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六章 胡惟庸失敗的造反
2024-07-08 21:12:27
作者: 西關鈦金
朱元璋一道旨意,五軍都督府的所有官員,在不到半個時辰內全部進入了宮中,這個情形是真的讓胡惟庸大驚失色,當知道五軍都督府的官員全部都進宮之後,胡惟庸就已經知道自己已經是死地了。
只是胡惟庸完全想不到,這樣的結果,他胡惟庸連掙扎一下的資格都沒有,明明自己已經不知道塞了多少銀子給這些將領,這些將領也是對自己做足了保證,說一定會支持胡惟庸。
但是現在的結果就是,朱元璋一個宣旨,那些當初對胡惟庸信誓旦旦的將領,全部沒命一樣的進宮了。
這就是胡惟庸的失算之處,他高估自己,也低估朱元璋了。
眾所周知,歷史有著上下五千年,而絕大多數都處在王朝統治時期。不過在歷史長河當中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夠經久不衰,皇帝自然也是輪流做。
王朝的更改除了敵對勢力之外,還有內部勢力,其中藩王是最有機會造反的人。在歷史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以及朱棣的靖難之役。
不過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是造的父親李淵的反,而朱棣的靖難之役造的確是自己侄子的反。
李世民想當皇帝所以直接就弒兄,逼迫李淵退位。而朱棣有當皇帝的野心卻不敢在朱元璋在位時候放肆,只能等待侄子繼位後,伺機發難。
為何李世民就敢造李淵的反,而朱棣卻不敢造朱元璋的反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李淵和朱元璋不是一個層面的人。首先說李淵,唐朝能打下天下,靠的不是李淵,而是李世民,李建成,李秀寧等人。所以李淵的威望不是很高,低下的能臣武將雖然忠於皇帝,但也各自有著自己支持的人。其中最大的競爭就是太子李建成,硬要算的話,最多再加上弟弟李元吉罷了。
李淵沒有能力,而有競爭力的也只有兩個人,所以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相對很簡單,於是玄武門之變就誕生了。李世民一舉拿下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逼退李淵。
李淵自己也知道自己沒什麼能力,而且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其他兒子還很小,只有李世民能繼承皇位,所以就成了太上皇。
說白了李世民敢造反,一是李淵沒能力,二是競爭力小好除掉,三是威望足夠高。
再看朱元璋,明朝能大小天下靠的全是朱元璋。朱元璋能從微末之中崛起,打敗蒙古的百萬大軍,能力之高毋庸置疑。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的威望成幾何倍數的增長。
因為在元朝,漢人的地位非常低,但基數非常大。建立明朝之後,漢人又恢復了正統的地位,漢人百姓自然會愛戴這樣的皇帝。
朱棣本身的能力也夠,但他只是防守北邊的疆域,南邊的人對於燕王朱棣很少了解,威望不夠這是其一。
再其次就是競爭力非常的大,不說最受朱元璋喜愛的太子朱標,光是說那些藩王就非常之多,有實力的也不在少數,競爭力多這是其二。
最後就是朱元璋直接把朱棣限制的非常死,讓他沒有任何的威脅,朱棣也不敢有任何的動作。直到朱元璋駕崩之後,朱棣才有時間發展勢力,最後才有了靖難之役。
所以說,你胡惟庸到底算個什麼東西,也敢和朱元璋一較高下,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朱元璋如何用16年就迅速建立大明帝國?縱觀歷史,朱元璋得國最正,全靠朱元璋一個人打出來的,胡惟庸以為靠一點點的銀子就可以籠絡住民心?
