坐滿了人。
北定門方向,入城的百姓排起長隊,竟比平日過節時要入城的人還多。
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些多出來的人,都是外地口音,一副讀書人裝扮。
好幾個背著皮書箱,身旁跟著書童或是老僕從的書生從秦瑤身前走過。
其中一人往前走了又退回來,問獨自一人站在街邊的秦瑤:
「這位姑娘,可知學政府往哪兒走?」
是個頭髮花白的老頭,看起來五十多了,獨自一人背負行囊赴京,周圍並無同伴。
他說的一口方言,見秦瑤神情微楞,才反應過來對方可能聽不懂,忙換了一口帶著濃重地域音調的官話,又重複問了一遍。
秦瑤這次聽懂了學政二字,抬手往西南向一指,「往前看到岔道再往右,然後你再去問那邊的人吧。」
京城坊市四四方方,街巷繁多,又多長得一模一樣,她怕指多了這人直接走迷路。
老伯也不好多問了,道了謝,往西南向去了。
可他才走一百米,就被突然疾馳而來的貴人車駕嚇得跌倒在街邊。
旁人見多了這樣的事,完全沒人管。
那老伯又氣又疼,好不容易爬起來,車駕已經衝出去很遠,他張了張口,終究沒敢生事罵出來。
秦瑤只覺得緣分這個事,真是冥冥之中註定的,說也說不清楚。
她明明看著那老伯起身後朝正確方向去了。
可等她閒逛了一圈,居然又在另一個巷口遇到了他。
這會兒老伯身旁還多了兩個年紀三十多的年輕男人,看衣著打扮,都很體面。
但風吹過不小心露出的內里舊薄衫,還是暴露了他們的真實情況。
已經捲起毛絮的麻制內衫,應該是穿了許多年不曾換過。
三個人好像都迷路了。
兩個年輕的不太捨得下面子問路。
因為這一路過來,遭受的白眼太多,有些畏了。
在家鄉,他們是舉人老爺。
可到了京城,隨便來個人都有做官的親戚,幾個舉子扔進河裡都翻不起丁點水花。
老伯到底年長些,經驗老道,扭頭去找人問路。
只是旁邊都是做生意的小販,他又不買人家東西,人家自然不耐煩答。
揮揮手示意他一邊去,別礙著做生意。
就是這一回頭,老伯眼前一亮。
「姑娘!又遇見你了!」
秦瑤露出一抹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走吧,我帶你去。」
正好去一趟京兆尹,瞅瞅劉季把事情辦妥了沒。
眼看老伯把秦瑤領過來,兩個青年男人是既驚喜又羞愧。
二人客氣道:「麻煩姑娘了。」
秦瑤微頷首,沒有多說什麼,走在前面領路。
三人背著行囊跟在她身後。
走著走著,秦瑤耳邊傳來「咕嚕」一聲腹響。
這聲音好像能傳染,一聲響罷,另一聲又起。
秦瑤回頭看去,老伯和兩個青年男人,臉都尬紅了。
秦瑤抬頭望天,已是正中午。
「沒吃早飯啊?」她問。
三人齊點頭,老伯解釋:「初來乍到,學政司那邊沒登記好,心裡便一刻不敢放鬆,只想著先將考生認證辦妥再尋一住處自備飯食,沒想到京城裡這般大,走了一上午還沒能走出這條街。」
「老伯還備了飯食?」秦瑤有點好奇。
她沒見過古代赴京趕考的考生,還以為大家都是準備充分才來。
適才見了這三人,才想起來,這裡既無導航,也無網友各種攻略可共享。
有學問者人人為私的時代,若不是師徒門生,普通人單是離家來京,便已是極不易。
再成功走到京城的,更是經濟、體力、智力中的佼佼者。
果然,老伯反手指了指自己背上行囊說:「在下備了些家中帶來的五穀,初來乍到,容易水土不服,但有家鄉五穀就不怕了。」
「而且自己做飯食,也能節省許多銀錢。」
老伯大大方方的,秦瑤聽著只覺得十分有趣。
另外二人顯然比較好面,不說捨不得吃這路邊攤子十幾文一碗的麵湯,只說忙忘了。
「不急不急,現將事情辦妥再說。」二人樂呵呵說。
只是肚子還是不爭氣,發出咕嚕嚕的叫聲。
秦瑤聳聳肩,便將手裡拿著逛街吃的小點心遞給老伯。
反正那兩人也不急。
老伯忙推遲,「這怎好意思。」
秦瑤:「沒事,嘗嘗味道,應該挺不錯。」
眼看她放下食袋便往前大步走去,老伯莞爾一笑,道了聲謝,趕緊跟上。
小點心氣味兒饞人,老伯腹中飢餓更是好胃口,拿起便吃。
裡面的點心也卻如秦瑤所說,味道挺不錯的。
光聞味兒的另外兩人,隱約有點後悔死要面子。
老伯吃了兩三塊兒,腹中飢餓感壓下去後,便將剩下的包起來放入行囊,留著下頓再吃。
有秦瑤帶路,三人終於來到學政司府衙門前。
這邊已經排了兩條長隊,全是前來赴考的讀書人。
這還是第一批到的呢,就有四五百人了。
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直到二中旬,答題空白卷糊名結束。
秦瑤估算了下,明年那場春闈,考生估計有三四千人!
這應該是盛國成立之後,春闈考生最多的一屆了。
競爭相當激烈啊。秦瑤暗嘆。
把老伯三人送到地方,秦瑤就走了。
去往京兆府衙的途中,看到了國師府的馬車朝學政司那邊駛去。
車駕從秦瑤身旁駛過,趕車的孫江小聲往車內提醒了一句。
車簾打開,司空見卻只看到秦瑤白色的背影。
這次春闈,由禮部尚書與國師共同協理,聖后擔任主考官。
當時這消息傳出來時,京都百姓們飽飽的吃了一口大瓜。
但和上次祭地母不同,這次居然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有人說,聖后夜訪齊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動了老相爺,得到了大部分新興世家的支持。
所以這次才沒有人跳出來大聲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