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襄陽行
2024-07-27 06:54:40
作者: 小黑醉酒
正月初七,李宏宇隨著趙氏踏上了前往襄陽府府城的道路,去給住在襄陽城的外公一家拜年。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李宏宇的外公趙廣豐是萬曆前期湖廣的舉人,由於醉心於學術故而放棄了做官,一心求學,在襄陽府也算是名揚一方的大儒,襄陽士林中有著頗高的威望。
值得一提的是,趙氏與趙廣豐的關係並不融洽,當年趙廣豐極力反對趙氏嫁給商賈出身的李仁海,認為商人的身上充滿了銅臭味,想讓趙氏成為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的媳婦。
原來,趙氏和李仁海的結合併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人屬於一見鍾情,私下裡定了終身,趙廣豐對此是極力反對,甚至與執意嫁給李仁海的趙氏斷絕了父女關係。
雖然趙廣豐與李仁海斷絕了父女關係,但趙氏每年都會回娘家拜年,開始時被趙廣豐拒之門外,後來有了李宏宇後趙夫人心疼外孫就讓趙氏和李仁海夫婦進了家,但趙廣豐始終避而不見。
正是因為與娘家的糟糕關係,趙氏在守護李家三房產業的時候顯得勢單力薄,可就算她沒有跟趙廣豐鬧翻娘家也幫不了她什麼,畢竟趙家的人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清高文士,不屑於也不善於這種爭權奪利的家族紛爭。
事實上,如果不是趙氏這些年的暗中接濟,趙家的日子將變得無比清苦,趙廣豐把錢財都拿來辦學和救助貧困的學子。
趙氏接濟趙家的事情自然不能讓趙廣豐知道,否則趙廣豐肯定會暴怒,他當年不同意趙氏嫁給李仁海就是看不慣商賈出身的李家人身上的「銅臭」味,因此肯定不會接受趙氏的這份好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趙家實際上操持家務的人不是趙廣豐而是趙夫人,趙廣豐除了做學問外根本不過問家裡的事情,所以只要沒人捅破這層窗戶紙他就會一直蒙在鼓裡。
第二天上午,李宏宇一行人來到了襄陽城。
襄陽城位於漢江南岸,隔江與江北的樊城相望,三面環水一面靠山,不僅是歷代區域性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
史書記載,襄陽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禦建築。
宋朝時,襄陽城由原來的土城改為了磚城,由於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故而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
當年襄陽城和樊城軍民曾經阻擋了蒙古大軍南下的步伐多年,使得蒙元無法南下,由此可見其軍事價值之重。
普通的城池只有四個城門,而襄陽城有六個城門,即大北門、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由此可見其與眾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萬曆四年襄陽知府為六個城門分別起了雅稱,題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成」,大北門曰「拱宸」,小北門曰「臨漢」,東長門曰「震華」,即:陽春門、文昌門、西成門、拱宸門、臨漢門和震華門。
因為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而又被人們稱為「朝聖門」。
襄陽城每座城門都設有瓮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設有角台,沿線分設敵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設置垛堞有四千多個。
據記載,襄陽城城牆最低處七米,最高處達到了十一米,著實雄偉壯觀。
居高臨下俯視的話,襄陽城六個城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城牆上的仲宣樓、王粲樓、獅子樓和奎星樓點綴著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牆飛檐,煞是壯觀,整個城池完美地融為了一體,給人古樸典雅的感受。
「果然不愧是『華夏第一城池』!」
臨近城門時,李宏宇掀開車窗窗簾向外望去,目睹了襄陽城高大堅固的城防後不由得開口贊了一句。