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而胡惟庸也很就得到了他的應該有的待遇,就在五軍都督府的將領全部進宮之後,隨後應天府門全部緊閉,錦衣衛一炷香的時間出現在了胡惟庸的府前。
朱二虎看著胡惟庸冷冷的說了一句:「胡相,陛下有請...!」
胡惟庸聽到了朱二虎這個話之後,全身一冷,要知道本來胡惟庸已經準備好了赴死,可是現在卻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到了一絲膽怯。
胡惟庸以為自己跳出了朱元璋的五指山,可是殊不知他從始至終一直都是被朱元璋利用的對象。
何時利用的...很早很早,洪武初年的時候,朱元璋就開始尋找自己可以利用的人,因為朱元璋要對付劉伯溫劉基,對於朱元璋來說,他對劉伯溫是忌憚的,有人會問,朱元璋為什麼會忌憚劉基。
你想想,在以往的軍事行動中,他想到的,劉基也想到了,他沒想到的,劉基也能想到。
他明白劉基的權謀之術和心狠手辣更在自己之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他得想辦法把劉基送走。
但是考慮到劉基在朝野的影響力,朱元璋是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親自動手,他只能藉助他人之手,很幸運鬍惟庸成為了他的劊子手。
為什麼是胡惟庸呢?
其實是誰並不重要,只是胡惟庸恰好坐到了這個位置上,方便行事而已。
當然,最重要一點是此時的胡惟庸還很嫩,不會對朱元璋產生威脅。
但是,胡惟庸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能力和功勞。
不過,此時的他還沒有飄,胡惟庸還是一直乖巧懂事的聽著朱元璋的話,如果他可以一直這樣,那麼朱元璋不會殺了他,可是洪武六年,胡惟庸成功擠走了朝堂之上另一丞相汪光洋,獨攬丞相大權長達七年之久。
終於,胡惟庸的心境開始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太好了,於是乎,他開始貪污受賄,結黨營私,甚至敢於挑戰朱元璋的權利。
朱元璋一直都是默不作聲,甚至忍氣吞聲,這一下胡惟庸感覺自己好像更行了。
因為誰都知道,按照朱元璋的脾氣秉性,誰讓他不舒服,他就辦誰才對。
可是現在,自己卻可以讓朱元璋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甚至對自己退避三舍,胡惟庸感覺自己可能真的已經很厲害了。
殊不知,朱元璋之所以能忍他這麼久,其實是有一個更大的所圖,這個所圖甚大,不只是要辦了胡惟庸,而是要扳倒胡惟庸身後的龐然大物。
那胡惟庸深厚的龐然大物是什麼?是李善長?是淮西集團?
當然都不是,扳倒這些,於朱元璋而言猶如捏死一隻螞蟻一般簡單。
他真正想要扳倒的是沿襲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
那朱元璋為什麼要想法設法取消丞相制度呢?
這還得從朱元璋的個性說起。
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欲望很大的人,他認為天下是自己打下的,為什麼要分權給丞相,讓丞相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呢?這太讓他不舒服了。
他是一個從不妥協的人,只要有人或事讓他不舒服,他就會辦它。
但是丞相制度由來已久,無論是大臣還是老百姓都認為丞相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朱元璋要取消丞相制度,就要找一個理由。
而胡惟庸此時占據相位,他這樣無德的人肆意妄為正好為他提供了一個藉口。
扳倒胡惟庸就可以順勢取消丞相制度。
只是胡惟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早就是朱元璋準備好的一顆棋子,他自己還自鳴得意,胡惟庸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讓自己可以和朱元璋扳扳手腕。
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一個對策,那就是拉人下水。
他認為人多力量大,當朝堂上都是自己人的時候,他就可以把朱元璋架起來,讓他成為光杆司令。
他的想法很靠譜,但還是輕看了朱元璋,他從來就沒有真正了解過朱元璋。
當然,他的拉攏策略還是很成功的,被他拉下水的人其中就有吉安侯陸仲亨、御史大夫陳寧、都督毛驤等一批重臣。
