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帶著倉庫回到明末> 第八百六十七章:遷都

第八百六十七章:遷都

2024-08-07 01:01:58 作者: 數沙人

  將潘文茗押到刑部衙門之後,刑部尚書在第一時間就將潘文茗送進了刑部的大牢。

  送進刑部大牢之後,刑部尚書便讓賀剛著手開始審訊潘文茗。

  潘文茗這個人撈錢雖然有幾分本事,但卻是一個妥妥的軟蛋。

  在賀剛的審訊之下,不出一個時辰,潘文茗將自己所做過的所有事情全都交代了出來。

  賀剛在拿到潘文茗的審訊結果之後,便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刑部尚書那裡。

  

  刑部尚書坐在自己的班房中,拿著賀剛送上來的審訊結果。眯著眼睛仔細的看著。

  賀剛站在刑部尚書的面前,他對著刑部尚書說道:「當然這個潘文茗簡直就是個畜生,甚至比畜牲都不如。

  福利司是陛下專門設置出來照顧那些因病致貧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致貧的百姓的,可是竟然變成了他潘文茗的斂財手段。

  那個少年被凍死和潘文茗有著脫不開的關係,可以說那個少年是被潘文茗間接性給害死了。

  除過這個少年之外,潘文茗手下的那些福利院也都受過潘文茗的苛扣,根據現在掌握的結果來看,除了這個少年之外,還有很多人都受過潘文茗的壓迫。

  對於那些貧困戶的認定,也是由潘文茗一手掌控,可以說潘文茗想讓誰成為貧困戶,就能讓誰成為貧困戶。

  在福利司當中,潘文茗可以說是幫親不幫理,以自己的親人或者給自己好處的人為主,至於那些真正有貧困的人,潘文茗根本就沒有去管。」

  刑部尚書將手中的審訊結果放了下來,他看向賀剛,開口問道:「審訊結果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

  根據你們的調查來看還有沒有其他的現象。」

  賀剛搖搖頭,說道:「大人,屬下已經將潘文茗說的所有內容,分毫不差的拿了過來。

  我們調查的和潘文茗說的都差不多。」

  刑部尚書一巴掌拍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現在你立刻帶人去查抄潘文茗的家,記住,速度一定要快,一定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們的家給我抄了。」

  賀剛有些遲疑的看著刑部尚書,「大人,這個潘文茗好說歹說也是個七品的官員呀,如果沒有陛下的聖旨,咱們隨便抄一個七品的官員,這樣真的好嗎?」

  刑部尚書說道:「陛下已經將這件事全權交給我了,我說抄就抄,出了什麼事有我擔著,你不用害怕。」

  賀剛聽刑部尚書這樣說,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聽從刑部尚書的命令,走出了刑部尚書的班房,帶著人朝著潘文茗的住址而去。

  刑部尚書之所以這麼急切的將潘文茗的家抄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刑部尚書想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此案結案。

  雖然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案件,除過潘文茗以及潘文茗手下的那些官員之外,好像再沒有其他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件案件結案,如果拖的時間久了,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所以說,為了穩妥起見,刑部尚書選擇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此案結案,將所有涉案人員全部抓捕歸案。

  當然了,戶部尚書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刑部尚書將賀剛派出去之後,便親自來到了戶部衙門當中,給戶部尚書說明了此事。

  此時的戶部尚書驚慌失措,他也只想儘快讓這件案件結束,不要牽扯到過多的人,所以當刑部尚書說明了他的想法之後,戶部尚書便滿口同意了刑部尚書的辦法。

  這件事情一共持續了差不多有五六天的時間,在這五六天的時間之內,所有的事情全都被查的一清二楚。

  少年的死主要原因是因為潘文茗的貪贓枉法,如果不是潘文茗的貪贓枉法,這個少年還不至於在初秋的季節里餓死。

  這個潘文茗被抓捕歸案之後,迅速的定罪,然後判處死刑,潘文茗的家產被全部成功,潘文茗的那些家眷全都成了平頭老百姓,潘文茗之前弄的那些好處和他們沒有任何的關係。

  在這件事情之後,趙文為了防止有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便將福利司的地位提高,交由戶部直接管轄。

