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議功
2024-07-15 04:19:37
作者: 驍騎尉
崔必安久在李旦身邊,知道李旦的心思,向崔智聅使了個眼色.
崔智聅這才知道,不要功勞,李旦是有意為之。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崔智聅對李旦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知道李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既然不願意要功勞,自然有他的道理。
「既然如此,有了王爺的一錘定音,功勞之事,我便按照王爺的意思重新擬定,在上報朝廷...」崔智聅主動說道。
這一群將領之中,李旦身為親王和都督,地位最高,但是起草文書這樣的事情當然不能讓他來操心,況且他還把自己置身事外。
除了李旦,論地位和資歷,就屬崔智聅最高。朔州和夏州的主帥盡失,崔智聅雖然不是主帥,但是暫時的署理主帥,所以向朝廷報捷的事情就由崔智聅來做。
「那就交由崔將軍費心了...」李旦對著崔智聅微微一笑,算是感謝崔智聅對自己的理解與支持。
既然崔智聅都沒有異議了,其他人就更沒有意見了,畢竟李旦把主要的功勞讓了出來,所有人都能多分一些功勞,豈有反對的道理。
於是乎,整個唐軍大營一時間其樂融融,將領們也都感念李旦的恩情。
崔智聅寫完之後便交給了李旦過目。
李旦看後,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捷報基本上是按照李旦的意思來寫的,主要功勞歸功於崔智聅、王孝傑、唐休璟、駱賓王、陳子昂、安金藏…
其他將領也都有殺敵之功,唯獨令李旦意外的是,崔智聅單獨提及了崔必安的傳信之功。
崔智聅倒也沒有誇張,崔必安確是傳信,還親自指導了朔州軍投擲炸彈,又與父親崔智聅一起上陣殺敵,按道理來說,也應該單獨為其請功。
崔智聅心裡也明白,崔必安是李旦的衛隊隊正,若不是因為與自己的父子關係,特意讓他給自己傳信,崔必安定是跟著李旦去伏擊阿史那骨篤祿和元珍,而下谷去割下阿史那骨篤祿和元珍首級的人中必然也有崔必安。
所以,崔智聅便將崔必安的功勞單獨寫了出來。
崔智聅愛子情深,不忍自己兒子的功勞被埋沒。
李旦之所以沒有提及崔必安,是因為他打算提攜崔必安在王府之中做屬官。若是上報到了朝廷,朝廷有可能將其安排到其他地方任職。
李旦將捷報遞給了崔必安,笑著問道:「倒是我考慮不周了,你是豫王府的侍衛,我本打算將你擢升為豫王親事校尉,所以沒有為你請功。崔將軍愛子心切,現在給你請功,若是朝廷啟用你,你就要離開我身邊,所以這個選擇交給你...」
豫王府的親事校尉掌管李旦的守衛之事,陪同李旦從事,是李旦的絕對心腹。
若是以往,崔必安定會選擇回歸軍隊,上陣殺敵,但是這段時間跟著李旦,已經被李旦的魅力所折服,不等李旦說完便跟崔智聅要來一支筆,將請功簿上自己的姓名划去。
「我願追隨在王爺身旁...」崔必安斬釘截鐵的說道。
李旦會心一笑,十分開心。
崔必安武功高強,又為人正直忠誠,李旦身旁需要這樣的人才。
請功之事議定,夏州軍還上書一道為王方翼求情,並將王方翼被抓之時依然不忘勸喻夏州兵出擊突厥,為國盡忠的事跡一併上奏。
...
洛陽,太初宮武成殿內,朔州大捷的捷報此時還沒有傳到,武則天召集了諸位宰輔研究著前線戰況。
突厥人始終是大唐北部的巨大禍害,程務挺被殺,倉促之間誰去朔州主持軍事?
武則天看著階下的一群宰相,多是一些愁楚的面孔。
裴炎被殺,劉景先、郭待舉等人被貶黜,朝中宰相去了大半,所以武則天又提拔了一批新的宰相。
這些宰輔都是武則天深思熟慮後選擇的,能力不是第一,忠誠才是。
於是春官尚書武承嗣、秋官尚書裴居道、天官尚書韋待價、左肅政台御史大夫騫味道、右肅政台御史大夫韋思謙、右史大夫沈君諒等人擢升為同鳳閣鸞台三品,幾人全部拜相。
而最重要的首席宰相不是別人,正是負責審理裴炎謀反案的主審官左肅政台御史大夫騫味道,武則天任命其為鳳閣內史兼首席宰相。
武則天之所以選擇騫味道為首席宰相,首先是因為是武則天看中了他在審理裴炎謀反案時的盡心盡力。
當然這個盡心盡力是為了武則天。
再者便是騫味道年紀已高,且為官多年並沒有顯赫的政績,身後也沒有太高的門第,可以說又老又平庸。
但是巧了,騫味道的資歷足夠老。
如此一來,騫味道的資歷可以壓住悠悠眾人之口,不會給外界口實,但是他的能力和身份在政事堂卻只能靠邊站,如此一來,政事堂真正的話語權就變成了武承嗣,武承嗣代表的自然是武則天。
武則天想的倒是完美,但是她顯然低估了大唐政事的繁雜。
內部要清理李敬業謀反餘孽,外部則要同時對付突厥和吐蕃,還要兼顧民生...
這幾個的能力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個裴炎。
「突厥一直襲擾邊境,誰來領兵抗擊突厥合適?」武則天問道。
眾人心知肚明,大唐名將凋零,僅有的幾個也被武則天非囚即殺。
僅剩下的幾個名將之中,能抵禦突厥的也就只有黑齒常之、張虔勖。
但是黑齒常之駐守河源,以防吐蕃,不敢輕易調動,不然吐蕃再來進犯,那就顧頭不顧腚了。
而張虔勖現在領著羽林軍,拱衛洛陽,值此內憂外患的時刻,武則天也不敢輕易使用他。
兩人不能用,其他將軍之中,名氣最盛的當數剛平了李敬業叛亂的李孝逸,現在已被封為鎮軍大將軍、左豹韜衛大將軍,進爵吳國公。
還有左威衛將軍王杲、左監門衛將軍令狐智通、右金吾衛將軍楊玄儉、右千牛衛將軍郭齊宗、左鷹揚將軍裴紹業,以及被調回洛陽再次擔任左金吾將軍的丘神積,還有右武衛將軍武三思等...
不是在外駐守,就是難當大任,特別是右武衛將軍武三思,更是沒有任何領軍打仗的能力。
若是舉薦不慎,還得跟著受連帶責任,所以眾宰輔一時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紛紛選擇了沉默。
正當大家默不作聲之際,武承嗣卻開了口:「臣舉薦一人,可擔此大任...」
「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