「華夏第一城」並不是李宏宇封的,而是襄陽城自古就有的美名,襯托出了它獨特重要的軍事價值。
作為水陸運輸的樞紐,襄陽城的市面自然比白河鎮要繁華,畢竟它是襄陽府府治所在之地,不僅居住著襄陽地界上的達官貴人,更是襄陽府的商業中心。
「讓開,讓開,別擋路!」剛入城沒多久,伴隨著一個頗為囂張的聲音,前方街道上一陣騷動,行人紛紛潮水般向兩旁閃去讓出了中間的道路。
李宏宇所乘馬車的車夫不敢怠慢,連忙知趣地拉著馬的韁繩躲在了道路一旁,看上去對來人頗為忌憚。
「娘,什麼人如此蠻橫?」李宏宇掀開窗簾向前望了一眼,只見過來一隊儀仗鮮明的隊伍,心中立刻意識到來者何人,不過他並沒有點破,而是故作不知地問向了坐在對面的趙氏。
「是襄王府的王爺。」趙氏微微一笑,回答了李宏宇的「疑問」。
「原來是襄王府!」李宏宇故作恍然地點了點頭,實際上他早就猜到了是襄王府的人。
原因很簡單,能擺出如此氣派的人襄陽府只有兩個出處,一個就是坐落在襄陽城的襄王府,另外一個自然就是襄陽府知府了。
不過據李宏宇所知,襄陽府知府行事還算比較低調,並不是那種飛揚跋扈之人,故而即便是有差役開道也不會表現得如此氣勢洶洶。
再者說了,朝廷皇族的儀仗與文武百官不同,因此李宏宇從儀仗上一眼就認出前面過來的那支隊伍屬於襄王府的。
只是由於他對大明親王和郡王的儀仗不是太清楚,故而不知道是襄王本人還是襄王府的那些郡王。
李宏宇在白河鎮的這些日子並不是碌碌無為混日子的,他經弄清了襄陽府的局勢,對襄陽城的達官貴人更是瞭然於胸。
當然了,襄陽城裡最尊貴的自然就是襄王府的皇族,襄陽府文武官員莫不對其禮讓三分。
雖然靖難之役後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和宣德皇帝已經收回了地方皇族的眾多權力,使得他們失去了政權和兵權,但同時也進行了優待,使得他們在地方上擁有很多特權,用富甲一方形容毫不為過。
想洪武皇帝時期,朝中官員見到大明的藩王也要下跪行禮,藩王在封地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可以自行收稅和募兵,否則永樂皇帝也不可能登上皇帝的寶座。
當然了,正是永樂皇帝通過靖難之役成為大明的天子,才真正意識到地方藩王對皇權來說是一個威脅,故而大力削藩。
值得一提的是,永樂皇帝當年起兵的時候正是打著反對削藩的旗號聯合了遼東的寧王等藩王一起出兵,結果寧王等人還是難逃被削藩的命運。
尤其是當年兵力和能力都不遜永樂皇帝的寧王,永樂皇帝登基後不僅沒有履行與其平分天下的承諾,而且還把他從山海關關外的大寧調去了江南,使得其徹底失去了對永樂皇帝的威脅。
不過,這也導致了後來寧王子嗣引發了「寧王之亂」,雖然很快就被朝廷平定但根源之一與永樂皇帝當年的出爾反爾有關。
李宏宇有時候在想,如果當年洪武皇帝分封在北地抵禦外族的藩王都在,那麼很大的可能不會有後來的土木堡慘敗,滿清也不可能這麼順利就崛起,畢竟這些邊疆藩王有著很強的實力,與內地那些享於安逸的衛所軍完全就是兩個檔次的部隊。
「見過夫人、少爺!」
襄陽城城南一座氣派的的宅院門前,一名身形有些圓潤的中年婦人領著一群人院門處等待著,見到李宏宇一行人的車隊抵達後連忙迎了上去,躬身向下車的趙氏和李宏宇躬身行禮。
「姐姐勿需多禮,快快請起!」趙氏微笑著扶起了那名中年婦人,態度顯得十分親昵。
這個中年婦人就是李仁海唯一的妾室楊氏,李老爺子死後就被李仁河打發來了襄陽府,守著李家三房在襄陽城的產業。
雖然趙氏是正妻,但楊氏的年齡卻比她大上近十歲,故而趙氏稱其為「姐姐」。
實際上楊氏根本受不起趙氏的這聲姐姐,她原本是李仁海身邊服侍的貼身丫鬟,後來被李仁海收了房,但由於出身低賤屬於「賤妾」,故而在李府地位很低,
這使得楊氏所生的兩個兒子並無李家三房家產的繼承權,即便是李宏宇遭遇了不測,李家三房的家產也不可能由他們繼承,屆時會由族長將其收回,然後分他們一些資產用以謀生。
如果楊氏是出身良家的「良妾」,那麼當李宏宇不幸遇難後,其所生的男丁可以獲得李家三房的繼承權,血脈的純正性非常受大戶人家的重視。
不過,大明與實行「從母法」的朝鮮不同,大明的大戶人家在分家產的時候通常都會給庶子們分上一份。
畢竟他們的身上流著與嫡子們一樣的血脈,也是家族的子弟,不折不扣的親兄弟,中華傳統講究的是兄友弟恭,故而人們不會把事情做絕,畢竟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關鍵時刻還是自家兄弟肯捨命相助。
而朝鮮的庶子則與家中奴隸無異,甚至無法喊父親為「爹」,只能稱之為「大人」,至於家產就別想了。
正是因為楊氏的兩個兒子沒有李家三房產業的繼承權,所以趙氏與楊氏之間沒有心結,兩人的關係才顯得非常親密,要知道她們倆乘坐的可是同一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