  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就算上面的政策制定的再好,下面的那些官員不用心辦也是白費。

  所以為了防止這件事情再次發生,所以趙文便制定了基層官員考核辦法。

  趙文指訂的基層官員考核辦法,借鑑了之前的經查,只不過因為基層官員數量眾多,所以不可能像經常那樣大規模全面的檢查。

  所以,基層官員的考核以本部為主,經由本部進行考核,議政院或者軍事院為輔助進行監督。

  也就是說戶部考核戶部管轄的那些衙門,工部考核工部管轄的那些衙門。

  這件事情漸漸的過去,秋天也更將濃郁起來。

  宣鎮的街道旁,種植著大量綠化的樹木,這些數目數量最多的是銀杏樹。

  銀杏樹的樹葉枯黃,在秋風的吹動下落了下來。

  街道上的清潔工不停的清掃著落下來的樹葉,陣陣秋風吹來,落下的樹葉數量更多了,清潔工不厭其煩的掃著。

  崇禎帶著自己的兒子朱慈烺,緩慢地行走在宣鎮的街道上。

  「唉,又是一年秋風起!」崇禎抬起頭,看著街道上那些枯黃的銀杏樹一臉的感慨。

  從大明滅亡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年,眼看著就要五年了,崇禎心裡也逐漸只剩下的唏噓和對過去的回憶。

  崇禎停在了人行道上,他向四周張望,看著周圍的那些攤販以及人來人往的百姓,還有那些逐漸蓋起來的房子。

  「之前有消息傳來,說趙文要遷都京城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如果遷都京城的話,那宣鎮這裡的這些建築豈不都是白費了?難不成趙文還想將京城按照宣鎮這個方式進行重新建設?」

  崇禎有些想不明白為什麼好端端的趙文會選擇遷都,雖然宣鎮的地理環境確實沒有京城的地理環境好,但是也沒有必要遷都京城啊。

  趙文在這裡已經經營了很多年,現在的宣鎮比京城還要繁華,崇禎想不明白趙文遷都的理由。

  崇禎帶著朱慈郎漫步在宣鎮的街道上,天空上飄來幾朵烏雲,秋雨落了下來,街道上的行人急匆匆的奔跑起來,躲避著雨。

  在御書房中,趙文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劉文眾,齊青田等一眾最早跟隨自己的官員。

  「遷都的事情你們是怎麼看的?朕打算在來年之後遷都京城。」

  趙文揉著自己的額頭,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這些官員。

  「陛下,臣覺得現在遷都為時過早。」劉文眾開口說道。

  現在的劉文眾年齡已經大了,已經將近六十歲了,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六十歲的年齡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高齡了。

  人的年齡一大,不管幹什麼事情就會以穩妥為主,攻下京城,這才過去了沒幾年,京城裡面的環境和宣鎮根本就沒有辦法相比較,如果這個時候遷都京城的話,不管幹什麼都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說,劉文眾不贊同遷都京城,他的意思是暫時先以宣鎮為主,等日後京城發展起來再說。

  「陛下,臣倒是覺得遷都京城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齊青田說了起來。

  「宣鎮雖然是陛下經營了很多年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的局限性非常大,此地作為留都都尚不夠資格,更別說是京城了。

  而且宣鎮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偏僻,和京城相比還是差得很遠。

  如今陛下發展海運,重視海上力量,而宣鎮相對於京城來說地處內陸,如果發展海運的話,宣鎮這裡的局限性就比較大了。

  京城雖然地處內陸,但是他離天津衛的距離比較近,天津沿海,如果陛下遷都京城的話,對於發展海上力量是有著很大的優勢。

  陛下經常說,國家的未來在海上,所以臣覺得,既然早晚都要遷都京城,那就早早地遷都,這個事趕早不趕晚。」齊青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齊青田的想法和劉文眾的想法不一樣,齊青田的想法是既然早遷都晚遷都都要遷都,那還不如早早的遷都過去。

  早遷都過去就早一步先機,晚遷都過去就晚一步先機。

  而且遷都這個事情趕早不趕晚,越往後面走,遷都的困難就越大,越早早的遷都所面臨的困難就越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