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學識
2024-08-14 20:48:01
作者: 時芹
學識是一個人對於其學問、修養的通稱。學問氣、書卷氣便是學識方面的表現。學識的多少對於書法的格調高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學識深,見聞廣,不為寫字而寫字,那麼,你的筆下自然便會流露出應有的格調,「書如其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大詩人陸游曾經教他的兒子作詩,說「功夫在詩外」,書法同樣如此。張式《畫譚》中云:「(學書)當先修身。身修則心平氣和,能應萬物。未有心不和平而能書畫者。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不讀書而能臻絕品者,未之見也。」[1]李瑞清《玉梅花庵書斷》中云:「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故自來學問家雖不善書而其書有書卷氣。故書以氣味為第一,不然但成乎技,不足貴矣。」[2]
如果我們從純粹藝術的角度來說,書法的美主要表現為線條和結構上的美,從這一論點推演開來,書法的欣賞似乎不一定需要文字內容的參與,書法的欣賞可以離開文字內容,或者說文字內容的辨識只是一個附屬條件,並不屬於書法欣賞的內容之一。例如,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一幅狂草書法作品面前,首先打動我們內心的便是奔放不羈的線條,以及連綿不斷的氣勢,而不是文字本身的內容。但是書法的欣賞又確實和其他藝術的欣賞不同——書法離不開文字這一載體。而且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書法確確實實是作為文學的附庸而存在,文字內容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欣賞者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如果我們拋棄了漢字,書法不成為書法。在書法史上至今還沒有留下一幅骯髒、齷齪的文字內容的書法作品。因此,無論是從書法創作者的角度還是書法欣賞者的角度,文字內容的選取、文章格調的高下肯定影響到書法作品本身,它從某一個方面折射出作者當時的心境,學識的深淺高下便可以從中或多或少體現出來。因此,對于欣賞者而言,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不但技巧完美,而且在文字內容上也要有著優美的意境。王羲之的《蘭亭序》(見圖6-3-1)之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歷來為無數人所推崇,除了藝術技巧的精湛外,還與此文所反映出來的魏晉士大夫灑脫、蕭散、清靜、輕柔的特定意境有著極大的關係。宋代文人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人無不追求書法中的學問文章之氣。黃庭堅曾在《跋東坡書遠景樓賦後》云:「予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莫能及耳。」宋代以下,學識已經成為歷代書法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圖6-3-1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