當然,光這些人還不夠,他還要拉一個公爵下水,沒錯,這個人就是他的老上司李善長。
一方面,李善長德高望重,是資深的老臣,影響力比較大,很有話語權,但是李善長能被他輕易拉下水嗎?顯然不能。
李善長不像胡惟庸那麼蠢,他親眼見證了朱元璋扳倒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從屍山血海中站立起來。
他是真正了解朱元璋的,他知道十個胡惟庸綁在一起也不可能斗得過朱元璋,所以他果斷拒絕了胡惟庸的邀請。
但是胡惟庸沒有放棄,他玩起了曲線拉人策略,既然不能直接拉李善長下水,那就從他身邊人下手吧。
李存義是李善長弟弟,也是胡惟庸的兒女親家,於是他打起感情牌,成功把李存義拉下水。
李存義站好隊形後,就開始勸說他的哥哥李善長。
李善長初不為所動,但是時間長了也是煩不勝煩,最後他對李存義和胡惟庸說了一句話: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別煩我了,等我死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這句話後來傳到朱元璋耳朵里,成為了壓死李善長的一根稻草。
胡惟庸自己不知道,他自己其實也害死了李善長,就這樣,胡惟庸好了,就等著和朱元璋正面一戰。
只是現在看來,所謂的正面一戰根本就沒有開始,現在已經結束了,胡惟庸直接被上了枷鎖,帶進了宮中,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經謹慎殿中等著胡惟庸了。
胡惟庸一步一步帶著腳鐐和枷鎖走進了謹身殿,自身感覺到一股蒼涼,因為就在昨天,胡惟庸還意氣風發的來過這裡,他料定自己已經有了和朱元璋一戰的力量。
可是現在一些變化的太快了。
朱元璋像一個獵人一樣,耐心地等待著機會,他默默將所有的獵物一網打盡,並且於他而言不存在網開一面的情形。
所以看到胡惟庸之後,朱元璋就這麼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冷冷的看著胡惟庸,此時的胡惟庸還心存一絲僥倖,他認為朱元璋一定僅僅只是因為自己接見占城使者而怪罪自己,所以胡惟庸連忙的跪了下來,直接將責任推到了禮部的頭上,胡惟庸想著這樣也許可以了事。
可是這怎麼可能呀,因為這接見占城使者朱元璋並沒有糾結於是誰的責任,現在是因為朱元璋舉著鍘刀的手已經酸了,他不想再舉了,他要讓刀落下去落到胡惟庸的頭上。
就在胡惟庸拼命的將所有問題都甩在禮部頭上的時候,胡惟庸發現,這本來是兩個人的對話卻始終只有他一個人說話的時候,他抬起了頭看向朱元璋,發現朱元璋也正看著他,那種眼神讓他不寒而慄。
此時他才明白自己面對的是怎樣一個對手,可是一切已經晚了。
只見朱元璋手一指胡惟庸的身後,一名男子跌跌撞撞的跑了過來,對著朱元璋承認自己的罪責,求爹爹告奶奶喊著讓朱元璋處罰他,並且請求朱元璋可以不讓自己的家裡人受牽連。
而這個人一抬起頭,只見嚇了胡惟庸一跳,那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死黨和親信塗節。
塗節官職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就是我們常說的御史台的直系首領。而御史台,就是現在的監察機構,是一種單線垂直的檢查體系,那是一個很重要的官職。
塗節是一個小人,他很清楚,在官場上你要做大,就要跟對一個好靠山,塗節找到了一個好靠山,那就是胡惟庸,胡惟庸也是夠意思,只見將塗節給提拔成了御史中丞。
要知道御史中丞這個位置就是用來監察胡惟庸和大明的官員的,現在這御史中丞都是自己的小弟,胡惟庸當然也是什麼都不在乎。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塗節就是一個牆頭草。
大概在幾個月前,胡惟庸的兒子在鬧市中駕車,出車禍身亡。胡惟庸一怒之下,殺死了車夫。這件事導致民怨沸騰,朱元璋一怒之下,讓胡惟庸為車夫償命。
胡惟庸提出自己可以補償錢財給車夫的家人,但朱元璋的臉色仍沒有好轉。
這讓胡惟庸感到了後怕,他拉攏御史大夫陳寧和御史中丞塗節,意圖密謀起事,並且悄悄派人告訴那些歸附他們的武將,提前做好準備。
這裡,明確提到胡惟庸與御史中丞塗節「謀起事」,可見,二人已經勾結在了一起。只是,胡惟庸為主,塗節為輔。
只是讓胡惟庸想不到的是,就在胡惟庸「大事將成」的關鍵時刻,塗節其實早就出賣了胡惟庸。
就在五軍都督府的將領們剛剛進宮,塗節就直接慫了,為了「戴罪立功」,他選擇把胡惟庸正在密謀造反的事情告訴朱元璋。
於是,朱元璋以迅雷之勢抓獲了胡惟庸,現在胡惟庸和塗節相見,真的是別有一番滋味。
.............................